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陈氏针法:百年传承 享誉海外

2021-02-25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陈氏针法岭南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在中医学界,岭南陈氏针法无人不晓。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岭南陈氏针法在传承中创新,在融汇中发展,成为我国针灸学术流派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18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应邀前往上海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她乘坐的航班还有半个多小时就要落地时,一位乘客在飞机过道旁突然晕倒。乘务长通过广播寻求帮助,陈秀华挺身而出,发现乘客呼之不应、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危急时刻,在缺乏急救器械和药物的情况下,陈秀华初步检查诊断后,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灸针,在万米高空为该乘客施针急救。针灸5分钟后,晕厥乘客转危为安,血压、脉搏也逐渐恢复。由于施救及时,乘客苏醒了,家属和航班空乘人员感激不尽。

这名幸运乘客当时并不知道,救自己性命的并不是普通的针法,而是杏林久负盛名,就连2007年时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司司长来广东省中医院调研时都惊呼的绝技——岭南陈氏针法,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飞针”。

继2015年11月,岭南陈氏针法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展名录之后,2021年6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展名录,标志着这个独树一帜的岭南针法学术流派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认可,必将获得更好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

奠定无痛针灸里程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岭南陈氏针法创始人陈宝珊先生在广州西关开设“大国手陈宝珊医馆”,挂牌行医,主治筋伤疑难杂症,擅长循经点穴,疏通经络,在当地小有名气,形成针法理论雏形。

陈宝珊的儿子陈锦昌,8岁开始跟随父亲师承学医,陈锦昌之子陈全新是第三代,幼承庭训,195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工作,刻苦钻研针灸,受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思想熏陶,在岭南针灸名家司徒铃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凝练形成“岭南陈氏针法”体系,包含飞针法、分级补泻法和导气法,具有进针快、痛感小、手法轻、得气快、补泻灵、针具细等特点,符合岭南人群体质要求。其中,飞针法以“无痛、无菌、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奠定了我国无痛针灸技术的里程碑。

陈秀华对记者说,陈全新致力于无痛进针法的研究,受窦默《标幽赋》中“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的启示,以及何若愚《流注指微赋》中“针入贵速,既入徐进”的影响,创新“快速旋转进针法”,开创了我国无痛针灸的里程碑。这种方法集合多种刺法优点,由于针是快速旋转刺入,穿透力强,刺入迅速,痛感极微;医者持针手指不接触针体,有效解决了进针疼痛和消毒不严格两大问题,具有“无菌、无痛、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手法轻巧、动作潇洒,被日本针灸师代表团誉之为“飞针”。多次应邀在世针联国际会议现场演示,得到同行广泛赞誉,从此,“陈氏飞针”蜚声海内外。

1 2018年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院士视察传统疗法中心。

2 2008年11月,陈全新、陈秀华出席WHO 主办的“传统医药大会“在“中国中医药展”为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演示飞针手法。

3 2012年,陈秀华在南非首届“世中联中医药发展非洲论坛“作主题演讲;陈全新、陈秀华在“岭南陈氏针法”工作坊演示飞针。

岭南陈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陈秀华从医28年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陈全新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学术传承平台,在陈全新指导下,带领团队和第五代传承人系统挖掘、整理、传承、推广和进一步完善其学术思想和针法体系,形成失眠、颈椎病、面瘫、特应性皮炎、多囊卵巢综合征5个病种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推广方案。在全国17家医院推广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年服务患者量达30多万人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教培训班37次,培养针灸技术人才5万多名,影响多达30多个省区市。先后在梅州、南宁、乳源和南沙建立传承工作室。“陈全新学术思想、针法体系及其临床应用”获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及应用研究获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作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积极推动岭南陈氏针法走向国际,先后受邀到美、澳、英、法、意大利、瑞典、荷兰、瑞士、南非、哈萨克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交流、飞针演示和医疗保健,就连著名学术杂志《Nature》也曾报道过,对其临床疗效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9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颈椎病技术操作规范”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立项,近期拟发布国际组织标准,加速推动了该技术的国际化进程。

35部

陈秀华先后编著出版专著35 部,发表论文114 篇,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 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人,师承弟子58 人,其中境外 8人。

开启传统疗法新征程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陈秀华为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科室主任,陈秀华为医院传统疗法中心的发展鞠躬尽瘁、尽心尽责。

2005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率先在全国成立首家传统疗法中心,国医大师邓铁涛为科室题写科名,陈秀华担任中心副主任,同年12月,继芳村医院之后,传统疗法中心在大德路总院开科。2008年又先后在二沙岛医院、大学城医院开科。传统疗法中心(后更名为“传统疗法科”)依托“杏林寻宝”挖掘引进、应用推广石氏醒脑开窍针法、岭南陈氏针法、腹针、平衡针、雷火灸等50多项中医特色疗法,不断探索其对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以及各种临床常见病的治疗,取得可喜疗效和丰硕成果。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教学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大德路总院传统疗法科对广东省内外进修生、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以及轮科医生开展中医传统疗法的临床教学和培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和学者来访和学术交流;成为全国中医特色诊疗集散地、“活的博物馆”和中医文化交流的国际窗口。

多年来,科室以“善用人才、人尽其才”为准则,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和科内培训”等多途径、多渠道不遗余力地引进和培养人才,让技术人才不断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鼓励科室成员拜师全国名老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发明人,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参加“高层论坛”。科室副主任医师李颖告诉记者,目前,科室每位医生均掌握1~2门中医特色疗法,并有相应的跟师学习项目。

陈秀华表示,下一步将充实人才队伍,拓展临床业务,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循证医学验证其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其作用机理,推广科研成果,让其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色彩。

“中医针灸是鲜活的,是一个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最好的保护就是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陈秀华说道。对于今后的发展,陈秀华表示,将按照国家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创新推广的精神和要求,充分体现非遗技艺的特色、优势和价值,建设更多的非遗传承工作站,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提灯人”;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和发布国际标准,推广到海内外,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医药非遗项目造福更多人群。

猜你喜欢

陈氏针法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义宁陈氏家风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陈远
林挺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