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家庭玩具选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2-13李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玩具家庭游戏

李霞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玩具是连接幼儿与游戏的重要桥梁,是支持幼儿进行游戏的关键载体。随着生活质量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家长逐渐重视学前教育质量,主动且积极地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玩具便成为了环境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幼儿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家庭玩具赋予着幼儿成长路上不同的意义。所谓“幼儿家庭玩具”,在此界定为幼儿在家庭中游戏时所使用的,能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愉悦感的物品[1]。当前,各种质量、各类功能的玩具充斥于市场,面对种类繁多、纷繁复杂的玩具,大部分家长在辨识及挑选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基于此,研究将立足幼儿家庭玩具选择的现状,重点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幼儿家庭玩具选择的策略,以期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玩具选择观,进而提升家庭教育整体质量,促成幼儿良好成长环境的形成。

一、幼儿家庭玩具选择存在的问题

(一 )异化玩具功能,选择观念片面化

玩具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帮助幼儿感知事物、探索世界的工具,蕴含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随着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家长逐渐意识到玩具的作用,在选购标准上也随之提高。然而,当前在玩具的选择上,却仍然出现了家长异化玩具功能,选择观念片面化的问题。

就幼儿家长选择观念而言,其片面之处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益智”玩具等同于“提升智力”。益智类玩具蕴含开发智力、刺激感官、辅助幼儿认识世界以及协调身体机能等多种价值,是在幼儿操作摆弄的过程中,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然而,部分家长在选购玩具时,直接将“提升智力”的玩具视为“益智类”玩具,只关注该玩具是否能增强幼儿智力水平,忽视其颜色、构造、外形等各方面可能蕴含发展潜能的特质。显然,此类所谓的“益智”玩具实则是披上了负压学习的“外套”,极易带给幼儿枯燥无味的感受,导致其烦闷拒绝心理的产生。另一方面,“提升智力”是玩具的最主要且最重要功能。部分家长选购玩具的功利性较强,过分追求“提升智力”的玩具,甚至将其作为评判玩具好坏与否的直接标准。玩具构建起了幼儿与游戏间的联系,辅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实现心灵上的满足与情感上的升华,如若一味将“提升智力”作为唯一标准,这会使玩具彻底失去其“玩”的本真,同时将其他类型如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个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等这类作用的玩具拒之门外,无形中扼杀了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2]。

(二 )忽视幼儿需求,选择依据主观化

高质量幼儿游戏的开展,应有适宜玩具的支持。在幼儿家庭玩具的选择依据上,目前却问题众多,家长忽视了幼儿自身对玩具的需求与意愿,造成选择依据主观化的情况。

问题一在于“印象刻板,关注性别”。“蓝色属于男孩、粉色属于女孩”、“机器人和小汽车适合男孩,洋娃娃和毛绒玩具适合女孩”,受此类传统且固定思想的影响,幼儿家长们在为幼儿购买玩具时似乎形成了无声默契,如粉色与洋娃娃此类“女孩”特征明显的玩具,早已划出了男孩的玩具选择圈。纵然部分幼儿会提出异议,但家长的“你是男孩子”这一理由,便可立即打消其想法。问题二在于“人云亦云,追求流行”。部分家长缺乏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以及受到“不输在起跑线”观念的影响,一味追求当下所谓“最流行”、“最受欢迎”的玩具,如之前早教机在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益处上的宣传颇多,一时间便刮起了流行风潮,立即出现于各个家庭中。诚然,早教机确实具备自身优点,但家长在幼儿家庭玩具的选购上,似乎更为关注所购玩具是否跟上了其他家庭的步伐,并未将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兴趣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综上可知,当前在幼儿家庭玩具的选购上,家长的个人主观想法参与过多,忽视了作为玩具操作主体——幼儿的真实需要,抑制了玩具功用的发挥,阻碍良好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

(三 )低估玩具作用,选择数量随意化

“判断一个活动区材料是丰富还是缺乏,应当依据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增减,而非材料数量的多少。”[3]活动区材料如此,游戏活动中的玩具亦是如此,但就目前幼儿家庭玩具在选择数量上,呈现把控不当,其随意性较强的情况。

就玩具选择数量而言,“多多益善”主要成为了家长选择随意的写照,其中,部分家长更是偏好选择大量同类玩具。例如,当幼儿对某种类型的玩具表现出强烈兴趣时,如孩子喜欢汽车,部分家长会积极为其购买汽车类玩具,甚至涵盖大小、形状、颜色、类型等各种丰富款式。不可否认,家长这一行为是对孩子兴趣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利于幼儿加深对汽车的了解,增加其经验,开拓其视野。但是,对于注意稳定性较差的幼儿而言,大量且同类型的玩具反而会分散其专注力,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尝试与探究玩具玩法,极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同时,当“拥有大量玩具”的梦想实现得十分容易时,还可能会让幼儿不珍惜玩具,逐渐养成喜新厌旧这类不良习惯。此外,大量且同类型的玩具,对一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幼儿而言,这更是会使其无所适从,难以在游戏活动中恰当且迅速的选择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玩具。

(四 )欠缺自制意识,选择空间局限化

玩具是辅助幼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载体,这个观念被大部分家长认同与接受,因此愿意为幼儿提供相关玩具。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家长的“提供”更多是从商场直接购买,玩具选择空间较为局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发展空间。

就玩具选择空间而言,一方面,部分家长完全不了解自制玩具,缺乏与幼儿自制玩具的意识。这类家长习惯将玩具视为店铺里摆放的“制作完好”的成品,尚未发现身边普通事物蕴含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认识到了自制玩具的作用,甚至能够阐释其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但更多时候,仅仅是具备此类观点,操作实践意识依旧不强,真正实践的机会较少。其中,部分家长在尝试自制玩具后,会因为自制玩具花费时间较多、操作复杂以及功能性体现不明显等诸多因素,而放弃自制玩具,选择直接购买成品这一简便快捷的途径。诚然,较之于成品性的玩具,自制玩具会花费家长与幼儿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最终的作品可能还不甚满意。但是,成品的“精美与完好”,反过来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想象空间,在自制玩具中,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完全付诸实践,去创造出一些玩具市场里所缺乏的作品。可见,如若仅是偏好购买成品而轻视自制玩具,会将幼儿的发展空间局限化,失去原本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契机。

二、幼儿家庭玩具选择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转变玩具选择观念,提升认知的全面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仅限于“智力发展”,玩具的功能也不仅只包括“提升智力”。作为家长,有必要转变以往略显片面的观念,全面了解玩具的价值与作用。

一方面,玩具是因为具备了“趣味性”,进而才推进“教育性”的实现。如之前所言,玩具是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一种快乐、自主、且无功利性的活动。据此可知,游戏的这些特质必然决定着玩具的价值不仅只限于“提升智力”,也不应是家长“赢在起跑线?”的功利性工具。家长应正确认识到玩具是在满足幼儿需要与兴趣的基础上,幼儿借助其探索游戏活动,进而实现其教育功能。如若玩具仅是作为“提升智力”而产生,其代表“玩中学、学中玩”的“玩”字便早已不复存在,只剩冷冰冰“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具”。另一方面,玩具的“提升智力”不是“益智”的唯一,“益智”也不是“玩具价值”的唯一。家长需解开对“益智类”玩具的长期误解。的确,增长智慧、促进智力发育是“益智类”玩具的关键特征,但是,正如不同材质、五颜六色的积木,在锻炼幼儿空间思维的同时,其实也无形中帮助幼儿感知色彩与了解材料。此外,益智只是玩具价值的一部分,幼儿听觉视觉的感官发展、手脚协调的身体发展、表述沟通的语言发展等各方面,均是玩具价值的体现。所以,家长必须转变陈旧观念,全面把握玩具价值,树立正确的玩具选择观。

(二 )关注幼儿身心特点,贴合幼儿实际需求

幼儿是玩具的主人,玩具的适切性影响着游戏的质量以及幼儿从中获得的发展。作为家长,在进行幼儿家庭玩具的选择时,应主动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需求兴趣,并将玩具选择权交还幼儿。

一方面,家长应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趋向挑选中性玩具,不将自我意愿强加于幼儿。机器人不一定只属于男孩子,洋娃娃也不仅为女孩子专属,家长应改变这类传统观点,为幼儿的玩具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玩具。例如机器人可以锻炼女孩子的空间想象思维,洋娃娃可以培养男孩子细心体贴的性格。在家庭玩具的选择中,幼儿的需求都是其出发点,并非由家长的意愿所完全操纵。此外,家长可以尝试挑选一些中性玩具,这类玩具面向的幼儿范围更广,更具多面性,也便于幼儿真正发展自身个性,同时跳出以往被家长的偏见所打造的狭小圈子,认识到更为丰富且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家长应尊重幼儿实际需求,不亦步亦趋,一味追赶潮流。潮流之所以形成,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一定所有受到吹捧的玩具都适合每一个幼儿,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家长应将幼儿的需求与兴趣放在首位,进而再去思考这类受到大众关注的玩具,能否为幼儿的发展带来好处,而并非一味盲目选择,让幼儿被动接受这些受欢迎的玩具。这类忽视幼儿真实需求的玩具,不仅不会引起幼儿操作摆弄的兴趣,甚至会让幼儿形成对玩具的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三 )恰当把控玩具数量,提升玩具使用率

“多多益善”不代表幼儿就能获得提升、实现发展。在幼儿家庭玩具的选择数量上,家长应做到权衡玩具种类、把握玩具数量,让幼儿能深入了解现有玩具,进而提升玩具的使用率,同时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好习惯。

第一,家长应主动了解玩具特点。不同类型的玩具各有怎样的特点,同一类型的玩具又存在哪些不同,各种类型的玩具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同类玩具之间是否又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是家长应主动思考和判断的。所以,家长不能盲目的给幼儿创造“玩具超市”,用大量甚至是类似且无发展空间的玩具包围幼儿。家长应有目的的为幼儿提供玩具,即使是同类玩具的呈现,也需要考虑二者呈现顺序的区别。第二,家长应善于发现幼儿喜好,自己的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何在、偏好何在,其中,这种兴趣与偏好需是持久性,并非指代幼儿一时兴起短暂出现的兴趣。在正确把握幼儿兴趣偏好的基础上,家长才能为其选择到适宜的玩具,吸引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真正发挥玩具价值,让玩具逃脱成为一个美丽摆件的命运。理清以上两个方面,会有效帮助家长明晰选择目标,更好的控制选择数量。与此同时,当玩具数量回归正常,便会慢慢消除幼儿以往面对“玩具超市”而不知如何选择的困惑,能使其集中注意力,去探索当前玩具的玩法甚至挖掘新的玩法。并且,对玩具数量的把控,也会让幼儿自觉地珍惜爱护玩具,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玩具习惯[4]。

(四 )正确认识玩具作用,重视家庭自制玩具

玩具的外观及精美程度不决定其操作价值的高低,于幼儿而言,只要辅助其开展游戏,并能为其带来快乐的都能称为优质玩具。作为家长,应全面且正确的看待玩具功能,善于发现并乐于开展自制玩具,拓展幼儿玩具范畴,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第一,自制玩具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家长应鼓励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在自制玩具中,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与制作,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权。不可否认,当前玩具市场的低结构化游戏材料也各有特色,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也在不断改进。但相较之下,自制玩具能为幼儿的奇思妙想提供充足的空间,从做什么、用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好之后的用途,均可由幼儿操作与把关,这对幼儿思维的创造性与严谨性、动手操作的精细度、耐心细心品质以及自信心成就感等各方面的培养,均有着极大的好处。第二,自制玩具具备较大的亲子价值,家长应转变观念,做好幼儿自制玩具良好的示范者与指导者。一个饮料瓶、一捧泥土、一块石头,甚至是一片树叶,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存在着成为幼儿玩具的可能,因此家长应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引导幼儿一块去挖掘平凡事物背后的“无限光芒”。其次,家长应主动参与并鼓励幼儿自制玩具,不仅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幼儿做出良好示范,并能积极参与幼儿的玩具自制实践,与幼儿一同发现、一起选材、一块制作,从而无形中增强亲子情感,拉近二者距离,让玩具自制不仅成为幼儿展现自我的重要契机,更是成为了亲子交流的良好平台。

蒙台梭利曾言:“幼儿学习的本质是游戏,玩具就是幼儿进行游戏的主要工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点,玩具的质量和功能与幼儿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联系。”[5]玩具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其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决定幼儿的发展进程。幼儿家庭玩具适宜性的实现,需要家长领会玩具作用,关注幼儿实际需求,让玩具真正成为帮助幼儿开展游戏、实现进步的优质伙伴。

猜你喜欢

玩具家庭游戏
家庭“煮”夫
平衡玩具
恋练有词
丢失的玩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