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冲穴1949年前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2021-02-15李梦玲朱永正张振领贾红玲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籍井穴条文

李梦玲,朱永正,张振领,贾红玲,张永臣△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59;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中冲穴,最早载于《灵枢经·本输》,云:“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后世《针灸穴名解·中冲》对其解释道:“本经之气,中道而行,直达手中指之端,故名‘中冲’,其所治症为身热、烦渴、舌强、耳鸣、总为泻热也。”[1]中冲穴的命名与其所在位置息息相关,考证各手经的井穴,皆位于指侧,唯有心包经井穴,位于中指尖端正中。历代医籍中关于中冲穴位置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曰在“手中指之端”,出于《灵枢经·本输》,《针灸甲乙经》后补充“去爪甲如韭叶”;一曰“在手中指内廉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出自《针灸大全》。后世多依据《灵枢经》《甲乙经》的定位。中冲穴操作方便、针感强,常为临床所用,但尚欠缺系统的文献整理,而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可利用关联分析从海量数据集中找寻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高效地挖掘出潜在的属性组合规则。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冲穴1949年以前相关医籍进行整理和总结,探析其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文献来源(建库—1949年10月1日) 以第5版《中华医典》[2]所收录的1156部历代中医典籍为检索源,以“全国报刊索引”中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为索引,过录《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3]为民国期刊资料来源。因中冲穴无别名,故以“中冲”“心包经井穴”为检索词,提取相关条文,一一筛查,谨防遗漏。

1.1.2 纳入标准 ①涉及中冲穴的单穴及配伍主治等相关条文;②涉及中冲穴的刺灸、穴位注射和掐按等治法的相关条文;③涉及中冲穴的信息完整的医案、医则和医话等相关条文。

1.1.3 排除标准 ①中冲穴仅作为辅助他穴定位的标志、辅助病症诊断或本穴未起任何治疗作用的相关条文;②涉及中冲穴名称的描述,但不是指心包经井穴中冲的相关条文;③涉及中冲穴,但治疗无效、误治的相关文献。

1.2 方法

由2名研究人员参与,依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筛选录入,若同一条文或文章2人处理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人参与讨论,经商讨核实后确定。

1.2.1 腧穴名称规范 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5]《经络腧穴学》[6]等,对针灸处方中的腧穴名称进行规范。对于医籍中频繁出现的通假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俗体字等现象,一律用对应的现在标准汉字替换。规范时要参照上下文、注解或所附图示等进行解读。

1.2.2 病症名的规范 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997)》[7]、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8]《中医外科学》[9]《中医妇科学》[10]《中医儿科学》[11]《中医眼科学》[12]《中医耳鼻喉科学》[13]《中医骨伤科学》[14]《中医急诊学》[15]等进行规范。若其中有不能包含的病症或不能准确概括的病症,则以医籍中所载病症名为准。

1.2.3 数据录入规范 把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穴主治、配伍主治条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SQL Server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作为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概括总结出中冲穴单穴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配伍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腧穴配伍规律等。

统计计算方式:①优势病症频次=配伍总频次/病症种数;②平均腧穴配伍频次=总配伍频次/配伍腧穴个数;③关联规则分析算法:Apriori算法。

2 结果

相关医籍经过搜集、整理、规范化之后,依照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部分,最终纳入医籍87部、民国期刊0册,条文共计296条,其中单穴主治77条,配伍主治219条。

2.1 单穴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单穴主治纳入条文77条,总频次274次,详见表1。单穴主治包括3个科别,共计22种;优势病症(病症频次≥13次)9种,占比77.73%,分别为:热病、汗证、烦心、心痛、身热如火、烦满、舌强、掌中热和小儿夜啼。

表1 单穴主治各系统病症频次表

2.2 配伍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配伍主治纳入条文219条,总频次368次,详见表2。配伍主治分为5个科别,共61种;优势病症(病症频次≥7次)有17种,占64.40%,分别为中风、疔证、心痛、掌中热、舌本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厥证、胸痹、热病、烦心、短气、舌强、呕吐、面赤及汗证。

表2 配伍主治各系统病症频次表

此处将单穴与配伍主治优势病症进行比较,观察前后两者异同,为临床临证应用提供思考基础,详见图1。两者均以内科病症为主,皆涉及内科、儿科和五官科病症;配伍后主治增加了外科疔证及传染病科瘟疫戾气类病症;两者共同主治有6种,分别为心痛、掌中热、身热如火、烦心、舌强及汗证。两者不同优势病症有14种,其中单穴多出烦满、小儿夜啼和热证3种;配伍后还可用于中风、疔证、舌本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厥证、胸痹、短气、呕吐和面赤诸证。

图1 单穴-配伍优势主治病症对比图

2.3 配伍腧穴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则是衡量关联强度大小的标准,设定一定阈值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的“中冲穴”的关联规则,则可推出“配伍腧穴”。本研究中支持度表示该腧穴配伍出现的频率占总配伍腧穴的百分比,置信度表示前项“中冲穴”出现后项“配伍腧穴”也出现的概率,越接近1表示后项随前项出现的概率越高。Apriori算法属于候选消除算法,是根据一种“低级到高级”的定律生成候选集,如果1个集合不是频繁项集,则它的所有超集都不是频繁项集。假设集合{A}不是频繁项集,则它的任何超集如{A,B}、{A,B,C}必定也不是频繁项集。根据支持度和可信度的预置消除不满足条件的候选集,并不断循环直到不再产生候选集。故观察中冲穴与配伍腧穴的关联程度,需选用高频配伍腧穴。

经统计可得,与中冲穴相配伍腧穴共142位,配伍频次共1 478次,根据腧穴配伍情况而言,选用配伍频次≥20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较为有意义。配伍频次≥20次的有23位腧穴,配伍总频次910次,占比61.57%,详见表3,运用SPSS modeler中的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定网状关联图,详见图2。多次试验后,设定最佳的最低条件支持度阈值为2%、最小规则置信度阈值为20%较为合理。选出前3组优势配穴组为:中冲-关冲(支持度21.01%;置信度100%)、中冲-少冲(支持度20.21%;置信度100%)和中冲-少商(支持度18.35%;置信度100%)。

表3 配伍腧穴频次表

图2 配伍频次≥20次的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图

3 讨论

3.1 主治病症规律

中冲穴为火经木穴,其主治规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从经络理论而言,“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既可单穴使用,如《针灸资生经·手热》云:“中冲,治掌热。”[16]又常配伍他穴使用,见《针灸资生经·手麻痹不仁(不举)》云:“中冲、少冲、劳宫、太泉、经渠、列缺,主手掌热。”[16]少冲、中冲与劳宫,井荥配伍,开利心窍,清泻心热,配以肺经列缺、经渠及太渊则掌热可除。其次,心包经起于胸中,内行支属心包络,络三焦;胸支经胁达天池,上抵腋窝,下肘内两筋中,过腕入掌至中指端;掌支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出其端,交于三焦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凡本经所过之腋肿、胁满、肘臂挛痛和掌中热等皆为所主优势病症。最后,少冲的“特殊作用”便体现在其对心脑的良性调整作用,徐某研究针刺中冲穴对急性缺氧小白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发现针刺中冲穴后一方面提高了大脑皮层、心肌Na+K+-ATPase活性,以保证能量的生成及ATP的利用,维持细胞稳定;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大脑皮质、心肌LDH的活性,减少了缺氧造成的乳酸堆积以减少乳酸堆积对机体所带来的损害[17]。此研究结果与中冲用于心绞痛、中风和中暑昏厥等急救这一点相契合,从历代医籍中可窥见一斑,如《刺灸心法要诀·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云:“《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中冲、少商、商阳、关冲、少冲和少泽,使血气流通,实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18]②从脏腑理论而言,古代医籍主张的“病在脏者,取之井”,张氏等[19]对大鼠的“曲泽”“大陵”“中冲”穴区之间神经血管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也证实三者血管和神经纤维密度呈递增趋势,这为中冲穴作为井穴是阴阳之气始发之处,阴阳经气交接于四末,一穴可调阴阳理论提供了依据。首先,中冲为心包经的止穴,内属心包外络三焦,可主心胸、胃和神志病症,如《针灸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云:“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中冲主之。”[20]其次,心包为心脏的包络,代君受邪,常用于治疗心病诸症。《备急千金要方·心脏脉论第一》云:“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宜服(阙宜服者药)。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夏刺大陵,皆补之;秋刺间使,冬刺曲泽,皆泻之;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21]最后,古人还将中冲穴列入热病五十九刺的选穴之一,《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热病第二十三》云:“此申明上文之五十九穴也。两手内侧者,肺之少商,心之少冲,心包络之中冲,左右各三,计六痏。”[22]

3.2 腧穴配伍特色

中冲穴配伍特色可总结如下:①表里经配穴、本经和交接经配穴:中冲、大陵-少冲、神门-涌泉、太溪-隐白和太白治疗心胸痞,见《针灸集成·胸》云:“心胸痞:涌泉、太溪、中冲、太陵、隐白、太白、少冲、神门(纲目)。”[23]表里经、本经和交接经井原相配伍,选用心包经、心经井原以开胸散结,肾经、脾经井原穴以滋先后天之本,同时又助心肾相交,诸穴相配则胸痞可散、诸证可除。②同名经配穴:中冲-大敦配伍治疗小儿急惊风、手足搐搦等,见《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云:“小儿急惊风,手足搐搦:印堂、百会、人中、中冲、大敦、太冲、合谷。”[24]印堂、百会和人中上定脑窍,中冲、大敦上下同名经井穴相配以安心肝之神,同时辅以四关穴以行气解痉止痛,则惊风可熄、抽搐可解。③大接经法配穴:大接经法首见于罗天益的《卫生宝鉴》[25],《针灸集成·风》云:“治中风偏枯,大接经从阳引阴:至阴与涌泉、中冲与关冲、窍阴与大敦、少商与商阳、厉兑与隐白、少冲与少泽;大接经从阴引阳:少商与商阳、厉兑与隐白、少冲与少泽、至阴与涌泉、中冲与关冲、窍阴与大敦,凡此十二经井穴也。罗谦甫治赵僧判中藏,刺十二井穴愈;又治张安抚中藏,灸十二井穴愈。”[23]以十二井穴循环流注次序以接经的大接经法是针对中风偏枯的一种特殊配穴法,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所论的“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其认为井穴为阴阳经气相交之处,针之可接通十二经的经气。中风偏枯之症,由经气不通、气血不畅和左右不能环周循行所致,故针刺井穴使十二经气血相通,左右环周循行。④手十二井穴配穴法:手经十二井穴联合亦是用于中风卒厥的一种特殊选穴方法。《针灸集成·手少阴心经(共九穴)》云:“少冲……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满、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针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及此穴,使气血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23]

综上所述,中冲单穴主治病症共22种,优势病症9种,占比77.74%;配伍主治共61种,优势病症17种,占比64.40%。主治病证主要以腧穴所在部位之掌热、经脉所过部位之腋肿胁满及肘臂挛痛、心与神志病、急症和热病等方面为主;在腧穴配伍方面,中冲穴多以本经配伍、同名经配伍、交接经配伍、表里经配伍、大接经法及手十二井穴配穴法为主。对中冲穴古代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应将中冲穴古代相关文献与现代数据挖掘进行深度结合,以期提供更加详实、全面的文献依据,为今后临床实践服务。

猜你喜欢

医籍井穴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五)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揉肩井,活肩颈
3种医籍考对比
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文的解析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