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MCR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
2021-02-25陈文庆
陈文庆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我国王玉樑、李德顺、李秀林、袁贵仁、李连科等价值论研究的代表学者虽然对价值概念、内涵等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他们在价值的功用上皆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欲望的满足。王玉樑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主要是对主体的发展、完善的效应,从根本上说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1]王玉樑所定义的价值,简言之就是效用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情感和理性的辩证统一为基础,以批判性思维为方法,以理想信念为最高价值追求,以社会政治伦理为目标的生活实践教育[2]。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极具目的性,即通过学习、教育与引导,使受教育者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素养。其预设了受教育者需要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教育前提。即教育主导者设计和选择的教育内容,高于受教育者的原生思想,并具有其合理性,因而需要通过教育手段等工具性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施加影响的交互性活动,其效用性(即价值实现与否)与教育传播的成效密切相关。本文将基于教育传播学中极具影响力的SMCR模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与实现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传播路径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递、交换、加工的理论。在信息传播上,目前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是美国传播学者贝罗的SMCR模型。SMCR模型是以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通道(channel)、受传者(receiver)为四大环节的传播模型,简称为SMCR。通常认为,SMCR模型中的每一环节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各环节有自身的构成要素。与其他模型相比,SMCR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把传播视为四大环节整体作用的结果。SMCR模型表明,影响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且各制约和影响因素的作用具有综合性[3]。通常认为SMCR模型更具完整性,更能体现信息传播的综合性(具体关系见图1)。
图1 SMCR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参考SMCR模型[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要素和影响因素概述于表1。
表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要素情况
如表1所示,我们在SMCR模型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要素进行了变更。把SMCR模型中“通道”的“视、听、触、嗅、味”,变通为“看到、听到、接触到、意识到、预见到”。这样做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思想或观念的习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环节与要素之间的共识、谐振、选择、匹配的程度会综合影响教育价值的实现程度。特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设定的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思想的互动主要体现为直观经验与适度抽象的间接概念性认识的互动,而经验性认识最为直接、直观。参照SMCR模型,依据表中的关系,结合现实教育经验,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路径概括如下(见图2)。
图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与实现路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难点及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多,为方便讨论,在参考张耀灿、陈万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取大去小,存主删次的方式归纳为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大方面,其主要思想、价值生成难点、关键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想、价值生成难点、关键影响因素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使命的新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进行的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教育。依据SMCR模型的四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难点分析如下。
(一)信源(教育主导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源(教育主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在操作层面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选择的主要教育表达及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权威性方式;在教育导向上,其情感、认知、行为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知识内容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构教育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结合近代中国革命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诠释和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4]75。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我们要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4]75。当前,全球化、网络化及自媒体背景下的信仰自由和多元化思潮,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在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中,必须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学习动力,在经验的真实性、合理性认同的形成中,还必须符合科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辨识的要求。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切实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要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增强理论素养,培养创新思维,用中国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
(二)受传者(受教育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层次、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人们更关注现实。实际、实效、实用、实惠等成为大众的主要关注内容,理想信念教育遭遇了现实的冷场。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强调个人自由权、选择权,宣扬个人主义,反对权威,厌恶对个人权利的过多干涉。有些人对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拒,主张尊重个体,强调个人的选择自由,淡化意识形态观念。因此,必须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人生观的教育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尤其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常识和认知习惯上,人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并不反感,但是不排除有些人存在对其极具意识形态性的定语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群体性、系统性的意识形态教育与个体性、选择性的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正如习近平在许多场合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他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5]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实现其价值,关键是要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从其现实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层次、情感态度上寻找教育对接的有效方法,如从家庭的角度出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载体。
(三)信息(教育内容):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命相关的事实和理论为主
近代以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了中国站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解决了中国富起来的问题;进入新时代,要解决中国强起来的问题。党和国家围绕着百年来矢志追求的中国梦,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方面都有新的具体方略。其中,最核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当下最现实的表达是实现“中国梦”。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关键是让人民认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把目标、重大战略布局、各项决策等构成统一的整体,这样才可以让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习近平说:“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6]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具体、多样,又复杂、动态、多变,但是,以“中国梦”为最终目标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使教育主导者、受教育者明确教育内容的架构,构建明确的教育行动体系。在这个问题上的难点主要是西方道路和自由化思潮的冲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夯实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增强说服力。
(四)通道(教育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方式
让别人接受新的思想,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无非是因为用于置换原生思想的新思想更具合理性、正义性。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教育主导者传递的思想,关键在于受教育者凭直觉感受到思想的有用性,以及受教育者凭理性认识、预见到思想的合理性、正义性。比如,我们一直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只有自己切实地感受、体验、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引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单,尤其是人民具体福利的增长就成为重要的依据。反之,近年来,影响执政党形象,影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自信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特别强调民心、民意,强调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7]。“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8],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关键。 人民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意识到、预见到”的具体福利的增长,有助于促使人民形成对教育内容合理性的综合认识和判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与实现的关键点搭建好教育平台
(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点:共同的利益需要
提升思想交互有效性的关键是建构思想的共识点。共识点是双方思想中有意义或者可以产生意义联结的点,以共识点为前提的教育内容在选择、组合与传递的过程中,将会更有效、更实用。人们对共同性利益的需要是最具共识效应的节点。人所奋斗和争取的一切莫不与利益相关。国家和政府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孔子教弟子以“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9]。秦汉之际,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因为当时多年征战,百姓渴望太平,帝王期盼安定。近代以来,倡导新思想,提倡新民教育,与旧势力抗争,都同国民的觉醒相联系。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0]基于教育各方共同利益需要的思想共识点是教育得以发生、生长并具有成效的基础。只有满足民众所需,才有被其接受的可能。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共识点是“中国梦”。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5]“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共同的利益需要,其他的教育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共识、并根据具体的工作而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再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的教育问题时说:“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11]7。关心青年的成长,就必须要把青年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
(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谐振点:新时代创新精神
直接有效的思想交互要有思想谐振点,即思想的频率相同或相近。受教育者对思想交互的认识与接受的程度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选择的背景相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反映本质。思想的本质必然体现为时代精神,一致的时代精神定位是思想交互得以产生谐振的前提。习近平提出“新时代”的定义,把深化改革开放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作为思想的谐振点。习近平说:“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11]86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行动及成果,使人民群众有更强的政治认同感,更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从而产生更自觉、更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与精神。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急剧变革,深切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种网络信息,尤其是一些虚假信息,使人们在思想上从众性与唯我性并存,由于缺乏正确的独立认识与判断,自我膨胀与自我否定并存。要避免这些负面的因素,就要立足时代,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用改革开放的精神与大众谐振。所以,习近平强调,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11]155。宣传思想工作要努力在理念、手段、载体上创新。针对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背景,“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1]198。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面广,创新性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要有新的时代解读,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教育方式及手段也要创新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素养”教育逐渐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12]。关注教育主导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谐振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之更有效、更深入,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感召力、公信力和引领力。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点:民生幸福的落实
人们是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做出选择的,人们体验到、感受到的现实成果是思想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体验点是民生幸福。习近平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是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1]28“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13]“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1]97“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的位置。”[11]154民生幸福的观念不只表现在国内,还表现在我国对外关系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14],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外交价值取向,成就了大国担当、负责任的大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成就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秉承和平与发展、包容普惠的理念,以造福各国人民的真诚合作的姿态,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同。中国的“真、实、亲、诚”的大国外交尤其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认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皆以民生幸福为归宿,这是最大的民心和民意,因而民生幸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点,也是落脚点。
(四)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主导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路径各有特性,各成体系,他们在交互的过程中最终要有终极价值,即教育的目标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解决人的立场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最终功能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3月1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328习近平的讲话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以上四点的相互关系可概括于图3:
图3 共识点、谐振点、体验点、目标点的相互关系
立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对国内外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融于中国梦,激发于改革开放中,落实于民生幸福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