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旴江名医龚廷贤折伤思想探析

2021-02-23黄文章德林胡耀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330003

江西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证脉象瘀血

★ 黄文 章德林 胡耀(.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3)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明代旴江医学大家,有“医林状元”“回春国手”之称[1]。龚氏精于临床各科,对折伤临床治疗的理法方药论述严谨详实。现将龚廷贤折伤诊治特色总结如下。

宋代《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折伤”和“金创”同属于骨伤科范畴[2]。龚廷贤著《古今医鉴》记载:“折伤者,谓其有所损伤于身体也。或为刀斧所伤,或坠堕险地,或扑身体,损伤筋骨皮肉……或瘀血停积于脏腑。”[1]1388龚氏所述折伤是由金创、坠堕、跌倒等原因造成的骨折、筋伤、内伤等中医骨伤疾病。

1 辨脉断预后

脉诊是中医诊断最重要的诊查手段之一,龚氏将辨脉作为判断折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1.1 失血证脉象 《古今医鉴》记载:“打扑伤损,去血过多,脉当虚细。若得急疾大数者,风热乘之必死。”[1]1388当折伤患者失血过多时,脉管内气血大量流失,则表现出虚细脉象,这是与病症相符的脉象,提示患者预后良好。数脉主心、脉、血俱急,阴阳气血亏虚;疾脉主火盛热极,阳将亡阴将竭、气欲脱;大脉主邪盛病进,正气大亏[3]。若失血患者出现急疾大数的脉象,是气血极度虚弱,风热外邪乘虚而入的表现,是邪胜正衰的病理现象。这是病症不符的脉象,往往预后较差。清代钱秀昌《伤科补要·脉诀》记载:“失血之脉洪大难握……脉必现芤,缓小可喜,数大甚忧。”[4]63失血证脉象呈芤脉或缓小脉,为脉证相符的顺脉;反之,脉象见洪脉、大脉、数脉,是脉证不相符的逆脉,表示预后不良。这可以进一步佐证龚氏辨脉断预后的准确性。另外,龚氏在《济世全书》指出折伤患者出现元气、胃气虚弱或亡血时,若医者不细心诊察患者脉象,妄自使用大黄、巴豆等攻下逐瘀的药物,导致患者出现坚实、洪大的脉象,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1.2 蓄血证脉象 《古今医鉴》记载:“内有瘀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1]1388折伤患者从高处坠堕造成脏器破裂出血导致腹部胀满疼痛,这时患者腹部瘀血是离经之血,阻滞人体气血运行,是有形实邪,故脉象应该表现为实证脉象。若患者脉象坚强有力,则表示患者病脉相符、身体机能较好,预后较好;若脉象小弱无力,则患者病脉不符、机体无力抵抗有形实邪,提示预后不良。《伤科补要·脉诀》记载:“蓄血之症,脉宜洪大……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4]63根据钱秀昌的脉象解说可以理解坚强脉为洪、牢、大的脉象,小弱脉为微、弱、涩的脉象。损伤造成瘀血停积脉宜洪大,为脉证相符的顺脉;反之,蓄血之证见微小脉是逆脉,提示患者预后凶险。

2 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龚氏将折伤分为失血、蓄血、亡血三种证型,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1 失血者外宜敷贴,内宜和散 《古今医鉴》记载:“若血不止者,外宜敷贴之药,内宜和散之剂。”[1]1388龚氏对失血的折伤患者采用外敷止血、止痛药物,内服的活血散瘀理气的和散药物。龚氏使用的外敷药物包括止血药和消肿散瘀药两种。消肿散瘀外敷方药有葱搭法、将军膏、守田膏、二生膏等。外用止血药在折伤章节中没有明确写出,但是在金创中有所补充,可使用葱涕、小蓟叶汁、何首乌末、龙骨末外敷于出血处,若在无药可用时也可用热小便止血。内服药物包括:续骨丹、补损接骨仙丹、许昌宁接骨丹、神仙换骨丹等活血散瘀理气药物。上文提到的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治疗失血证采用外敷加内服的给药方法直到今天仍然被采用。

2.2 蓄血者攻下逐瘀,活血止痛 《济世全书》载“有瘀血者,宜攻利之”[1]1072,《古今医鉴》对蓄血证的治疗方法进行补充:“血蓄于内,宜下去之,然后调理,必以顺气活血,止痛和经”[1]1388。可以得知,折伤蓄血证的治疗方法为:先用攻下逐瘀的药物排出体内瘀血,后采用接骨续筋、顺气活血、止痛和经的药物调养身体。攻下逐瘀可以给予鸡鸣散、防风通圣散等。若蓄血证达到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的情况,可以给予通导散、导滞散、接骨仙丹等,用以泻下通利、活血理气。若瘀血攻心,导致昏厥不省人事,可给予接骨紫金丹。在体内淤血祛除之后,龚氏采取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的治疗方案,使用到的方剂有活血止痛散、接骨散、仙人散等。

2.3 亡血者调气养血,兼补脾胃 《济世全书》记载:“若亡血者,益补而行之。”[1]1072《古今医鉴》对其进行补充:“宜调气养血,兼补脾胃为主。”[1]1388从中可以得知,龚氏对折伤亡血证的治疗方法为:调气养血,兼补脾胃。根据“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理当急固”的理论,亡血证患者治疗的当务之急应当是补气。所以,龚氏以补气药人参为君药,配以补血养血药当归、熟地,兼补养后天之气的脾胃药白术、山药等,形成组方原则。在选方上,多使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万病无忧酒等。

3 特色用药

3.1 擅用童便、酒 据笔者统计《龚廷贤医学全书》中对于折伤患者使用童便的记载有10 次(包括粪屎内瓦子1 次、久尿处砖瓦1 次),用酒记载52 次,其中用酒方剂为50 次。《寿世保元》中记载“大凡伤损,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1]815可见龚氏认为折伤患者无论是身体强壮或瘦弱、是否有瘀血均可使用童便及酒。

《万病回春·药性歌》收录有“童便气凉,扑损瘀血,虚劳骨蒸,热咳尤捷”[1]234。《本草纲目》记载小便味咸走血,治诸血病。童便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清瘀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跌仆血瘀、瘀血攻心等[6]。此外,人中白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薄片或块片,上文提到的粪屎内瓦子、久尿处砖瓦即含有人中白,历代也多用于治疗血证。

龚氏在折伤治疗中使用的酒的种类包括黄酒、老酒、烧酒等。在用酒方法上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内服方法又可细分为煎服、调服、冲服、糊丸。酒的功效具有温通血脉、通行经络、助药势以及作为药物的溶解剂和炮制药物的作用[7]。龚氏用酒方药虽然多,但在《万病回春》明确指出跌扑损伤极重,伴有大小便不通者,不可用酒。体现出龚氏擅于使用酒剂,并且对酒使用范围的态度严谨。

3.2 擅用泻下药 在用药方面,龚氏在蓄血证前期擅用大黄、芒硝、巴豆等泻下药为君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共同达到攻下逐瘀功效,代表方有通导散、桃仁承气汤、一厘金等。龚氏治疗蓄血证前期采取攻下逐瘀的治疗方法,在方剂中多将大黄作为君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活血祛瘀、止血、解毒、清热泻火的功效[5]。其与芒硝均为泻下药,有泻下攻积的作用,起到相辅相成的功效;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配伍,可加强活血祛瘀的功效,故将大黄作为君药。《济世全书》中注明因大黄缺乏,故用大热有毒的巴豆替代其作用,并强调巴豆的用法需要制巴豆霜或去油,以减小毒性。体现出龚氏用药精确、恰当、严谨的精神。

3.3 注重部位用药 龚氏在折伤治疗中根据患者折伤部位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部位用药。《鲁府禁方》记载折伤治疗分为上部末药、中部药方、下部药方,三种药方均在不同剂量的接骨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并用老酒调服。上部末药使用升麻、蔓荆子等药物,引导药物向头面部发挥作用;中部药方用白术、黄芪、陈皮、甘草等引导药物向中焦发挥作用;下部药方用牛膝、独活、防己等引药下行,并配合祛风湿、通络止痛的药物引导药物向下焦发挥作用。另外,龚氏对于恶血(瘀血)流于腹中的患者,加倍使用攻下逐瘀药大黄;对恶血(瘀血)流于胁下的患者用柴胡引导药性向胁肋部发挥作用;对气血凝滞于腰部的患者,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牛膝引药下行。

3.4 注重服药方法 龚氏的著作中有多处记载服药方法,例如药物辅助食粥、服药期间饮食禁忌、服药时间等,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药效发挥到最好。

《古今医鉴》记载接骨散的服药方法,强调损伤在腰以上的患者先食用淡粥半碗,再服药;损伤在腰以下者,先服药再食粥。白米粥可以温养脾胃,损伤在腰以上的患者先食粥,可使药物达到病所而不伤脾胃。损伤在腰以下者,先服药再食粥,可以令药物借助白粥热势,药性下行达到病所。《古今医鉴》记载鸡鸣散服药时间,需在五更鸡鸣时,取阳升则阴降之意。同时鸡鸣时,往往人们还没有进食,有空腹服药的意思,可使邪气随阳气升发而散[8]。《万病回春》论述接骨方的服药方法时,要求服药须饮用热酒,并加盖棉被发汗。热酒有温通血脉之功,加盖棉被不但可以防寒保暖,还可以加快气血的运行,有利于折伤病人的康复。《鲁府禁方》记载接骨方服用方法时,要求点燃一炷香,每当燃1/3 炷时服用1/3 分量的药物。龚氏采用以燃香计时的方法控制药量,延长了给药间期,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4 总结

龚廷贤折伤思想,对于旴江骨伤科学来说犹如是沧海一粟。旴江骨伤科学内容异彩纷呈,例如,宋·陈自明《外科精要》为国内最早外科专著,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开创正骨手法的先河,当代旴江骨伤名医邓运明对正骨理筋手法的巧妙运用[9]。

本文从辨脉断预后、辨证施治、特色用药三个方面对旴江名医龚廷贤折伤思想进行探讨。龚氏重视辨脉,主张脉证相符以判断疾病预后。对折伤分为失血、蓄血、亡血三种证型进行证辨证论治。在用药方面,擅长使用童便、酒、泻下药,注重部位用药,强调服药的方法,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对旴江名医龚廷贤折伤治疗经验的挖掘,更好的传承中医骨伤科学的技术,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血证脉象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让“血证”上网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血证的概念辨析*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