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21-02-25彭云
彭云
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较频繁。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严格控制给药时间,保证给药间隔的合理性,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但目前临床仍存在用药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等问题,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逐渐增多,为有效解决用药不合理问题,治愈疾病,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不合理使用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改善预后效果,需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用药标准给药,保证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1-2]。本研究分析科学的用药指导方式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严格按照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服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依据医师个人经验指导服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35~91(64.44±2.19)岁;病理类型:血液系统感染12例,泌尿系统感染23例,手术切口感染31例,呼吸系统感染34例。对照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34~90(63.43±2.17)岁;病理类型:血液系统感染11例,泌尿系统感染22例,手术切口感染30例,呼吸系统感染37例。2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对抗菌药物不过敏,无过敏体质;(2)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3)均无精神类疾病,具备与人正常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糖尿病等并发症;(2)存在精神障碍,意识不清醒;(3)缺少完整的临床资料,无法为本研究提供有效依据[3]。
1.3 方法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073)、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572)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984)。对照组依据医师个人经验指导患者服药,观察组依据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患者用药:(1)合理制定用药时间。若患者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计算用药间隔时间时,需明确血药浓度,为保证抗菌药物和使用的安全性,需给患者每天2次服用药物;同时向患者讲解用药时间的重要性,让患者严格按照用药间隔时间服药,确保给药频率的合理性[4]。(2)制定科学的给药方案。医师在给患者开药时,需明确抗菌药物剂量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对药物使用情况有大致了解。例如给患者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需告知患者勿多次用药,否则会产生药物中毒,为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需每天服用1次;另外,在用药过程中需防止发生首过效应。(3)定期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案实施的科学性,若发现用药存在问题,需立即调整用药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肤红肿、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2)比较2组患者给药间隔合理性及治疗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12.500,P=0.000)。见表1。
表1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给药间隔合理性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给药间隔合理性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给药间隔合理性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 论
细菌感染是因人体侵入支原体、衣原体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属临床常见情况之一,也是患者产生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病原体会在患者体内繁殖,使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毒素,严重侵害患者的各个系统器官,患者也会产生疼痛等临床症状,会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长此以往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极其不利,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抑制细菌在人体大量繁殖,减少细菌感染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6]。
随着医药的发展,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抵抗细菌感染、清除感染致病菌的有效治疗方式,若合理使用不仅可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能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若使用不合理,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长治疗周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保证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和规范性[7]。
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抗菌药物有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肟和头孢呋辛等,不同药物给药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头孢唑肟给药间隔时间需在8~12 h内,头孢呋辛给药间隔时间为8 h,在给药期间,需严格按照给药间隔时间指导患者临床用药,才能减少用药次数,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并发挥抑制细菌的作用。但以往医院为达到治疗的目的,给患者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延长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导致预后效果十分不理想[8]。因此必须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制定用药方案时需注重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在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过程中,需根据人体代谢差异,以及患者的病原菌决定给药间隔时间。若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则需依据首次用药时间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给药次数应以每天1次为宜,若间隔时间较短,患者易产生药物中毒,所以一定要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身体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患者服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时,需每天多次给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维持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半衰期时间较长者,因需长期服药,则需降低给药频率,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半衰期较短者则使用有强大功效的杀菌药物,有效清除病菌,提高药物摄取的饱和度。若患者服用万古霉素,因药物依赖性较强,所以在达到抑菌效果后,需缩短给药时间,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免患者对药物成瘾。同时在给药前做好临床用药前检查,先明确患者的病原菌结果,并对用药指征进行评估,再针对患者病情展开抗敏工作,而抗菌药物种类繁多,药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需根据人体不同特点,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合理用药时间,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给药间隔合理性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依照医学用药标准指导临床用药明显优于依照医师个人经验用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给药间隔的合理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