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让初中化学课堂更接地气
2021-02-19李金泽
李金泽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强调以生为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合理运用教材,而非生搬硬套,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化学教学和社会实际生活,竭尽全力实现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如此可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体验化学的真实性、亲切性,拉近学生和化学的距离,让化学教学更接地气,并使学生充分体验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有效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进而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5-0037-03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认知规则和学识基础,但因为初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对于刚学习化学学科的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方面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并立足于化学教材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即从学生身边的情境入手开展教学。换言之就是教师应密切结合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和生活知识,用身边的事实对化学知识予以证实,并借助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事实,如此可让化学课堂更接地气。
一、运用接地气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能看到化学知识的身影。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只重视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就会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同时也不能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排斥学习化学。对此,需要教师借助生活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放久了的白糖会变成黄色,若是红糖放久了,味道会变酸;使用时间较长的电水壶,里面会结水垢,若是用食醋浸泡,不久这些水垢便会溶解,这就应用到了化学原理。在生活中像这一类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生活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学生可以借助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现象,如此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能使化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丰富,进而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教学接地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使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即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气息浓厚的化学课堂中学习技能与知识。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问学生:“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东西很容易燃烧,但有的东西却很难燃烧,原因是什么呢?”以此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励学生联系生活思考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与爆炸相关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对爆炸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由此可使学生掌握爆炸的原理——易燃物品受到剧烈撞击或高温影响后,爆炸的可能性很大。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既能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同时还能在促进学生化学素养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二)列举生活化的例子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亲身体验过的例子,对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极为有利的。以氧气的溶解性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举妈妈们蒸鸡蛋羹的实例,即将凉水加入打散的鸡蛋中,蒸好的蛋羹有很多气眼,口感不佳;而将凉水换成凉开水,蛋羹则更加鲜嫩,口感极佳。其原因是烧开后的水,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赶走了。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此可以拉近学生和化学知识的距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接地氣,可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接地气,就应重视应用生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及引导,如此能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进而可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类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众所周知,金属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十分宽泛,那么你们知道哪些东西属于金属物质吗?”学生回答:“铁、金、铜、银、铝等”,然后教师及时回应:“正确,但这些只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质,还有一些金属物质它们的应用并不像同学们提出的那些应用广泛。产生此情况的原因在于不同金属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差异”。随后,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应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应用化学实验掌握其化学性质。
四、实验设计接地气,可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化学知识
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让其从教材延伸到社会生活,并增设探究实验、趣味实验及家庭实验,以缩短实验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实验和生活更贴近,如此可降低实验的难度,促进学生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醋和大理石块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制取氢气时,可以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反应制取氢气;在制取氧气时,可以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反应制取氧气。
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更接地气,因此可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堂延伸接地气,可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才会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协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以调动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并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实现接地气,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此目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和突破,并立足于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化学知识更加接地气,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学完“水的净化”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收集雨水,然后应用学到的知识制造各类净化设备,以最终净化雨水,并评选出最简单、环保的方式。
在学习化学肥料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肥料的利弊”讨论活动,即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市场中较为常见的各类化学肥料进行调研,分析这些肥料的构成元素与具体用途,了解农民使用这些肥料的方式,并讨论其使用方式是否正确,然后探究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利弊,如此能够让课堂向课外延伸,实现接地气,进而可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培养其发散思维,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了解化学知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关键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属于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需要认识到化学的重要作用,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加接地气的内容,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此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总之,接地气的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能增添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进而爱上化学。
参考文献:
[1]李丽云.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1):155.
[2]马少宏.打开魔法的世界——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1.
[3]曾冬南.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238~239.
[4]翟立霞.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研究[J].才智,2019,(11):122.
[5]张 雷.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