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2018-10-31杨凌峰涂恩毅张静蒋路云李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疗效

杨凌峰 涂恩毅 张静 蒋路云 李平

【摘 要】目的 探究分析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耳内镜下鼓室给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减轻耳痛、耳闷、耳鸣等不适症状。

【关键词】:耳内镜;鼓室;分泌性中耳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耳闷、耳痛。发病时会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闷塞感等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易引发鼓室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1】。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本文旨在探究分析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8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经鼓气电耳镜检查、声导抗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部分有鼓室积液),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其中,观察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9例,年齡5~12(8.64±2.68)岁,病程(1.65±0.25)月,耳鸣13例,听力下降16例,耳堵塞感13例;对照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7例,年龄4~14(9.76±3.21)岁,病程(1.85±0.30)月,耳鸣15例,听力下降16例,耳堵塞感11例。经统计学分析,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比较观察。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810;生产厂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按公斤体重用药,将其加入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使最终浓度为1.0~2.0mg/ml后静滴;口服盐酸氨溴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60;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按公斤体重用药,每日3次;擦净鼻涕后,每个鼻孔各滴1次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369,生产企业:广州东康药业有限公司),每次滴2~4滴,每日3次。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耳内镜下鼓室给药:成人用局麻,小儿用全麻。取仰卧位,患耳朝上,鼓膜保持水平位,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刺入鼓室,抽吸积液(积液进行菌培养),再用另一7号针头将装有地塞米松(5mg)、0.5ml的α-糜蛋白酶药物给入鼓鼓室内,必要时1到2周后重复穿刺。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病情趋于稳定,炎症消失,耳道内干净,无耳痛、无耳闷塞感,以及无耳鸣、无听力下降等症状。好转:病情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无效:耳痛、耳闷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积液未吸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收集后汇总处理,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卡方(χ2)检验。若双方对象的数据计算后结果为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详见表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容易引发鼓室硬化,使鼓膜内陷、增厚。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尚未有明确的界定,感冒、吸烟、听大分贝音乐等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则会影响患者听力,并伴随耳痛、耳闷塞感、耳鸣,对患者的正常作息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资料显示,耳内镜下鼓室给药,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恢复快,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2】。

本次研究中使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鼓室给药,成像清晰,能清除鼓室内积液,对穿刺位置把握准确,达到精准治疗,减轻了对中耳的损伤【3】。此外,鼓室给药治疗有助于纤维蛋白的溶解,促使耳内的分泌物快速有效分解并顺利排出;鼓室给药亦有助于鼓室炎症好转。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78.57%,χ2=5.12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身体不适感,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刘丹,吴曙辉,万浪,等.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9(1):61-63,67.

苏文宇.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837-838.

杨国宁,寸丽花,马亚,等.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2):100-102.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