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2021-02-18包启富董伟霞沈华荣王少华
包启富 董伟霞 沈华荣 王少华
摘要:以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为目标,结合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整体战略规划和办学特色,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发展;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实验为例,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归纳概括了在实践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改革
一、 前言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作为学校历史最为悠久且具有陶瓷特色专业之一,为了快速适应"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就必须以新的思维和理念为指导,革新其传统教育模式和机制,以此培养适应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创新型应用型工程人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因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中充当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无痕”地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2]。
本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主要针对《陶瓷工艺学》课程,开设的一门釉料制备创新性实验。众所周知,陶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伴随着人类的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大量文化如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相比较陶瓷工艺学理论课程只是传授枯燥的理论配方和釉料知识,专业创新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自釉料配方设计并操作各种实验设备,在这种情境下引入思政元素更游刃有余,更容易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在实践类课程中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全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1)新工科背景下“思政课程”师资队伍的构筑
由于实践类课程注重专业实践训练,实验指导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指导上,使学生尽可能掌握陶瓷釉料制备设备、使用方法和加工工艺等过程,往往忽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利用,缺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因此,需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思政课程”培训,学院多次采用“线上”和“线下”授课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为了方便交流和探讨,课程组组建了微信群和QQ群,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和探讨,建设了具有较强政治素质的“课程思政”队伍。本课题组100%成员对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已有深刻体会,授课质量评价良好以上。
2)新工科导向的多层次进程式课程考核体系建设
新工科导向的课程考核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来建立。因此,课程评价不能只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而应该改进课程的评价方法。根据工程专业认证的特点,减少实验报告在课程综合评价中的比例,增加了专题研究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能力, 为了进一步使课程思政部分考核可衡量化,要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研究部分写出其对实验部分的“思政”元素,培养他们从不同的知识点部分融入思政元素,从而真正地让他们参与到课程思政中。从这几年考核体系改革的实践中,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环节中,作为团队,每个同学都能各司其职,在课题选定时,各小组都能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来交流和探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
3)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以“金属光泽釉”为例。为提高金属光泽,一般都需要选用铅丹作为熔剂,然而,铅丹属于剧毒原料。不利于人体健康,同时其釉面硬度和耐酸碱性能差等问题。目前陶瓷科研工作者采用析出晶体控制晶面定向排列等方式来制备金属光泽釉,合理地处理了“人-环境-发展”之间关系,使学生对其职业定位和可持续发展有较深刻的体会。通过该实例讲解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陶瓷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意识”,以及阐述陶瓷材料进步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环保的科学意识,
以“釉浆流动性实验”为例,在上釉前,首先需对釉浆流动性进行调节,一般情况下,需添加有机电解质来调节釉浆浓度,有机电解质一般属于高分子材料,具有难降解等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控制量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同学们如何减少添加剂等角度来合理调节釉浆浓度。同时为了减小环境污染及节约水资源,陶瓷工作者又研发了自清洁釉,不仅可减少洗涤剂的使用,而且也节约了水的用量,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树立学生们“技术进步”与“环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学生制备釉的实验环节,通过强调陶瓷的工艺配方中各组成需配料准确及其工艺的重要性,引入配方不准确导致实验失败的案列,如在制备石灰透明釉时,如果将石灰量加入量超过配方组成时,其透明效果将会向乳浊效果过渡。即使在相同配方组成下,有的同学在上釉过程中施釉太厚、或球磨时间太长都会导致釉面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应该特别重视整个实验过程。同时引入景德镇最为传统的基础釉如石灰釉的发现,古人在烧制瓷器时发现釉面有一处光亮透明的地方,其原因是在烧窑过程中,柴灰落到坯体上所致,由此激发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进一步讲解在古代制备石灰釉时,为了得到更细粒度的石灰石,古人将大自然界的石灰石煅烧后,与景德镇特有的狼尾草、鸡尾草几层叠加后煅烧,经过尿池陈腐,制备出釉料用的头灰、二灰等釉用原料,通过此种方法使颗粒变细,活性大大提高,烧制出的釉面圆润光整。赋予景德镇瓷器“明如镜”之特点,因此景德镇瓷器闻名于世。通过该案例,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实践,探索求新,其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以“釉料球磨工艺实验”为例,讲解球磨工艺对釉面性能的影响,如果球磨时间太短,釉浆太粗,釉面熔融性能不良如橘釉、釉面不平等缺陷,如果太长,釉面的表面张力大,导致釉面产生针孔等问题,合适的球磨时间很重要。由此引申出古代陶瓷科研工作者利用自然界水力和力学原理,所发明的“水碓”用来粉碎粘土,以及对于硬质原料如石英采用煅烧,破坏其晶型结构达到粉碎之目的,大大节约了能源和人力,由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三、 结论
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为目标,创新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展现出专业自信、能力自信和创新自信,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致谢
感谢景德镇陶瓷大学校级教改项目(TDJG-20-Z01和TDJG-20-Y28)和校级课程思政项目(KCSZ-20-Y021和KCSZ-20-Z001)支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1-09-01].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李振亮,陈重毅,岑耀东. 创新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339(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