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2-23黄军
黄军
摘要:小学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逻辑性比较强且较抽象,而这个处在小学的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思维特点还没有升华到理解抽象概念的地步,所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点抵触心理,这个就是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进度的主要原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把握学生们心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及時调整课堂模式,提升课堂趣味性,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们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
想要学习一门功课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教师不去讲解学生们也会自己去注重感兴趣的那方面,所以教师要紧抓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将数学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模式,无形当中就完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一直控制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上。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数学课堂的构成就是一位教师、一根粉笔加上三尺讲台,在学生的印象中,数学教师一直是以严谨、刻板的形象示人,在这个环境下,小学生很难融进教师给创造的这个严肃的课堂环境中,融不进去课堂,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科,一步跟不上就容易步步跟不上,然后一节课下来发现,想问问题都无从下手,就会使得学生破罐子破摔,反正也听不懂,问也不知道从何问起。而老师只重视最后的答题结果,不思考这些答案是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甚至造成抄袭的现象,所以逐渐就让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探索欲望,从而失去想学数学的心。
二、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一)善于利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给我们更大的便捷,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也提供了更广大的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发现问题、假设推断大开方便之门,诱发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书本中传统形式的固定不变的文字、图形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可以改变目前存在的不足,加之小学生空间建构能力的匮乏,单纯的平面图形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需求,比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中的绘图、拼图技术,将各类图形进行分割、换位、旋转、拼接、组合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进行任意调整,充分、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演变为自主制作演示课件的综合课程,生动再现学生的不同想法和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课堂趣味性,保障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情充满了好胜心和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利用学生们的好胜心来开展教学。将数学教学设置为一个游戏竞赛的模式,在竞争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学到知识,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直处在高度集中状态,促进所有学生在“比学赶帮超”氛围里的向前走,有效消除数学带来的枯燥感。
比如将全班同学按照学习成绩好坏分为两个组,每个组里好学生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各占一半,然后教师准备一些混合运算的计算题,一人一道题向后传递做题,每个人做题时别人要保持安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错的题少,然后组内讲解错题,选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来讲,然后组内总结复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们混合运算的能力,也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锻炼了能力,对于他自己讲解的错题肯定印象深刻,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就会降低错误率,提升自信心。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情感的表达,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特别大,所以课堂上师生的配合默契程度绝对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绝对的耐心,语气要温柔亲切,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心理素质略脆弱,一味的批评或者常见的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当学生做错题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批评,教师无心的一句: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让本来就充满愧疚的学生一下子就会心理崩溃,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我干脆别做了,反正也学不会。本意是想引起学生重视简单题目的想法,最后因为态度的问题,影响了师生关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和参与感,要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引导学生们发现小学数学的魅力,彻底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努力增加课堂趣味性,完美完成数学教育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玉芳.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47.
[2]明光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2019,(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