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玩具在玩教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江苏为例

2021-02-13陈夏贤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泥人教具民间

陈夏贤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第一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民间玩具种类丰富,集美学、实用与文化价值为一体,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长期以来,民间玩具不仅能反映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间习俗和文化传统,更是体现了当地儿童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江苏地区为例,民间玩具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苏南、苏北相同类型的民间玩具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

玩教具设计主要以纸、泥、布、以及竹、木等各类材料,设计制作符合儿童年龄、心理发展,以及适合儿童教学活动、游戏及主题课程使用的玩具、教具。将江苏民间玩具与当地高校玩教具设计课程有效融合,首先要对江苏地区民间玩具资源做深入调查研究,从课程教育的视角探究其制作分类、美学特征、人文内涵等,从而归纳出其在玩教具设计课程中的教育价值。两者的融合对开拓民间玩具的教育传承思路以及推进玩教具设计课程的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民间玩具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一 )民间玩具的分类

通过梳理江苏各地民间玩具,虽然有很强的地域文化风格,但总体来说都离不开制作种类,因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塑作类

以泥、面团、纸浆、糖等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的材料,经过手捏、吹塑及彩绘等工艺制作而成的玩具。这类玩具分布极广,遍布全省,像无锡惠山泥人、苏州虎丘泥人、徐州泥人、沛县泥模、丰县吹糖人、南通面人、糖画等都是可探寻的范畴。

2.编织类

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等材料,经过编结、捆绑、串构等工艺制成的玩具。江苏地区的编织玩具以竹篾、蔺草、棕叶等材料为主,以苏州草编、常熟竹编、南通棕编为典型代表。

3.雕刻类

以竹、木、皮料、金属等硬质材料经过雕凿、砍削、锯切等工艺制作成的玩具。像扬州木偶、如皋木偶、南京皮影、徐州虎头棒、响车、毛驴驾车、鸟击鼓车等都属于这类玩具。

4.缝制类

以棉布、绸缎等纤维制品为主要材料,经过缝制、刺绣、剪贴、包填等工艺制作而成的玩具。像徐州香包、如皋香包、沛县封侯虎等,不仅具有娱乐玩耍的功能,而且还兼有实用功能和祈福辟邪等功能。

5.裱扎类

以纸、布等纤维制品和竹、木等为骨架,经过编扎、裱糊等制作工艺,再加以绘画装饰而成的玩具。像南通板鹞风筝、如皋造型风筝、南京秦淮灯彩、苏州灯彩、徐州纸塑狮子头等[1]。

(二 )民间玩具发展现状

江苏民间玩具涵盖种类繁多,但由于时代的冲击,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间玩具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薄弱

目前,民间玩具的社会宣传主要以博物馆体验和非遗展览为主,这还仅仅针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对于一些更接地气的民间玩具,知之者甚少。笔者曾在本校对17-22岁的300位学生做过问卷调研,回收问卷293份,调查结果显示能说出三种以上民间玩具的不足7%,玩过两种以上的不足4%。调查结果虽然只能反映本校该年龄段学生对民间玩具的认知,并不能精确反映国内所有地区群众的认知情况,但却能说明目前民间玩具的社会认知度非常薄弱。

2.民间玩具制作技术出现传承断层,发展濒临绝境

3.民间玩具创新转型面临困境,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

民间玩具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时代产物,不论是制作材料、工艺技术、装饰审美还是销售模式都脱离了时代发展。没有创新,直接导致民间玩具难以挤占市场销售,逐渐处于被替代的困境,远离大众生活。如徐州沛县泥模,可以说曾经是沛县当地儿童普及戏曲艺术和神话故事的重要载体。但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儿童远离“泥土”,再加上电子产品、儿童出版物的不断更新,沛县泥模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已处于销声匿迹的境地。

二、民间玩具融入玩教具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中就提到了“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要求,再结合目前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这样的课程融合很有必要。

其次,从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来看,民间玩具有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本土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本真美。目前迫切需要将传统民间玩具与课程教育融合,通过教育宣传、工艺传承让新时代的设计者乃至最终玩具的受众保护和传承民间玩具。通过课程教学,引领学生从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像玩具的材料工艺、呈现形式、装饰色彩、包装风格、娱乐体验等方面都要做有效的探索和创新。而高校玩教具设计课程的教育对象是高校学生,最终的受益对象是儿童,影响的将是两代人的认知,本课程正好可以充当这个教育桥梁。

最后,从课程本身来说,以往的玩教具设计课程会以材料模块、领域模块等划分设计内容,课程缺乏文化支撑,设计相对刻板单调。在玩教具设计课程中融入民间玩具资源,其充满原野特色的造型色彩、丰富的种类、有趣的玩乐体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可以给玩教具设计教学提供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从而设计出更多带有文化创意特色的玩教具作品,这无形中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内涵。

因此,不论从教育部的政策引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还是从课程本身而言,将民间玩具融入教玩具设计课程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三、民间玩具在玩教具设计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一 )从民间玩具中彰显课程文化

民间玩具具有原野的泥土芬芳,是一个地区民间文化的真实体现,以江苏地区为例,苏南、苏北文化差异较大,苏南代表的是清秀典雅的吴越文化,苏中更多的体现出淮扬、江淮文化;苏北代表的则是极具文化底蕴的楚汉文化。在玩教具设计课程中融入民间玩具的学习,充分挖掘其地域文化内涵并用于玩教具的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这些民间玩具无论是从造型、色彩、表现形式还是娱乐角度都与儿童的体验与视角有着一定的契合点,它们浸润着当地的民间文化,是最真实的群众审美表达,这些正是我们常规设计课程中最缺失的一角。在玩教具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探寻相关类型的民间玩具为设计认知前提,从其设计理念、制作工艺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前期设计基础,再以儿童的体验与实践作为创新设计与制作的最终归属。

建立好初始有限元模型后,在Nastran中对安装架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匹配情况如图3所示。

如以惠山泥人为切入点展开与之相关的玩教具设计,在丰富和拓宽玩教具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涌现出一大批极具文化特色的玩教具设计,如惠山泥人儿童套棋、泥人特色儿童饰品、儿童文具设计以及带有泥人传说的儿童讲故事套装等等。除此,类似的一系列玩教具设计都能找到与之相关的民间玩具原型,像苏州草编、南京皮影等等。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玩教具设计课程也由传统的“工匠”教学上升到了有文化浸润的体验与创新教学。

因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代儿童发展的需要,规划玩教具设计课程,注重民间玩具的文化探寻与创新设计的有效融合[2],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自觉地参与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中去。如此玩教具的设计课程也能彰显出文化特色,民间玩具在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二 )从民间玩具中寻找地域归属

各地的民间玩具都浸润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在玩教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各类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玩具,能让学生在探索、创新、设计、制作的同时寻找到玩教具的地域文化归属,从而坚定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学生在体验民间玩具的同时,地域文化的归属感表现就是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感知。民间玩具无论是从制作工艺、造型特点、色彩和装饰元素还是玩法使用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像玩具材料方面,除了各地共有的纸、面、泥、布等,苏南的民间玩具多见草、竹等材质,如苏州草编船娘娃娃、相城渭塘草编蜻蜓、蚱蜢、老鼠等形态逼真的小动物;南通棕编动物,还有苏南地区的竹编玩具等;而苏北楚汉文化地区则以木、毛皮类为主,像徐州地区有名的木制哗啦棒、响车、毛驴驾车等,少见草编和竹制玩具。由于南北地区物产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些民间玩具在材质上就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像苏州草编用的蔺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温润多雨的江南地带,是苏州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都是田间地头俯拾即得的自然产物,而自然环境则影响了玩具的取材。

还有像“糖人”这种南北都流行的儿童食玩在本质上也有不同。徐州吹糖人以糖稀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以口吹手捏为主,辅以模印。可吹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果实、生活用品及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玩具模型等。而苏州的“吹糖人”在糖温和色彩上更加注重,形象上更有鲜活的特征。两者在色彩和造型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也有颜色,但更浓烈,后者色彩更清新淡雅;造型上前者夸张稚拙,后者则更形象。这主要是地域文化的影响所致,小小的民间玩具中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因此,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玩具引入玩教具设计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感知本地区生产方式。教学中学生则会对自己家乡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玩具产生亲切感,从而在后期的设计中找到地域归属。

(三 )从民间玩具中感知儿童视角

传统民间玩具的制作者主要有以此为经济收入的工艺匠人、农村劳动妇女和家中长辈等三类人。而它能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保留下来,得益于智慧的造物者对于儿童世界的深入观察,从而以儿童的视角和立场来理解并设计制作玩具[3]。

如从南通棕编玩具中我们发现很多形象都是儿童乐于观察以及农村随处可见的小动物,如蚱蜢、蝉、蝴蝶、青蛙、鸟、公鸡、狗等,鲜少有大型的棕编猛兽形象,即使是较大的动物如大象、牛等也做得小巧玲珑且活泼可爱。这些材料来源于田野的玩具造型写实生动,它们售卖的对象多为农村学龄前儿童。这些儿童的身高以及生活认知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视角,关注地面多于天空,关注现实多于想象。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使得他们对鸣叫的蝉、能飞的蝴蝶以及积水中蹦跳的青蛙更感兴趣。这些棕编形象鲜明地体现了手工艺人创作过程中对儿童视角的理解。

再如徐州沛县闵氏泥模,不论是圆形、椭圆形还是不规则形,大小都在5-7CM左右,尺寸正适合儿童手掌把玩的需要。泥模图案内容多为儿童感兴趣的故事神话及戏曲人物,和自然界中能飞善跑的动物,尤其是人物面部表情刻画极有神韵。相比之下,由于儿童的认知及心理特点,对植物的兴趣要远弱于生动有趣充满故事趣味的人物、动物。这样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出成人对儿童视角的细致观察。因此泥模作品牢牢抓住儿童的兴趣认知点,无论从造型、比例还是内容、题材等都与儿童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契合度[4]。

由此可见,这些民间玩具经久不衰,并能在儿童群体中得以流传,归功于创造者对儿童的认知世界、体验方式以及认知视角等方面的关注和解读,以及始终以儿童是自我主体的立场创造并创新。如此,我们对民间玩具的研究探索为后续的玩教具设计的开展找到适合的设计角度,则是需理解儿童本真样态并以儿童的视角与立场结合游戏需求设计玩教具。了解并理解儿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并切实走进儿童的认识世界,如此玩教具的设计也就与儿童形成了情感共鸣,对课程的受众来说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四 )从民间玩具中体验造物之道

民间玩具凝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它们所具有的造物之道,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从而使我们在玩教具设计中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文化特质,最终达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目的。

如各地的泥玩具,像惠山泥人、虎丘泥人、徐州泥人等,对不同地域泥玩具的制作工艺探索,比较分析各地泥玩具的工艺特色,再结合玩教具设计的最终受益对象儿童,寻求更便捷的材料设计适合儿童创意造型并体验泥人制作的玩教具。汲取无锡惠山泥人的粗货模制工艺,设计制作儿童泥人压模玩具,再延伸到泥人制作套装等。从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研究中,对其在竖立状态下始终保持平衡的原理进行探索,从而可以设计出各种有趣的不倒玩具,甚至可以拓展到儿童体验的拼装不倒玩具。再比如像南通板鹞风筝外形古朴,绘画精细,鹞面装有数十乃至数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飞时,发出不同的音响。在探索其工艺时,不仅能体验雕刻、绘绣、书法、扎裱等工艺,还有风筝的哨口制作。在课程学习中,可以从中探索其空气动力学原理,精妙的发音原理,哨口的大小决定其音调的高低等原理。从而拓展到儿童发声玩具、平板滑行玩具的设计中。再如像民间玩具的色彩、造型、表现形式等都体现着的中国百姓千百年来朴素原始的审美观念,以及顺物自然、朴素质真的田野之美。这些玩具不论是外形还是功能实用方面都具有值得我们探索学习的造物之道。

因此,将传统的造物之道与现代儿童的审美结合,并融入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理念,便是玩教具设计课程的核心精髓。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造物之道浸润之下的创新设计课程,对于学习受众以及未来的玩具体验受众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四、结语

江苏融合了多元文化,江苏民间玩具风格多样,代表的是各地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玩具,体现了农耕时代百姓对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期盼。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儿童的造物视角、有趣的玩乐体验以及色彩、造型、装饰等都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盛极一时的民间玩具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将民间玩具与高校玩教具设计课程融合,无论是对课程的改革还是民间玩具的传承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泥人教具民间
我是“泥人罗”
捏泥人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泥人刘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