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语篇差异教学实践
2021-02-19黄婷
黄婷
摘 要: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而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预学差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的差异教学模式优化语篇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现学生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差异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4-0033-06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语篇承载着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语篇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而是要上升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合格公民的新高度上。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纵观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发现仍然有不少教师只是对语篇的文本内容进行浅层的处理,一味地注重语言形式的操练与巩固,缺少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忽视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得不到个性化的、充分的发展。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听评课的经历和感悟,探究了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差异教学模式优化语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预学查异,导入话题,唤醒思维
在读前环节,教师通常可以开展一些预学热身活动——例如谈话、唱歌、猜谜、头脑风暴、多媒体欣赏、预习作业反馈交流等,来创设语言情境,导入语篇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测查学生读前的认知差异和思维状态,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
【案例1】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這一课主要呈现的是师生共同讨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引发污染的原因以及解决污染的方法。教师在读前环节进行了以下设计:
1. Look and guess.教师呈现所在城市的若干标志性照片,学生看图猜出城市名称——Yangzhou。
2. Talk about our city: Yangzhou.学生讨论对城市的感受,比如It’s a very beautiful city. / It’s an old city. / It’s not big but very nice. / It’s nice and clean ...
3. Watch and choose.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将城市多年前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能看出城市的污染比以前多了。学生再一次对城市环境进行选择评价(A: nice and clean;B: dirty and messy),教师利用视频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生词dirty和messy,并顺势揭题——We should keep our city clean。
4. Check preview work. 教师核对预习作业(见图1),通过话语交流,了解学生对各种环境污染词汇的掌握情况,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说出或写出更多的相关词汇,现场分享交流。
5. Predict the story.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图片,预测文本中师生正在讨论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设计分析】在读前预学活动中,教师全面、动态地测查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提供认知的前提准备,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调节。教师以谈话聊天和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对所在城市的印象与感受,及时、全面地了解不同学生在读前的思维起点,并自然过渡到文本话题;通过预习作业的反馈,教师测查到全班90%左右的学生能认读、理解有关污染的各种英文表达,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污染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以上的测查反馈让教师明确了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填补这部分空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这样的预学任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无形中将注意力从城市环境的外显现象转移到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问题上,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新语言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前提和思维准备。在师生交流和讨论中,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散,这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减少了后续阅读障碍,提高了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拓展了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二、初学适异,整体感知,启发思维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提出适切的、有梯度的初学要求,给予学生一些学法指导,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提取、梳理、归纳文本的关键信息,对语篇整体框架进行自主建构,启发阅读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大面积反馈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语篇整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状态,从而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目标,为后面的研学做好准备。
【案例2】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 Birthdays这一课通过对话形式介绍了中国女孩Su Hai & Su Yang 和外国男孩Mike分别是如何过生日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够用重点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 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 I…和他人讨论生日话题。在读中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初读感知,过程如下:
1. Predict and ask.教师呈现课文中Ms Li和学生正在讨论生日话题的场景图片,通过特殊疑问词的提示(Whose, When, What ...),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并尝试自主提问,比如Whose birth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en are their birthdays? What do they do/eat on their birthdays?...
2. Watch and find.根据上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观看文本动画,回答Q1: Whose birth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3. Read and underline.教师让学生自读文本,划出其他问题的答案,比如Q2: When are their birthdays? Q3: What do they do on their birthdays?
4. Look and say.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书上的插图(见图2、图3),想象Su Hai, Su Yang and Mike还会在生日当天做其他什么活动。比如Su Hai &Su Yang 会收到家人给的红包和礼物,会看烟花等;Mike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许愿,吃蛋糕,玩游戏等。
【设计分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根据特殊疑问词的提示预测文本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提问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是有放有收的,他们并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猜,而是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话题进行合理预测和提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构建出文章主要内容的框架:即(Who)谈论谁的生日?——(When)生日在哪一天?——(What)生日当天做什么?随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并自主阅读文本,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地聚焦到语篇的主体框架内容上,他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这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跳出文本,再一次观察课本插图,想象文中人物还会进行哪些生日活动。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且对于中西方文化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大胆思考和想象,给出了精彩纷呈的回答,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以互相碰撞、互相启发,满足了个体发展的需要,也为后续的深度研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学导异,深挖文本,提升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进行理解、梳理、概括,还应启发学生对文本的关键问题、疑难问题、文本内涵等进行深度思考。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在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语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和研讨,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启发下不断反馈、修正研究结果,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达成课前预设的基本教学目标。
【案例3】仍然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一课为例,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旨大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第二部分,让学生深入探讨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还有哪些。教学片段如下:
1.Think and discuss.(Solutions of smoke problems)
T: There’s a lot of smoke in our cit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S1: We can take the bus or the metro to school.
S2: We can walk to school.
(以上2個回答均来自于文本内容。)
T: Great!Do you have any other good ideas?
S3: We can take the e-bike to school.
S4: We can take the e-bus.
S5: We can take e-cars.
T:(呈现若干城市新能源交通工具图片。)Good ideas! Actually, in our city, we can see many e-bikes, e-buses and new energy vehicles. We can also use shared bikes. Right? We need green transportation to keep our city clean.
(师生继续讨论如何解决工厂废气排放问题。)
2. Think and match.(Solutions of rubbish problems)
T: About rubbish problems, what can we do?
S1: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把垃圾放进垃圾箱。)
S2: We can’t litter on the street or in the river.
T: That’s right. And we can also sort the rubbish. Can you sort the rubbish? Now let’s play a game: Rubbish Sorting. (教师利用ppt呈现四种垃圾分类箱,学生尝试将看到的物品按类别匹配投放,并用语言表达。)
S: We can put the...into the recycle / harmful / kitchen / other waste bin.
【设计分析】经过初学感知,教师引领学生逐步构建出文本的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导图(见图4)。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教师询问学生该如何解决,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文本中找出对应的句子来回答。教师并没有以此为终结,把学生的思维固化在文本语言层面,而是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其他解决方法,丰富话题表达、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在讨论如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的部分,教师结合时下“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引导学生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启发,能够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资源,这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不同的思维互相影响、互相碰撞、互相提高,从而对主题内容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4】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Story time)一课主要通过 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这四个角度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的办法。在处理第四部分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的时候,教师针对文本中的“We shouldn’t use too many plastic bags or bottles. We should use paper bags and glass bottles.”这一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片段如下:
首先,教师呈现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塑料袋和纸袋购物的场景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Q1: Which would you like to use for shopping, plastic bags or paper bags while? And why? 由于文本中已经提及到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有不少学生选择了paper bags,给出的理由是:They are good for our earth. We shouldn’t use too many plastic bags。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plastic bags, 理由为:We can carry a lot of heavy things with plastic bags. But we can’t do it with paper bags.教师给予肯定。
随后,教师追问Q2: Can we use too many paper bags? And why? 学生思考片刻,其中大部分给出否定回答, 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阐述出理由:Because we need a lot of wood to make paper bags. We shouldn’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It’s not good for the earth.师生达成共识:We shouldn’t use too many plastic bags or paper bags.
接着,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Q3: To protect the earth, do you have better choice? 有的学生说We can use cloth bags;也有的学生说We can reuse the plastic bags.
【设计分析】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活用文本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辩论,由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拥有非常高的参与积极性。有的学生能运用书本上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则跳出了书本,进行了个性化的思考,观点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辯论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一味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并以旁观者的身份提供有效的点拨和反馈,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通过深入的话轮交流,学生也得以深度思考,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全面、理性、严谨地思考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使语言能力在得到提升的同时,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也有了自由生长的空间。
四、 拓学展异,迁移运用,创新思维
在语篇阅读教学中,读后拓展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输出活动,活动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超越文本,是教师用来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文本语言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师通常会延伸课本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创设新语境任务,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的语言迁移运用能力。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要兼顾基础目标和挑战性目标,通过可以用以优代差的方式,设计递进式的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引导学生在互助合作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从而延伸思维、创新思维,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案例5】外研社《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6 Unit1 Here are his hands,第一课时的基础目标是:学生能运用重点句型 Here is.../Here are...介绍书本中monster的身体部位,并能区分单复数的使用规则;能在课文学习基础上,灵活使用所学句型介绍其他物体的身体部位。挑战性目标是:学生能从身体、颜色、习性等更多特征介绍其他物体。在读后环节,教师以Monster Show为任务情境,设计了以下活动:
1. Enjoy a video about monsters 视频中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怪物造型。
2. Listen and choose 教师用英文介绍自己最爱的一个小怪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出相匹配的怪物造型(见图5)。(该听力语料主要以本课目标语——运用重点句型并能区分单复数的使用规则来进行描述,同时也涉及其他拓展性内容。)
3. Talk about the monster
(1) T:Do you like my monster? Why?
S1: Yes, I do. Because it has got a long tail. It’s nice and lovely.
S2: Yes, I do. Because it has got eight feet.
S3: Yes, I do. Because it’s purple. I like purple.
S4: No, I don’t. Because it looks like a dragon. It’s scary ...
(2) 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y favourite monster?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提问。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了解了这个怪物的name,colour和ability等具体特征。比如:It’s Gigi. It’s pink. It can run fast and climb up the tree...
4. Draw and say.每人画一个卡通怪物形象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
(1) ★★能模仿课文介绍怪物的身体部位,比如:Look at our monster. She is Cici. Here is her head. Here is her eye. Here are her hands. Three hands. Here are her feet. Four feet.
(2) ★★★能介紹怪物的身体部位以及其他更多的特征。比如:Look at our monster. He is Niki. It’s brown. It looks like a kangaroo. Here is his head. It’s small. Here are his eyes. Three big eyes. Here are his legs. Two long legs, two short legs. Here is his tail. It’s long. He can run and jump high.
【设计分析】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延续文本中Drawing monsters on the computer的情境,创设了Monster Show这样一个新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视频欣赏和听音猜物这两个环节为后续学生进行怪物形象创作提供了有效声影资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维,任务中所涉及的语料丰富多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初步运用情况。随后,师生的互动问答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教师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实现了以话题为中心的新旧知识的融合运用,这也为学生接下来进行挑战性输出起到了过渡作用。最后,学生绘制完成卡通怪物形象画,他们的创作是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设置了不同星级的语言任务,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展示,学生的语言在思维的驱动下变得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思维在语言的展示中也更加灵活和深刻,更好地实现了个体的创新发展。
总之,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有思维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教师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为“人”着想,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发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