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21-02-16游越平

成功密码 2021年4期
关键词:木头应用题审题

游越平

根据新课改要求,当下教育的任务除了传授专业的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应用题就是重点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应用题本身的一些特点,有的学生过于着急解题而没有把握好应用题的基本要求而仓促解题,导致容易出错。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总结出的几点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特征

数学应用题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简单型的应用题给出的内容是已知的、明显的,经过学生的简单思考就能套用已学知识轻松解决。这部分应用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能解答出来。在这类应用题丢分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或者没有认真思考。另外一种复杂型应用题就相对更难一些,题目中给出了不少数字或者量,需要学生经过逻辑判断、推理才能得出结果。复杂型应用题在题干中,语言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这部分应用题对于一些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较难。无论是简单型的应用题还是复杂型的应用题,要想做好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同时还要多练习、多总结。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为了能找出应用题的答案而采用的策略就是解题策略。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审题的重要性,只有审题正确才能做出正确解答。如果审题错误,那就失去了解题的真正方向。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解题策略:

1.思维构图策略

有的应用题题目会出现很多数字、量词等,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先把相关的数字列出来,通过审题再找出相关数字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后进行解题。思维构图的解题策略能帮助学生解决题目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数字,并能一目了然地判断出题意,找准突破口成功解题。

例如,木材厂的工人需要对一根长40厘米的木头做切割分配,切割的两块木头分别为A木头和B木头,要求A木头的长度是B木头长的60%,求A木头和B木头各多少厘米。

设B长为x,则木头A长=60%x.

由此得出:60%x+x=40。

解得:x=25厘米,25×60%=15厘米,所以,A木头长为15厘米,B木头长为25厘米。

在这样清晰的构图过程中,学生能通过绘图来找准题目要求,并能迅速得出结论。

2.结构策略

每种类型的应用题都会有它的固定结构。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的应用题需要从题目的問题出发,通过逆向推理,层层分析,理清结构,才能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策略叫“倒推法”。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应用题思考方法,但是倒推法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步步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前一步的逆运算,在解题列式子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注意括号的使用。

例如,五年级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共48人参加比赛,如果从第一组调出8名同学到第二组里,从第二组调出6名同学到第三组,这时三个小组的人数正好相等,问原来每个小组各多少人?

分析:用倒推法要从“三个小组人数相等”入手,可以得到现在每个小组的人数是48除以3,为16人。第三组现有的人数是16人,是从第二组调过来6人后得到的,所以第三组原来的人数是16-6=10人,同样,第二组人数是从第一组调过来8人后得到的,16+6-8=14人,第一组原有人数为16+8=24人,从而得出答案。

3.语言分析策略

在数学应用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是数学范畴之内的语言表示,这样的题型可以突破学生固有的数学思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例如,我国高铁的时速是345千米/小时,两个车站的距离是5 000千米,问列车需要运行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再如风速、光速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数学语言,在应用题上都有可能出现。所以,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加强学生对语言分析解题策略的练习。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型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灵活掌握。无论采用哪种解题策略,学生要想熟练运用就需要勤加练习。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练习方法,在选择练习题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知识覆盖面广的应用题,避免题海战术,提高解题效率。

猜你喜欢

木头应用题审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