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影响
2021-03-07佘原道李珮
佘原道,李珮
(大连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言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自唐代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便一直保持着联系,两国之间友好往来史已达两千年之久。近现代时期,双方又因极其相同的历史发展历程、担负着的共同的振兴任务以及经贸往来合作需求而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双方往来的历史进程中,都始终不曾忘却所结下的深厚情谊,牢记共同的历史遭遇与发展使命,彼此强调双方文化及其价值观中的互助互学[1]。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目标,应加深对彼此文化的深度了解与交流。如今的中国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贸领域交流频繁,但是双方的文化交流还不够深刻,中国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的加深。古时的阿巴斯王朝在国力最鼎盛之际,其在文化交流层面的外向开放性使其融合了百家之所长,在中世纪的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独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阿巴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国家与欧洲国家之间长达数百年的文化交流,更是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向来看重中阿双方之间的经贸领域合作与文化的互明互鉴,重视与阿拉伯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关系,加速中华文化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范围,提高双方文化交流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论站在历史基础角度抑或是从现实发展角度出发都是大势所趋。
1 “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自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逐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市场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并进入全新的常态化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出开创了中国对外外交的全新格局,涉及包括中国在内共96 个国家与地区,其总受益人数超过40 亿。2015年,中国发改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目的旨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促成中国与沿线诸国的新型经合模式。沿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或居于经济转型期状态的国家,其中位于海陆丝绸之路交界处的阿拉伯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蕴藏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多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舞台占据一席的阿拉伯国家将因此享受“一带一路”倡议的红利,在短期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国力将日益昌盛,并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的发扬而发挥重大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参与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对中国以及沿线阿语各国来说都是崭新时代的珍贵发展时机与机会,对倡议所涉及到的各个国家来说都在政治外交、商业投资、文化交流等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浸染。同时,战略的良好实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站在风云际会的国际舞台上,想要完完全全实现双赢局面,就应始终秉持平等互利、互惠共赢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各个方面不断深入与对象国的合作,为国家的和平、繁荣发展夯实基础。
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阿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怀抱着久远的文化和历史,双方都拥有古老璀璨的文明。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很早就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便利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3]。两个文明古国尽管存在着文化、历史遭遇等差异,但这层层障壁却无法阻隔两国跨过千山万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正因古阿拉伯地区所承载的重大意义,其在中阿文化交流层面上更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2.1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中阿之间的对话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早在公元651年,中国古都长安便迎来了第一位来自阿拉伯的使节,此为中阿文化交流新时代之肇始。公元751年,怛逻斯之战爆发,被俘去阿拉伯的大批唐兵中恰巧包括了一批能工巧匠,他们便协助阿拉伯人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建造了造纸厂,此次事件便是中国造纸术第一次传入阿拉伯地区。随着中阿两地国家关系的逐渐紧密,从阿拉伯来到中国的商贾人数也持续上升,其中不少商贾便决定侨居中国,在此繁衍生息,与此同时阿拉伯的优秀文化结晶也传入了中国,两地在物质文化方面已呈现交融之势,但直到明末清初以前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却略显空虚。明末清初时期,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批“学通四教”(儒学、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学者。他们在思想上的特点是将“天方经语略以汉字译之,并注释其义焉,征集儒书所云,俾得互相理会,知回、儒两教道本同源,初无二理”[4]。当时的众多学家把伊斯兰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会贯通,出书著文,对当时的思想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中阿国家间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互鉴交融。
2.2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影响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众多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在文化交际、人文交流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曾经在不同领域所达成的各项展望都得到了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让中国有更多机会与阿拉伯诸国在保持更加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同时又能加深各个领域的深层次互助,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沿线阿拉伯国家,与众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保有密切联系,并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交流等各项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促成了多项有利彼此发展的协议的成功签署。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总部的过程中,着重提到了中阿双方在文化交流层面的合作,双方的关系基础在于双方的人民之间的往来,大力提倡推进人民在双方国家之间的旅游往来,搭建民众们彼此互知互交的友好桥梁。“百千万”人文交流工程的成功落地,无疑也为两国人民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添加了润滑剂,使得友好交流行动在“一带一路”中更加活跃,为中阿双方的友好城墙添砖加瓦。同时,习近平主席也强调中阿双方文明之间的互鉴尤为重要,面对煽动文明冲突的各种杂音,我们有必要通过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两大传统文明的交流对话,传播重和平、 尚和谐、去极端、求真知的理念[5]。这些理念的顺利传达无不是对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下中国文化成功传播进入阿拉伯国家的有力论证。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外交不仅增进了中阿双方的友谊,更是让中阿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得益于中国政府的领率,“南南合作”“中巴经济走廊”“中非合作论坛”等诸多中阿合作项目应运而生,并成功在阿拉伯地区得到实施。除此之外,在中国领导下的一众旅游合作项目也赢得了可喜的成效。例如,在2017年于宁夏银川举行的中阿旅行商大会上,中国便同参会的21 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34 项旅游合作协议,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搭建起旅游业合作桥梁,在大力鼓励对方民众前往中国境内游玩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弘扬出去,走出国门,通过会议达成的便捷旅游通道到达了阿拉伯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末,就有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黎巴嫩、阿联酋等一众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来访民众实行免费签证政策,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让第三产业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7年,为了加强与“一带一路”所辐射国家之间的文化互鉴,切实推动双方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文化部颁布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其指导思想就是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不变的情况下,以“丝绸之路”为纲要,传承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化互通互鉴,将中华优秀文化宣扬开来,与“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互通,加深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为长期的各项合作与发展夯实根基。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愈发深远,结合“走出去”战略,中国文化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有着更为广泛的传播范围,文化的传播也将成为双方更深层次合作的内在驱动力。
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实施路径
纵观华夏历史,中华文明早以其独立性、早熟性闻名于世界。一直到近现代时期,中国对于文化交流的态度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其如何 “引进来”之上。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的态势下,更应该注意影响文化交流的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拓宽中阿文化交流领域。
3.1 注重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使用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媒介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借助互联网中国的文化能够轻易通过各类交流论坛、社交媒体传播开来。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帮助下,中国文化将迸发出新的活力,尤其在达成深度合作的沿线国家中,能让其民众有更多机会了解到中国文化,从而化作促进两国文化进行更深层面交流的源动力。同时,也应意识到在过往时代,中阿双方在文化翻译方面的问题。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从古至今都保有着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传统优秀文化等,但碍于交流不便,很难将带有中国鲜明文化特点的书籍输出到阿拉伯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借助各种平台与载体以期进行文化传播,在中阿文学译介方面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开罗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于2020年8月也开展了有关中阿文学译介的发展与前景的会议,相关人员表示将继续举办类似研讨活动,为中阿学者在文学互译等方面不断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6]。其对于哲学思想、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及文化交流的传播无疑是一场机遇,让整个翻译出版业的资源和市场都有了提升机会。中国应该建立并推扬更多的“中阿经典作评互译工程”的实施,在文化翻译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力为温土,培育出更具有包容性的中阿文化交流互鉴作品,让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成为中阿优秀文学作品译介的内在驱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有关中阿文化的翻译与出版行业领域必定在未来取得一个飞速上升的鼎盛阶段。
3.2 拓宽文化交流领域
古时的“丝绸之路”架起了中阿之间往来交流的桥梁,在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增添了更富时代特色的诸多因素,在诸如文化交流、旅游等行业中有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不止是经济层面的深入合作,也让文化交流领域有着弥足珍贵的前进机遇。凭着“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沿线阿拉伯诸国达成的诸多协议,中国政府更应注意如何让阿拉伯国家的民众接受中国文化,产生文化认同感,把握住思想阵线,以达到在世界舞台上更具影响力的目的。鉴于不论是中国或是阿拉伯国家都在文化市场上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可以提出倡议,引领牵头,以在文化领域达成共识为目的,相互帮扶发展文化市场,进出口更多富有国家文明特色的文旅产品,促进两地民众之间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以及制定更多对阿拉伯国家民众来华旅游的有利政策,并举办有着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节”,用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让阿拉伯民众更多的认识中国。同时,要实施多元化文化发展战略,加大对民间企业的扶持,鼓励更多文旅相关的民间企业投入到文化发展交流领域中去。此外,还可以在沿线阿拉伯国家创立中阿文化交流基地,在其中开展各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活动,以求打造出面向民众开放的利于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另外,中国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力求发挥国家品牌文化的传播,用品牌文化当作两国文化交流的载体,形成“一带一路”文化综合贸易体系。在加强中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发展。当然,不论是何种方法,让两种文化融会贯通以达成交流互鉴的目的,都应在内容本身做出合理改变,要用阿拉伯人民所熟悉的方式来诠释中国文化,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中华文明,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加中阿文化交流的效率。
3.3 双方加强专业领域人员的培训学习
自“南南合作”启动以来,参与其中的阿拉伯诸国连年都会派出相关人士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截止目前,阿拉伯国家派往中国学习的人员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欲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或学习思想观念,不应只局限在高校间的互相派遣学生前去学习进修,要充分认识涉及到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 匮乏等问题,外派各类有志之士前往学习交流,达到双方取长补短,互鉴互利的目的,在中阿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的今天继续加强双方人才的交流学习。
3.4 注重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的传播
古时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种类繁多的商品传入外国的同时也带去了独属于古老华夏文明的思想成就,促成了中国优秀思想、传统文化在国外的广泛传播与繁荣发展。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更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要制订合理的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统筹规划各类资源,针对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建立一个全面且广泛的智库体系,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传播方面的资源投入,结合当地情势,通过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流入,借助其力量达成壮大自身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利用在阿拉伯国家设立的孔子学院开展的各类讲学、 文化活动等来提高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层次,以及在孔子学院中培养更多相关人才,实现汉语在国外的更广泛传播。
总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广,给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当今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诸多有利因素下,如何使中国文化更多的走入阿拉伯世界,使其民众接触到中国优秀文化,应当引起更多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倡导的发起者,中国须主动探索中阿双方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点,实施各种文化交流策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实现中阿双方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