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慕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2021-02-21李鸿

考试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慕课互联网教育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慕课(MOCC)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的“开放性”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文章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将慕课引入课堂当中,旨在探索慕课(MOCC)+小组合作学习(GCL)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丰富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英语课堂中。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慕课;慕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语法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从PPT,mini-lecture,到现在的慕课(MOCC),可看出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慕课的兴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一股春风,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助力。慕课是科技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领域的成果,慕课的“开放性”特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所以将慕课运用在英语教学领域中,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慕课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上。

(二)研究的必要性

在教育过程理论中,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是将新旧观念建立起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他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体现了他的“三中心”教育体系——“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因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地知识,但是忽略了考虑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慕课课程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重要性

本研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将慕课运用到课堂当中,探索出适合中学英语的MOCC+GCL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英语课堂中。

二、 概念

(一)慕课(MOCC)

1. 慕课(MOCC)的兴起和发展

慕课(MOOC)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从英文可知慕课是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的课程。到了2012年,因为许多媒體的炒作,XMOOC开始兴起,MOOC得到了发展,MOOC平台—Udemy、P2PU、FutureLearn也随之兴起。国内的大学也开始积极地加入国外MOOC平台,并致力于开发适合国内教育的慕课,北京大学已经开发了多门MOCC课程,将这些课程发布在5个MOCC上—Coursera、edX、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CC。慕课在中国的大学领域得到了发展。

2. 慕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规模大。从Massive这次可知,规模大是慕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规模大是指学习慕课的人数没有人数限制,学习人数多。第二个特征是开放性。从open这单词可知,开放性是慕课的一个主要特征。慕课的开放性不限国籍,民族,性别等,是一群对相关课程感兴趣的人聚在一起,进行学习和相互谈论平台。这种开放性不仅可以让学者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深化。第三个特征是在线性。从online可看出慕课是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慕课需要在有网络的地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代表。

(二)合作学习理论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 D. W&Johnson R.T(1990)认为合作学习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共同活动极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自己和他人的进步,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Guskey. T. R(1994)是“合作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指出: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按照异质原则分成2-6人一组,他们按照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共同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常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换句话说,合作学习理论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现,并且小组合作要以异质小组为表现形式。因为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能够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并且,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大概在2-6人一组。通过老师布置任务,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到组内成员获得共同发展。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合作教学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前人的文献资料,可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①异质分组

分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分组,让组内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异质分组,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②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小组的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每个组员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每个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比如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置汇报员、计时员等。

③社会交往技能

黄政杰&林佩璇(1996)认为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听取意见、交换意见,共同做出决策的能力。在这过程中,组员学会了交往的技能,合作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并且在交流讨论中,要互相尊重,要耐心地倾听组员的想法。

三、 探索MOCC+“GC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文章将MOCC运用到课堂中,将合作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旨在学生通过慕课和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抽象、概括等高级抽象思维能力。

1. 确定教学对象

MOCC+“GCL”本研究选择《主语从句》课程作为对象,主语从句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对象。参与《主语从句》课程学习的学生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里都配备了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所以可以保证慕课教学的实施。

2. 成立学习小组

通过对合作理论的学习,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因素,将不同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组,达到“组内异质”。将高一上学期期末考的成绩按照A、B、C三个等级分成3组。英语成绩总分是150分,A组的成绩区间是150分~120分,B组成绩区间是120分~90分,C组成绩为90分以下。班里有48位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教学的分组原则,每组为6位学生,把班里学生分为8组。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的成员分别有A、B、C类别组的成员。再根据性别、学生性格、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每组都有男女搭配,组内有内向也有外向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组内也有学习能力强也有弱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组内学生共同发展。

3. 引入传统课堂

教师进入MOCC平台,选择主语从句的优质或精品课程。由于课外学习慕课的局限性——学生自制力不强,没法专心学习慕课课程,所以本设计将慕课引入课堂当中,重新以小组的方式编排座位,6人一小组。小组长进行给组员分工,一起在课堂上学习慕课《主语从句》课程。慕课课程中,可适时地插入视频,图片,动图,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去理解、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比单纯PPT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并且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英语基础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完一次课就能掌握定语从句,因而,对于《主语从句》还没掌握透彻的学生,可以回家继续观看慕课《主语从句》的课程,这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地位,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之一。

4. 设计教学问题

教师根据《主语从句》慕课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出一些关于主语从句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建构、概括主语从句的作用、结构、和用法,最后去运用主语从句去造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慕课《主语从句》课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讨论出教师所给的问题,小组长分配任务,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在课后小组讨论一起完成任务。

5. 展示学习成果

在下节课中,教师检查学生的学習情况。小组中,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他们分工明确。在本节课中,是小组展示成果的时间。具体来讲,小组代表来回答教师布置的任务,其他小组来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对小组进行加分或扣分。其次,可以让某一个小组提出关于主语从句的相关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抢答,其他小组回答正确就可加分,回答错误进行扣分。通过小组回答、抢答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总结,让每个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还有根据小组的记录员来知道每个组员对小组的贡献率,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对获得前3名次的小组进行奖励,对组内贡献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总结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优秀产物。文章将优质慕课引入到课堂当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旨在探索出适合高中学生的MOCC+“GCL”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简称为“确成引设展”的步骤。具体来说,第一步,确立要教授的内容;第二步是根据合作理论成立学习小组;第三步,进入慕课平台,选择适合学生的优质慕课。将慕课引入课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慕课,课后,如果还有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内容,可以课后自己在家里再次学习慕课,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四步,教师根据慕课内容,内容的重难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问题;第五步,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奖励。这种MOCC+“GCL”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MOCC+“GCL”教学模式丰富了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2]焦建丽.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

作者简介:李鸿,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慕课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