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中文+职业技能”目标导向
2021-02-18赵丽霞黄路路刘建国
赵丽霞 黄路路 刘建国
(1.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北京 100048;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3.哈尔滨开放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既懂中国技术和技术标准、又懂汉语和企业管理、文化的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大。[1]在此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地区职业技术院校、职业院校海外分院及孔子学院等有效地融合起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实现国际中文职业教育的应用推广,对于服务中国制造和产品输出,提供中国技术支持,输出国内高质量职业教育资源、独特职业教育模式,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构建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的意义
(一)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普遍存在各个教学单位选用教材、大纲各不相同的状况,未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来编制教材、大纲,从而导致不同单位在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存在表达差异。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能够评定中文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详细划分、描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等级。采用同一个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评估效率,使教学目标更具可比性。
(二)对汉语学习的意义
在教育深化改革中,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主体,尤其在汉语学习领域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构建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能够提供有效的平台,方便汉语学习者借助语言能力等级来进行自我评价。[2]这样能够让学习者清晰地了解汉语学习能力提升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技能,有利于学习者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汉语学习成效。
(三)对汉语测试的意义
构建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对汉语测试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
首先,汉语能力等级标准为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统一的测试参照标准。通过构建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统一定义、描述考生,由此明确掌握不同能力等级考生所对应的测试方案。
其次,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拥有丰富的素材内容,优化了考生测验内容。在标准框架体系内,可以具体描述不同汉语水平等级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表现,能够据此充实测试任务,添加考试内容中现实语言运用测试所占的比重,这样就极大限度上保障了考试真实程度及有效性。[3]
二、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内容及特色
(一)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汉语能力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为国际化新框架——“三等九级”,二为国际化新体系和规则——“四维基准”;其中“三等九级”的定义为初等是一级到三级,中等是四级到六级,高等是七级至九级。“四维基准”的定义为汉字、音节、词汇及语法。具体汉语能力等级标准量化指标见表1。
表1 汉语能力等级标准量化指标(单位:个)
(二)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关键特色
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可以定义为围绕汉语的国家级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体系,这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是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发展原型,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融合全新的思想理念形成。[4]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实现了同国际语言标准的衔接。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国际语言标准二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彼此依存、彼此互补,做到了优势上的融会贯通。当下已经初步制定了汉语能力等级标准,且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基于“中文+职业技能”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现状分析
(一)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针对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开展研究,成功出版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5],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语言能力标准体系,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创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所用大纲未明确、详细地描述能力、水平等级;(2)现行标准未对汉语学习者实际语言能力提出要求,单纯将语法结构、词和字作为能力水平衡量标准;(3)现行标准没有实现大规模的覆盖,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将能力等级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的级别,最高等级同CEF的B级相一致,未涉及C级水平;(4)当前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兼容性有待提升,并未基于各类语言积极构建互通联系。
(二)全新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该标准划分为五个不同水平等级,各水平等级均涵盖三大方面,依次为:汉语能力总体描述、话语口语及书面交际能力描述、汉语口头及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描述。其中,任务举例、语言能力描述是构成汉语口头及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主要内容。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满足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然而其并未有效弥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中存在的缺陷,没有针对能力描述进行细致描述,无法同国际相接轨,也未实现同水平测验的等级对应。[6]
四、“中文+职业技能”目标导向下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构建策略
构建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过程中,以培养通汉语、精技能的海外本土人才为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汉语国际化标准输出,为提升汉语国际通用语主导地位奠定基础。
(一)商定语言能力结构和参数体系
借助专家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构建语言能力结构框架,体现汉语能力等级标准中关于能力及其描述的参数体系。针对汉语学习听、说、读、写技能在方式、模式方面的差异,研究各项技能下的有关能力、描述参数。在汉语阅读技能方面,量化指标、阅读过程、文本说明及总说是四项主要的描述维度;其中量化指标指的是阅读速度、词汇量等,阅读过程指的是汉语阅读技能,例如:明确段落关系、概括总结、阅读技巧、参考书查找、推论、细节查找等;文本说明指的是结合汉语阅读材料,以篇章、体裁为依据来区分汉语学习者;总说指的是概括说明特定水平等级阅读能力,对特定水平等级汉语学习者阅读能力核心特点的描述,也包括对区别等级标志的描述。
(二)建立描述语指标库
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内,参考不同描述语来界定、划分能力,因此构建描述语指标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描述语指标库的构建方式比较多,包括结合语言能力结构、参数体系对描述语进行编写、征集专家关于语言能力描述的意见等,途径为对国内外现有语言能力大纲、语言能力量表进行搜集,详细甄选描述语,并结合明确的语言能力参数体系、语言能力维度将合适的描述语放进去,最后进行描述语的修订。[7]在对描述语进行修订、挑选的过程中,选取正向描述方法,杜绝运用否定词语,要减少多次出现对描述语进行程度词修饰的状况,表达简洁和精确,使其具有单维性、排他性。
(三)划分水平等级并完善描述语指标库
汉语能力等级水平划分的关键是明确水平等级数量,在此基础上以区别性特点为界限,达到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不同等级内归纳描述语。这样就能够构建具有横向的能力维度、纵向的等级维度的双维度描述语指标库,为相关探究及实践工作提供保障。在同CEF兼容方面,汉语能力等级数量可以设定成三等九级,三等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且各等均涵盖三个层级。
(四)讨论、修改描述语指标库
描述语指标库可以由专家商讨、研究,认真筛选、审核描述语的语言表述、等级分类,提出建议,删减、修改。
(五)编制与标准配套的能力测验
以科学抽样法分析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内的不同层级典型样本,编写语言测验进行,突出测验的研究性、探索性,并测验各水平等级汉语学习者样本。可以测验法分析、评估汉语学习者特征,结合测验状况制定各个语言水平等级的常模。汉语能力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研发、实施与标准配套的水平测验,可以运用测试方式来掌握、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水平,从而理性、全面地评估汉语教学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汉语教学方案及大纲,增强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实用性。
(六)编制与标准配套的语法、字词大纲
汉语学习者能力水平体现的关键指标是词汇、汉字及语法知识,这也是汉语测试、汉语学习及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该大纲并非出自欧洲共同参考框架、ACTFL大纲,因为在研发设计人员看来,用词汇量界定汉语能力水平等级的方式不够准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字、词及语法是汉语学习的关键,也是语言知识的核心要素,因此,汉语能力标准必须涵盖这些内容。只有在编写与标准配套的大纲时,涉及上述关键要素,才能确保构建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体系体现良好的测试、学习引导和教学指导的功能。
(七)定量研究描述语指标库
可以面向汉语学习者、教师开展调查问卷,针对描述语指标库的等级划分、水平描述开展定量研究,借助所得到的描述语能力维度归类、描述语等级对归类结果开展实证分析工作。实证分析能够有效地检验汉语能力量表的效度,能够参考分析数据对描述语指标库进行优化和修订。
五、结语
以全球推广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国技术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为原则,将国际中文教育的交际实用性与职业技能培养的专业实操性有机融合,构建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框架,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职业汉语能力评测体系。将标准建设作为轴心,辐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标准、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路径的开发与建设,统筹规划我国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使之成为配合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服务国际产能的重要支点,为职业汉语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全球通用语的主导作用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