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宁古代著述考录(续5)

2021-02-13胡传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射洪遂宁光绪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子部

儒家类

《化坊》,宋长江县杜陟撰。陟(1001—1057),长江县人,父杜昭文,遂州长史。庆历六年(1046),杜陟考中特奏名三礼出身,授官僰道县(今宜宾)县尉,升叙州军事判官。司马光嘉祐二年撰有《府州判官杜君墓志铭》(载《司马温公文集》卷八十《铭三》)。《舆地纪胜》卷第一百五十五《遂宁府》载:“杜陟,长江人。自布衣识司马天章,得与温公游。及陟死,温公志其墓。”《化坊》一书,共三十一篇,阐述君王教化百姓之法,今佚。

《时议录》,宋蓬溪冯檝撰。檝,字济川,自号不动居士。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今佚,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夹注,有引文数则。

《临安录》,宋蓬溪冯檝撰。今佚,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夹注,有引文数则。

《谏议录》,宋蓬溪冯檝撰。今佚,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夹注,有引文数则。

《鸣冤录》四卷,有附录,明遂宁席书编次。席书在《鸣冤录》序言中说该书是为陆象山(九渊)鸣冤,故又名《为陆象山鸣冤录》。该书是席书从陆九渊《象山集》中摘选的书要和语要。书成之后,即寄王阳明。《阳明先生年谱》“正德十六年”载:“先生(王阳明)刻《象山文集》,为序以表彰之。席元山尝闻先生论学于龙场,深病陆学丕显,作《鸣冤录》以寄先生。称其身任斯道,庶几天下非之而不顾。”王阳明正德十六年(1521)《与席元山》云:“向承教札及《鸣冤录》,读之见别后学力所到,卓然斯道之任,庶几乎天下非之而不顾,非独与世之附和雷同从人非笑者相去万万而已。喜幸何极!”嘉靖二年(1523)王阳明在《寄席元山》书函中再次对《鸣冤录》予以认可:“向见《鸣冤录》及承所寄《道山书院记》,盖信道之笃,任道之劲,海内同志莫敢有望下风者矣,何幸何幸!”

《证性秘密》,明射洪杨嗣龙撰。嗣龙,事迹已详前。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庭训手录》,明射洪杨嗣龙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愧庵遗集》七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甲仁,事迹已详前。其著作有《愧庵遗集》七卷,分别是《北游录》、《下学录》二卷、《自验录》二卷、《下学芙城录》、《忧患日录》。《愧庵遗集》的版本如下:一、清道光壬辰(1832)张鹏翂来鹿堂刻本。该版本初非有意刻印,只因抄者错会张鹏翂意而刻制成版,所以并未加以精心校订。张鹏翂自言该版“一切款式,率失其常”,尽管他事后努力地“重段重句,悉为划去,应断仍连者,悉双行改镌”,然而“不当锓而锓者既多,悉留庐山真面目,以待大儒削正焉”,因此该版是比较粗糙的。然此版坊间并未发现。二、清道光甲午刘执庵刻本。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刘执庵知射洪事,购得愧庵集初版底版,赵燮元等参加修订,“详加校雠,正其鲁鱼亥豕,增损其脱误重复,愧庵集遂为善本”。但此版笔者未寻到。三、清同治甲子(公元1864年)叶光宇刻本。清咸丰十年庚申(1860),四川赤城人叶光宇因避战乱,在一友人家中得见道光壬辰张鹏翂初刻本,读之大喜,故予以翻刻。笔者手中所用的正是此版,也是后世流传较广的版本。叶氏本亦未加以精心校雠,似乎保留了初版的一些问题。四、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成都明道总院铅印本。该版现仅见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另外,还有选编本《愧庵遗著集要》,光绪三年丁丑(1877)桐城马氏刻本、民国十年辛酉(1921)四川云阳程德全刻本。

《北游录要》一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作《北游录要》一卷。

《下学录要》二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嘉庆《射洪县志》卷一七作《下学录》一卷,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作《下学录》二卷。

《自验录要》二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作《自验录》二卷。

《芙蓉录要》一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作《芙蓉日录》。

《忧患日录》一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载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作《忧患录》一卷。

《了心宗传》,杨甲仁侧室周氏撰。周氏,女,杨甲仁妾,见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愧庵很注重讲学,一生从游者甚众,较为优秀的有傅良辰、张子达、马方昇、钱秋水、罗度,以及仆人长寿(愧庵称之为仆徒),妾周氏。甲仁唤其妾周氏为“哲徒”,并为周氏起号为悟性、了心,是他认为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人称“大哲”。可惜周氏早逝(去世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生年不详)。据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周氏著有《了心宗传》,但并未流传下来。

《三才儒要》,清代遂宁张鹏翮撰。鹏翮,事迹已详前。此书见光绪《遂宁县志》卷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敦行录》一卷,清代遂宁张鹏翮撰。见光绪《遂宁县志》卷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作一卷。今存康熙间刻燕山于氏易简堂祥刑要览(清代于琨辑),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信阳子卓录》八卷,清代遂宁张鹏翮撰。见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清人别集总目》。今存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康熙间刻本。

《信阳子卓录》八卷《补遗》二卷,清代遂宁张鹏翮撰。今存康熙间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续修四库全书本;山东齐鲁书社据康熙间刻本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重刊张运青先生治镜录》二卷,清代遂宁张鹏翮撰。清道光十三年(1833)仕学斋重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万事玉衡录》四卷,清代遂宁张鹏翮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高惕庵语录》一卷,清代遂宁李仙根辑。仙根,事迹已详前。高惕庵,即高人龙,字惕庵。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区)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吏部主事,升员外郎。三十三年(1694)充会试同考官。事竣,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性情耿介,学问渊博,工诗古文词。后弃官归里,潜心周程张朱之学,日与生徒讲习不倦,远近闻风者纷至沓来。讲学五十余年,门下名士甚多。遂宁李仙根录其与生徒问答之词,辑成《惕庵语录》,吕潜为之序。又喜吟咏,其《秋夜》诗脍炙人口,广传士林。李调元《蜀雅》、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录有其诗。《梁山县志》有传。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知非斋日录》三卷,清代射洪赵燮元撰。燮元,事迹已详前。此书见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

《性原》一篇,清代射洪赵燮元撰。见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

《浩然录》,清代射洪赵燮元撰。见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立天维集》,清代蓬溪张秉谦撰。秉谦,事迹已详前。此书光绪《蓬溪续志·著述》著录。

《懿训日钞》,清代蓬溪张秉谦撰。光绪《蓬溪续志·著述》著录。

《尊闻录》,清代蓬溪张秉谦撰。光绪《蓬溪续志·著述》著录。

《内省日录》二卷,清代射洪杨芳春撰。芳春,事迹已详前。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日录》二卷,清代射洪杨光普撰。光普,清代射洪人,学者杨芳春之侄。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治原论》一卷,清代射洪赵远熙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治道约言》一卷,清代射洪赵远熙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致知录》四卷,清代射洪赵浙撰。渐,射洪县增生。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达用录》二卷,清代射洪赵浙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续老学究语》,清代射洪陈璋美撰。璋美,清代射洪人。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图衍辨正》二卷,清代遂宁刘士奎撰。士奎,字聚五,咸丰间岁贡,品端学粹,明于天文。惜其无书,然精思亦过人远矣。事迹载光绪《遂宁县志》卷三、民国《遂宁县志》卷三。该书载民国《遂宁县志》卷五。光绪《潼川府志》卷十六作一卷。

《尊闻录》,清代遂宁曾瑹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民国《遂宁县志》卷三著录。

《存几希集》,清代蓬溪蒲丙南撰。丙南,字癸济,一字德芳,嘉庆十九年岁贡生。举人蒲心浩子、进士蒲文甲弟。矩度方严,乡里仰为典型。开塾授徒,造就者多。家无储粟,以修脯之入,收罗残书。惜字纸,瘞白骨,著有《存几希集》,皆古今格言,刊行于世。曾孙蒲预麟(进士)。见道光《蓬溪县志》卷十一、卷十六。《存几希集》著录于道光《蓬溪县志》卷十六,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学人要语》一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瑞廷,事迹已详前。光绪《蓬溪续志》卷四著录。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不著卷数。

《觉后录》四卷,清代蓬溪聂金魁撰。金魁,字涵山,清代蓬溪县西乡(今大英县)人,师事钟瑞廷,家贫课徒,名亦蔚起。平居孝友方严,卒年八十一。见光绪《蓬溪续志》卷三。《觉后录》四卷,又名《塾师觉后篇》,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柴桑佣录》四卷,清代射洪钟体志撰。体志,事迹已详前。今存光绪十六年藻雪堂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新吴杂佩》六卷,清代射洪钟体志撰。体志,事迹已详前。有光绪二十一年灌城(古代南昌的别称)刻本。

《黜邪编》,清代射洪钟体志撰。今存光绪四年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保婴编》,清代射洪钟体志撰。今存光绪十六年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敦孝戒淫录》一卷,清代蓬溪蓝立青撰。立青,大堰场(今大英县卓筒井镇)人。读书务实践。父没,庐墓三年。嘉庆庚申,侍其叔总安全寨事,规划甚具,人恃以无恐。光绪初,与张秉谦往来讲学。立青谓淫、孝二字,系人生死关头。著《敦孝戒淫录》一卷刊行。卒年九十,世称聚奎先生。见民国《蓬溪近志》卷四。民国《蓬溪近志》卷四著录。按:同书卷一三未著卷数。

《忍让俗歌》一卷,清代蓬溪钟永绍撰。永绍,事迹已详前。《忍让俗歌》一卷著录于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古今名论续篇》一卷,清代蓬溪钟永定辑。永定,事迹已详前。

《宗鉴录》一卷,清代蓬溪钟永定辑。永定,事迹已详前。

《曾文正家言挈粹》二卷,清代蓬溪钟永显辑。

《二曲愧庵合集纂要》一卷,清代蓬溪钟永显辑。

《西沤内外集便览》一卷,清代蓬溪钟永显辑。

《训俗恒言》,清代遂宁知县孙海撰。海,事迹已详前。该书是孙海任遂宁知县时为劝诫、教化遂宁士民而作的系统普及文章,清光绪二年(1876)秋由遂宁县官府刊印,全书共88页、1万余字。全书分《序言》《劝士》《劝农工商贾》《劝书吏差役客卿约》四大部分,其中《劝士》《劝农工商贾》尤为详尽,统一用易记上口的通俗语言作为条目,一件件地列出当时风俗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条目之下,对所劝之事进行详尽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娓娓而谈,让人心折口服。从全书内容可以看出,作为一任知县的孙海对遂宁民风民情了如指掌,而且把培植遂宁健康和谐的民风民俗作为为官之责,并且在行文中流露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在通俗的说理中贯穿着传统儒家思想和佛家的处世智慧。

《学源统宗》,清末蓬溪全纯煦撰。纯煦(1861—1919),字春和,蓬溪县常乐镇人。父时,邑诸生,早卒。纯煦及弟涛,少育于母谢,家贫,为童子师以养,尝与祀乡贤,大恸伏地,乃益劬于学,至老不倦。撰《学源统宗》数万言,旋治岐黄,多心得,撰《医学探源》《伤寒金匮恒解》诸种。知县周君学铭,索阅所著书,称绩学士。

《养正要录》,清代遂宁汪昌简辑。昌简,字泰然,遂宁廪生,宿儒。家居教授生徒,颜其教室曰“养正斋”。尝汇辑孝经大义、先正格言,署曰《养正要录》。民国《遂宁县志》卷五有传。

《冠婚丧祭四礼》,清末遂宁刘云奎撰。云奎,字茂堂,载民国《遂宁县志》卷五。

《训世治家格言》,清代遂宁李焕奎撰。焕奎,字紫垣,遂宁庠生。至性纯洁,笃孝友,好施予。撰有《训世治家格言》,粹然一代真儒。民国《遂宁县志》卷五有传。

《高石斋劄记》,清末射洪刘光谟撰。光谟,事迹已详前。

《高石斋经世迩言》二卷,清末射洪刘光谟撰。光谟,事迹已详前。今存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川大学图书馆藏。

《辟炮仁术》二卷,清末射洪刘光谟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川大学图书馆藏。

《衡文录》十四卷,清末射洪郭炳忠撰。炳忠(1863—1928),名天汉,字芸章,射洪县官升乡塔子沟人。光绪恩贡,曾出任江西省南昌县知县、南康府参军。光绪丙午(1906),主成都潼属中学堂事。民国十四年(1925)蓬溪西乡叶德生纂修《叶氏续修宗谱》载有郭炳忠撰《循卿公传》,文末款署:“恩进士,廷试三等,签分江西府经调,授南昌知县,射洪郭炳忠撰。”民国初年任四川省金矿督办。晚年归家致力学术,长于经学、书法,研究程朱理学。曾任射洪登云书院、金台书院、东山书院山长、教席,撰有《衡文录》十四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临邛伍肇龄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桂声家塾刻本。

杂家类

《补履书》十卷,唐射洪李浦撰。浦,字德川,通泉人。著《补履书》十卷,皆孟轲、扬雄之旨,世称补履先生。时宰相张延赏,表拜右拾遗,正色抗辞,朝堂敬惮。康熙《射洪县志》卷四有传。

《续事始》五卷,前蜀射洪县令冯鉴撰。鉴,一作马鉴,后蜀(五代十国时期)科技史家,曾任射洪县令。马鉴对历代有关发明创造的史料、文献怀有浓厚兴趣,从前代各类典籍及近世见闻中发掘了大量科技资料,于广政二十六年(960)编成《续事始》一书。《续事始》是对隋朝刘存《事始》的补载续录,但材料翔实得多,范围广泛得多。《续事始》共载文358条,内容涉及农业、水利、建筑、交通、食品、服饰、日用物品、军事装备、科学仪器等众多领域,是一部我国古代早期重要科技史专著,为英国李约瑟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录用,誉为中国最早的一部科学技术史和发明创造记录。此书由元陶宗仪《说郛》卷十收录。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衡外琐言》,明射洪罗附贤撰。附贤,字可波,号肖陶,盖慕陶渊明也。明嘉靖三十七年举人。任湖广桂东令,多善政。著有《衡外琐言》《可波文集》。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一有传。

《沟壑寱》,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孽海慈航》,清代蓬溪张秉谦撰。秉谦,事迹已详前。载光绪《蓬溪续志》卷三,民国《蓬溪近志》卷四。《孽海慈航》著录于光绪《蓬溪续志》卷四。

《戒淫辞》一卷,清代蓬溪陈奕端撰。奕端,字恪三,蓬溪县隆盛场(今大英县隆盛镇)斯止山人,性敏能文。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小说家类

《广前定录》七卷,前蜀射洪县令冯鉴撰。鉴,事迹已详前。唐人认为,人生命运皆有定数,人一来到人间,其一生所历,年寿功名禄位及婚姻等,都已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天下之事皆前定。命运前定是唐人的普遍观念,也是唐人小说反复表现的主题,如钟簵《前定录》、冯鉴《广前定录》等小说集,就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命定故事。

《金华浪语》一卷,明射洪杨嗣龙撰。

《阐幽录》一卷,清代遂宁张懋中撰。懋中(1718—?),字圣传,太学生,张鹏翮四弟张鹏飞子,卒葬成都华阳。此书一名《蜀宫遗烈——明蜀王殉难四近侍李丽华、许若琼、严兰珍、齐飞鸾合传》,主要讲述张献忠攻陷成都和蜀王四近侍殉难之事。前有沈德潜序言,后附张顾鉴等众亲友的品评。沈氏认为《阐幽录》“辨讹传言,表百数十年沉沦未着之幽光,其有功于名教者岂鲜也哉。”张顾鉴评价《阐幽录》云:“传中写丽华,始而对句,继而联句。对句露平生身分,联句诗寓国计安危,妙在遥遥相对。写兰珍之投荷池,又写飞鸾之投御沟。兰珍之死其势缓,故写得从容;飞鸾之死其事急,故写得激烈。此事类而文不相犯者也。写吴继善陈书,又写张献忠颁诏。书惟摘叙,简而能该;诏则令载,详而始备。此轻重之得宜也。刘之勃请出赀募兵,李丽华又请脱珥济食。前祗无兵,后更乏食,此浅深之有序也……至其叙四人之出落,错综变化,笔者游龙,以事行之,以文运事,真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境。”民国十九年(1930)四川双流李氏念劬堂刻本,遂宁市图书馆有藏。

《匏庵志异》二卷,清代蓬溪王衮撰。衮,字补之,蓬溪县赤城镇人,性高洁,隐于医。读书不屑章句,工为诗。有所制,人竞传诵。知县张其仁重其德,知其贫,时馈遗之。衮以名纸答谢而已。积八年去官,衮送之以诗,有云:“屡蒙说项怜寒士,从未登龙拜使君。”可想其为人,著有《匏庵志异》及《抱犊山房诗草》。该书著录于光绪《蓬溪续志》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八贤传》二十回,清代落魄道人编次。落魄道人,其真名实姓无从考证。原本独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作者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该书叙述康熙时张鹏翮、于成龙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韵味无穷,为著名历史小说。

兵书类

《守砦方略备览》一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光绪《蓬溪续志》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兵法阵法纂要》二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光绪《蓬溪续志》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虎帐元机》四卷,清代射洪赵燮元撰。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练团保砦书》二卷,清代射洪刘国翼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桂林阵法》一卷,清末射洪刘光谟撰。光谟,事迹已详前。今存光绪二十六年富顺刘氏刻本。

《御贼方略》,清代蓬溪戴濬祥撰。濬祥,泽滋子。清代蓬溪县人,同治九年(1885)以高年得乡举,性好吟咏,虽耄不废,卒年八十八岁。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著录。

医家类

《日华子》,唐射洪陈子良撰。日华子,亦名《日华子本草》。子良,《蜀志·补遗》载:子昂之兄,诗工乐府,见《文苑英华》。兼精医术,著《日华子》传世。

《医方便览》五卷,明代遂宁殷之屏撰。之屏,又名次台,遂宁人,生卒年不详,少业儒,有天下之志,时无知遇,乃移其志于医。该书卷首为作者集《内经》及先贤所论,包括运气要略、运气论、经络要略、君臣佐使论、医旨、病机赋。卷一至卷四按疾病列为一百种,作者仿《明医指掌》咏注各病。本书是一部综合性临床方书,论及根源、症察标本,其处方分类,一皆增损参酌适宜。存明万历十年(1582)临洮府知府夏镗初刻本、康熙十七年(1678)残版补刻本、2015年《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1]。

《瘟疫论》二卷,清初吴县吴有性撰,蓬溪彭教谦刻。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教谦,清代川北蓬溪县道士,全真道龙门派十七代弟子。此书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蓬溪羽人彭教谦刻醒医六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回天要诀》一卷,清代蓬溪何成思撰。成思,字文安,蓬溪县人。性诚笃好学,持身尤方严。试童军久不售,年强仕纳粟入成均,设帐授徒,先以端蒙养正为务,朔望日,使生徒肃立,讲先贤功过格言,早晚自诵三圣经,数十年如一日,晚年著有《回天要决》一卷,刊表印送。年八十五无疾终。事迹见民国《蓬溪近志》卷四。《回天要诀》著录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医学探源》,清末蓬溪全纯煦撰。纯煦,事迹已详前。

《伤寒金匮恒解》,清末蓬溪全纯煦撰。纯煦,事迹已详前。

《伤寒六经定法》,清末蓬溪周智端撰。智端,字子方,蓬溪县回龙场(今宝梵镇)杨家沟人。幼聪额,好读书,能诗文,年弱冠应童子试,屡列县府前茅,未获博一衿。始舍去帖括,治岐黄业,不数年即成名医。年八十有四卒。

《章甫遗集》十卷,清代蓬溪陈奕端撰。奕端,蓬溪县隆盛场(今大英县隆盛镇)人,于宣统初年,任京师平和戒烟局事,大兴鹿相国礼重之。京师医学式微,至则名大噪,活人以千计,而不轻诊王公贵人。甫一年病归,旋卒。撰有《章甫遗集》十卷存于家。清末射洪拔贡文映江为其立传。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北京医案》一卷,清代蓬溪陈奕端撰。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外科纂要》,清代蓬溪赵步云编。步云,字体乾,蓬溪县赤城镇人。该书一名《外科金鉴纂要》,清光绪稿本。序言款署:“时大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岁在辛丑小阳月十二日,赤城体乾赵步云题。”

《新编六经心法歌诀》,清代蓬溪赵步云编。步云,事迹已详前。该书一册,49页、90余面,第一页题:“赤城体乾赵步云编次,高明鉴定。”系清代写本。

《医学正旨》三卷,清代蓬溪蒲悉生著。悉生,清代医家,字鉴川,蓬溪县人。该书今存清光绪刊本。

《曾氏医通》十卷,清代遂宁曾芳桐撰。芳桐(1856—1919),字虞封,遂宁人。廪生,曾任芦山县教谕。修孔庙,讲濂洛之学。州府旌表于朝,去则相歌咏,为《芦阳舆颂集》。勤学,善属文,撰《孝经集注》二卷、《诗文集》四卷,门人梓行。状元骆成骧撰《曾虞封先生传》,载民国《遂宁县志》卷四。

《伤寒论类证录》四卷,清代遂宁曾芳桐撰。

《五脏六腑病情便览》二卷,清代遂宁曾芳桐撰。

《脉诀采真》三卷,清末遂宁王鸿骥撰。鸿骥,字翔鹤,遂宁人,清代医家。因幼年多病而究心医学,通读古代医经,于脉法尤多研究。此书精采古代脉学著作精华,并有所发挥。

《药物选要》四卷,清末遂宁王鸿骥撰。此书系韵体文写成,对药物归经之说持有异议。

《医书捷钞》三卷,清末遂宁王鸿骥撰。此书乃名医研讨后予以修订,加入伤寒、金匮有关方论,分病辑成。

《素问提要》三卷,清末遂宁王鸿骥撰。

《灵枢提要》一卷,清末遂宁王鸿骥撰。

《利溥集》,清末遂宁王鸿骥撰。此书包括《脉诀采真》三卷、《药物选要》四卷、《医书捷钞》三卷、《素问提要》三卷、《灵枢提要》一卷。宣统二年(1910),将各书合成《利溥集》行世。

《内外合宗》,清末遂宁周人和撰。人和,清末遂宁人,名医、道士。该书全十二册,抄本,藏遂宁郭云龙先生处。

《尊经本草歌括》二卷,清末射洪许宗正撰。宗正(1860—1920),字星东,又名宗政,射洪名医,生于射洪香山镇马家岩。宗正幼随射洪名医蒲勉斋习医,继随谢开桢业医,名渐噪乡邑,求诊者接踵,起危险沉疴不下千百。晚居三台县潼川镇,临床之外,勤于笔耕,撰述颇多,合为《许氏医书五种》。《尊经本草歌括》刊于1913年,裘沛然主编《中国医籍大辞典》著录。

《伤寒论方合解》六卷,清末射洪许宗正撰。宗正,事迹已详前。该书诠注《伤寒论》诸方,引述或折衷王叔和、成无己、张志聪、柯琴、陈修园等名家之注论尤多。刊于宣统二年(1910),现存。

《医学崇正》七卷,清末射洪许宗正撰。宗正,事迹已详前。该书系其考究仲景伤寒杂病证治方法,并结合临证所见撰就。刊于1913年,四川大学图书馆有藏。

《脉学启蒙》一卷,清末射洪许宗正撰。宗正,事迹已详前。该书专论脉本于藏府六经之气化。

《金匮论方合解》七卷,清末射洪许宗正撰。宗正,事迹已详前。该书成于1911年,现存1913年潼郡著者自刻本。

《脉经选粹》四卷,清末民国射洪向揖逊撰。揖逊,字鼎铭,号克谦、补过子、慎独处士,清末民国射洪县洋溪镇向家岩人。此书序于民国九年(1920)九月;刻于民国十年(1921)春;板存射洪县南洋溪镇东山向家岩向氏新祠。

《历代名医纪事汇编》卷册,清末民国蓬溪西乡陈卓庵撰。卓庵,清末民国蓬溪县西乡(今大英县)玉峰场(今玉峰镇)人,名医。名懋典,字卓庵、卓菴、卓安,号蓬莱散人。幼抱济世之志,弃儒就医;历四十余年,犹兢兢不倦。学生三十余人,名满川中。著述甚富,撰有《医医漫录》二卷,成书于民国十三年(1924);《诊候鉴别》四卷,成书于民国十五年(1926);《澹庐集验方》,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历代名医纪事汇编》五卷,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伤寒简易歌》《时病简易歌》,成书于民国十九年(1930);《痢证集验方》,成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此书全五册,存民国稿本。

艺术类

《吕半隐山水册》十二帧,明遂宁吕潜绘。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遂宁县北坝(今船山区北固乡)人。南明武英殿大学士吕大器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太常博士。明亡后,不仕。侨居浙江吴兴县桑苎村,后迁住泰州海陵。以蜀道险远且继有滇黔之乱,往来苕与扬者四十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冬始扶旋里,于遂宁城北门外购楼三楹,题曰“课耕”,日惟徜徉山水,以诗画娱老,年八十六卒。葬遂宁枣子坪。入祀遂宁乡贤祠。吕潜妻黄氏,子二人:长子吕其樽,康熙庚子举人,官竹山知县;次子吕其棅,康熙壬午举人,官西宁知县。潜博学工诗,善书画。与新繁费密、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与“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并称“天下二半”(吕潜,号半隐;龚贤,字半千)。今存民国八年(1919)上海文明书局影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文明书局影印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文明书局影印本[2]。

《万寿生生》图册,清代蓬溪知县罗学旦书。学旦(1707—1781),字次周,号鲁亭,清代广东嘉应州兴宁县(今梅州兴宁市)人。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初充正白旗官学教习。三年期满,成绩一等,拣选为知县任用,分发四川。历任犍为、资阳、遂宁、威远、定远、蓬溪知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直隶大城知县。乾隆《蓬溪县志》载,罗学旦任蓬溪知县的时间为乾隆十五年(1750)至十七年(1752)。学旦精绘画,他创作的《万寿生生》《佛说佛名经》图册,曾进呈御览,皇上、太后大悦,获乾隆赐缎四疋,《清实录》曾记载此事。其画册为清宫内府所收藏。2015年,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举行“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展出的故宫藏品中即有罗学旦的《万寿生生》图册,图册说明为:“四川蓬溪县知县罗学旦书”,“清乾隆写本,禹鼎篆,不分卷,进呈写本。磁青纸,册页,泥金框栏,行格”。

《佛说佛名经》图册,清代蓬溪知县罗学旦书。为庆贺太后寿辰,学旦绘《佛说佛名经》书册进呈。该书册共十册,“金丝阑,磁青笺本。纵七寸九分强,横七寸四分强。泥金楷书。册各十一页”“各册背面,描金佛像。上方均有楷书分标偈赞题识。前后各有描金云龙一页”。其中第一册“有万佛图经序一页,楷书计十六行。”第十册“有楷书一页,赞语八行,款原任四川蓬溪县知县臣罗学旦薰沐敬书恭进。”此图册为清宫内府所藏,民国国民政府古物陈列所编撰的《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著录。罗学旦的诗友林良铨(广东平远县人,曾任四川大竹、成都等县知县,官终苏州府总捕同知),撰《寄蓬溪令罗鲁亭明府》云:“舟谊知阳禹,朋情想范张。分金真鲍叔,拔剑过王郎。自昔为儒谨,而今作吏良。雁行何日聚?蓬水暮云望。”可见林良铨对罗学旦的为人、为官评价甚高。民国《中国画学全史》与近年编著的《历代著录法书目》两部书画史论著已将罗学旦名列其中。

《张船山手书诗稿》一卷,清代遂宁张问陶撰。问陶,事迹已详前。此为抄本,今存四川省图书馆。按:有虎痴记语、唐百川印。

《张船山自写诗册》,一册,清代遂宁张问陶撰书,邓秋枚集。上海神州国光社1909年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

《张船山先生诗画册》,清代遂宁张问陶书绘,游艺图书社编辑部编,1910年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

《续西厓诗意画册》,清代遂宁张问陶书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琼山增订画谱》,清代蓬溪张瑶撰。瑶,字琼山,处士。性方洁,不耐俗,嗜琴,工诗,善画,姿游览,历诸名山古刹,缁流羽客,多逢迎之。时称高士,卒后诗稿散佚,有《琼山增订画谱》行世,见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书谱》十卷,清代蓬溪钟瑞浚撰。瑞浚,清代蓬溪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琴谱》一卷,清代蓬溪钟永绍撰。永绍,事迹已详前。《琴谱》一卷著录于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石琴山房书谱》二卷,清代蓬溪唐代俊撰。著录于见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书法津梁》一卷,清代蓬溪尹贞吉撰。贞吉,清代蓬溪西乡(今大英县)人。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谱录类

《糖霜谱》七篇,宋遂宁王灼撰。灼(1105—1175),字晦叔,号颐堂,遂宁府小溪县(今遂宁市船山区)人。王灼出身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其学识渊博,然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只得寄人幕下。晚年闲居成都和遂宁,潜心著述,今存《颐堂先生文集》《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糖霜谱》各一卷,佚文十二篇。此书又名《颐堂先生糖霜谱》,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十,《续通志》卷一百六十,收入《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学津讨原》第十五集,《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十九,《楝亭藏书十二种》,《学术丛编》三集,《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四载有《颐堂先生糖霜谱》一卷,明钞本;《糖霜谱》一卷,清汲古阁钞本。

《疏食谱》,宋遂宁王灼撰。佚,见《续通志》卷百六十五。

《耕耤纪要》,清代遂宁张勤望编辑。勤望(1694—1757),字孚嘉,号后斋、莲洲,张鹏翮孙。荫生,历官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府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诰授中宪大夫。时人称誉曰:“不愧天下清官张相国之孙,二十年尘案,片言决矣。”所至卓有循声,无愧贤良。事迹载乾隆《遂宁县志》卷八、民国《遂宁县志》卷四。《耕耤纪要》无序无跋,录在山东文献集里,署名“青柏使者顺天府管粮通判加一级张勤望编辑”,张勤望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恩荫补顺天粮马通判。与本书署名官职同,是张勤望在山东做知府时编辑印行,系劝农力耕之书。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帝王歌谱》一卷,清代蓬溪钟永绍撰。永绍,事迹已详前。《帝王歌谱》,民国本《蓬溪河西钟氏族谱》作“十二卷”,著录于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释道类

《道德真经次解》二卷,唐无名氏注。又称《遂州道德经碑》。其序曰:“先者经过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镌道德二经,细而览之,与今本又别字,多差错,全无注解,亦无篇题……,不度荒虚,随文解释,分为二卷,名曰次解。”原刻于唐遂州方义县龙兴观,全文见《道藏》罔字号。是研究《道德经》的重要文献,学界简称“遂州本”。

《显禅师语录》,宋遂州释重显撰,宋僧法安辑。一作《长松长老显禅师语录》,佚,见《蜀中广记》卷九十五。杨天惠有《长松长老显禅师语录序》,收入《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十六;苏元老亦有序,收入《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十五。

《明州雪窦明觉大师开堂录》,宋遂州释重显撰,门人文轸录,曾会撰序。序后有“杭州承天寺住持赐紫嗣法弟子传宗校勘立版”字样。正文包括上堂语、举古、勘辨、歌颂等部分。

《雪窦和尚住洞庭语录》,宋遂州释重显撰,参学小师惟蓋集,无序。内容有:在杭州灵隐寺既受翠峰请疏之后的升堂法语、辞别杭州时接受诸院僧众邀请的升座法语,到达苏州在洞庭山翠峰寺的开堂录,以及后来住持翠峰寺接引学人的一系列语录、室中举古、勘辨等,另有一篇《雪峰和尚塔铭》。

《雪窦和尚后录》,宋遂州释重显撰,子环集,如玉序。其内容为继雪窦开堂录之后,是住持资圣寺期间的法语辑录,共收语录一百二十余则。

《雪窦和尚拈古》,宋遂州释重显撰。由允诚、思恭二位参学小师集录并作序,有开禧元年(1205)雪窦住持德云所撰序。

《雪窦颂古》八卷,宋遂州释重显撰。显(980—1052),字隐之,俗姓李,赐号明觉大师,遂州(今四川遂宁)人。咸平中终父母丧,便到益州普安院落发为徒。后又去襄阳,从石门聪禅师,又从随州智门祚禅师,往池州景德寺为首座。南游杭州,主持苏州洞庭翠峰寺,再到明州,主持雪窦资圣寺,为“云门宗中兴之祖”。仁宗皇佑四年(1052)卒,年七十三。《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此书又名《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雪窦和尚百则颂古》。远尘集,昙玉序。日本秋月龙珉《禅海珍言》云:“《雪窦颂古》是云门大师雪窦重显以云门祖师的机缘语录为基础,用偈颂形式加以阐述云门宗思想的集则。”著录于《郡斋读书志》卷三下;《文献通考》卷二二七;《遂初堂书目》子部释家类作《雪窦语录》无卷数;《文渊阁书目》卷十七,《明书经籍志》拾补佛书作一册;《宋史·艺文志》子类,《国史经籍志》子类作《语录》八卷。今存《雪窦和尚百则颂古》一卷,收入《续藏经》;《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一卷,收入《四部丛刊续编》集部。《颂古集》有宋刊本、元刊本(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今已收入北京大学编《全宋诗》第一四九卷中。后来,克勤禅师在重显禅师《颂古百则》的基础上,加以点评、阐述而成《碧岩录》[3]。

《碧崖集》十卷,宋遂州释重显颂古,克勤评唱。又名《碧岩集》、《重显颂古克勤评唱》。著录于《郡斋读书后志》卷二,《文献通考》卷二二七,《文渊阁书目》卷一七,作一册或五册;《明书经籍志拾补》佛书作六册。收入《续藏经》、《大正藏》第48册中。《碧岩录》成书于宋宣和七年(1125),它是宋僧园悟克勤对雪窦重显《颂古百则》的讲评,即重显选著《颂古百则》,克勤评唱《颂古百则》。雪窦重显从禅师语录中选出公案(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百则,附以颂文(即颂古)。克勤在成都、夹山、湘西作了三次详细讲演,其门人将在夹山灵泉院所讲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因夹山(今湖南澧县东)是唐代高僧善会开辟的道场,善会有“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故禅林遂称夹山为“碧岩”。该书遂以“碧岩”为书名。该书在录出《颂古百则》的每一则之前,先加“垂示”,以作提示;列出“本则”后,著语评论,介绍公案提出者的略历,并就其警句加以评唱,进行整体解说。自宋以来,禅门就把《碧岩录》列为“禅门第一书”,正如日本学者秋月龙珉在《禅海珍言》中说:“它客观而深刻地大写了中国的了不起的伟大的禅。”《碧岩录》的出现,直接诱发了日本的五山禅学的兴盛,日本禅学称它为三大奇书之一。今存日本延宝六年(1678)刻本。在国内被誉为与《坛经》合璧的禅学圣经,至今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禅宗爱好者。

《佛果击节录》二卷,重显拈古,克勤击节。存,收入《续藏经》,《四部丛刊续编》集部《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附。集似多为随口所唱,内容以佛教提唱诗颂为主,并由其弟子记录整理而成。

《祖英集》二卷,宋遂州释重显撰。显,事迹已详前。北宋时期最为繁荣的宗派,应数云门宗。云门大师光祚的弟子雪窦重显(980—1052)可以算禅僧中的大诗人,他的《祖英集》《颂古集》历来声名卓著。《祖英集》二卷,专录诗作,卷首有文政序,云:“师自戾止翠峰、雪窦,或先德言句渊密,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怀别贻赠之作,固亦多矣。”收诗凡二百二十首。集中诗颂佳作颇多,张伯端《读雪窦禅师祖英集》赞云:“或歌诗,或语句,丁宁指引迷人路。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四库全书总目》亦曰:“重显戒行清洁,彼教称为古德,故其诗多语涉禅宗,与道潜、惠洪诸人专事吟咏者蹊径稍别。然胸怀脱洒,韵度自高,随意所如,皆天然拔俗。五言如‘静空孤鹗远,高柳一蝉新’‘草随春岸绿,风倚夜涛寒’‘片石幽笼藓,残花冷衬云’‘啼狖冲寒影,归鸿见断行’,皆绰有‘九僧’遗意;七言绝句如《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亦皆风致清婉,琅然可诵,固非概作禅家酸留语也。”文政《祖英集序》亦评论曰:“夫大圭不琢,贵乎天真;至言不文,尚于理实。”是集今存版本甚多,主要有宋刊本、元至正二年(1342)释海岛刊本、明刻本、日本天保六年(1835)大智院刊本、日本庆安三年(1650)京都秋田屋平左卫门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丙编》本、《禅门逸书初编》本等。《祖英集》今存,见《通志》卷六十七;《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续通考》卷一百九十五作二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续编》集部。

《瀑泉集》一卷,宋遂州释重显撰。此书又名《雪窦和尚明觉大师瀑泉集》:参学小师园应述。此集由园应命名,根据古今机缘语句所作的代别问答,是该集的主要部分。重显颇有文才,《禅林僧宝传》曰:“显盛年工翰墨,作为诗句,追慕禅月休公。”又《明觉大师塔铭》道:“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集》,凡七集。”今存,见《宋史·艺文志》子类。收入《四部最刊续编》集部《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附。

《沩山警策注》一卷,宋蓬溪释守遂撰。释守遂(1072—1147),号净严,俗姓章,宋代蓬溪(今四川蓬溪县)人,曹洞宗高僧。高宗绍兴五年(1135),住随州大洪山。为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报恩禅师(1058—1111)法嗣。兵燹已使大洪山满目疮痍,净严开始了艰苦的复兴之路。很快,“四方禅衲,骈肩而来,檀越社供,如赴约束。逾年,僧及半千,次满七百,复修院宇,追述先范,大阐纲宗。自此,灵济道场废而复兴。师住持十有三年,丛林再盛,不减畴昔。”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七十六。事见《湖北金石志》卷一一冯檝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四、《续传灯录》卷十二、《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守遂《沩山警策注》为《沩山警策》最早之注释书,收入《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六套。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宋蓬溪释守遂注。守遂,事迹已详前。投子义青(1032—1083)为宋代曹洞宗的再度创始人,其弟子大洪报恩,再传弟子大洪守遂等,都有诗作传世。释守遂《偈》云:“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踏踏翻鹦鹉洲。惯向高楼骤玉马,曾于急水打金毬。”该书今存清光绪五年(1879)长沙刻经处刻本,藏湖南图书馆。

《佛遗教经》一卷,宋蓬溪释守遂注。守遂,事迹已详前。宋代冯檝称,作为报恩嫡嗣、曹溪十四世孙,净严曾结十万人念阿弥陀佛,刊《华严经》《遗教经》诸经,注解《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沩山警策》,并有语录、偈颂并行于世,可谓今世高僧。该书今存清光绪五年(1879)长沙刻经处刻本,藏湖南图书馆。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一卷,宋代通泉县释居简撰,物初大观编。居简(1164—1246),字敬叟。潼川通泉(治今四川射洪沱牌镇通泉坝)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佑六年示寂,世寿八十三,僧腊六十二。事迹见《补续高僧传》卷二四、《净慈寺志》卷八、《灵隐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此书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收入《续藏经》。

《北磵文集》十卷,宋代通泉县释居简撰。居简,事迹已详前。此书又名《北涧集》《僧北涧文集》,见《宋史·艺文志补》集类、《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国史经籍志》诗词作《僧北涧文集》二册。今存《北涧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卷三十二载有《北涧文集》十卷,旧钞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六载有《北涧文集》十卷,宋崔尚书宅刊本(存八卷),《北涧文集》十卷,明谢氏小草斋钞本。另有日本应安七年(1374)京都五山刻本,今存[4]。

《北磵诗集》九卷,宋代通泉县释居简撰。居简,系南宋第一诗僧。此书又名《北涧禅师诗》《北涧诗集》,存,见《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文渊阁书目》卷十七,《明书·经籍志》拾补佛书作《北涧禅师诗》四册。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六载有《北涧诗集》九卷,清钞本。其著作对日本的五山文学曾有很大的影响。其诗以日本应安七年(1374)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全宋诗》收录十二卷,《全宋诗补订》补辑二首,此外《枯崖漫录》、《江湖风月集》、《禅宗杂毒海》、《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新撰贞和分类古今尊宿偈颂集》亦有部分诗作。

《北磵外集》一卷,宋代通泉县释居简撰。居简,事迹已详前。

《北磵续集》一卷,宋代通泉县释居简撰。居简,事迹已详前。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宋代长江县释痴绝道冲撰。痴绝道冲(1169—1250),俗姓苟,号痴绝。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人,南宋临济宗高僧、禅林巨匠,曹源弟子。曾住持明州天童寺、阿育王寺、临安府的径山寺,弟子有渡日高僧兰溪道隆等。撰有《痴绝和尚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全宋诗》辑其诗一卷。道冲工书法,日本尚珍藏其书法作品一帧。生平载入《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一、《释氏稽古略》卷四、《大明高僧传》卷八、《佛光大辞典》《巴蜀禅灯录》等。

《吉凶影响录》,宋射洪岑象求编。象求,字岩起,射洪人,宋嘉定元年进士。终宝文阁待制。明万历《重修潼川州志》卷五十载:“岑象,字相求,通泉人,读书归云洞。旧志云:嘉定元年甲科,郪一人岑相求,与《一统志》同。州志称志,射洪志载名,大抵象本通泉人,或郡庠出身,故志以为郪人耳!”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一有传。晁公武曰:象求,熙宁之末闲居江陵,披阅载籍,见善恶报应事,则删润而记之,见有闻见者,难乎备载,亦采摘著于篇。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按:《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许肇鼎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载:希昼(剑南九僧之一)、贾善翔(太清宫道士)、杨济(潼川路转运判官),为遂宁人,载郑修(天禧三年进士)为蓬溪人,均误。

《友苍语录》,明遂宁释祖嵩撰。祖嵩,号友苍,遂宁人,明崇祯初,云游京师,名动公卿。入清后到金陵,居报国寺圆寂。工诗,高洁清超,迥异流俗。

《佛老家乘》,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寂光禅师语录》六卷,明蓬溪佛子寺释印豁撰。印豁(1619—1699),字寂光,南充县人,父姓杨,母李氏。清初名僧,住持蓬溪古刹佛子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初八日,寂光印豁禅师圆寂,塔葬佛子寺龙印山狮子颔下。清代南充举人罗为赓撰有《寂光禅师塔铭》。

《续录》四卷,明蓬溪佛子寺释印豁撰。

《天渊录》二卷,明蓬溪智林寺僧福湛撰。福湛,号天渊,楚人,居蓬溪智林寺,勤苦修行,解悟空寂,为一代禅宗。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语录》一卷,明蓬溪智林寺僧福湛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明蓬溪释明昱撰。明昱,号高原,明代蓬溪人,系明末高僧、唯识大家,德行高古,著述丰赡,乃晚明唯识复兴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创立了贤首宗(兼慈恩宗)高原法系,法脉传承至今。《成唯识论》,是我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万历年间为名儒王肯堂讲成唯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将当时之讲义录成《成唯识论俗诠》十卷,20余万字,今存,收入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卍新纂续藏经》第50册。

《相宗八要解》八卷,明蓬溪释明昱撰。唯识宗在中国传了三、四传之后,基本湮没无闻。后于明朝有过短暂复兴,沙门雪浪从《大藏经》中录出八种唯识典籍,选编为《相宗八要》,以此作为修习相宗之阶梯。随后有明昱首先为其系统作注疏,撰成《相宗八要解》,代表了明昱对唯识学的研究成果。此书先单行,万历四十年(1612)始合刻流通。凡八卷,内容分别为:《百法明门论赘言》《唯识三十论约意》《观所缘缘论会释》《六离合释法式通关》《观所缘缘论释记》《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三支比量义钞》《八识规矩补注证义》等各一卷。

《金刚经解》,清代射洪大觉寺僧明梁撰。明梁,字振瑞,清代岭南苏氏子,十岁披剃,二十二受具,行脚四方,后驻锡射洪大觉寺,晚著《弥陀金刚》等解,为释子所宗。蓬溪知县、贵州按察使国栋撰《振瑞和尚塔铭》。见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辑解》,清代射洪唐立纲、唐立常、唐立端辑解。书前有道光丙午(1846)三月既望八十八岁翁田澍川于平山书屋撰序;道光丙午(1846)三月上浣唐立纲于四桂堂之致远斋撰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射洪弟子唐立常于凤山书屋之最乐斋撰序解。田澍川,字甘霖,清代射洪县增广生。受业唐立纲,字桂村;唐立常,字静庵;唐立端,字方亭。该书刻于道光间,田澍川校正,其弟子唐立纲、唐立常、唐立端句解辑案,今存。

《道德经辑要》一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光绪《蓬溪续志》卷四著录。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不著卷数。

《武侯奇门遁甲全书》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三国蜀诸葛亮撰,唐代李筌、诸葛纯注,清代张问陶增注。该书为清朱丝栏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阴符经注疏》一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光绪《蓬溪续志》卷四著录。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不著卷数。

《关帝觉世经注证》,清代遂宁李廷赓撰。廷赓,字殿飏,遂宁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历主遂宁书台、德阳书院,蓬溪蓬莱书院。倡立遂宁女校,编有《女子新修身教科书》。民国《遂宁县志》卷五有传。

《文昌阴骘文注证》,清代遂宁李廷赓撰。

《关圣觉世经注证》一卷,清末蓬溪陈奕端撰。民国《蓬溪近志·艺文》著录。

《清心老人宝筏》二卷,清末遂宁无名氏撰。该书记录了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毗卢寺癫师爷(清心老人)出生、皈依、修行、悟道、劝善、传道、度人等经历。清心老人,俗名吴复成,遂宁城东门外麻柳湾人。生于清嘉庆元年(1796)三月,幼时家贫,七岁至遂宁广德寺出家,后到遂宁白马毗卢寺修行,五十岁成正果,至成都青城山乐善堂授徒。一生门徒数万,成者千余人,上品弟子十四人。同治四年(1865)七十岁时圆寂。此书作者不详,清末唐天诂刻,遂宁郭云龙有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目贯摄》一卷,清遂宁广德寺释永光撰。释永光,清末遂宁广德寺名僧,华严学者。收入日本前田慧云、中野达慧等学者编选之《续藏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一卷,清遂宁广德寺释永光撰。收入日本前田慧云、中野达慧等学者编选之《续藏经》。

《三教心法》二卷,清光月老人重辑。清光绪三十年(1904)遂宁崇兴堂书局刻本,一册,重庆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射洪遂宁光绪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射洪市:保居民就业 稳发展大局
射洪市:将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遂宁高新区
射洪农商银行 成都宣讲“创富升级”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