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茶界中国》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多模态分析

2021-02-14江可懿王佳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茶农纪录片模态

江可懿,王佳懿

(浙江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化经济和艺术审美于一体,兼具文化象征和商品等多重意义,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像传播的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国家形象、展现人文内涵,增进国际理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以2017年上映的《茶界中国》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视觉语法理论和纪录片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纪录片所呈现的茶文化及其背后的中国形象。

1 理论与研究方法

克瑞斯(Kress)和勒文(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1]自提出以来,拓展了符号意义研究的模态和视角,被广泛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蓬勃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与理论基础不断完善[2-4],其研究对象已从以图像分析为核心的静态多模态语篇(如漫画、广告、海报等)拓展至影视作品、纪录片、访谈、课堂教学等动态多模态语篇[5]。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图像意义可分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再现意义旨在再现图像中的各类视觉元素及其建构出来的意义,相当于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图像的构图意义则体现“语篇”功能,关注视觉元素间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构图方法。互动意义类似“人际”功能,强调图像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并将互动划分为“距离、接触、视角和情态”4 个要素。“接触”一般指目光是否与观看者有接触,有接触的图像更易与观察者建立一种关系,更易引起情绪的传递,这类图被称为“索取类”图像;反之没有这种接触的图像被称为“提供类”图像,更像是客观地向观者提供信息。“距离”通常通过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来体现,距离的远近影响亲疏关系;“视角”指拍摄视角,仰视或俯视可引起支配或被支配的这种权利关系的变化;“情态”则关注视觉元素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图片颜色、色彩饱和度等方法实现。

该文分析对象是纪录片。纪录片作为影像传播的一种形式,是传播中国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渠道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6]。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评价纪录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的传播效果,而研究传播效果重点应当考察其和观众建立了怎样一种联系,传递了怎样一种情感,或者构建了怎样一种形象。因此该文对纪录片《茶界中国》 的分析主要从视觉语法理论中的互动意义视角和对纪录片内容描写及叙事特征两方面展开,探寻纪录片《茶界中国》在建构国家形象中呈现的内容与特点。

2 《茶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特点与多模态分析

《茶界中国》作为茶文化纪录片的最新力作,从多维视角勾勒了茶叶及其背后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该文将结合内容分析法和视觉语法理论,分析纪录片在主题内容选取和呈现方式上的创新,进而对纪录片所呈现的茶人、茶事、茶道精神进行解读与重构。

2.1 主题选取彰显层次感与时代性

《茶界中国》作品主题跨越时空纬度,从茶文化的发展之路、茶艺的历史传承与全球传播、茶农与茶商的辛勤与进取3 个维度介绍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形象。

(1)茶的历史传承彰显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的发展之路勾勒出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纪录片花重笔墨追述了中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的历史与现状。云南邦马大雪山中的古茶树已拥有2 700多年的树龄,而在1978年在普洱发现的宽叶木兰化石,则将中国茶树出现的时间提前到了3 540 万年前。无论是广州人的早茶还是游牧民族的酥油茶,中国人至今保留了从农耕时代就开始的饮茶习惯,发展成为各地特色的饮茶文化。而陆羽的《茶经》则将中国古代人的饮茶习惯、 饮茶艺术乃至茶饮背后的儒释道精神进一步系统化。

(2)茶叶本质与茶农精神再现生动的茶人故事。纪录片几乎在每一集都融入了茶农制茶的工艺,以及泡茶、品茶的艺术,反映出茶的品质与魅力,也刻画了茶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包括茶农所坚持的“身在山中、死在锅中、活在杯中、留在心中、记在脑中”的做茶信仰;茶农如教科书一般严格控制茶叶采摘时间;以四川省青神县传统手艺“竹丝扣瓷”为代表的茶器的制作映衬了茶人匠心。此外,纪录片记录了现代茶农茶商在茶叶生产与制作中的创新,包括对人与自然和谐与科学相处的重视,以及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新一代茶商在利用网络对销售模式的更新及这些革新带来的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茶的国际传播印证中国文化的兼容并包。《茶界中国》不仅追溯了英国红茶、日本抹茶源于中国的事实,同时记录了包括英国、日本、俄罗斯、肯尼亚等国的茶人轶事以及茶在当地的再发展。以英国为例,纪录片追忆了茶叶于300 多年前在英国首次亮相的故事以及诞生于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源头故事,讲述了英国人曾为茶叶付出金钱、时间,甚至不惜战争和冒险的故事,描绘了茶对英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诸多影响。尤其当茶叶和饮茶作为英国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被接受后,英国大幅提高了对茶叶的需求量,这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当时连接中欧两地航海技术的发展。同样,为了饮茶享用之需,英国人充分学习了中国领先的瓷器技术,最终有了令英国人骄傲的“韦奇伍德”骨瓷。除英国外,《茶界中国》 中同样记录了中国茶叶传入日本、 俄罗斯和肯尼亚等地并在当地形成其特有的茶文化的故事。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国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茶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与可塑性,中国茶在异国他乡的生根发展正是中国文化在海外延伸的体现。

2.2 讲述方式注重故事性与开放性

首先,《茶界中国》 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故事性与趣味性。一方面,纪录片重视对茶历史与民间传说的梳理,如对“铁观音”这一茶名来源的历史传说,无论是“观音晓梦”的传说还是“帝王赐名”的典故,都让铁观音这一茶种显得更有韵味。另一方面,纪录片重视对茶农和茶匠故事的刻画,纪录片中出现了好几对父子之间茶艺传承的故事,展现出茶农坚守茶艺,以制茶为人生信条的故事,也展露了真挚感人的中国式父与子的关系。《茶界中国》在呈现方式上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放眼全球,讲述他国茶文化,并进一步挖掘出它们和中国茶传播的故事渊源。纪录片中不仅讲述了英国饮茶习惯的开端及英国下午茶的源头文化,同时对比展示了当今英国在制茶标准中对统一化要求的重视,以及其中暗含的西方人逻辑体系。纪录片第三集对比了玉露茶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种植和加工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中国人追求茶之味,而日本人更重视草之气等。

2.3 解说语言注重文学性与科学性

纪录片中的文字通常是对内容及图像信息的进一步说明与解释,可以丰富语篇内涵。《茶界中国》中的解说词注重语言的文学性与韵律美感,在多处出现了对传统诗歌的引征,并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方法。比如,在第四集讲述时间与茶的关系时,纪录片使用了工整又彰显汉语哲思的语言——“择时而采、赶时而制、随季而品”“人的一刻,茶的一生”,通过诗意的语言表现了禅茶之味。在第五集介绍茶具的曼妙精髓之时,同样用诗意的汉语尽显茶具的惟妙——“外露厚重之气,内兼黝黑之美。糙中尽显凝练之风,拙里不失儒雅之韵”。此外,纪录片还通过对汉语的解构,向观众介绍了“茶”这一汉字的丰富内涵。《茶界中国》中另一个文字亮点体现在语言的严谨与科学性。纪录片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了充分的考证,总导演刘嘉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拍摄团队从新闻、报刊、学术论文和相关书籍上收集了大量关于茶叶的材料[7],收集获得了最新数据,比如,对日本近年来的茶叶消费数量和对肯尼亚地区的茶叶和经济发展的数值的引用,精准列举福建某地茶商在茶叶电商销售模式中的具体销售额占比,通过精确化的数据彰显了纪录片中信息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2.4 纪录片的视觉语法分析

对《茶界中国》的分析主要结合纪录片图像的互动意义展开,也就是说重点观察纪录片图像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主要从“距离、接触、视角和情态”4 个维度切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纪录片大量使用了微镜头,尤其在对茶叶、茶农的静态特写,以及对制茶、泡茶、品茶的动态过程方面,微镜头的使用不仅拉进了观者的情感距离,同时特写出了泡茶饮茶过程中的奥秘和妙处。从接触层面看,纪录片在对茶农或相关专家等受访者的访谈中刻意避开了目光接触,形成一种“提供类”镜头,更易于让观众接收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如果以目光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则该纪录片中“索取类”镜头并不多见。从视角上,纪录片似乎刻意回避了明显的仰视和俯视镜头,多采用平视的角度,让观者在观看纪录片过程中避免产生一些权力支配上的情感体验。但在对蕴含中国文化的古建筑的特写中,如对村落中的牌楼、旧式建筑、万里茶道等,则使用了不少仰视镜头。通过镜头视角引起的支配关系,传递出对历史的敬畏感。而在情态层面,纪录片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支持下,其色彩较为饱满,包括绿意盎然的茶场、泉泉流水、兢兢业业的茶农形象。受篇幅所限,该文仅摘取个别例子(见表1)。

表1 《茶界中国》纪录片图像互动意义例析

3 结语

该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中的视觉语法研究方法和纪录片内容分析法,对2017年问世的纪录片《茶界中国》进行多维分析,通过对纪录片主题选取、 纪录片呈现方式与创新以及在视觉语法理论视角下探讨了纪录片如何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研究发现,纪录片通过层次感又兼具时代性的主题选取丰富了茶的文化内涵,通过故事性表达呈现建构了生动的茶人轶事,通过文学性和科学性的语言提高了内容的权威性与学术性,通过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增强了对茶文化的认同。

猜你喜欢

茶农纪录片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