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障对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行为影响的质性分析

2021-02-21吴楚天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老保障农户

吴楚天

摘要:文章从养老保障的角度出发,对已经退出农地的农户进行个案访谈,分析影响其农地退出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农地退出行为受个人、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养老保障是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和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提升可以推动农户退出农地。

关键词:养老保障;农户;农地退出;退出行为

一、引言

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业效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为了满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求,给予其更多的土地财产权益,国家开始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有序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但从目前试点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户参与意愿低且制度运行的长效性令人担忧。

针对试点困境,学界主要从影响农户退地意愿的因素出发进行研究,现有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农户分化、家庭特征等因素都显著影响着农户的退地意愿,但较少有研究关注到养老保障因素对农户农地退出的影响,同时,囿于样本量,目前对于退地行为的研究也难以展开。鉴于此,本文基于农地承载的养老保障功能,探讨养老保障因素对于农户退地行为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说

依据农户行为理论,我们假定农户是“理性人”,因此在退出农地之前,其必然会考虑到失地后的养老问题,故而他们会充分考虑自身的养老保障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养老风险并结合农地价值做出理性决策。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户个体之间的养老保障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农户的参保类型、养老金水平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三个方面,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养老风险抵御能力各不相同,进而影响了其农地退出决策,由此提出以下三个假说:

假说一:农户参保类型对其农地退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

假说二:养老金水平对农户农地退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

假说三: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对农户农地退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提升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

三、案例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分别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各选取了一个目前正在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的区县开展对已退地农户的个案访谈,具体地点分别为东部地区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涂镇唐港村)、中部地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大桥镇肖岗村)、西部地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红坪村),调查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先从村民或是当地村委干部处随机获取一些参与农地承包权退出农户的信息,在访谈过程中再获取新的被访者信息,为了尽可能避免样本同质化,保证样本代表性,遵照抽样原则和实际情况,在本次调查中,每条关联序列不超过四人。原计划在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各选取一个试点县进行调查,预计获得15份有效样本,但由于西部地区参与退地的农户较少且大部分都已离村进城,样本获取难度大,最终并未获取到有效样本,故本文只采用从中部以及东部地区获取的10份访谈样本作为对农户退地行为的分析依据。

(二)样本案例基本情况

由案例整理可得,10位被访者都为男性户主,而男性户主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具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可以说在农地退出问题上,这10位被访者是实际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因此样本总体的信度较高。家庭特征方面,大部分被访农户家庭规模在3~5人之间,符合主干家庭的相关特征;整体就业方面,70%的被访家庭主要从事非农工作,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1户,占总数的10%;流动性方面,除4户家庭仍居于原村庄或集镇的被访者外,其余都已在城镇购房或长期定居;养老保障方面,全部39位被访农户家庭成员中,拥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共计16人,占总数的41.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3人,占总数的33.3%,此外还有5人因退地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占比为12.8%,剩余人员因未成年等问题还未参保。总的来说,被访家庭整体目前离农程度较高,养老保障也较为完善。

(三)养老保障对于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行为的影响

依据前文假说,本节将养老保障因素内化为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水平和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三个方面,分别讨论其对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行为的影响。

1.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目前样本案例中农户家庭的养老保险主要分为以下4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其中商业养老保险仅有一户农户购买,样本量不足,故不参与案例讨论;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养老保险,但受当地退地政策影响,在此暂时将其看做是一种社会养老保险,而对于剩下两种养老保险,农户有着不同看法。

首先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案例J01:“说到保险,之前真是让我愁的很,我一家子老早就来N市辦厂了,早年大家还不关注养老保险,招的工人只要给工资就行,现在不行了,五险一金都得交,不然不仅上面检查过不去,员工也会觉得工厂不正规。既然给员工们都交了,眼看我也年纪大了,就想着能不能给自己和妻子也交一份,毕竟在老家参加的新农保到最后的钱太少了,工厂也不是铁饭碗,十年以后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可是N市这边不让交,说必须交满15年才能每月拿,还不让一次性交齐,我一看我都快50了,哪儿还来得及,所以这事儿就一直拖着了,这次退地就是因为有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机会我才同意的,要不我完全可以参加承包地质押,也能换来一笔钱投资工厂。”

其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案例D02:“我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保险是按最低档次交的新农保,现在我也55了,该考虑养老的事儿了,这才发现新农保其实根本不够维持养老,免不得还要靠着种地生活。”

案例J02:“退地以前我和老伴一直领的是新农保,两个人加起来刚好够买米面粮油,这个水平在村里生活都勉强,要不是土地还能提供一点租金我就得问儿女要钱了。”

最后,最低生活保障。

案例J06:“低保嘛,你看名字就知道保的水平一般了,没退地的时候新农保确实差了点,本来说要退地给企业保,我还挺开心,没成想企业保只给那些年轻的,我们这些老的就只给办了低保,倒也不是说低保不好,但是总归比企业保差了一点,反正省着点用也凑合。”

由以上这些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农户普遍认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更能帮助他们抵御养老风险,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农地的保障功能被大幅削弱了,农户在退地时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容易选择主动退出农地。反观只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者新农保的农户,他们对自身养老风险的感知较为强烈,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新农保无法满足其养老需求,内心还有着依靠土地进行生产或收取租金以维持养老的想法,对农地的依赖性较高,因而在面临农地退出时,如果没有切实的保障补偿,这类农户往往会较为被动,不愿主动参与退地。而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大部分农户对其比较陌生,认为其保障层次一般,不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因此该保障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强,难以有效推动农户参与退地。综上所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以大幅提升农户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降低其农地依赖性,促使农户选择退出农地。这一结论验证了本文的假说一。

2.养老金水平的影响

养老金水平决定了农户养老的物质基础,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户对于养老风险的抵御能力,进而削弱其对于农地保障功能的需求,推动其退出农地。

案例J03:“退地前我和老伴儿两个已经开始领新农保了,每人每个月大概100块不到,肯定是不够用的,而且我们没有儿子,女儿嫁的远,养老更是没什么着落,好在还有不少土地,每年靠着租金能收个七八千,这才勉强维持了下来。所以一开始听到退地这个事儿,我们根本没想掺和,毕竟还要指着土地过活,后来村干部上门和我们宣传,说你们年纪都大了,房子也旧了,不如把地退了,拿上补偿款能在镇里买个新房子,买完手上还能剩不少,每个月再给你们发低保,一人500多,我们一合计还真的挺划算,所以就起了退地的念头。”

案例J06:“退地前我主要靠土地和女儿女婿给钱过活,所以一开始我肯定没想着退地,但是后来听说退地以后给的钱很多而且还每个月发500,我就动了心思。我想着女儿女婿也不容易,有小的要养,每个月再给我钱就更困难了,退了地拿了低保的话我就够生活了,毕竟我一个老头自己在乡下住能花几个钱。”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在农户养老金水平较低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依托农地进行养老,通过农地进行生产获取口粮或者是进行流转获取养老资金,所以这类农户更看重农地的保障功能,他们会因自身抵御养老风险能力的不足而拒绝退地。此时如果将其养老金水平提高,那么就会逐渐消解农户内心对于养老问题的担忧,当养老金提高到基本能满足其养老需求的水平时,农户对于农地的依赖性就会大幅减弱,从而促使他们偏向于退出农地。总的来说就是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提升农户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进而弱化农地的保障功能和农户对农地的依赖性,促使农户选择退出土地。这一结论也与假说二的内容一致。

3.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种,二者互不相容,居民只能择其一参保,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反映的是农户对于自身养老保障状况的评价。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案例显示:

案例D01:“我们一家早就在城镇定居了,都在公司里上班,保险交的也很齐全,基本不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这次退地主要就是考虑到以后不会再回村里了,把地退了换一笔钱,好早点把儿子结婚时候买房欠的钱给还了。”

案例J04:“我自己在外面上班,养老保险公司给交的还是很多的,我也比较满意,唯一担心的就是妻子的养老问题,本想着留一些地以防不备,但是后来听说退地可以给企业保险,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帮妻子上了保险以后就把地退了。”

因此满意度高的农户会认为自身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较强,不依赖农地的保障功能,在面对农地退出时一般会倾向于实现农地的资产功能,将农地变现以满足家庭对于货币资金的需求,从而更有可能选择农地退出。而满意度较低的农户则有所顾虑,他们对于现有的保险制度信心不足,不认为其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对未来养老生活的预期较为悲观,因此他们更为依赖手中现有保障资源,如农地、存款等,这也意味着这类农户在认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之前是不会轻易退出农地的。这也满足本文假说三。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养老保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户农地退出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现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二是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提升会推动农户退出农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提升农户,特别是进城务工者的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以推动其退出农地。二是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及退地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满足农户养老需求,提升其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J].学习月刊,2006(19):20-22.

[2]王常伟,顾海英.城镇住房、农地依赖与农户承包权退出[J].管理世界,2016(09):55-69+187-188.

[3]胡方萌.农村土地的保障性功能及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4]罗必良,何应龙,汪沙,尤娜莉.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J].中国农村经济,2012(06):4-19.

[5]杨婷,靳小怡.资源禀赋、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土地处置意愿的影响——基于理性选择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04):16-25+95.

[6]徐志刚,宁可,钟甫宁,纪月清.新农保与农地转出:制度性养老能替代土地养老吗?——基于家庭人口结构和流动性约束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8,34(05):86-97+180.

(作者單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养老保障农户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我国失智老人群体养老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