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实践探究
2021-02-15许文莉李森冯艳霞李辰龙
许文莉 李森 冯艳霞 李辰龙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随着科技发展,微电影创作深受广大农村学生喜爱,微电影创作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拥有了肥沃的土壤和条件。基于农村高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利于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创新创造、交流沟通、协作探究、团队精神,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微电影;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2-107-03
【本文著录格式】许文莉,李森,冯艳霞,李辰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实践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2):107-109.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转化。 Wifi、数字摄像设备和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影像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这促使校园影视文化兴起。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微电影制作深受广大农村学生喜爱,微电影创作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拥有了肥沃的土壤和条件。
基于培养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微电影创作活动,取材广泛,友情、励志、生活、公益、专题片、纪录片、课本剧、科技剧,协作探究,互助发展,体验社会与人生,并从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实践能力等,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世,多层次、多视角、多元化培养农村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一、相关概念阐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部分。有关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当今世界各国各有不同规定。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等主题,可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
二、基于培养农村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实践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理论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即社会”,在活动中参与真实的生活,从活动中涵养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该理论有力地支撑了校园微电影在农村高中教学中大展身手。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微电影创作,涉及各有特长与兴趣的同学,或导演,或编剧,或摄影,或美工,或后期等,组成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多元智能理论,既是力量支撑,也是先行指导和践行。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有力支持者。
三、基于培养农村学生核心素养之微电影创作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微电影创作的时代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校园影视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教师应用校园影视教育技术的能力,中小学校优质影视资源建设,研讨校园影视教育经验、理论。这明确了影视资源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环境所需
时代变化引起教育变革。当今国际竞争表现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而今教育3.0时代,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主题。我国新一轮课改将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促进均衡教育,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現实生活中,受区域地理位置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于完善,农村教师与学生们视野与格局有待于拓展与提升,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加强学生间人际交往沟通与交流能力,有国际视野和规则意识,有全新思维与创新精神,能团结协作兼具实践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呢?这是农村教师们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微电影创作活动,利于农村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突破与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艺术与技术互补,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艺术鉴赏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并积累适合农村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有效案例,建构丰富的课程资源,科学、系统提升能力,缩小城乡学生差距,共享优质资源,并发挥辐射连带作用,拓展至区域其他学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微电影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微电影欣赏,初步了解微电影结构组成,并据兴趣分工成组
通过集体欣赏长春传媒学院制作的精品微电影《0.1克的爱》,师生一起对相关人员职责有所了解,如:导演负责哪些工作,编剧负责什么工作,摄像有哪些技巧并有哪些注意事项,表演要如何做到生动逼真兼具神韵,美工则负责灯光、服装、化妆、配乐等,后期剪辑需要哪些剪辑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爱好兴趣,直接分组,如导演组、编剧组、摄影组、美工组、后期组、演员组等,小组协作,互助探究相关知识技能,领悟职责。
如观看《0.1克的爱》,分阶段让学生留意,(1)镜头,远、全、中、近、特写镜头,区分并领会各镜头表现的意境;(2)光影特效作用,推、拉、摇、移、平镜头,如何实现;(3)蒙太奇手法在后期剪辑中应用;(4)故事情节如何由矛盾层层推进;(5)画面唯美,从哪些方面实现;(6)服装、场景变换等;(7)影视语言由故事、画面、光影、表演、美音、字幕、旁白等组成,让学生体会分工、各自任务。对哪些感兴趣,有目的选择去网络或资料学习。
欣赏微电影—分析剧情、镜头、光影、服装、远近等—据兴趣选择学习—明晰各自职责—据组归类协作学习
其中,导演综合素质能力要强,后面要统帅微电影团队剧组全局;编剧组,负责编撰故事剧本,给导演审核;美工组要为表演组准备服装、道具、化妆、灯光,还要为后期剪辑录音、配音等;演员在导演安排下,创造性互动完成表演任务;摄影组在导演指导下拍摄,录制好的视频,传给后期剪辑人员;后期剪辑人员应用蒙太奇手法,精选画面,将镜头组接成微电影,中间导演、编剧要参与后期剪辑。
(二)学以致用,组建团队进行微电影创作体验
选题“我爱我班”,3分钟制作,来进行微电影创作。学生间,自愿结组,要求每组都有导演、编剧、摄像、美工、表演、后期制作等,可兼职。不同组别,不同角度,来用镜头体现班级之美或待完善的地方,从哪些地方来表现班级风貌呢?校运会、艺术节、军训、课堂内外、自习课、大课间、体育课、宿舍生活、家庭生活等,同学们会列举很多,美的丑的,好的坏的,比如某某同学乱扔垃圾、浪费水、违反纪律、与家长、与同学、与老师、与陌生人间,或矛盾或友情等,创造着矛盾,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在此创作实践中,每位同学体验着生活,团队成员缺一不可,导演是剧作总设计与统帅;编剧负责故事剧情、矛盾推动冲突层层冲高潮;摄影远全中特景、仰俯正背侧、推拉摇移固,平准稳匀称;美工则负责服装化妆灯光配音场记等;后期剪辑需采用蒙太奇手法、或平行或穿插,时空大转移,画面字幕音乐合成。微电影制作小团队,各成员各行其事,完美组合,通力协作,共同创作出一部微电影作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间互通有无,沟通交流,体验别样人生,塑造人物形象,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协同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轻言弃。通过简单微电影小制作,让学生初识如何分组分工、团队协作制作微电影,还存在哪些不足,有待完善。
在各小组通过后期剪辑、导演、编剧初步完成“我爱我班”制作后,在演播室观看,自评、他评、师评后,再完善修改,成品。
(三)佳作再欣赏,进行微电影作品真正创作
在稍有基础时,师生共同欣赏长春师范传媒学院学生制作的微电影《MH370》,首先选题紧扣时事,对学生进行启迪;再继续引导学生,看这部短剧,是什么在推动故事情节,层层向前发展;男生的女朋友乘坐MH370,再也回不来了,亲人的焦灼与等待,希望与失望层层交织,矛盾的内心世界,用什么样的镜头来进行表达,最后以何种情节收尾。从这个短剧中,启发学生选材可以结合全球时事,向更宽广的范围去起笔,恢弘大历史背景下,立意深远。试着让学生用几种思维导图,来理顺矛盾推进方式,其中镜头、光影、服装、场地、表演及后期是如何将时空对接。让学生更明确各自的任务与分工。
以“难忘二三事”为触点,题目自拟,一个月时间,让小组进行高质量创作。尔后通过小组展评,并总结不足与长处。每人做好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存放工作。
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诸多作品中,微电影《梦启航》中,四位好朋友,在高中时各自经历和家长的矛盾、是否留学、学音乐、学传媒等事情,她们间相互帮助鼓励,突破矛盾冲突,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最后都考入理想学府的青春故事。《你好,时光》,则塑造了一位家境贫寒但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女生形象,她学习刻苦,分秒必争,同学都在周六日休息时,她却在炎炎烈日下勤工俭学自己挣学费;她坚韧顽强,校运会时,摔倒了坚强爬起来,虽步履蹒跚,仍毅然坚持跑向终点;单亲家庭的林郁忧伤难过时,她热情善良地帮助同学走出阴影。《牵牵细念》则纵横跨越数十年,刻画了一位勤劳能干、朴实善良的军嫂形象,剧情穿插有抗美援朝、香港回歸等,奶奶老年时,虽然得了健忘症,但她仍没忘记她的孩子们和她的国家,孩子们到处找不到她,找到她时,她正在国旗下,热泪盈眶地唱军歌、行注目礼;她忘记了现在很多事,但清晰记得儿子小学时的事,仍时不时去儿子小学送书,仍记得女儿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事,仍记得给上学的孙女留饭吃,仍记得给儿媳煲药调理身体……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深明大义的军嫂,让人肃然起敬。
(四)评价、修改、择优参赛
在小组团队通力合作完工后,微电影作品演播效果如何呢?在多媒体室,组与组间,进行评价,采用他评、自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修改完善,并择优参加校市省的中小学电脑作品“魅力岭南”DV赛,或参加市DV赛、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等。历年来,古镇高级中学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微视频、公益、课本剧等,都有获省市国家级荣誉证书,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制作热情和信心。微电影《梦启航》获省一等奖,市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课本剧《项链》更以开放式结尾,启迪学生美好未来由自己勤劳双手去开拓,荣获市课程整合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影像资源三等奖;学生表演的小品《父亲》也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万事开头难,最难的开头,学生们成绩不斐。后来的《你好,时光》《牵牵细念》《那些年盛开的花》《妈妈忙“充电”》《最美夕阳红》《静》《我的高中生活》《我爱我班》《点燃青春 校歌》音乐MTV、《传承》《有梦飞翔》《千年之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分别荣获省市、国家级二三等奖。
五、总结与展望
几年来师生微视频创作,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信息意识、理解认同、问题解决等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用摄像机拍摄时,用光及景别掌握不够好,镜头不稳、晃动,故事编排顺序有时过于平铺直叙,立意不够深,学生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矛盾;没入选参赛的学生,会有受挫心理等,有待于寻找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得以解决。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微电影创作如何创设生动课堂,保证课程质量,回应未来社会对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在学校经验和办学特色间寻求平衡,将是追求卓越的学校未来要走的一条关键课程之路。
作者简介:许文莉(1971-),女,河南濮阳人,汉族,教育硕士,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影视资源建设;李森(1968-),男,广东梅州兴宁人,本科,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信息技术及电化管理;冯艳霞(1969-),女,广西梧州人,本科,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面为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李辰龙(2000-),男,广东梅州兴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及田径中的训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