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问题,还是规则的问题

2021-02-25张俊

人力资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责流程部门

文/张俊

作者单位 南京诚合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今天给大家讲两个小案例,通过这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当公司内部发现点状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去扒一扒现象背后有什么,然后再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案例1:他们的加班费为什么多年居高

前几天,跟一位HRBP 朋友吴君聊天,他给我讲了一件他的烦心事。他们公司是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公司,仓储中心是整个供应链环节中除了车间之外的最大部门,下面又分为原料仓管理、辅料仓管理、成品包装、成品入库、成品出库五个小团队。

前段时间HR 在统计报表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料仓里面有两名员工的加班工资长期居高不下,旺季如此,淡季也是如此。更奇怪的是,其中一位老员工张三近几年曾到好几个团队轮岗,可无论他在哪个团队,他每月甚至每年的加班费金额都在部门里面排前几位。

吴先生虽觉得这种情况明显不正常,但也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决定私下调研,看看到底是员工的问题、工作安排的问题,还是部门负责人不作为的问题。

调研之后,结果更是吓他一跳:不仅个人存在问题,整个团队似乎也开始受到影响了!

对于个别人加班费高的现象,其他同事虽然嘴上不说,但私底下还是有意见的。他们觉得张三可能是想多赚点钱吧,所以每天晚上总是要找个理由去加几小时的班,而且雷打不动。所谓理由无非就是要跟车间对接啦、万一车间有什么临时需求啦等等,实际上多数时候就是坐在仓库玩手机消磨时间而已。

后来有些人也开始耍小聪明,白天能偷懒就尽量偷懒,遗漏个什么或者动作慢一点也没关系,反正晚上有人要加班。如此一来,车间负责领料的人也开始有意见了。

“看起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确实令人心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吴君把问题甩给了我。

在回答之前,我反问道:“你打算怎么办,是不是想出了一些办法?”结果他还真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想到的是要严惩不贷,开掉这个员工,同时通报批评,杀鸡儆猴!可是问题来了,公司没有他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有效证据,我们不能单方面解除合同,如果以其他方式解除的话也得付一笔经济补偿金,所以此路不通。

我又想了第二个方案,找他的部门负责人沟通,这种事情部门负责人是要负首要责任的。我建议他在审批员工加班申请的时候,要严格管控加班时间,不能随随便便大笔一挥全都批准。当然,这个方案我尝试过了,和部门负责人沟通时他满口都是‘好好好、行行行’,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我发飙了,上个月公司绩效复盘会,我直接拿出一个各生产相关部门的人效数据表,借着这个表格把仓储中心的问题也提了一遍,当时我明显看到仓储负责人的脸色有点变化。但事后我又很后悔,因为我只讲了问题,并没有给出好的建议。作为业务伙伴,我不能只要求对方解决问题呀。”

好像漏了一个关键点

“你帮我分析分析,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公司的规则出了问题?我到底该怎么办?”

“猴子”又跳到了我肩上。

我又重新确认了一下:“这件事的核心在于,张三天天加班,拿了很多加班费但没干多少活儿,从而让你发现了他的做法正在侵蚀团队,致使团队效率低下?”

“是的,就是这样!”

“你的目的是杜绝这种问题发生,最好能让大家关注工作效率?”

“是的!”

“那么,我注意到几个关键点:员工能力还可以,就是老加班,想多赚点钱。既然工作能力没问题,那就是‘想多赚点钱’有问题了。可是作为打工人,哪个员工不想多赚点钱呢?只是这个人用错了方法罢了。而且,就算解决了张三的问题,未来会不会还有李四、王五呢?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钱到底该怎么发’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呢?”

吴先生觉得这是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于是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些举措:

★把计时工资改成计件工资,让员工的收入与产出和效率相关。

★能个人完成工作的小组,计件工资最好计算到个人,比如每个人打了多少包、发了多少货、大件还是小件,分别确定单价。当然,仓库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多人配合,那就可以设计团队计件,再根据小团队内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分配。

★至于加班费,建议取消每月发放,如果确有必要,则以安排调休为主,并要求部门负责人监督每个团队负责人,每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排班,安排好轮休。

聊完之后吴君感叹道:“果然是当局者迷。这次我先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改革,再结合绩效复盘会、平时的工作交流与跟进,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如果这个人还这样,那就真是人的问题了。”

当然,我的建议不一定正确,但是通过这个小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岗位,其价值创造、价值衡量方式不同,应明确差异化的激励逻辑,其激励策略自然也应有所不同(见表1)。据此我们可以再将思维发散开,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杨三角理论中提到的能力、思维模式、治理方式;影响者模型提到的个人、他人、系统的能力和意愿,等等。

表1 不同类型岗位的激励策略

案例2:老板害怕周例会

提到协作,我们很容易想到人和人之间的配合、团队和团队之间的配合、公司和公司之间的配合等等,总之就是协调与配合。其实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内部协作不畅的问题,比如互联网公司里常年“相爱相杀”的产品经理与工程师,电商公司里的运营人员与设计人员,贸易公司里的销售人员与采购员,等等。

近期我在咨询项目中遇到A 公司的王老板,他提到一个令他头痛的问题:公司内部协作难。

“特别是每周的周例会,一上午的会议基本上全程都在推诿扯皮,最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开始,总是我去拍板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谁来负责,久而久之,会上的问题是少了,但私底下的问题却多了。甚至我听到了一些声音说‘老板瞎指挥,提出问题的人总是要承担更多责任’!

后来,我不决策了,觉得还是要把职责分工弄清楚。于是我请了专业顾问来帮我们梳理部门职责和主要流程。两个月之后,职责和流程看着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可时间一久,又冒出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且都是新出现的问题。你也知道,我们电商行业灵活性强,变化快,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一板一眼有规矩可循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人的问题。这些主管大多是我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可能他们还是格局不够,一路走来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要求了。所以我也引进了几个外部主管,然而没过多久,这些人也被同化了。

现在我这么说吧,我都害怕开周例会了,每周我都想找个理由不参加,感觉真是浪费时间,同时心也很累……”

看上去对的结论不一定是最后结论

在调研过程中,不用我们咨询人员特意提问,就收到了一些问题反馈:流程不适用了也不优化、沟通很费劲、某些部门能推脱则推脱、基层员工流失率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问题集中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表象问题:人员流失和协作不畅

图1 某公司调研诊断报告

80%以上的被调研对象都提到了这些问题,比如财务部觉得数据部系统维护得不好,数据部觉得产品部信息录入不规范,产品部觉得运营部需求下得太慢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运营部觉得财务报表出得慢他们预估不准……然后,类似的死循环或者无解问题越来越多,导致一部分员工受不了,只能选择离开。

●第二层问题:职责不清晰和流程没优化

虽然A 公司也请专业人士为其梳理了部门职责和流程,可电商行业变化很快,如果流程一成不变的话,慢慢又会变得不适用,这也导致上述表象问题的重复发生。

●深层问题:战略澄清的问题

至于职责和流程为什么不及时优化,一部分主管反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公司战略目标和方向的理解不一致,流程优化根本做不下去。举个例子:关于新品开发流程的优化,运营部认为自己是业务端,要为业绩负责,产品开发应该以业务需求为主,所以新品开发流程应该从需求开始,这一点,产品开发部应该无条件满足。但是产品开发部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认为,公司是做品牌经营的,产品的品类、风格应该符合品牌调性,不能运营部门想要什么就开发什么,所以产品开发要听品牌兼产品副总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些管理者连公司的年度目标都不清楚,不知道当年要达到多少营业额,不知道主要是抢市场还是冲利润,更不知道公司未来两三年的大方向是什么,所以工作全凭自己的理解和惯性推动,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A 公司协作不畅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规则的问题?逆推之,协作不畅是职责和流程问题,而职责和流程没有更新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更新,之所以不知道怎么更新是因为不清楚公司的导向。因此,A 公司的问题并不是人的问题,真正的根源在于战略没有得到澄清。再直白点讲,是目标管理从顶层就出了问题——大家头脑中根本没有目标。

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企业管理

在绩效管理中,无论是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还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其目的都是在做目标管理和绩效改进,而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迭代和改进,来促进长远目标的达成。

所有的绩效管理流程,基本上都是遵循PDCA 循环去执行的,而A 公司的问题就在于连计划都没厘清、没讲明白,就开始执行和实施了。说到这里,不能不感慨:在大多数失败的案例中,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经营者心中没有战略,而是执行时过于笨拙。这可能包括:

大目标很单一,天天喊着要做几个亿,却没有清晰的作战路径和作战指导方向;目标很丰富,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有一些诸如提高团队能力、增加产品竞争力这样的目标,但却没有明确的衡量方式和标准;虽然有了衡量标准,但所有的工作都由高层驱动,中层没有承担推动的责任,只是一个大的执行人;虽然经营者想清楚了目标、标准和路径,也放手让中层去做,可是中层并没有真正接受、理解且认可老板的思路,只站在本位上看问题。

所以,我给的建议是,先从梳理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开始,再优化职责和流程,进而匹配对应的薪酬和绩效规则,最终做到权、责、利的对等。当然,这些举措是对等、动态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以匹配公司的发展现状。

猜你喜欢

职责流程部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