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1-02-23黄蕊
黄蕊
(周口市中心医院 超声医学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引发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有损女性产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诱发产后忧郁症,产妇预后不容乐观。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一旦发生,产妇的盆底张力与收缩能力间的平衡将被打破,最明显的生理性变化即盆膈裂孔增大。从目前的循证证据中可知,盆膈裂孔扩大问题在女性产后尤为常见[1]。还有文献报道进一步指出,不同分娩方式会对产妇产后盆膈裂孔扩大问题造成一定影响[2]。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引发笔者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一步论证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盆膈裂孔扩大问题的关系,以为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汇总循证证据。同时,探究出一种有效的检查技术,帮助临床更好地掌握产妇产后盆膈裂孔扩大情况,以方便后续产后康复训练干预内容的落实,为产妇盆膈裂孔恢复疗效提供支持。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有学者提出以盆底三维超声技术检查产妇产后盆膈裂孔情况,取得显著成果[3]。故本次研究设计如下实验,以9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方便更好地控制盆膈裂孔产前变量,以不同分娩方式分组,探究其对产妇产后盆膈裂孔扩大情况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5 例阴道分娩者作为对照组,另45 例剖宫产分娩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年龄21 ~33 岁,平均(27.62±4.83)岁;身高152 ~171 cm,平均(164.62±6.21) cm;体质量63 ~71 kg,平均(67.05±3.63) kg;产后恢复时间6 ~8 周,平均(6.45±0.37) 周。实验组年 龄21 ~35 岁,平均(27.67±4.90)岁;身高151 ~173 cm,平均(164.83±6.45) cm;体质量63 ~72 kg,平均(67.13±3.70) kg;产后恢复时间6 ~8周,平均(6.60±0.42) 周。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初产妇;产后恢复满意下( 均≥6 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单胎妊娠;可耐受相应干预者。
排除标准:盆底损伤;妊娠前存在盆腔器官脱垂史;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妊娠期合并症。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选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voluson E8;配备三维容积探头,设置频率范围6 ~10 MHz,探头摆动角度、发射角度、步进角度分别为135°、146°、5°。
在受检者接受系统检查前,医务人员需选择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予其规范化的Valsalva 动作指导。正式检查时,要求受检者排空膀胱。协助产妇取截石位,并进行基础的健康宣教,争取受检产妇的配合。探头以避孕套包裹,将探头置于会阴部尿道外口与阴道漏之间,在二维成像模式下,指导患者保持静息状态,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随后调整为三维成像模式,当盆膈裂孔在盆底纵轴、冠状轴、横切面图像显示后,采取相应微调处理,尽可能清晰地显示受检者的盆膈裂孔标准切面。在静息状态下,对受检者的盆隔裂孔前后左右径、周长、面积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指导患者做Valsalva 动作,观察到膀胱颈、膀胱后壁、尿道皆移位置至背尾侧,为方便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并以相同方式获得三维容积图;在该状态下,同样检测上述径长、周长、面积指标。检查工作均由本院同组高年资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静息与Valsalva 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左右径与周长、面积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
静息状态下受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N=45,± s)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N=45,± s)
2组别 前后径/cm 左右径/cm 周长/cm 面积/cm实验组 4.41±0.52 3.60±0.37 13.53±1.64 12.64±1.61对照组 4.42±0.56 3.64±0.41 13.58±1.70 12.82±1.87 t 0.088 0.486 0.142 0.489 P 0.930 0.628 0.887 0.626
2.2 两组Valsalva 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
Valsalva 状态下受检,实验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N=45,± s)
表2 两组Valsalva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N=45,± s)
组别 前后径/cm 左右径/cm 周长/cm 面积/cm2实验组 6.02±0.63 4.03±0.32 17.02±2.05 20.64±2.65对照组 6.63±0.71 4.56±0.37 18.76±2.46 22.38±2.78 t 4.311 7.268 3.645 3.039 P 0.001 0.001 0.001 0.003
3 讨 论
女性在妊娠、分娩阶段,机体盆底支持组织会出现相应变化,对其结构与相应功能产生影响[4]。随着孕周的不断延长,产妇机体损伤情况超过自身调节范围,盆底自我恢复出现失代偿问题,盆底功能受到影响,常见如盆膈裂孔扩大现象,导致如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产后并发症,不利产妇积极预后[5]。因此,需要在产后为产妇提供相应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
从循证证据中得知[6],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膈裂孔扩大情况的影响各异。证明分娩方式与盆膈裂孔扩大的关系,有助于医方更好地区分治疗对象,从而更好地分配临床护理与康复治疗资源,追求医疗资源的最大化使用,以及合理控费。而一切医疗干预内容落实的前提,离不开有效的检查技术支持。盆膈裂孔作为理想的盆底支持结构观察平面,临床常以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组织解剖学情况,评估患者盆底肌功能。三维超声的应用优势在于,该项技术能够对检测图像予以采集和储存,进行三维重建,方便检查医师更好地读取成像结果,方便临床更好地掌握产妇产后恢复情况[7]。通过该项检查技术,可帮助医方明确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并为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疗效提供量化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受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 状态下受检,实验组的盆膈裂孔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本次研究所采集的样本均为正常初产妇,此类群体无分娩史,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存在用力过度的问题,导致娩后易出现软产道、盆底肌肉、筋膜牵拉或扩张的问题,并损伤盆膈裂孔的正常解剖结构;尤其是针对那些产程长的产妇,在其分娩过程中,因胎儿头部挤压时间较长,最终导致产妇盆底肌肉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严重,加重产妇盆膈裂孔损伤问题。上述情况的发生,均有可能使盆腔器官支持组织薄弱化,盆底肌肉与筋膜顺应性降低,盆膈裂孔扩大[8]。实验组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孕期子宫增大,在重力影响下,也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盆底支持系统薄弱化问题;但在受损程度方面,显然较之阴道分娩产妇更轻,因此认为剖宫产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较低,阴道分娩或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9]。
综上所述,妊娠、分娩会导致女性盆膈裂孔扩大,盆底三维超声技术可有效检出盆膈裂孔扩大问题;Valsalva 状态下,剖宫产产妇的盆膈裂孔扩大程度明显小于阴道分娩,认为阴道分娩或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