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监管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议

2021-02-25民航厦门监管局吴剑青

民航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监察员监管

民航厦门监管局 吴剑青/文

近年来,随着民航业务量的激增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日趋严格,现有监察员的数量越来越难以负荷大量的监管工作。在民航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监管事项在有限时间内依靠人工完成已无法实现。为提高监管效率,局方正在大力推进“放管服”,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在智慧化架构中完成常规监管任务,无疑能够大幅增强监管力量,促进监管效能的全面提升。

利用大数据思维,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和综合分析运用,有利于精准投放有限的监管资源,能够有效提升监察质量、提高监管效率。本文针对当前监管使用的手段、监察员资质能力、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建设全国统一标准的监管平台、实现平台与人的协同、进行闭环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建立行业平台,促监管智能化

从数字化智能监管角度出发,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等通用技术,搭建民航全行业监管支撑平台,整合利用不同专业、类型、维度及不同区域、不同监管对象的监管数据,通过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从而实现智慧监管和辅助决策支撑。具体如下:

(一)中国民航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架构

构建全行业通用的能力和赋能平台,可以是单级架构,把各一线监管机构需要用到的智慧化服务、算法、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统一到民航局层面;也可考虑多级架构,一级在民航局,二级设置在各管理局、监管局,多级站点与一级协同互联运行,实现全国统一平台。在多级平台上,可以根据监管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类别的数据稽核与审验,如将计算复杂性要求高、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在一级平台计算;将计算复杂性要求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放在二级或者前端设备上来计算。

在平台的末端,如重要的一线工作场所布置专用高清摄像头,用来采集高清图像、声音等数据,通过5G上行链路传输至服务器。利用5G边缘云技术,实现图像和事件等运行节点数据本地化快速识别和处理。

(二)实现平台的多种功能

1.多元数据融合。随着数字平台的建立,未来的各类业务数据(如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数据、视频、音频、图像等)将以大数据的形式沉淀在平台之上。前端通过物联网、5G专网、视频监控等形式采集监管数据(包括: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接入、视频智能分析算法实时识别采集等),通过多元化技术手段(如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化抽取)来实现前端数据实时、全面交换,再将各类分散业务数据进行对接融合,使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应用可迅速完成。这些汇集的大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治理与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出数据的创新价值,支撑业务品质不断提升。

2.风险挖掘。基于大数据技术,将数据通过数字化技术汇总后进行数据治理,形成数据专题库和主题库,完成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对风险进行更及时的预警与识别,对决策进行辅助支撑,对被监管对象的安全形式、运行态势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通过视频的智能分析,对部分场景进行实时安全监管和运行风险识别,能够较原有现场监管和人工视频识别方式有更高的智慧化支撑。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系统性问题,把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拓展联想,梳理并发现涉及到的系统性问题,反馈至所属地监管局,及时全面发现安全隐患,堵住安全漏洞。

3.复杂学习。通常监管平台用于解决理性推理和超量计算,而人对非理性推理与复杂问题进行决策。智慧化监管平台还兼具学习和进化功能,可以把人针对复杂和非理性监管问题的决策建立监管大数据,基于大数据让平台经过深度学习,自学习、自进化,逐步替代人完成复杂问题决策,从而达到监管的人工智能化。

资料图片

4.监管项目动态调整。利用该平台的风险感知功能,基于大数据产生风险预警,根据预警等级对监管项目进行智慧化分配。在一级平台生成新的检查项目或删除不必要的检查并自动推送至二级、多级平台,实现对监管事项的动态管理。

利用5G产业链提升监察员执法能力和范围

(一)利用VR技术,全面提升监察员培训效果

5G为日趋成熟的VR技术提供了强大支撑。利用VR,监察员可以不受地点限制,身临其境地参加在外地举办的各专业监察员培训,从而加强其他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在执行本专业监察任务的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其他专业发生违规行为,做到统筹兼顾,提升监察效率。

(二)利用AR技术,辅助监察员进行非本专业执法

5G低时延、高带宽的特点有助于AR执法云平台的开发应用。监察员使用AR技术进行现场监察,每到一处可详尽展示该区域执法要素、标准流程等。即使场景有所变更,云平台也可迅速对回传的视频进行识别、计算和分析,几乎同步产生新的增强场景,全力辅助其他专业执法,最大程度弥补监察资源的不足。

(三)利用专网终端,提高数据交互速度

例如在AeroMACS专网终端侧,将现场检查的语音、视频、文字等材料,快速与平台各轮值专业监察员进行连线、交互,从而快速判断和处置现场检查中无法明确的事项,以作出正确决策。

(四)完善监察员能力提升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借助平台打破专业界限,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以系统视角实施行业管理和运行。把提升监察员能力要求整合到整个监管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中,作为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部分,借助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支撑,依靠制度来保障。同时,各地方监管局、各业务处室应积极沟通、协作,确保民航各专业监察员统一执法标准和执法尺度,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面”的协同执法监督机制。

争取被监管对象的广泛支持

(一)加强沟通

局方应加强与被监管对象的沟通,让被监管对象了解推进智能化监管的目的、民航高质量发展需求及对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增进被监管对象对智能化监管工作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二)建立相应体系机制

智能化监管解决方案在初步建设验证及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矛盾,需要规划、建设与实施全行业监管体系及保障制度,来保证技术方案的执行与落地。

(三)统筹监管和被监管方

为促使全行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局方和企业应形成一盘棋,进行统筹建设和管理,从技术角度促进资源和平台共享、减少重复投资、实现平台化运行,做到标准统一、执行一致,更好更迅速响应前端需求的更新迭代与优化。

(四)建立容错机制

监管转型过程不可避免存在少量错误执法行为,这就需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被监管单位和个人积极申述不正确的执法行为,同时提出更切合实际、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建议。也可以邀请被监管单位深度参与智能监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算法和平台架构,携手打造一个实用高效的数字化监管平台。

提升监管效率,促进闭环管理

监管大数据平台能够可视化展现监管的全流程,包括监管项目动态调整、新监管内容的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评估与预警、整改与检查,进而提高监管整体效率与协同性,还能将各层级监管数据和过程形成整体闭环管理:

第一,民航局对整个系统的监管形成宏观态势监管。基于各一线监管单位收集的海量、实时数据,根据民航发展战略需求进行筛选、挖掘和存储,并进行可视化展示,评价各监管单位的执法效果,迅速更改不合理的监管事项。

第二,将各管理局、监管局的监管过程、监管数据及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整合到闭环的监管链条上,形成线上电子流程,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整改过程、整改验证进行宏观态势感知并全面拉通协同管理,迅速推送执法措施和闭环策略,将风险关口前移。

第三,根据评估结果,对智能化监管程序、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效果。

综上,航空运输快速持续增长,导致监管的规模和复杂度大大增加,因此,监管的智能化、无人化、自主化就成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大数据、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情感计算等进行分析与推理,能够满足民航监管的风险预警、隐患分析、质量评估、决策支撑等需求,推动民航监管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监察员监管
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
压责提能多维提升特约监察员履职能力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高坪区:“监察员之家”促特约监察员履职
一名省监委特约监察员的建议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朔州煤监局:“两员合一”深度融合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朔州煤监局:“两员合一”深度融合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