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正当性影响因素研究
2021-02-16杨立娜陶海飞孟祥霞
杨立娜 陶海飞 孟祥霞
摘要:在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调查数据,在区分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对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均是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正当性战略的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制度距离主要影响企业的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对实用正当性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正当性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以绿地投资形式“走出去”比设立海外营销点、跨国并购和合资建厂等方式更容易获得组织正当性。本文从微观视角为“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获取组织正当性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我国下一阶段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组织正当性;跨国企业;正式制度距离;非正式制度距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6-0041-007
2013年“一帶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企业海外扩张势头迅猛,我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面临被接受程度较低和贸易保护等问题,中国企业如何合理、合规地“走出去”“走进去”乃至“融进去”,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深刻理解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组织正当性威胁及成因,提出具有管理价值的策略工具,是后发企业国际化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制度距离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差异,本文从制度距离这一视角出发,探讨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结合现有研究,将两者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发企业国际化研究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理论假设从原来的资产利用转向资产寻求,国际化路径从渐进式转向跳跃式,研究视角从交易成本、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分工等经济类视角转向企业战略管理、资源基础、网络创业等过程类视角,而且制度环境和微观主体行为更加受到重视。[1]正当性具有“有效性、正统性、合规性、合理性”等多重含义,主要包含三个测量维度:实用正当性(商品、服务和企业行为符合当地利益相关者期望)、道德正当性(企业行为符合当地道德规范)和认知正当性(企业行为获得当地群众的情感认可)。由于信息不对称,跨国企业在东道国面临更高的信息收集成本,不能有效识别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性要求,尤其是隐性的社会规范、文化和不成文规则等,从而导致“新入者”和“外来者”劣势。[2]制度模仿同构与中国上市公司国际化程度和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关系,企业关系网络、组织正当性与企业国际化绩效关系密切。[3]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讨跨国企业获取组织正当性的影响因素。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获取正当性至关重要[4],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缺失正当性的主要因素是政治风险、负面来源国效应、民族中心主义和信任缺乏。[5]制度主导型战略能帮助跨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获取东道国的正当性认知。[6]跨国企业获取正当性有三大模式:一是制度规避,即跨国企业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做出选择;二是制度适应,即跨国企业调整自己的结构、行为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制度环境;三是制度影响、操控和协同演进,即跨国企业主动创建或使用网络来创新和生成制度环境,进而获取正当性。[7]
现有研究停留于跨国企业正当性如何影响国际化绩效,并未全面揭示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因素及获取途径。本文尝试寻找影响组织正当性的关键因素,细化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实物、道德、认知等不同层面正当性影响的差异性,深入探讨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对组织正当性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假设
1.正式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
母国和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差异及惯例、产品标准不同引起的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东道国政府对跨国企业来源国认可越困难,公众对跨国企业的产品或组织形象信任度也越低,进而跨国企业的正当性水平也越低。[8]信息不对称导致东道国对其他国家形成刻板印象,同时双方惯例和产品标准的相互认可需要长期磋商和磨合,这会使东道国对外来企业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母国制度在东道国缺乏正当性,则母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国际化所采取的金融支持、工业化计划和风险管理服务等政策措施,在东道国可能被视为影响其国家安全和竞争力的潜在威胁,从而使母国外交机构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外交保护渠道受阻。[9]母国的国际化支持政策和风险保护措施得不到东道国政府的认可和法律保护,容易引发东道国政府和商界对跨国企业行为的非商业导向猜测,跨国企业甚至遭遇更高级别的监管审查,或被视为市场不公平竞争的来源进行抵制,进而失去组织正当性。[10]
如果双边政治经济关系良好,法律规则和产品标准相近,或母国和东道国政府基于共同利益合作密切,那么双方能够形成正向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跨国企业的正当性水平。比如,母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更容易在东道国获得认可,可帮助跨国企业提升组织正当性。[11]两国政治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加母国政府代表机构与东道国政府的接触频率,从而帮助跨国企业拓展东道国政治、商业等社会关系网络。[12]跨国企业正当性的根本来源与两国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上的意识形态差异有关,组织正当性战略如政治关联、修辞策略、社会意义构建和组织结构耦合设计等可有效降低正式制度距离造成的组织非正当性。[13][14]
假设H1:正式制度距离与跨国企业正当性负相关。
假设H2:正当性战略通过制度优化对跨国企业正当性有正向调节作用。
2.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
文化维度引发的非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东道国对跨国企业行为、惯例或价值观的社会认同越低,合作关系障碍越大,跨国企业的正当性水平越低。[15]特别是当两国文化认知背后的制度逻辑有根本性冲突时,这种关系障碍就可能对跨国企业的正当性评价形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且很难消除。比如跨国企业采用集体主义的组织设计时,就会与个人主义文化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国家员工可能会将集体主义管理实践视为组织正当性缺失。[16]特别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进入发达经济体时,由于母国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等原因,东道国可能会对跨国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行为、治理结构、环保安全标准和公司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产生质疑,甚至认为与这些跨国企业合作容易损害自身形象,从而降低合作意愿。同时,跨国企业自带的某些独特竞争优势如大规模生产、低成本制造、快速模仿等,都容易挑战发达经济体的传统认知,从而降低合作意愿。[17]
不同制度进化路径、历史渊源及中西方经济管理领域的意识形态差异,可能是企业很难获得东道国认可和支持的重要原因。企业通过积累国际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增进与东道国的文化融合,降低非正式制度距離引发的组织正当性危机,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国际化经验包括本土化、建立商业关系网络和非政府组织关系网络等。[18]因此,企业国际化经验对文化维度引发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H3:非正式制度距离与跨国企业正当性负相关。
假设H4:国际化经验通过增加文化融合对跨国企业正当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二、模型构建和指标测量
结合跨国企业正当性和制度距离的表现形式,调查问卷设置了四个部分共98个问题,第一部分为企业“走出去”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行为表现即企业自身正当性评价,第三部分为影响企业正当性的因素,第四部分为企业正当性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计算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并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一)样本来源
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企业名录,使用微信、Email、现场发放问卷、面谈、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1年9月,3年搜集的问卷数量分别是107份、171份和104份,各年份调查企业无重复。剔除部分选项缺失或内容不完整的低质量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80份,问卷答题完整率均在90%以上。
对跨国企业海外市场布局进行汇总发现,目前跨国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的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跨国投资最受欢迎的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越南、德国和日本。对企业跨国投资的目标国进行梯度划分,第一梯度为美国、越南和德国,第二梯度为日本和英国,第三梯度为澳大利亚。随着企业实力增强,其跨国投资选择的方向会从第一梯度向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转移。从行业分布来看,一些新兴行业正在逐步向“一带一路”国家迁移,如高端制造、新能源、系统集成等行业正以海外营销中心、跨国并购等方式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的主营业务涉及五金机械、石油化工、手机配件、轴承、汽车、医药等60多个领域。
(二)模型构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以下计量模型来考察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其中模型(1)检验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模型(2)加入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其与正式制度距离的交互项,检验企业正当性战略对正式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模型(3)检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模型(4)加入企业国际化经验和其与非正式制度距离的交互项,检验企业国际化经验对非正式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模型(5)和模型(6)分别检验由于跨国企业进入方式和行业属性不同,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组织正当性影响的差异性。
Yi=α1+β1Si+σ1SCAi+λ1Ai+ε1(1)
Yi=α2+β2Si+γ1STi+ω1Si*STi+σ2SCAi+λ2Ai+ε2(2)
Yi=α3+β3Hi+σ3SCAi+λ3Ai+ε3(3)
Yi=α4+β4Hi+γ2Ei+ω2Hi*Ei+σ4SCAi+λ4Ai+ε4(4)
Yi=α5+β5Si+γ3STi+ω3Si*STi+σ5SCAi+λ5Ai+
δ1Di1+δ2Di2+δ3Di3+?准1Ti+ε5(5)
Yi=α6+β6Hi+γ4Ei+ω4Hi*Ei+σ6SCAi+λ6Ai+
θ1Di1+θ2Di2+θ3Di3+?准2Ti+ε6(6)
其中, Yi表示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 Si表示两国正式制度距离,STi表示企业正当性战略,Hi 表示两国非正式制度距离,Ei表示企业国际化经验。投资方式会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设立海外营销中心、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与当地企业或供应商合资建厂。在此以合资建厂为基准设置三个虚拟变量Di1、Di2、Di3,如果企业进入方式为设立海外营销中心, 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进入方式为绿地投资, 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进入方式为跨国并购, 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进入方式为合资建厂,Di1、Di2、Di3取值均为0。Ti表示行业属性,高新技术企业取值为1,传统制造业取值为0。SCAi表示企业规模,用职工总人数来衡量;Ai表示企业跨国经营时间。
(三)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
问卷设计了21个问题体现跨国企业正当性,其中,问题a11-a18、a21-a27、a31-a36分别体现跨国企业经营行为在东道国的实用正当性、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选取相关系数0.85以上的10个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样本企业正当性指数分布区间为[-1.323,0.933],均值为0,标准差为0.433,选取一倍标准差作为波动界限,将跨国企业正当性分为四个区间,在区间[-1.323,-0.433]内,企业具有强组织非正当性,其价值创造会遭遇来自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阻碍,样本中有40家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落在此区间,占总样本的14.3%。在区间[-0.433,0]内,企业具有弱组织非正当性,其生产营销等环节在东道国的认可程度较低,样本中有92家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落在此区间,占总样本的32.9%。
在区间[0,0.433]内,企业具有弱组织正当性,处于此区间的企业能被东道国接受,也能与当地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市场开拓比较顺畅。样本中有108家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落在此区间,占总样本的38.6%。在区间[0.433,0.933]内,企业具有强组织正当性,在实用认可、道德认可基础上,企业产品和形象得到了东道国情感上的接受,是最高层次的组织正当性。样本中有40家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落在此区间,占总样本的14.3%。综上,正当性指数为正的跨国企业占总样本的52.9%。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实用正当性y1、道德正当性y2和认知正当性y3。
(四)指标测度
1.正式制度距离
正式制度距离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用东道国与母国全球治理指数(WGI)差的绝对值取对数来表示。WGI包含六个指标,分别是话语权和责任、政治稳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政府效率、规制质量、法治和腐败控制,该数据在民主、政治和法律等维度对一国进行综合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正式制度距离,这一值越大,说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正式制度距离越大。
2.非正式制度距离
用文化距离衡量非正式制度距离,两国非正式制度距离越小,双方的文化认同感越强。选用霍夫斯泰德指数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霍夫斯泰德指数包括六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自身放纵与约束,每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在六个维度均有相应得分,对两国六个维度总分差的绝对值取对数,即得到两国非正式制度距离。这一值越大,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
3.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
企业在东道国进行制度调研、区位选择和委托代理模式均可视为组织正当性战略,是正式制度距离发挥作用的调节途径,选取问卷中“企业对外投资之前对东道国展开详细调研”等10个问题,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跨国企业正当性战略指数。国际化经验是非正式制度距离发挥作用的调节途径,包括与当地的政治关联性、融资便利性、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存量等方面。选取问卷中“企业国际化经验丰富”等6个问题,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指数。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在前文研究基础上,对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区分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同时,对回归方程进行稳健性检验,探讨行业属性和投资方式对企业获取正当性的影响。
(一)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6个自变量和因变量跨国企业正当性的相关矩阵,正式制度距离与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代表文化认知(非正式制度距离)的霍夫斯泰德指数与跨国企业正当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P<0.01)。企业正当性战略与组织正当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p<0.05),组织正当性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企业正当性战略中,如果企业忽视了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其在东道国的经营行为势必缺乏正当性,从而引起企业成本上升和绩效下滑,甚至不得不退出东道国市场。企业国际化经验与组织正当性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2(p<0.05)。由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正式制度距离、非正式制度距离、正当性战略、国际化经验是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充分考虑组织正当性的影响,由于组织正当性不像财务指标一样可度量,它以双方关系良好、可接纳等隐性方式呈现,因此,发现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组织正当性极其重要。
(二)回归分析
将控制变量依次加入模型,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2。由第(2)列可以看出,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0.009),即两个国家正式制度距离越大,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正当性越小,从而验证了假设H1。由第(3)列可以看出,正式制度距离和企业正当性战略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46,即企业正当性战略对正式制度距离和组织正当性的负相关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组织正当性因企业选址、布局谋划、进入方式等战略行为得到增强,证明了假设H2。由第(5)列可以看出,非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显著为负(-0.065),即两国之间的文化认知差异越大,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经营的正当性越低,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受到文化认知差异的阻碍,从而证明了假设H3。第(6)列回归结果表明,当加入调节变量企业国际化经验及其与文化认知的交互项时,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0.179),说明企业国际化经验通过增强东道国的文化认知增加了组织正当性,证明了假设H4。一个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知道如何使企业行为符合东道国的规范,并能通过与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及第三方组织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更好融入当地文化,增加组织正当性。
(三)稳健性检验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正式制度距离代替WGI检验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影响,结果见表3第(2)列。制度距离对组织正当性的影响系数为-0.020,即两个国家正式制度距离越大,跨国企业正当性越小,进一步证明了假设H1。分别用跨国企业的实用正当性、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作为被解释变量,探索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组织正当性的影響方向(非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正当性影响的检验结果略)。结果显示: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实用正当性影响均不显著,而对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影响均显著,即两国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与商品、服务本身的自然属性关系不大,但是与东道国的道德和情感接受程度关系密切,双方制度距离越小,东道国在道德和情感认知方面对跨国企业越容易认同。
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制造业更容易获取组织正当性,影响系数为0.051,原因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能够带动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更能受到当地政府和消费者欢迎。广泛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对当地环境、能源消耗等造成的影响比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更多非正当性问题。相对于合资建厂,绿地投资更容易获取组织正当性,影响系数为0.079,而海外营销中心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对企业正当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我国绿地投资多数聘请当地人经营,中方只派出少量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因此,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更接近东道国的规则和传统,而并购、合资和海外营销点均涉及管理、产权和市场层面的博弈,双方短时期内很难形成完全的利益共同体。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调查数据,从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视角出发,对正式制度距离、非正式制度距离与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跨国企业正当性指数分布区间为[-1.323,0.933],样本中47.1%的跨国企业缺乏组织正当性,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均是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其次,正当性战略通过调节正式制度距离增加跨国企业正当性,国际化经验通过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增加跨国企业正当性。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主要影响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对实用正当性影响不显著。最后,高新技术企业正当性优于传统制造业,跨国企业以绿地投资形式“走出去”比设立海外营销点、跨国并购和合资建厂等方式更容易获得正当性。[19]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关注正式制度距离给跨国企业正当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与本国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相近国家之间的合作。通过适当选址、优化布局、组织调整等正当性战略增强跨国企业正当性,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创建有国际视野的团队,通过长期稳定合作达到制度层面的和而不同。在与正式制度距离较大的国家进行合作时,应充分了解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尊重对方的商业惯例,协商制定符合双方标准的规则,充分发挥本国的制度优势,进而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双方的技术合作。
(二)重视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风险,积极与文化传统相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经贸合作。通过共建智库、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交流,增加国家层面的信任和文化融合,进而加强跨国企业正当性。大力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理念,加深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文化认知差异比较大的国家,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管理和营销策略,及时评估非正式制度对组织正当性的动态影响,以包容的心态接受非本土但是具有创新性的理念。在对外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充分考虑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交易成本,减少文化认知差异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企业正当性战略,拓展组织正当性的获取途径。基于正当性战略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应从产品、所有权结构、经营宗旨、运行管理过程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使企业经营行为获取更多的实用正当性、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关注跨国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时机、区位选择战略和委托代理模式,增加“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对跨国企业的文化认可。了解不同“走出去”形式下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战略设计和决策实施方面充分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
(四)积累完善国际化经验,解决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国际化经验对跨国企业正当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应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统一协调作用,结合行业主管部门熟悉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在加强分类指导、推进重点项目方面,将政府、金融机构、协会、行业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加强企业“走出去”的经验积累和信息共享。另外,对国际化经验不足的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统一进行东道国政策宣讲,集中解决企业在东道国经营中遇到的融资和经营困难,增强“走出去”企业的组织正当性。
(五)对“走出去”国家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强化对传统制造业的方向引导。健全海外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保障体系,建立相关风险研究机构,对投资目标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风险应对培训;简化保险办理程序,加强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研判和预警。全面收集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線国家投资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跨国投资中遇到的政策难题。鼓励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建大型投资集团,通过联合投资来抵御风险。[20]
参考文献:
[1]吴先明,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7,(9):14-24.
[2]冯德连,施亚鑫. 四维距离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研究[J]. 江淮论坛,2018,(5):5-13.
[3]陈立敏,刘静雅,张世蕾.模仿同构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关系的影响——基于制度理论正当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9):127-143.
[4]李雪灵,万妮娜.跨国企业的正当性门槛:制度距离的视角[J]. 管理世界,2016,(5):184-185.
[5]杜晓君,杨勃,任晴阳.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的边界跨越策略研究[J]. 管理科学,2015,(2):12-26.
[6]牟宇鹏,汪涛,周玲. 外来者劣势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119-130.
[7]杜晓君,杨勃,齐朝顺,等. 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组织身份变革——基于联想和中远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5,(12):130-145.
[8]周经,张利敏. 制度距离、强效制度环境与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J]. 国际贸易问题,2014,(11):99-108.
[9]李世杰,曹雪菲,周宁. 政治风险影响我国直接投“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分析[J]. 江淮论坛,2019,(6):129-135.
[10]王海军. 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东道国与母国两个维度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2012,(1):116-122.
[11]陈怀超,范建红. 制度距离、中国跨国公司进入战略与国际化绩效: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2014,(2):99-117.
[12]杜运周,张玉利,任兵. 展现还是隐藏竞争优势:新企业竞争者导向与绩效U型关系及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J]. 管理世界,2012,(7):96-107.
[13]邓晓辉,李志刚,殷亚琨,武琼. 企业组织正当性管理的修辞策略[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4):137-155.
[14]彭长桂,吕源. 组织正当性的话语构建:谷歌和苹果框架策略的案例分析[J]. 管理世界,2014,(2):152-169.
[15]肖红军. 相关制度距离会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表现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4):50-67.
[16]王金波. 制度距离、文化差异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 亚太经济,2018,(6):85-92,150.
[17]李琳,郭立宏. 制度距离与跨国合作创新绩效——文化严格程度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9):16-25.
[18]赵卫宏,谢升成,苏晨汀. 母国文化定位策略让品牌走进东道国消费者心智——文化认同视角[J]. 管理评论,2020,(4):196-207.
[19]赵永亮,孙华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关税的价格传递效应:一个改进的模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0(2):50-62.
[20]张会龙,李桂华,张宇东,杨萍. 中国跨国公司如何利用国际社交媒体提升品牌绩效——基于天士力的Facebook营销案例分析[J]. 珞珈管理评论,2019,(2):156-172.
(责任编辑 张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