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观察与指导略谈
2021-02-16于长英
于长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开展明确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这是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也让幼儿教育有章可循。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依赖集体教学,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幼儿园中游戏开展的质量和提升也就备受关注。
本文从游戏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分析手段、对游戏的指导调整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认识。
一、游戏的观察方法
1.旁观
对于活动范围和幅度都不大的游戏,教师可以进行旁观,只要不是出现突发情况就不需要介入。比如,从民间游戏“跳房子”衍生出来的单双腿交替跳跃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动作协调性,还能促进他们数感、方向感的认知和发展。这个游戏没有与他人的肢体接触,也没有危险动作,是安全性较高的体能游戏,教师不需要过多干预。
在旁观过程中,要关注全场的每一名幼儿,能够预判他们的动作和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问题。幼儿自主活动时,教师不能离场,也不能处理无关的其他事务。
2.维护
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游戏,出现幼儿无法处理的环节时,则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维护。比如,物体的浮沉观察,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测试,在扩大实验物品范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把猜测结果和观察结果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对比。虽然记录对实验没有直接影响,是一项辅助工作,但幼儿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维护,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3.参与
有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以维护秩序或增强活动的感染性。一种是辅助式参与,教师维持秩序和进行安全保障。如果开展活动范围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必须由教师进行组织,必要时可以使用哨声等辅助手段。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并不直接参与游戏环节,而是从旁协助,指导学生参与,维护活动秩序。还有一种是浸入式参与,教师直接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以同等身份参与游戏,既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游戏,又可以控制游戏节奏,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增强游戏教学的效果。
4.记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会对游戏过程进行记录,并有相应的反思。但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整理这些内容,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用途。这是错误的想法,其没有看到观察积累的价值。
现在技术手段多样,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录音、录像、拍照、回看监控,都是可行的。教师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且要不断翻看、整理、反思。当这些资料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价值自然就会得到体现。
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手段
1.自省
针对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一般能够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游戏中,有一个活动是警示孩子要爱护眼睛的:让幼儿蒙上眼睛,在活动中体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有一名老师发现活动过程中孩子发生了肢体碰撞,导致整个活动瞬间变成了对对碰。老师思考后认为是环节繁多导致了碰撞,于是在后来的活动中减少了环节,让幼儿进行相对独立的活动,效果很好。
2.讨论
针对观察后发现的疑难点进行讨论,这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问题不一定非常明确。在与同事的讨论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在“玩报纸”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孩子们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欢天喜地拿纸团大闹,完全不符合最初游戏设计的初衷。在与同事进行认真探讨之后,便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是目的性没有从环节中得到体现,层次性不够清晰,特别是这个游戏对大班的孩子没有挑战性。这就基本否定了整个活动的价值,但是也为新游戏的设计提供了经验。
3.调查
有些新设置的游戏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这就少不了对幼儿的调查分析。这种调查可以在游戏后进行,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以采访的形式出现。很多时候,幼儿的直接体验对游戏的改进有直接影响,因为单靠观察不一定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当然,调查的目的不是顺从幼儿的意愿,而是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游戏环节。比如有的孩子怕累,那就增加趣味性,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三、对游戏的指导调整方式
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可以体现在任一环节。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所有需要介入的时候要及时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和调整。
1.游戏放权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只要是合理的要求,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都可以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是要跟进了解他们的游戏内容和组織方式,要防止幼儿自行组织活动过程中出现欺凌现象和不利于身心的活动内容。
2.时机判定
教师的良性介入是要找准时机的,也就是说不要随意干扰幼儿的活动。幼儿在有事做的时候不太喜欢被打扰,如果教师干扰过多,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行动能力得不到发展。当他们遇到困难求助的时候,或者在活动中处于危险的时候,或者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百无聊赖的时候,教师要视情况进行恰当地处理。
3.正向引导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教师对幼儿不仅仅要负担看护的责任,还有教育责任。所以,要杜绝对孩子有求必应的现象。当幼儿向老师求助的时候,先要看他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能,就引导他自己去做。当幼儿之间在活动中发生冲突的时候,也不要急着评判,要调查了解清楚再进行处理。对于活动的意义、游戏的价值,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