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

2021-02-21史尧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民用建筑运用

史尧

摘要:在当前建筑快速发展下,建筑市场中,各个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建筑企业竞争过程中,其工程施工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建筑公称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去具有良好优势,比如结构稳定、取材方便等,但是,在房建工程实际施工中,如果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一旦出现偏差,那么,就会导致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结构不稳定等一些方面的问题。所以,房建工程建设施工时,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是重点管理与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一、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因素

1.材料和配制方面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作业中,如果出现材料质量不达标,同时检测和监管部门没有检查出来时,就会影响到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混凝土的配制。如果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没能按照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只靠旧的实践经验,这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配比发生问题,出现强度不达标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解决这种情况,施工单位要充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把控,同时时刻注意应用的过程,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土木工程建设的总要求等来对土木工程建筑进行层层把关,要充分了解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让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和质量。

2.水泥强度问题

在整个土木工程中,为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需合理控制其强度。由于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水泥强度与整体强度呈正比,在水灰比相同的基础上,强度等级高的水泥要比强度等级低的水泥强度高,在施工中要对水泥强度等级进行科学应用,避免错误使用,结合设计标准及其外界环境等因素,确定水泥强度等级,同时选择适合的品种,合理对水泥进行配置,以提升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

1.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施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的使用,只有在保证其质量的情况下,才会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作。首先要对其进行严格检验,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则要马上清理出施工场地,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首先是水泥,在对防渗混凝土进行配料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硅酸盐水泥,并要使强度超过32.5MPa,同时水热化指标不能高出275KJ/kg;其次是骨料,因为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时候,粗骨料很有可能产生空隙,进而降低混凝土防渗效果,所以最好使用颗粒均匀的骨料,而且骨料含泥量不要超过1%。为避免混凝土产生明显的收缩,则最好采用粗砂,而且含泥量不能超过3%。

2.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对民用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是把混凝土浇筑到相应的模具上,并直到混凝土产生塑化。混凝土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技术复杂,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控制,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裂缝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将灌入模具时的温度以及浇筑的范围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另外,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全面检验支架、预埋件等器件的质量,要在保证它们质量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取决于施工的实际状况,通常墙、梁、板要保持在16~18cm的范围内,这样便能达到泵送和浇筑的标准。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以混凝土浇筑速度作为标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避免产生施工冷缝。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还要保证混凝土下料时,能够匀称地洒落到混凝土的每个部位当中,下料高度要控制在2m的范围内,这样混凝土便不会产生离析现象。若大于2m则要使用溜槽,在进行浇筑期间,还要委派专业工作人员查看模板,如果存在跑、漏、胀膜的情况要马上予以有效的处理,此外还应将钢筋放在合适的位置。

3.混凝土振捣技术

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漏振以及过振的情况。振捣时要保证混凝土不会产生气泡和表面下沉的情况。采用分层的方式来对混凝土下料,振捣过程中将振捣器放进下层50mm处进行交叉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在结束振捣时不会形成隔离层。混凝土振捣最好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快速插入慢慢拔出的原则。

在插进振捣棒的过程中,要与表面处于垂直状态,不要斜插,以避免振动棒进入到钢筋网片的另外一端而无法将振捣棒拔出。此外还可以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此过程中,要控制好平板推进的节奏,往返时,重叠宽度要保持在100~150mm,并要避免漏振。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要保持在标准范围,施工前要在标尺上注明分层高度,涂抹上油漆,而在晚上进行施工时,需使用照明工具来读取标尺。对于窗下所需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则要在指定的一面进行下料、振捣,直到混凝土在窗洞的另一面流满。

4.强度控制技术

做好对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是确保民用工程建筑质量的前提。因此,施工者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并要在施工期间进行标准化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决定最为有效的施工方式,从而使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保证混凝土的高质量性,同时采用强度运算法来对抗压性进行校核。另外,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保持在标准范围内,需采用高标号水泥,同时在施工时可以把相同标号的水泥进行混用,但是标号不同的则不允许混用。最后,要通过配置标准的水胶灰比例来保证混凝土强度。一般状况下,水胶灰比例越低,就表明混凝土的强度越强。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水胶比例一样,则可通过放入卵石和碎石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

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为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掌握以下的施工要点:在符合设计强度的前提下保持好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水化热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度;采用包括渣硅酸盐水泥在内的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混凝土施工要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提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和混凝土的水化热量,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燥和裂缝的情况;向混凝土里放入粉煤灰,其除了能够代替一些水泥,使混凝土热水化下降以外,还能够加强混凝土流动性以及泵送性。

6.养护技术

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在结束浇筑施工的12小时内进行。一是在完成对磨具的拆除后往混凝土上面洒水,时间至少要达到7d,而且要按照混凝土施工的实际状况来明确洒水频率,但无论如何,唯一不变的标准就是要让混凝土始终保持在湿润的状态当中。在冬季,若施工温度一直高于5℃,那么就要进行蓄热,还可以在外层放入一部分外加剂,这样便能够防止混凝土处于低温时,强度有所下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在多方面影响到房屋建筑质量,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对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把控,在施工过程中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与混凝土相关的技术操作,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精准的技术把控,从而让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混凝土的结构,提升房屋建筑的总体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房屋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崔云峰,周成圆,王亭亭.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58-159.

[2]李向阳.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5):160.

[3]沈晓博.探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7):66.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技术民用建筑运用
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试析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
浅谈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试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就当前混凝土技术在道桥施工应用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