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2016-12-20邓永辉高俊文
邓永辉 高俊文
[摘 要] 目前,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保障有限,自我保障无力和社区帮扶不足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对公平的忽略,社会互助不足和失独老人自我认同感低等。我国应积极发挥政府、社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力,从政府的医疗保障和法律救助,从社会的救助帮扶,从构建失独老人的自助体系三个途径来采取措施,为失独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避风港,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关键词] 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原因;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B
自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在控制人口无序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天灾人祸等不可避免的原因,独生子女的意外离世使得失独老人这个群体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急速发展,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大国空巢》的作者、人口学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我国现在至少有1000万个失独老人,每年新增失独老人7.6万个[1]。如此庞大的数量,使失独老人问题不仅成为家庭问题,还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在失独老人中,可以依据地域来划分为城市失独老人和农村失独老人。因为城市独生子女占全部城市人口比重高,所以城市失独老人的比重比农村失独老人的比重高。
一、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保障有限
政府保障主要体现在政策保障和相关的资金帮助上。我国对于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在他们失去唯一的孩子后,如果他们有意愿生第二个孩子的话,向其免费提供再生育服务;搭建起公共救助服务的平台,征集志愿者或者由政府社会或者机构出资雇佣社工或者家政服务人员来照顾生活自理上有困难的失独老人。相应的,政府也要担任起社会救助的主体功能,加大对于失独老人的资金帮扶力度。[2]例如:自2013年起,失独老人特别扶助金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自2015年1月起,大庆市建立一卡通账户,由银行直接将每月的扶助金打入个人账户中去。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微薄的补助金并不能保障老人们的正常生活开销,老人生活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
(二)自我保障无力
失独老人在失去独生子女后往往选择独自生活,在配偶离异或去世后就变成了个人的独居生活。但是在到达一定的年龄后身体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失独老人的生活却因为无人照料而陷入困境,例如,当失独老人想通过社会养老的途径来解决自己的老年生活的时候,就没有人帮他们签字,使得这些失独老人就无法享受到社会向老年人提供的公共养老服务。
(三)社区帮扶不足
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帮助,主要依靠社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和社区居民热心程度,往往只是义务性的,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社区帮扶仅仅停留在初始化建立阶段,失独老人帮扶工作系统性不足;况且,社区人员工作资源有限,无法全面地照顾到经济支持、健康救助、生活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难以继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
二、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对公平的忽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价值选择越来越趋向于金钱,利益,声誉名望等等的外在表现。这就导致对低收入阶层或者特殊群体的忽略。具体到失独老人养老保障,主要表现为公共医疗资源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忽略,导致失独老人这一特殊全体在生病时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在年老时享受不到以政府为主体实施的公共养老服务计划。
(二)社会互助意识和行动不足
社会层面社会对失独老人的接纳度低。社会排斥理论认为,社会孤立和压制在许多方面创造了一批天然或人工的人群技能和歧视。弱势群体易在社会排斥的过程中受到边缘化的作用,这导致社会忽略的失独老人的利益损失,造成失独群体扮演着被遗弃的角色。2007年8月,国家计生委发布了《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这是对失独老人在制度上的保护。但是距离现实操作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国家在制度层面重视并接受老人并不代表着社会公众对于适度老人的认可。实际上,恰恰相反,失独老人被社会差异化对待,得到的不是理解与支持,而是同情与怜悯。[3]
(三)失独老人自我认同感低
失独老人的被认同感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失独老人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感就很弱,他们无法接受失去唯一的孩子的残酷现实,更加不会接受因独生子女去世而带来的社会身份,家庭结构的变化,不愿与外界交往;第二,因为惧怕睹物思人,失独老人在孩子去世后,往往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脱离原来的生活工作环境,一切重头开始,所以能否脱离原来的生活圈,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去,依然是困扰适度老人很严重的问题;第三,失独老人还有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失独老人对于生活的迷茫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无望,丧失希望的状态。失独老人通常会表现出自己被社会所抛弃、自我否定、不愿与正常家庭交往等一系列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这些都会给他们的社会再适应造成阻碍。
三、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
1.加大对失独老人的医疗保障力度。第一,政府应该对失独老人进行单独的医疗保障政策,扩大失独老人的报销范围和比例,调高上限,确保老人能够享受到医疗费用的减免和额外的医疗照顾。第二,增加日常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同时应教会老人一些简单的基本自我检查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察觉出自己的身体问题,从而减少病情加重的机率。第三,将失独老人按照地域进行划分,然后为每个区域雇佣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本区域内的老人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并且对行动不自如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2.健全失独老人扶助的法律制度体系。第一,扩大在各个方面对失独老人的帮助,如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政策等多层面,增加其涵盖范围,为失独老人创立一层保护网;第二,是建立完善的行政体系并且确保法律能够完整具体的实施。尤其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进行完善,要对老人进行一些合理的、适度的保护倾斜,保护老人在晚年时能够生活无碍。比如,可以延长失独老人的退休年龄以保障他们的收入等。
(二)社会救助帮扶
1.加大政府物质帮扶力度。各地政府应从其自身的实际经济物价水平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状况的动态调整机制,在物质方面帮助失独老人,制定差异化的扶助金标准,同时创立弹性增长机制。在发放救助金方面,可以更加注重服务,并科学有效的管理,对扶助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发放的方式可分为一次性全部补助,或者是分期固定给予补助金。可以将征缴的社会抚养费投入到失独老人补助金的发放中去,作为资金补充。
2.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管理的单位的社区,一定要积极发挥其对老人的影响作用,因为无论是在哪里生活的老人都是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距离老人最近,同时也是能够为老人提供最多服务的机构,所以必须要积极发挥其地理以及先天优势来帮助失独老人。因此政府要重视对基层社区的管理,使其变得有效、科学。而社区自身也要重视失独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对本社区的失独老人做一个基本的调查统计,掌握失独老人的信息及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3.构建失独老人帮扶多元参与主体。失独老人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样也是社会的责任。共同改变单一的养老内容,满足失独老人的多样性需求。安排专门人员经常去光顾老人家中,陪同老人聊天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孤独寂寞;对老人进行物质上的帮助,可通过社会募捐的方式,提高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与责任意识;同时组建义工队伍,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统筹各方资源让失独老人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关心,为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集中养老的四种模式安度晚年。
(三)构建失独老人的自助体系
由于失独老人长时间的没有人倾诉,他们心中往往有一种抱团取暖的意识。由此,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来,为老人建立一个公共的平台交流沟通,使得老人之间互相交流、倾诉,因为有着共同的丧子经历,具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理解,可以相互照应,彼此慰藉。让老人不再感受悲伤孤寂,重新在社会中寻找到归属感。一是社团组织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游园,参观附近的景点,在公园中聚会聚餐,动员所有的老人参与活动;二是聚集拥有共同爱好的失独老人,比如有些老人喜欢下棋,那就建立一个下棋的小组,所有喜爱下棋的老人就可以共同探讨切磋棋艺;三是建立起专门的失独老人间的交流互动组织,如“温馨港湾”、“星星港”等。
四、结语
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迈入21世纪后,面对着新时期的人口红利和人口抚养比,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而在老人中处在弱势地位的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更加让人注意。为了回报30余年前他们为国家计划生育所做出的贡献,现今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社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力,为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避风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 考 文 献]
[1]张安帮.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7-89
[2]李博雅.失独家庭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291
[3]范宇君.浅析失独家庭困境与解决对策[J].学理论,2013(18):80-81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