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1-02-21陈思琪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对策

摘要:网络本身并没有善恶,但使用网络的人有好有坏,导致各种网络行为有了对错之分。总体来讲,大学生出现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网络 不文明行为 主客观因素 对策

1 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他们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行文方式、思维模式作用于网络,形成独立的网络人格。网络空间出现的各种现象与网络人格是分不开的,所以要净化网络环境,必须从网络主体的网络人格抓起。

1.1 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主观因素

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鲜明,许多体育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单招考试入校的,这部分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各个方面相对比较低,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素质教育,很多是从职业院校出来的,教练重技术轻文化,甚至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把拿比赛、夺奖牌作为终极目标,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功利性,更偏向于冲动型人格。通过统招的方式进校的体育生,虽然录取分数线比运动训练和民传专业要高,但总体上还是比不过文化生,所以这部分学生处于中游地带,容易被带动也容易被影响,更偏向于中立性人格。剩下一些非体育生专业,是经历高考普招录取进校的,文化水平、专业素养、道德素质在学校相当于“顶流”,甚至一些同学是高分第二志愿被录取,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常常有学校和自己实力不匹配的心理,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再加上有些专业同互联网联系密切,比如新闻专业、外语专业,所以对这些普招生进行正确的网络引导也是体育院校网络文明教育的重点之一。

分析体育院校学生的成分构成和特点可得,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更无法和其他的综合类大学相比,这是体育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现实和困难所在。在网络时代,当网络文明成为社会文明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忽视网络文明教育是不应该的,当大学生还没有塑造起成熟的三观、还无法清晰地辨明是非对错、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还无法坚定地依靠网络自律时,教育和学习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1.2 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客观因素

除了学生自身网络文明意识缺乏、网络文明素质低下等主观原因可以导致网络不文明行为频发以外,整个网络大环境也会作用并影响到网络主体身上。比如大众对于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过高、网络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家庭网络文明教育的缺位、高校网络文明教育的缺失等都是形成当前亚健康状态的网络大环境的客观因素。

1.2.1大众对于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过高

目前网络的受众群体还不够广泛,网络还有更大潜力和更多可能性。中国的法治建设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开始提上日程,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进步,人们的法治意识才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想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在遇到危险时愿意利用法律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网络在中国从兴起到普及也不过短短30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30年里,大众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是很高的,即使是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更多人感到无所谓或者选择漠视,久而久之,大众的纵容、忍耐、容忍导致网络不文明现象越来越频发。

1.2.2网络法制建设的不完善

国家的法治建设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法治建设也延伸到互联网领域,网络非不法之地。“依法治网”最基本的前提是建立完备的网络法制体系。中国的网络立法开始的并不晚,从20 世纪80 年代相关工作已经在着手进行,到 199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互联网法规,并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问题爆炸式的出现,再加上网络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原有的互联网法规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生问题,法律讲究与时俱进,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的。

1.2.3家庭网络文明教育的缺位

家庭教育往往和學校教育放在一起讨论,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作为父母就可以摆脱教育的责任。其实不然,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再加上部分家长对网络缺乏了解和认识,他们放任孩子接触网络,对孩子不正当使用网络的行为不加制止,久而久之,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关爱,导致孩子只能在网络上寄托情感,甚至因为逆反心理实施一些网络不文明行为等。

1.2.4体育院校网络文明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庭不注重孩子的网络文明教育,体育院校对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也存在缺失。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构成。体育院校本身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虽然近年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划的影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但和综合类大学相比还是有所欠缺。体育院校开展网络文明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导致体育生对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2 优化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对策方法

当前大学生出现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要改变网络大环境,减少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发生,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2.1深化网络责任教育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网民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获得娱乐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是网络吸引网民的重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网络、依赖网络,发生在虚拟环境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体育院校都没有开设关于网络责任教育的课程,大部分体育生责任意识不强,这点不仅表现在网络世界里,甚至在现实世界里不敢承担责任的行为也很多。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首先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样教育才有意义。深化网络责任意识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2.2加强网络法治教育

网络法治教育是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绿色和谐的网络生态文明需要网络法律制度的加成,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互联网法规是高校进行网络法治教育的前提。对大学生而言,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是今后走上社会必不可少的武器。

体育院校在网络法治教育方面仍需要发力。可以通过网络文明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情景剧等团学活动,宣传网络法制知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

2.3重视网络心理疏导

一切育人工作必须从“心”开始,考察教育成果也需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很多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和学生的当下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一些高校在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时忽略了心理疏导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事倍功半。

大学生对互联网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尤其是当他们尝到了网络带给他们的红利以后,许多学生深陷网络、迷失自我。不当的网络行为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又引发新一轮的网络不正当行为,有效的网络心理疏导可以纠正大学生不健康的网络认识和网络理念,预防并消除网络不文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智。

2.4打造网络文化阵地

法律和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两大规范。网络文明教育需要和道德规范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帮助网络主体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通过内心自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体育院校想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必须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阵地。受到竞技体育比赛的影响,很多体育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努力挖掘“绿色”网络品牌,将网络文明教育与爱国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凝聚力教育相融合,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氛围。

2.5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文明教育需要安全的网络环境,对高校而言,健全校园网络防范体系,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是优化校园网络文明生态的重要环节。建设校园网络安全不仅需要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更需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网上执法队伍”。

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制作网络安全读本、规范校园网数据库等方式得以實现。“网络执法队伍”的构建则需要群策群力,从学校党组织部门到网络技术人才到辅导员老师再到学生干部构筑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关注、参与网络文明教育,开辟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贾仕林.“95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5(20): 38–40.

[2]王永刚,洪惠敏.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路径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5(03): 47–49.

[3]徐姝.新时期高校网络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科教导刊》.2015(11).

[4]王昊 .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研究 [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8(1):139-141.

作者简介:陈思琪(1992-),女,汉族,河南荥阳人,法学硕士,现任职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河南,郑州,540000,研究方向:法学、德育。

猜你喜欢

网络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