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
2021-02-18刘斌
刘斌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要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分析现阶段改革难题及其根源,结合旅游行业与市场发展情况作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改革思路。本文拟梳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形成改革新思路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仅有约20年,它是管理学学科体系下的一级学科。课程内容涉及旅游学基本概念、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营与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酒店经营与管理等。高校承担着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如何变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行业输送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1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
1.1政治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贯穿于高校各学科,打造各学科课程思政也是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尤其要注重政治性。从教学内容来说,涵盖我国山川林草、江河湖海,涵盖各地人文历史、风俗风貌、社会发展、生产生活,这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拥护党的政策法规等思想品质;从教学对象来说,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直接服务于国内外各类游客,这需要旅游从业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服务工作,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1.2综合性
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涉及旅游学基本概念、政策法规、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建筑工程学、安全消防、美学、酒店行业、开发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交通运输、“三农”、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
2.1课程目标与应用能力目标脱节
大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专业与课程设置大而全,校与校的特色优势并不明显,精而优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或者即使有的高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高校自身口碑、人才流动、实践基地等多种软硬件条件影响,他们不得不走上靠招生获取生均经费、弱化实用性教育教学的路子。长此以往,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某些课程进行小修小改作用并不大,实用化、可操作化的课程理念束之高阁,旅游管理专业与市场、企业接轨不紧密,旅游管理专业既不围绕旅游行业做文章,也没有对旅游管理做深入思考,更没有累积足以进入旅游行业的能力与资本。
2.2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应用性、特色化脱节
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非专业课程与旅游管理行业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基础类课程体系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格格不入,不少专任教师也缺乏课程旅游管理化,时时处处体现专业特色與亮点还不够。所选用的教材虽都具有很高的理论化水平,对旅游管理专业也有独到的理解与认知,但这种从实践中高度抽象化了的课程内容并不适合旅游业市场运作,也不利于学生走出书本、教材,将教材的理论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则还有很大的困难。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思路
3.1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开设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一方面,快速适应旅游业发展,适时增减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确保实操性课程占比。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区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确保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具有超前性,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及发展红利期。其次,适当增加选修课占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赋予大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降低必修课占比,加大选修课占比,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再次,厘清所开设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最后,要优化、细化课程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面较广,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就业方向。因此,要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区别对待应掌握的内容、应熟悉的内容与应了解的内容,在整体学习基础上,分小组细化学生就业方向。
3.2完善配套改革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教学之前与教学之后的配套工作也服务于整个教学,配套完善有利于教师高效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固定实习基地,健全模拟旅游专业实验室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缩短学生与市场、行业的距离。要开展交互式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参与,把课堂教学当作活动、完成任务的场所,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在讨论互动中完成学习;拆解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活动情境,亲自体验导游、景区管理等工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激励机制加以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技能训练中去,达到“双师型”素质要求。其次,积极引进和聘用行业中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兼任实训教学工作,要求所教授之人既是教师也是行业导师,例如,高级礼仪培训师、高级礼仪礼宾师、导游资格考试考官、注册会计师、高级调酒师、酒店管理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次,加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顶岗、轮岗培训,聘请业内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成为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开展讲座和座谈,分析当代旅游发展趋势、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以及职业愿景等。
结束语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者需求量日趋增加,专业性需求日趋增强,这就需要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总之,旅游管理学科教学的未来趋势将随着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变化而变化,会依据旅游业态新需求而进行旅游教育新供给。
参考文献
[1]林青.论“1+X”证书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当代旅游,2021,19(3):94-96.
[2]李晶.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113-114.
[3]吴江洲,魏昕.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