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2021-09-11潘宇虹
摘要:血证是一个中医的疾病名称,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不能循行于血管里,可以通过口,眼,耳,鼻,及二阴排出体外,或者渗出皮肤,这类病均称为血证。自2017年以来我对于气血亏虚所致的不明原因出血症状的36例患者,利用中医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的治疗原则,采用经典方剂:归脾汤配合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治疗,治愈率达100%。本专题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一例气血亏虚型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来分享这一类疾患的治疗体会。
关键词:气血亏虚型;血证;处理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384-01
从中医角度来看,血证是一种疾病名称,主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当人体血液不能够在血管中循行,就会通过口部、鼻部或者眼部、二阴等排出患者体外,从而血证在临床症状中分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应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证。例如:从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与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与血淋之别;大便下血则有便血、痔疮、痢疾之异。应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等加以鉴别。血证有实证及虚证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由实火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血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证候的寒热虚实不同,则治法各异,本专题里我主要集中介绍2017年以来所接诊治疗的36例气血亏虚型血证患者,该类患者出現部位各异,但经过仔细辩证分析,他们都有共同的病因病机:那就是气血亏虚,无力摄血。他们除了会出现血不循径而行外,还会伴有少气懒言、纳差、面色?白、神疲体倦及脉细等症状[1]。临床上,气血亏虚证血证若采用西医治疗,常常会导致病情反复复发,同时由于实验室检查的血液项目几乎均在正常范围,这就让患者身心陷入极度恐惧中。血证的病机无外乎火热之邪迫血外行,或者就是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种类型。中医理论认为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2]。以下我将通过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一位气血亏虚型血证患者本着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的原则,采用归脾汤配合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的治疗体会,来对36例气血亏虚型血证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总结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发现,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30日收治的1例气血亏虚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2岁。患者因“眼部不明原因渗血3个月”来我院就诊,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眼底及凝血酶原等检查,但是都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的异常。据患者自述:素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亦无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无肿瘤等恶性疾患患者。患者血压检查90/60mmhg,自述,一直血压偏低,经常伴有头晕。交流中观察患者面容清瘦,?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继续询问发现患者有睡时流口水的症状,睡时多梦,并且最近一个月来开始出现,纳差、便溏症状,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该例患者初步诊断为气血亏虚证血证。
1.2方法
在对该例气血亏虚证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依据中医“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的治疗原则,方用归脾汤配合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党参30克 黄芪30克 白茯苓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该方方中重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 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一周后患者复诊,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半月,停止治疗。随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要求患者加强营养和适量运动,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能,后期未见复发。
2结果
该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胃口好转且大便成形,睡眠改善,梦少了,感觉睡的很踏实,人不累了,而且睡时未出现流口水症状。患者用药三周后治愈。
3讨论
3.1气血亏虚型血证的病因机制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病因是复杂的,例如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较大造成气血亏好、平时饮食营养较差导致后天饮食精华摄入不足,气血无从生化等。《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和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关系着脏腑机能的运行和身体的健康,同时气血有着沟通各脏腑的作用,所以一个脏腑的气血失常,不但会引起本脏腑的病变,同时还能引起其他脏腑的气血失常,甚至全身的气血的失常。多种原因导致的正气亏耗,进而导致气虚不摄,出现了血溢脉外的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气不仅仅是血之帅,还是血之母。 血和气是相互依存的,又是互根互用的。气血亏虚患者往往会有 脾虚,脾失健运,水谷无以运化,气血生化无源,所以对气血亏虚型血证患者进行健脾益气和固摄止血的方法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出血症状。
3.2气血亏虚型血证的治疗体会
3.2.1和患者密切沟通,掌握患者病情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临床治疗,不仅要结合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分析,还要通过和患者沟通交流,分析患者的病情,才能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如在对患者沟通交流时,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了流口水的症状,当患者表示出现过流口水的症状,这就说明患者出现了脾虚症状。当然,在检查患者的血压情况,当患者出现了血压偏低的现象,这也在表明着患者出现了气血亏虚和无力充盈血管的现象。在对患者仔细沟通与交流时,了解到患者更详细的病情信息,能为中医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思路,更能彰显中医辨证治疗的思维特色。在城市基层医院中,由于技术设备支持力度并不够,也缺乏新药的研发支持,这时候必须凭借自身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和治疗。
综上所述,气血亏虚型血证患者实施,依据中医“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的治疗原则,方用归脾汤配合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用此法则及汤剂组合,改善气血亏虚型血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鸿彬.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547-3548.
[2]朱晓红.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对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6):936-938.
[3]魏学礼,蒋楠,马兰, 等.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演变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38-40.
[4]方金,张国妍,焦志宏, 等.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0,15(14):2159-2162.
作者简介:潘宇虹(1970-7),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大专学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