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别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

2021-02-22古孝勇姜方平王宏宇徐璐何佳佳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标化趋势危险

古孝勇,姜方平,王宏宇,徐璐,何佳佳

本研究背景:

目前,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已受到重视,但关于其防治效果的评价多局限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不同年龄段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鲜有报道。

本研究创新性及价值:

本研究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居民IFG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证实镇江市IFG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均得到了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今后应注意根据年龄别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本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属横断面研究,尽管抽样方法一致、样本构成无明显差异,但仍存在样本代表性及结论外推性问题,且IFG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存在回忆偏倚。

近年来,糖尿病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性别、年龄、超重、肥胖[2]及吸烟、饮酒、静态行为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会对血糖产生影响[3]。正常人在罹患糖尿病之前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状态,有研究表明,40~79岁人群IFG比例接近6%[2]。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相关指标流行率,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和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足,本研究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IFG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兼顾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以期为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策略制定及措施调整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实施时间为2011年6月—2017年12月。汇总2011—2017年镇江市历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按照《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总体方案》中的抽样要求[4]、每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镇江市每个辖区(共7个辖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50户家庭,再以KISH表法确定每户家庭中1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参与调查,即在本调查前12个月在镇江市居住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中国籍居民。

1.2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调查问卷、体格检查方法、血样采集及检测方法均按照《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总体方案》中的要求执行[4]。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吃早餐情况、水果及蔬菜摄入情况、静态行为、睡眠质量等;体格检查主要包含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空腹血糖。

1.3 相关标准/定义 IFG的判定标准:自报无糖尿病患病史且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7.8 mmol/L;血压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中心性肥胖的判定标准: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体质指数(BMI)<18.5 kg/m2为体质量偏轻,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体质量,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3];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吸烟指连续或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且在本调查前1个月仍有吸烟行为[4];被动吸烟指1 d内吸入别人吸烟产生的烟雾时间累计>15 min[4];饮酒指近1年内喝过至少25 ml高度白酒或50 ml低度白酒或1易拉罐啤酒或75 ml黄酒或150 ml葡萄酒[4];静态行为指坐、靠或躺,涉及工作、学习、阅读、看电视、用电脑、做手工活、休息等行为[4];睡眠质量主要以被调查者对自己睡眠情况的主观评价为主[4]。

1.4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按照《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总体方案》中的要求,采取分级培训方式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及调查员,所有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其中市、市辖区疾控中心人员为项目管理人员,抽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调查员。调查采取入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失访问题,本调查将各调查点的样本量增加10%,最终每年每个辖区各抽取了600名调查对象。此外,对于需要置换的调查对象按照就近置换原则选取同村/居委会未被抽中的居民户进行置换,要求置换家庭的人员结构与原家庭相似,且置换率控制在10%以内;分别于调查前、中、后期从各调查点抽取10%调查问卷进行完整性和逻辑性复核,以确保调查质量。在调查对象知情并同意参与调查的基础上,以调查问卷完整性>95%、重要项目无数据缺失、调查问卷各项目之间逻辑校验合格率达100%为有效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核查并导出至EXCEL 2010,进行逻辑性校验及赋值转换后导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逐年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居民IFG情况并计算IFG率、标化IFG率(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IFG、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线性模型〔ln(r)=α+βx+c,其中r代表IFG率或标化IFG率,x 表示年份,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c为随机误差项〕;根据线性模型中β值,采用Joinpoint 4.4软件计算IFG率、标化IFG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 即 APC=100×(eβ-1)。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及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29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 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3%;共130名居民被置换,置换率为0.46%;2011—2017年分别抽取到3 953、3 482、4 259、4 270、4 203、4 039、4 202名居民,其基本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情况详见表1。

2.2 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2.2.1 IFG率

2.2.1.1 所有居民 2011—2017年所有居民不同年龄段IFG率及总体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1.2 男性居民 2011—2017年18~34岁、35~44岁男性居民IFG率及总体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5~59岁男性居民IFG率呈下降趋势〔APC=-6.92,95%CI(-12.50,-1.00),P<0.05〕。2011—2013年≥ 60岁男性居民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IFG率呈下降趋势〔APC=-15.71,95%CI(-26.50,-3.30),P<0.05,见表 3〕。

2.2.1.3 女性居民 2011—2017年女性居民不同年龄段IFG率及总体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2 标化IFG率

2.2.2.1 所有居民 2011—2017年所有居民不同年龄段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体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3.18,95%CI(-5.90,-0.40),P<0.05,见表5〕。

2.2.2.2 男 性 居 民 2011—2017年 18~34岁、35~44岁、45~59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体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5.26,95%CI(-9.50,-0.80),P<0.05〕。2011—2013年 ≥ 60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16.23,95%CI(-28.20,-2.30),P<0.05,见表6〕。2.2.2.3 女性居民 2011—2017年女性居民不同年龄段标化IFG率及总体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1 2011—2017年所有居民基本情况及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情况〔n(%)〕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nd prevalence rate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from 2011 to 2017 in the participants

表2 2011—2017年所有居民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其APC〔n(%)〕Table 2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prevalence of IFG in the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表3 2011—2017年男性居民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APC〔n(%)〕Table 3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prevalence of IFG in male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表4 2011—2017年女性居民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其APC〔n(%)〕Table 4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prevalence of IFG in female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表5 2011—2017年所有居民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其APC〔n(%)〕Table 5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IFG in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2.3 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

2.3.1 所有居民 2011—2017年所有居民吸烟、被动吸烟、蔬菜摄入频次≥4 d/周流行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8)。

2.3.2 18~34岁居民 2011—2017年18~34岁居民吸烟、饮酒、蔬菜摄入频次≥4 d/周、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9)。

2.3.3 35~44岁居民 2011—2017年35~44岁居民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蔬菜摄入频次≥4 d/周、超重、肥胖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静态行为时间<4 h/d、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被动吸烟、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见表10)。

2.3.4 45~59岁居民 2011—2017年45~59岁居民被动吸烟、水果摄入频次≥4 d/周、蔬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11)。

2.3.5 ≥60岁居民 2011—2017年≥60岁居民吸烟、水果摄入频次≥4 d/周、蔬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见表12)。

表6 2011—2017年男性居民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其APC〔n(%)〕Table 6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IFG in male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表7 2011—2017年女性居民标化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其APC〔n(%)〕Table 7 Time-trend analysis an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IFG in female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3 讨论

本研究进行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7年45~59岁男性居民IFG率、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所有男性居民总体标化IFG率及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IFG率、标化IFG率均呈下降趋势,提示镇江市居民IFG流行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鉴于地域差异、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防控措施等因素均会对IFG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6-9],因此近年来镇江市≥60岁男性居民所呈现的下降趋势与社区实施糖尿病防控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8 2011—2017年所有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n(%)〕Table 8 Epidemic trend analysi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articipants from 2011 to 2017

表9 2011—2017年18~34岁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n(%)〕Table 9 Epidemic trend analysi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articipants aged 18-34 from 2011 to 2017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每周早餐、水果、蔬菜摄入频次及静态行为、体质量变化、BMI、血压等生活和身体行为因素均是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10-13]。本研究进行的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7年所有居民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而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与其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相符。

表10 2011—2017年35~44岁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n(%)〕Table 10 Epidemic trend analysi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articipants aged 35-44 from 2011 to 2017

表11 2011—2017年45~59岁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n(%)〕Table 11 Epidemic trend analysi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articipants aged 45-59 from 2011 to 2017

表12 ≥60岁居民2011—2017年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n(%)〕Table 12 Epidemic trend analysis of IFG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articipants aged 60 or over from 2011 to 2017

规律的早餐摄入是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14],不仅可防止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还可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15],有利于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16]。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除35~45岁外的各年龄段居民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流行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镇江市居民规律摄入早餐的习惯正在养成,这可能是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而35~44岁居民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与其工作、生活节奏快等有关,需进一步干预、强化规律早餐摄入行为,以减少或防止IFG的发生。

刘文宣等[17]研究表明,每周水果、蔬菜摄入频次增加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异常发生风险,其机制可能为水果、蔬菜摄入增加使得机体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改善[18];白钰等[19]研究表明,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糖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18~34岁、35~44岁居民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流行率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年轻人群每周水果摄入频次正在增加,睡眠质量也相应得到改善,但中老年人群由于自身生理特点、生活习惯的特殊性而未显现相应变化趋势。

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常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20-21]。研究表明,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可通过增加代谢异常发生风险而引起血糖异常[22],同时肥胖还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继而增加血糖异常发生风险[23]。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35~44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和45~59岁、≥60岁居民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这与其IFG率、标化IFP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提示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行为改变对血糖异常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李米环等[24]研究表明,静态行为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对机体健康具有负面影响,易增加血糖异常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所有居民中静态行为时间<4 h/d者所占比例最高,与我国成年人静态行为时间约为4 h/d的结论相符[25];各年龄段居民静态行为时间<4 h/d流行率均呈下降趋势,提示亟需对静态行为这种越来越严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血糖异常的发生,同时静态行为可能也是导致IFG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质量是血糖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控制体质量可达到预防血糖异常的目的[26]。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各年龄段居民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流行率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也是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控制体质量作为一种有效预防血糖异常的方式应进一步推广、普及。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发现2011—2017年45~59岁、≥60岁居民饮酒流行率也呈上升趋势,但相应年龄段男性IFG率却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适量饮酒为糖尿病的保护因素[27]的结论,但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吸烟及被动吸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28],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7年≥60岁居民被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与相应年龄段男性IFG、标化IFG率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年龄段居民吸烟及被动吸烟流行率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提示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特点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健康干预工作的开展及社区糖尿病防控措施的实施,2011—2017年镇江市居民IFG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均得到了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社区IFG相关干预工作初显成效,今后应注意加大对中青年人群的干预力度,并根据年龄别时间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如聚焦静态行为、肥胖等IFG相关危险因素并兼顾干预措施的创新性和可及性等,以整体提升社区防治糖尿病效果。

作者贡献:古孝勇进行文章的构思及设计、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撰写及修订;古孝勇、王宏宇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古孝勇、徐璐、何佳佳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参考文献检索及整理;姜方平进行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王宏宇进行数据审核,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标化趋势危险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趋势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喝水也会有危险
企业创建安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黄岩长潭水电厂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拥挤的危险(三)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