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风力发电运行维护的认识

2021-02-21康鑫涛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风力发电理解运维

康鑫涛

摘要:风电场电气设备由风机、箱变、集电线路、主变及配套控制设备、无功补偿设备等组成。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维护设备的这些部件,风电场电气设备在某些环节容易出现故障,如机械摩擦过热、叶片损坏、轴承故障、变压器故障等情况,这些都是常见的风电场电气设备中的问题。

关键词:风力发电;运维;理解;分析;研究

一、风电设备运行常见故障

1.过电压。风电设备变压器外接线大多为架空线路,设置在室外,容易受到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当外部环境长期处于雷雨天气时,电气设备可能会被雷击或感应雷,产生过电压,对设备运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断路器运行异常时也会发生过电压。主要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会转移电网的电磁容量,严重时会烧毁变压器,破坏内部绝缘功能。

2.变压器短路或接地故障。短路或接地故障会损坏变压器内部结构,影响电能的利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爆炸。在风电设备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操作方法,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有效性。这种故障后,风电机组发出的电流会直接作用在变压器上,从而损坏内部结构。

3.经常出差。跳闸现象在风电设备的运行中是比较常见的,当用电量过大、设备内部油流不平衡时,就会出现设备跳闸现象。但频繁跳闸会影响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甚至烧毁变压器,降低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发生此类故障时,大部分技术人员会先检查主变压器进入用电设备的出线,重点检查断路器与母线之间的线路接地,以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

二、风力发电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风电场电气设备相关专业人才较少,从事风力发电的技术人员主要来自电气、机械、热能、自动控制等专业,综合性人才稀缺难求。大部分风电设备在偏远的地方,远离闹市,地理位置“与世隔绝”,在逢年过节时也需要值班,对于机械设备维修,相关专业毕业生部分因难以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而选择离职、转岗,另外,作为一部分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相应的工资也不丰厚,因此风电人才流失率比较高,阶梯人才上升比较陡峭,这对风电场电气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2.不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一个好的制度是事物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样,风电场电气设备的运维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系统作为支撑。然而,目前风电场电气设备运维的现状是管理不严、制度缺失。比如当前的运维没有完善的记录系统,每个维护过程都无法及时记录。每个维修时间点的记录也是乱七八糟的。后面的维修人员无法查看前面人员的维修情况,也查不到设备的故障记录及相关处理措施。这给后期的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另外,没有可供参考的维修制度,找不到设备的最佳维修间隔,过长或过短的维修间隔,不仅增加了设备运行的风险,而且增加了维修成本;最后,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增加了部门负责人的管理难度,管理人员无法明确维修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没有制度做后盾,工作界定也很模糊,好坏运行设备状态不能归咎于员工工作到位与否,即无法奖惩分明。

3.风电场电气设备管理维护资金不足

风电设备检修是一个长期的维护管理难题,我国风电设备调试区一般在沿海南部和高海拔地区,风电场电气设备设置范围比较广泛,设备将无法得到统一管理,电器设备多型号同时使用,在调配维修保养时,马上找到相对应的型号并不容易。此外。风电场电气设备地处偏远地区,物资和设备运输困难。当需要更换设备和部件时,无法立即拿到备件,统计上报采购过程中会延迟一定的时间,给风电场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风电的密度不是很大,大部分风能只是间歇性的,不能长时间达到稳定的发电状态,在将风能收集成电能的过程中,在冬季消耗电量大时,风电也正逢风资源匮乏期,能源的获取很少,部分能源只能用于道路照明,真正能开发利用的电力很少。由于前期风电场电气设备资本支出巨大,后期资金缺乏设备维护。这往往容易发生风电场电气设备事故,由于缺乏维护也会加剧设备的老化和损坏程度。

三、生产运维管理

1.一体化运维模式

是指风电场的运行维护等工作由场长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共同负责,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这就要求现成的巡检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包括开关操作、设备运行参数及报警信息监控、风机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设备巡检、风机巡检与维护、设备异常状态分析与处理、变电站设备简单维护等。这种操作模式不仅管理结构更简单,而且可以让员工在高标准下更快地提高技能。

2. 操作与检验分离方式

当风电场规模越来越大,出货检验模式组合员工的工作量过大,分工不清会降低效率时,一些企业开始采用出货检验分离模式,将风升压站和风机的运行,重要的基础工作如复位到负责运行的人员,风机的维护工作由维护人员负责。在实践中,存在三种形式:风电场级检查分离。这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每个人的运维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使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由于风电场人员有限,拥有多个风电场的企业组建团队需要较长时间。对风电场数量多、机型少的企业,应成立公司级维护组,将风电场和风机的运行和检查分开,风电场的运行应由企业负责。风电场本身。这种模式在专业分工和人力资源利用上比第一种更具优势,但其维护管理相对复杂;维修外包的检查分离。风电企业通过外包将风机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委托给维修公司,让维修公司按照合同和要求为其提供服务,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这就要求维修企业具备足够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一方面,运检分离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组建高水平团队,解决技术壁垒,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运维分离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和质量验收,使管理更加规范。

3. 检验外包方式

随著风电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维护能力不足,因此部分业务的维护和维护或全部委托有能力的专业投资公司负责。这种模式一般比自行维护便宜,但也能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保持平衡,在兼职维护时负责正常运行和一般缺陷消除。将检验、技改等工作委托专业、经验丰富的检修公司,不仅可以简化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关系复杂,委托合同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执行,导致运输和检验效率低下;企业高度依赖受托公司,不利于自身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专业发展。

4. 区域远程监控模式

当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时,根据情况划分区域,对各风电场所有机组进行集中、区域远程启停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SCADA系统的远程控制系统,结合信息平台的生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多个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和生产信息的集中控制,以最少的人员值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成立了专业的区域巡检维护队伍,进行一体化、专业化的分级维修保养。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任务分配不均,从而提高质检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四、结论

风机运行中故障种类繁多,运维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对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运维措施,加强运维管理,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解决,从而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促进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国栋. 吉林省某大型风电场运维风险评价与管控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2]吴伟强. 风力发电齿轮箱运维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9):33-34.

猜你喜欢

风力发电理解运维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电池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风力发电机组电气与控制系统快速检修思路探索
电子政务甲方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