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咽喉反流对成年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进展的影响

2021-02-23庞艳荣

医药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鼓室中耳炎咽喉

庞艳荣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咽喉反流一般是指患者的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以上部位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现象[1]。患者发生咽喉反流的原因与多种耳鼻咽喉科疾病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嗓音疾病、鼻窦炎和慢性咳嗽等。有临床学者在研究中证实,咽喉反流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确切关系并不十分清楚[2-3]。本研究对成年患者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一定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咽喉反流患者198 例为研究对象。198 例患者中男116 例、女82 例;年龄26 ~64 岁,平均(49.9±13.2)岁。本研究符合伦理规定,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有咽喉反流相关症状者;符合中华医学会最新的分泌性中耳炎分类和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就诊前2 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鼻咽部有肿物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症状评价相关指标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评分方法量表评估。

1.2.2 24 h 双探头实时监测食管pH 值

对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食管pH 值实施24 h 双探头实时监测,双探头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15 cm。操作方法:在纤维喉镜引导下将导管的近端传感器探头放置在机体杓状软骨下缘的位置,传感器要放置到被患者食管入口的黏膜完全包裹的状态,并且导管的远端传感点需要放置在食管入口下部15 cm 的中段;确定近端、远端传感器放置合适位置后,固定患者的pH 导管。将外置参考电极固定在患者的胸骨柄处皮肤上,持续监测24 h。电极监测完成后将机体中的pH 导管取出。监测过程中咽喉反流次数超过6 次的判定为咽喉反流。

1.2.3 声导抗测试

在隔声室内采用声导抗仪行声导抗测试,背景噪声<30 dB,使用220 Hz 纯音作为探测音,并且将数据记录制作成鼓室导抗图。

1.2.4 鼓室穿刺抽液

B 型鼓室导抗图结果的患者接受鼓膜穿刺抽液检查,并且分析患者的鼓室积液性质。另外,分别记录患者浆液性例数、黏液性例数及胶样液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RSI、RFS 评分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取F检验;浆液例数、黏液例数、胶样液例数采用n(%) 表示;P<0.05 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泌性中耳炎阳性率

198 例咽喉反流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6 例,阳性率为63.64%。

2.2 不同鼓室导抗图患者RSI 评分、RFS 评分比较

198 例咽喉反流患者鼓室导抗图结果显示,A 型136例、C 型30 例、B 型32 例。B 型患者的RSI 评分、RFS评分显著高于A 型和C 型(P<0.05)。见表1。

表1 不同鼓室导抗图患者RSI评分、RFS评分比较(± s)单位:分

表1 不同鼓室导抗图患者RSI评分、RFS评分比较(± s)单位:分

注:与A 型比较,①P <0.05;与B 型比较,②P <0.05;与C 型比较,③P <0.05。

?

2.3 分泌性中耳炎组与非分泌性中耳炎组RSI 评分、RFS评分比较

198 例患者中,有126 例分泌性中耳炎,72 例非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组患者RSI 评分、RFS 评分显著高于非分泌性中耳炎组(P<0.05)。见表2。

表2 分泌性中耳炎组与非分泌性中耳炎组RSI评分、RFS评分比较(± s)单位:分

表2 分泌性中耳炎组与非分泌性中耳炎组RSI评分、RFS评分比较(± s)单位:分

组别 例数 RSI 评分 RFS 评分分泌性中耳炎组 126 26.5±9.8 20.5±7.2非分泌性中耳炎组 72 8.6±3.2 5.9±3.5 t 16.357 11.203 P 0.000 0.000

2.4 B 型鼓室导抗图患者鼓室积液性质与LRP 的关系

B 型鼓室导抗图患者RSI 分值<13 分者和≥13 分者积液性质的数据差异较大;<13 分者以浆液为主,占66.67%;≥13 分者以黏液为主,占61.54%。见表3。

表3 B型鼓室导抗图患者中RSI分值<13分者和≥13分者不同鼓室积液性质分布[n(%)]

3 讨 论

健康人体中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以及咽喉黏膜的抗酸效果较好。咽喉黏膜能够有效阻止患者的胃内容物进入咽喉及以上部位。当机体出现咽喉反流的情况时,机体胃内容物会进入咽喉部,并且导致机体咽喉部黏膜发生直接的损伤[4-5]。目前,咽喉反流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电子喉镜咽喉部检查、食管pH 值24 h 双探头实时监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方法等[6]。此外,RSI 和RFS 也被证实在诊断咽喉反流上具有一定的价值[7]。

本研究结果显示,198 例咽喉反流患者鼓室导抗图结果显示,A 型136 例、C 型30 例、B 型32 例。B 型患者RSI 评分、RFS 评分显著高于A 型和C 型,提示机体出现咽喉反流情况可能与患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有密切的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后患者主要会出现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有较大的相关性,也有学者认为其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切口局部感染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学者[8-9]认为咽喉反流可能参与了中耳炎的病理过程。目前,国内关于咽喉反流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咽喉反流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后引起了中耳炎,或者集体鼻咽部酸暴露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最终继发中耳炎[10-11]。

既往研究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与鼓室积液的密度、黏稠度有关,鼓室积液的密度和黏稠度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也越容易形成胶耳,最终导致混合性听力下降[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B 型鼓室导抗图的患者RSI 分值<13 分以及RSI 分值≥13 分的患者积液性质之间的差距比较大;RSI 分值<13 分的患者以浆液为主,占66.67%;≥13 分者以黏液为主,占61.54%,提示咽喉反流可能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疾病迁延不愈的相关因素。这与李莉等[15]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咽喉反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加深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咽喉反流可能会加快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猜你喜欢

鼓室中耳炎咽喉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我家秘方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
三峡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