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

2021-02-22房小可朱建邦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房小可 朱建邦

[摘要]“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元素,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专业思政”的持续建设至关重要。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维度上,从初始阶段、整合阶段到成熟阶段3个时间段探讨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基于“专业思政”价值链模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线性关系;空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1)010052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ak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ang Xiaoke, Zhu Jianbang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s a result, it′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or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his paper take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In terms of the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from the initial stage, the integration stage to the mature stage; as for the spatial dimensi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value chain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Linear relationship; Spatial relationship

0引言

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1]同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内容[2]。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分类总结了各类专业课要求的主要思政元素,并强调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3]。

北京联合大学自2017年以来,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专业思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学校印发《关于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2020—2022)》,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專业思政”建设,不断深化“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格局[4]。“专业思政”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问题,需要厘清“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

1“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关系的相关论述

有关“专业思政”建设,韩宪洲在接受《北京教育(高教)》期刊采访中提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专业思政”是对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的新认识, 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 要适时启动“专业思政”建设[5]。此外,韩宪洲还认为,“专业思政”把“课程思政”开启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进一步推向深化[6];

并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方法论,强调思政的有机融入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7]。

李彦冰[8]认为“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拓展和深化,是育人主体性更高程度的回归和实现,探讨了“专业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该学者也提出了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9],即“专业思政”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育人主体的高程度回归,是“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运作,不是“课程思政”元素的强制灌输。

李春旺在分析“专业思政”内涵的同时,给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三全育人”的关系,认为“专业思政”建设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使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利用的思政元素和功能更加丰富;并明确解释了“专业思政”的内涵,即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0]。

由此可知,现有研究更多从“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内涵方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2“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线性关系探讨

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线性关系,是指从时间视角剖析的二者从提出到整个发展过程体现的关系。根据“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提出的先后顺序及成果,结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文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形成分为初始阶段、整合阶段和成熟阶段,其发展曲线如图1所示。

2.1初始阶段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论述。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专业思政”的概念。从时间先后来看,“课程思政”概念是先于“专业思政”被提出的,由于“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一部分,侧面反映出在“课程思政”被提出的同时,专业思政体系也逐渐在形成,二者协同发展,这一阶段属于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中,“专业思政”主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在探索、深化“课程思政”的同时,推动“专业思政”体系的建设。在这一阶段,北京联合大学力求把“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立德树人实践创新,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七个有”的建设目标: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课程有品牌、教师有榜样、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出台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关于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2019—2020)》。

2.2整合阶段

在“课程思政”快速发展并到达一定程度时,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课程思政”仍持续发展,但成果增长速度放缓,此时应考虑“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整合。此阶段的特点是,继续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加快“专业思政”体系建设的速度,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实现“课程思政”体系和“专业思政”育人目标的无缝连接,并继续保持“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北京联合大学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切实成效,还需要从专业建设的层面进一步提升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对此,学校出台《关于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提出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就是要搭建专业范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专业育人氛围,以此拓展专业建设内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并总结出“全覆盖开展”“整体性设计”“一体化推进”和“差异化实践”4个基本原则,促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一体化体系加速形成。

2.3成熟阶段

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整合对接后,即可实施二者育人目标和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二者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专业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课程思政”辐射出的“教材思政”“实践思政”“教师团队思政”等均已成型并产出有效成果,共同支撑“专业思政”体系的建设;此外,在二者的

有机协同发展过程中形成“学科思政”的溢出效应,最终形成“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3

“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空间关系探讨

“专业思政”不仅包含“课程思政”,同时包含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各环节,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质量保障等。其中,“课程思政”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应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育人目标,同时通过思政元素和教学设计,作用于与此紧密相连的专业教材、专业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课程思政”是在“专业思政”整个空间体系中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应有效把握“课程思政”与专业培养中其他环节的作用和关系。對此,本文构建了面向空间关系的“专业思政”价值链模型,如图2所示。

3.1“专业思政”价值链模型的解读

“专业思政”价值链是指从制定专业育人目标伊始到评价反馈的整个闭环过程链。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独特性,通过提取专业学科特征,凝练专业育人目标;依据OBE理念,对专业育人目标进行细粒度分解,形成面向专业育人目标的“课程思政”群;以“课程思政”为核心抓手,通过对课程设计的重新梳理和实践,将思政元素辐射到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学科支撑等各环节;通过内回圈教学评价和外回圈社会需求评价得到反馈结果;最后针对反馈结果对专业育人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其具体解读即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如图3所示。

在整个“专业思政”价值链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即深化“课程思政”;从相关文件的下发到各个高校的具体实践,可判断出在“专业思政”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亦是深化“课程思政”。可见,“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体系设计中處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3.2“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中的“承上”作用

所谓“承上”,指承接“专业思政”方案的顶层设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在2019版本科培养方案中,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目标到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均有明确的育人要求,且将毕业生目标细化为若干子指标。

“课程思政”的“承上”具体体现为,在本专业核心素养要求的育人目标和实现路径的设计与表述中,进一步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目标细化分解成育人子指标,并映射“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对此,我们可同时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毕业育人子指标的关联矩阵,以及与毕业育人目标的关联强度矩阵,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对“专业思政”育人目标的支撑程度。

3.3“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中的“启下”作用

所谓“启下”,是指通过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深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辐射和反哺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专业教材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个方面,构建以“课程思政”为中心育人功能的“专业思政”体系。

具体来看,“课程思政”的“启下”作用主要包括:通过“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完善,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简介、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通过挖掘思政点与知识点的关联,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教材,如教师自己编写讲义、教材等;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加强自我学习,在“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更好的师资育人团队;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挖掘,结合专业特点,持续改进教学条件,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在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在制定专业建设计划中,拟建设以“档案+文化”“档案+技术”为特点的4个育人平台,优化教学条件;此外,通过“课程思政”设计比赛等多种手段和举措,保证“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建设质量。

3.4育人效果的评价及反馈

“专业思政”的成效体现在青年学生能否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通过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感悟和认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9]。对此,需要对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于专业培养育人目标,以实现改进和完善。具体说来,可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遵循的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3个基本理念,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过程的教学文件、课程档案、学生试卷、学生反馈、调查问卷以及督导反馈等全过程进行评价。

4结束语

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专业思政”已成为高等学校系统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抓手。有效建立“专业思政”体系,厘清“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从时间维度看,在初始阶段,“专业思政”主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在探索和深化“课程思政”的同时,推动“专业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整合阶段,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加快“专业思政”体系建设的速度,实现“课程思政”体系和“专业思政”育人目标的无缝连接;在成熟阶段,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专业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机融合,从“课程思政”反哺的“教材思政”等共同支撑“专业思政”体系的建设。从空间维度看,“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价值链模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上”对接专业培养育人目标,“启下”反哺辐射于专业体系的其他要素,共同支撑“专业思政”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 [EB/OL].(2018-10-08)[2020-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2020-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北京联合大学: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三全育人”格局不断提升[EB/OL]. (2020-08-02)[2020-08-06]. http://www.edutoutiao.com/headlines/9119.html.

[5]李艺英,于洋.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高教),2019(6):23-26.

[6]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7]韩宪洲. 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6.

[8]李彦冰.论专业思政建设中的基本问题[J].北京教育(高教),2019(5):88-90.

[9]李彦冰. 新闻传播教育实施“专业思政”的三个基本问题[J].今传媒,2018,26(12):139-142.

[10]李春旺,范宝祥,田沛哲.“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33(4):1-6.

(责任编辑白丽媛)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