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引领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的“嘉一”模式

2021-02-25钱钢姚明汤焕亮胡惠林魏国彪江建忠姚健康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桐乡市联体嘉兴市

文/钱钢 姚明 汤焕亮 胡惠林 魏国彪 江建忠 姚健康

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战略规划,到实施精准帮扶,再到建设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帮扶,为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

从0到50,这个数据差看似并不大,却是一家县(市)级医院某项外科微创技术——ERCP年手术量从无到有、技术从弱到强,直到居于本地领先地位的提速发展,是这家医院跨度4年综合服务能力成长与提升的缩影。

这家医院就是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的医联体成员单位之一。在经过4年的战略性帮扶建设后,该院床位扩增150张,年门诊和住院人次增幅均超14%,年手术量增加1600多台,尤其是三四级大手术增幅38.9%,年业务总收入提升39.5%。这一系列阶梯式上扬的数据背后,是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医改举措的可见成果:新技术项目得到突破、业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水涨船高”,有力地提振了县(市)级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更为基层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医“红利”。

两厢情愿“牵手” 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2017年3月,嘉兴市第一医院作为区域“三甲”医院龙头单位,积极贯彻医改要求,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由此成为嘉兴市第一医院“1+16”医联体成员单位之一。

双方院领导和相关管理科室负责人多次会晤、沟通、研讨制定建设方案,达成按需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在“嘉一医联体”理事会及《章程》的组织架构下,以学科牵引为重点,培育带动其特色专科成长,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实施精准帮扶的建设方向与目标。

为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双方商定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培育人才。根据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发展需求,协助该院制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嘉兴市第一医院建立有205名专科医生组成的下沉专家库,定期选派专家到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其他医联体单位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帮扶服务;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按计划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技术骨干到嘉兴市第一医院进修、挂职、培训学习、技能培训以及学术活动轮训;同时开展“导师制”(下沉专家团队+技术骨干)培养制度,定制培养培训计划、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快该院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实用型人才培养。

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依托嘉兴市第一医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基地等平台,依据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规划,实施个人长期固定进修与科室人员短期轮修相结合的模式,精准化、点对点式开展人才培养计划;4年间,嘉兴市第一医院共接收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医师59人次,护士10人次,培训学习181人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9人次,为该院的可持续发展蓄积了强大的人才动力。

从0 到50,这个数据差看似并不大,却是一家县(市)级医院某项外科微创技术从无到有、技术从弱到强,直到居于本地领先地位的提速发展。

实施精准帮扶 以技术提升为突破口

1 嘉兴市第一医院建立有205 名专科医生组成的下沉专家库,定期选派专家到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其他医联体单位开展帮扶服务。

2 嘉兴市第一医院和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双方院领导和相关管理科室负责人多次会晤、沟通、研讨制定建设方案,达成按需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战略规划。

“又完成1例!”近日,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熬海清成功为一位66岁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ERCP。他暗暗为自己打分:过程流畅,用时仅20分钟,患者约4天后就能出院。如果回到4年前,熬海清绝对不敢想象,被业界公认“最高难度内镜手术”的ERCP能在他们这家县级医院成为“常规手术”。“以前我们遇到胆总管结石患者,要么做传统的开腹手术,要么就让他们去上级医院做ERCP。对患者来说,去外地就医费时费力费钱,对我们外科医生来说,做不了高难度手术,心里也很不甘……”熬海清回忆,变化发生在2017年。那一年,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嘉兴市第一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一系列帮扶建设逐一展开,ERCP就是其中一项。“嘉兴市第一医院专家倾囊相授,手把手地‘传教带’,我们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学得卖力,终于让ERCP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落了地。”熬海清介绍,如今,他们每年开展ERCP100余例,获得了众多患者好评。

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技术水平则是学科和人才优势最根本和直观的体现,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适宜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是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对接嘉兴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建设之初,最为迫切的成长目标。

围绕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实际需求,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点实施专科对口帮扶。帮扶方式除了通过传统的开放技术、人才培养、资源共享通道,下沉专家团队坐诊、定期手术、疑难病例指导、业务培训、学术科研讲座以及义诊活动等常规形式外,重点实施学科精准帮扶计划,按需提供点对点菜单式帮扶带教,开展远程视频会诊、临时急会诊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技术运用、诊疗质量控制等方面,全方位“传帮带”。在实现“输血功能”的同时,提升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自我造血能力”,带动其综合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现状。

4年内嘉兴市第一医院先后派出原大外科主任徐鹿平、内科主任张齐牵头的专家团队395人次进行帮扶指导,扶持肝胆胰外科、头颈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疼痛科、急诊科、ICU、超声、放射以及儿科等专科建设,共计开展11项对口支援实施项目,会诊疑难病例6855人次,开展手术322例,专科指导470次,学术讲座154场次,指导并被批准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承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相继开展了ERCP、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术、三叉神经热凝毁损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呼吸训练器辅助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治疗、肺癌靶向治疗等新技术项目,填补了该院或当地技术空白。

肝胆胰外副主任周鸿鲲说,“2017年我们刚去的时候,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没有ERCP团队,连设备也是借来的,手术辅助护士也是我们自己带去的,经过4年的帮教,如今他们不仅拥有了精良的设备,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常见的手术操作已难不倒他们。”

正是在嘉兴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倾力地“传帮带”下,类似这样的适应技术不断扎根落地。凭借着这股蓬勃的发展势头,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调整优化学科设置,加大“学科专科化”建设力度,实行专科专病专治。2017年,呼吸内科、骨科、微创普外科完成门诊病房一体化;2020年,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独立建科;呼吸病学科经过规范化建设,综合诊疗实力提升明显,202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PCCM国家级评审。自身的努力加上“后援团”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科医疗技术水平,给了医护人员敢于不断开拓高新技术的信心和底气,也让更多患者选择“留下来”。正如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江建忠所说:“我院与嘉兴市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嘉兴市第一医院以其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力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继教、质控管理等方面对我院给予了极大的帮扶。”

建医疗协同体系 提升区域急救能力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是医院急救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构建新型急危重症患者分级救治体制机制,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嘉兴市第一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嘉兴市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建设经验和综合能力,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有效借鉴嘉兴一院的多学科“中心化”建设模式,启动胸痛、卒中、创新中心建设。

“记不清多少次我们紧急到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指导开展危重症患者抢救,包括ECMO团队,有呼必应。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转院治疗,我们会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快速打开绿色通道,让患者得到最便捷高效的救治。”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郁慧杰介绍。

经过不断的技术强化和机制完善,当前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3大中心建设初具规模,有机统筹整合各临床诊疗资源,建成多学科合作的救治新模式,形成了快速、高效、完备的整体化救治体系和诊治流程,大幅提升了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以创伤中心建设为例,该院急救团队先后在浙江省创伤初始评估体验处理竞赛、第七届浙江省院前急救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多远协作(MHT)模式在区域严重创伤救治中的构建与价值探讨”被列入2020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91.3%

2020年,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年住院病人VTE评估率达到91.3%。

此外,2019年7月,嘉兴市第一医院VTE防治联盟同样辐射覆盖全部医联体单位。同年10月,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启动VTE建设工作,通过全面对接,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建立起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控体系,使得该院VTE的发生率大幅下降,2020年,全年住院病人VTE评估率达到91.3%,中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中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实施率均有明显提升,充分保障了院内患者生命安全,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智慧医疗助推医疗质量提升

近年来,嘉兴市第一医院陆续建立了全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以及临床、超声和病理远程会诊平台,提供复杂疑难或急诊X线检查及心电等的诊断工作,放射科已完成医学影像疑难读片1210例,极大减少了患者重复检查,并协助年轻医师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依托信息化建设,在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嘉兴市第一医院率先在医联体单位开设“移动诊室”,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在基层医院的诊间,即可开具嘉兴市第一医院的检查检验单,并直接完成诊间结算和预约,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就可到嘉兴市第一医院检查,有力改善了就医体验;2018年11月21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专题调研卫生与健康工作,对“嘉一医联体”建设以及诊间预约并结算工作表示肯定。同时医院建有双向转诊平台,并优化转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专家接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安排住院等,畅通两院间病人的双向转诊服务,探索和构建区域新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至2020年已上转病人346人次,下转病人219人次。

从战略规划到实施精准帮扶,再到建设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医联体建设从指令性任务出发,到成为“双向互利共进”的一项长远工作,“嘉一”和“桐二”模式,为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分级诊疗落地,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

猜你喜欢

桐乡市联体嘉兴市
游离尺动脉联体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如果我是……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长寿花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嘉兴市南湖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一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