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体育生活空间的耦合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1-02-18石振国马超赵雅萍王先亮张立平初少玲
石振国 马超 赵雅萍 王先亮 张立平 初少玲
摘 要:為破解我国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优化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功能,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以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耦合为切入点,围绕“纵向分层,横向分类”指导思想,建立了耦合机制的指标体系和耦合机制模型,提出了模型优化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耦合机制共包括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布局政策4个公因子和18个二级影响指标。耦合机制模型检验显示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空间设施布局政策的中介影响效应显著,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可以通过群众满意度进行检验。保障耦合机制模型的良性运转,应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美好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落实政府责任,强化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强化部门协同,构建齐抓共管良性耦合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提升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品质。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1)05-0001-09
Coupling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urban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and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living space
SHI Zhenguo1,MA Chao1,ZHAO Yaping2,WANG Xianliang1,ZHANG Liping1,CHU Shaoli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Shandong, China; 2.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rowing sports demand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shortage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supply, optimize the urban public sports service func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cause,it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factor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s research methods.With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layout and the residents' leisure life space coupl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round the "vertical layering and horizontal classification" guiding ideology,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index system and model coupling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optimization path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mechanism includes four comm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spatial facilities,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spatial facilities, the utilization service of spatial facilities, and the policy support of spatial facilities layout, and 18 secondary impact indicators.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model test shows that spat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pace facilities as well as the use of the service facilities layout, space,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space policy satisfaction affects the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life space, space facilities layout policy intermediary effect significantly, urban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layout coupling mechanism can test people′s satisfaction. To ensure the sound operation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model, we should take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build a beautiful leisure sports living space; implement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urban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build a benign coupling mechanism of joint management; and, introduce social fo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Key word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pace layout; sports living space; coupling mechanism; optimized path
中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革,社会转型加快了城市化改革的进程,城市空间在不断的重构过程中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必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正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惬意闲适的健康生活成为时下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颁布,为进一步破解全民健身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休闲与身心健康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当前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其中最为凸显的则为我国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深入探析发现除公共体育空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公共体育空间分配不均、重复建设及闲置浪费。由此,本文提出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机制”,就是为了探索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科学运行模式。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成果涉及体育公共服务的诸多层次和领域,这对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综观以往研究成果,不管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中观层面的机制探讨、还是微观层面的对策建议均缺少具体的、系统化的实践路径解决方案,尤其是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和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理论与实践关联度研究还比较零散,对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还鲜有问津,况且,这两方面又是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实践领域[1-5]。由此,本研究借助于经济学“供给”与“需求”概念,重点关注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供给”与居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界定“公共体育设施”为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体育生活需求,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体育设施和附属物;“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指城市居民作为需求主体,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对公共体育设施及其附属物的基本需求。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运用管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基本理论,从环境行为学和城市人视角,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相关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并借助空间—行为学原理,研究立足两者之间供需关系的本质,分析耦合机制建立的指导思想、现实价值、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等内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耦合机制,并提出耦合机制优化的实践路径。
1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构建价值与原则
“耦合机制”从系统科学角度理解,通常是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互动方式,彼此产生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或者相互影响的复杂的“动态关系”。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建立价值即为解决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供给”与居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最大化发挥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现实价值,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构建原则。
本研究中的“供给”,是指政府作为主要供给主体,为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体育生活需求,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体育设施和附属物;“需求”是指城市居民作为需求主体,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对公共体育设施及其附属物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向社会成员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满足居民健身休闲、体育锻炼、赛事观赏、业余训练等目的的体育设施及其附属设施,都属于公共体育设施。
1.1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构建价值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形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形成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1)贯彻国家战略。当前国家社会发展领域,高度关注人民健康问题,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一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二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7]。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两个国家战略都强调科学健身对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形成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有利于科学合理的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居民健身休闲的载体,是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平台。(2)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文明城市建设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要风向标[8],文明城市评价指标[9]明确指出:“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建立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科学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形成城市满足休闲体育活动空间的载体和基础,无疑是丰富和完善城市的功能的实现路径。同时,提供了安全良好的健身场所,可以为居民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基础,反之又可以消除马路健身、广场舞扰民等不文明行为的产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形象。(3)促进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10],人的全面发展并非简单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而是“人们的劳动活动以及需求和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11]。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建设更多便利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方便人们休闲、健身、娱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自由发展的需求。
1.2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构建原则
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价值,构建耦合机制应遵循服务人民、科学严谨、公平公正、方便易用、动态监管的基本原则。(1)服务人民原则。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12],建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贯彻落实,为此,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要以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人民、满足人民需求的核心,规划设计耦合机制,促进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更好服务人民。(2)科学严谨原则。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如何实现服务人民的构建原则,需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确定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需求,从休闲体育活动需求出发,结合城市规划、体育设施建设等科学规律,进行规划布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13]。科学严谨本质上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形成耦合机制,严谨设计公共体育布局问题。(3)公平公正原则。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不同地区、社区之间存在千差万别,既包括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不同,也包括了居住条件、社区文化、生活水平的差异,为此,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社区、不同条件城市居民的差异性,公平公正地提供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努力实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14]。(4)方便易用原则。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耦合,涉及较多的影响因素,但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为此,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不应过于繁琐和复杂,而应简便易行、易于操作、方便實施[15]。(5)动态监管原则。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是一个持续性发展的系统工程[16],初始规划、布局、建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固然重要,但后续的跟进、维护、管理和使用指导等亦不可忽略,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需充分考虑动态监管以适应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持续性功能发挥要求。
2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要素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
分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耦合关系,须厘清两者供需之间耦合的关键要素,要素划分的依据为纵向分层和横向分类的指导思想,纵向考虑行政区划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横向满足群众不同类型的休闲体育生活需求,纵横两条主线将耦合的要素串联成系统。本研究经过专家访谈、效度检验、信度检验等,构建了《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对应选择的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调查对象采用了分层分类抽样法,根据“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抽样,抽样对象分为了4个层次和4个类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居住区域、健身类型、健身时间等,均良好地反映了城市公共體育设施需求对象群体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具有较高的群体代表性和研究的科学性。数据的整理分析采用了SPSS24.0作为基本分析工具,进行了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2.1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供需的耦合关系——“纵向分层,横向分类”
研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耦合关系,须厘清两者供需之间耦合的关键要素,本研究中要素划分的依据为纵向分层和横向分类的指导思想,纵向考虑行政区划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横向满足群众不同类型的休闲体育生活需求,纵横两条主线将耦合的要素串联成系统。
纵向分层。公共体育设施是重要的民生需求和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质载体17],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18]。根据新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可以多元化,但公共服务的主导应为政府,即“政府掌舵,多元主体划桨”的模式[19]。基于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一般按照属地化管理,即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按照行政区划分层进行管理。为此,从由上到下的纵向管理体系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可以进行纵向分层,对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而言,一般可以划分为市、区、街道、社区4个层次,按照不同层次区分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主体、供给主体、服务对象等内容。市级公共体育设施面向整个城市服务,规模一般较大,多属于综合性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管理方面多由市体育局或国资委等部门具体管理;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主要面向本区或周边居民服务,多以健身中心等形式出现,规模适中,主要由区教体局等管辖;街道公共体育设施一般规模较小,由街道办事处管理,服务于街道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规模小、形式多,主要由居委会管理,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如表1所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20],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属于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并且不同个体、不同人群对休闲体育以及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需求存在差异[21]。以服务于城市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应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相一致,具体而言,横向分类具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类按照不同群体分类,一般分为青少年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儿童的休闲体育需求具有娱乐性、安全性等特征,成年人的休闲体育需求具有健身性、标准化等特征,老年人的休闲体育需求具有生活化、舒适性等特征。第二类按照需求的内容维度不同,可以划分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使用服务和空间设施布局政策,空间设施地理环境是居民关注的公共体育设施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等,空间设施维护管理是对公共体育设施及时检修、良好的使用状态等,空间设施使用服务是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说明、健身指导等,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等政策措施,如表2所示。
2.2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目标—领域—指标”的设计理念,经过多轮次多专家论证的方法,结合《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构建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体系,目标是通过构建耦合机制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居民的满意度是基本目标,达成居民满意度的目标下,需充分考虑公共体育设施地理环境、社会维护、设施使用和空间布局,为此,构建形成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其中,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领域为设施概况、设施使用、设施交通和设施规划4个方面,具体指标内容为布局状况、设施数量、设施功能共计18个指标。
2.3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指标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现实KMO(适切性指标)=0.891,方差近似值为879.066 4,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P=0.017,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各因子载荷高于0.5、公因子方差大于0.4、特征值向量大于1的标准,多次进行探索性分析,最终,提取出4个公因子,因子命名为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布局政策,4个公因子共包括18个题项,累计方差贡献达到79.71,达到了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标准。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因子标准化模型估值计算,经计算,各因子载荷值均介于0.68~0.81之间,统计量高度相关,各维度组合系数≥0.79,达到良好的分析标准。经计算各因子权重如表5所示。
3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构建、分析与实证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构建,需在明确主要影响因子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供需关系的逻辑通路,进而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耦合机制模型,最后根据数据再进行模型的评判分析。
3.1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建立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指标等,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耦合机制模型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可以由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布局政策等4个指标反映,代表的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供给情况;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主要由纵向分层和横向分类两个方面的指标反映,反映的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需求满足情况;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互动方式,彼此产生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或者相互影响的复杂的“动态关系”,最终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情况与居民对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满意度之间形成耦合关系。
根据耦合机制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4个假设:
H1:空间设施地理环境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H2:空间设施使用服务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
H3:空间设施维护管理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
H4: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
3.2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分析
本研究重点在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和居民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的研究,其中“纵向分层”基于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因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一般按照属地化管理,一般可以划分为市、区、街道、社區4个层次。各个层次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主体、供给主体、服务对象略有差异,但为居民体育生活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各个层次的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满足居民的需求的机制是一致的。因此,基于方便分析的原则,因此在具体耦合机制验证时,侧重于从横向分类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地理环境、使用服务、维护管理和布局政策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前期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对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进行分析,采用AMOS23.0结构方程分析进行回归研究,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并计算影响路径和影响系数。首先,本研究对上述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拟合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IFI、NNFI、CFI、GFI检测值均大于标准值0.9,SRMR、RMR、RMSEA检测值均大于标准值0.008,因此拟合度的7个指标全部符合要求,表明可以采用该模型进行后续分析研究。
然后,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分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各个影响因子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计算结果显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地理环境、使用服务、维护管理和布局政策的影响均大于0.6,并且拟合度检验也符合要求。第一,模型可以有效地表述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耦合机制,验证了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正向影响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满意度4个假设的正确性;第二,空间设施布局政策的中介影响效应显著,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空间设施布局政策4个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布局政策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三,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可以通过群众满意度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应充分考虑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和空间设施布局政策4个方面内容。
3.3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实践案例
耦合模型的分析往往通过具体性案例使得研究更有针对性,为此,本文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案例实证。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也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与教育中心。从地理环境角度看,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济南市南临泰山,北跨黄河,地形比较复杂,水系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形成了著名的史前龙山文化、齐鲁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使济南市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将调查对象确定为济南市中心城区内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5个行政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统计。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对参与其中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进行了访谈,采用了的问卷是对济南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与布局居民满意度的调查与测量。所用的调查量表系综合参考国内外已有量表并经过预调查后制定(体现为问卷的第二部分),本量表共有18个题目,反映“空间设施地理环境”满意度的题目有6个,反映“空间设施使用服务”满意度的题目有4个,反映“空间设施维护管理”满意度的题目有4个,反映“空间设施布局政策”满意度的题目有4个。所有题目的计分均采用Likert5点量表法,即5(非常满意)、4(满意)、3(一般)、2(不满意)、1(非常不满意)。
地理环境方面,济南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依其地理特征形成了呈现为“一轴、两心、三片”的基本结构。“一轴”指的是以东西走向的城市主要交通为轴,使得城市的布局形态呈现“带状组团”式。东西走向的城市主要交通不仅作为空间发展的轴,还作为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的轴。“两心”指的是两处综合性的公共体育中心,也就是山东省体育中心以及济南奥体中心。“三片”指的是按照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构建东部、中部和西部散发体育设施的集中布局片区(如图3)。目前济南市省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的5个行政区内。山东省体育中心与济南市奥体中心作为两大重量级体育场馆,服务半径分别可延伸至8公里与方圆12公里,结合天桥区的第二工人文化宫,历下区的皇亭体育馆、泉城公园,市中区的妇幼活动中心,历城区的百花公园健身中心这6外市级单项公共体育设施,可较为出色的为城市居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设施服务供给方面,从表7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得出,量表内所有题目、对济南市空间布局满意度内部不同层面以及整体的满意度的得分都不高,均在3分和2分以下,居于“不满意”与“一般”之间或“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之间。济南市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2.25,其中空间设施布局概况满意度、空间设施使用满意度、空间设施交通满意度、空间设施规划满意度的平均得分别为2.59、2.10、2.49和1.91,空间设施使用满意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而空间设施规划满意度得分最低,基本上处于“不满意”的态度上。
综上所述,目前济南市体育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还远未达到居民的满意水平,济南市政府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应与居民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空间满意度之间存在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效应失衡。无论是在数量、类型布局上,还是在配套设施的提供上,都需要政府根据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予以精准的提供。政府在提供这类公共产品的过程中,要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更好地为不同层次的居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体育场地与设施,以达到精准服务的目标,以提高供应与需求之间的效应,为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4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形成与优化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模型的建立,明确了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之间对耦合机制形成的影响路径和路径系数,下文将有针对性地分析如何形成并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并实现良性运转。
4.1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形成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影响因素包括空间设施地理环境、空间设施使用服务、空间设施维护管理和空间设施布局政策,耦合机制中又涉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为此,构建形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应综合相关主体、融入影响因素、构建耦合机制[22]。在上文耦合机制模型形成的基础上,构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居民融入的耦合机制。(1)政府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耦合机制的主导者。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激发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是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耦合机制是供给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方式,如何建立这一运行机制?显然需要政府作为主导者,同时,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政策又具有中介效应,为此政府主导耦合机制的构建、运行和督导,将有利于保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有效性[23]。(2)职能部门是城市公共体育耦合机制的协同方。政府主导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具体实施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体育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城市建设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承担相应的使用指导、维护管理、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等任务。(3)社会力量是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是政府主体对公共服务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多种形式,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供给公共服务,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过程中,政府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有效提高供给效率,增加耦合机制的灵活性。(4)居民是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检验员”,耦合机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居民的满意度是检验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布局的最高标准,为此将居民需求和意愿融入到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之中,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和建设,跟踪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使用和维护的满意度[24]。
4.2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的优化
耦合机制的设计构建了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耦合机制,应采取以下举措:
(1)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美好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指导思想,建设人民满意、功能合理、方便易用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打造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耦合机制过程中,一要居民事先参与,形成居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机制;二要居民事后监督,积极听取居民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议和使用满意度。
(2)落实政府责任,强化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的供给是由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多主体共同提供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身休闲需求为目的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行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既包含“纯”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又包含“准”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所以公益服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现实所需。政府作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领导者与决策者,要明确其在保障全民积极参与休闲体育生活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垄断作用。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按照纵向分层的指导思想,从上至下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统筹规划不同层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形成层级之间公共体育设施类型搭配合理、结构功能互补的供给体系。在各级政府中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等组织中,明确布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职责,定期研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供给问题,保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化落实。
(3)强化部门协同,构建齐抓共管良性耦合机制。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改革、体育、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明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职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依据国家体育场地建设标准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实际工作中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可有效在不同的横向与纵向管理关系中起到穿针引线的联结作用,重点建立结构性协调机制与程序性协调机制,同样要打通纵向与横向协调两种形式,纵向主要强调各部门从上到下的贯彻执行以及协调配合,横向则强调同级政府互不隶属的部门及机构共同开展工作,这些部门间不存在行政层级的领导与被领导,但明确具体工作该哪个部门负责、协调方式以及如何推進是重点难点。实现公共体育设施有效供给离不开跨部门的协同与创新[25]。
(4)引入社会力量,提升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品质。制定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参与制度,明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资格要求、服务要求和监督职责,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社团组织参与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指导、维护等事务性工作,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公私合营等多种合作形式,定期发布项目、实施项目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管[26],形成第三方参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耦合机制的新型发展格局。
5 结束语
耦合机制的本质是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之间的匹配关系。本文立足两者之间供需关系的本质,分析耦合机制建立的指导思想、意义价值、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等内容,最终建立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系统,并提出了耦合机制构建和优化的具体措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是丰富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与机制的实践操作模式之一。本文所构建的适应新时期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机制的运行模式和实践操作方式,将为我国公共服务科学发展提供范式。
参考文献:
[1]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32(5):64-70.
[2]朱焱,刘军.中国公共体育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网络效应与演进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1):1-11.
[3]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1-9.
[4]陈元欣,王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3-13.
[5]焦长庚,戴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化与嬗变——基于“特征—动力—路径”的逻辑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3):14-20.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21-09-02].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沈体.以创建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N].福建日报,2019-04-03(001).
[8]潘竞苏.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创建文明城市的对策研究[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3.
[9]孙剑锋,秦伟山,孙海燕,等.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与水平测度[J].经济地理,2018,38(8):19-28.
[10]黄保才.文明实践,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桥[N].台州日报,2019-08-05(003).
[11]易琳.浅析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4):29-32.
[12]胡博成.新中国70年资本的社会主义化:历史、经验和实践导向[J].西南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5):24-33.
[13]吕朝阳.城市既有住区体育设施修补规划技术与策略研究[D].张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14]廖磊,李乐虎,高奎亭.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协商治理:理论建构、实践检视与实现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1):12-21.
[15]李陈,戴磊,林书伟,等.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时空差异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9,33(1):72-79.
[16]朱晓芳,陈亚伟,董蓓.弹性规划理念下的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方式探索——以镇江老城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9(2):16-22.
[17]张瑞林,王晓芳,王先亮.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凭单制”供给[J].体育学刊,2013,20(4):14-17.
[18]李燕领,柳畅,邱鹏,等.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本质特性、现实困境与路径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8):67-75.
[19]王磊,朱亚涛.新公共服务理论内涵与启示[J].清江论坛,2019(1):48-53.
[20]茆家焱.试论“后真相”时代的大众心理——来自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J].传播力研究,2019,3(21):265.
[21]郑丽,王斌.人的城镇化进程视域下居民休闲体育研究[J].武术研究,2018,3(11):118-119.
[22]韩宏宇,郑家鲲.公共体育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内涵、困境及实现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1(3):1-12.
[23]夏漫辉,李乐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嵌入体育治理的主要障碍与突破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3):122-129.
[24]王洪珅,Yao Wanxiang,黄亚玲.新时代中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层级化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2):84-89.
[25]王松,于一,崔佳琦,等.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序格局、“碎片化”问题与整体性治理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6):26-31.
[26]张凤彪,王松,崔佳琦,等.我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划分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5):120-127.
收稿日期:2021-09-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TY081),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CTYJ14),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TYJ07)。
作者简介:石振国(1971- ),男,山东泰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管理。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2.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