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2021-02-12杜娜
杜娜
长沙市中心医院23病室,湖南长沙 410000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至少3个月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情况,病因主要与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感染、肾毒性药物等有关[1-2]。患者患病初期可无特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乏力、夜尿增多、腰酸等症状[3-4]。随病情逐渐进展,肾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精神萎靡、肌肉抽搐、下肢肿胀、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6]。临床中治疗此疾病以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替代治疗为主,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种因素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影响,需要采取合适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管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7]。基于此,该次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该院工作的100名医务人员,对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100名进行分析,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50)和研究组(n=50)。参比组医务人员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24~42岁,平均(33.02±1.08)岁;受教育程度:大专25名、本科及以上25名。研究组医务人员中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26~41岁,平均(32.98±1.11)岁;受教育程度:大专22名、本科及以上28名。不同组别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A组(n=50)和B组(n=50),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服务。A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52~84岁,平均(68.04±3.36)岁;病程8~24个月,平均(16.03±1.17)个月。B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53~83岁,平均为(67.95±3.41)岁;病程9~23个月,平均病程为(15.99±1.21)个月。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参比组医务人员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内心情绪、用药情况、认知水平进行管理等。
研究组医务人员使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1)成立个案管理小组。由该院肾脏内科护理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护理人员组成,均需要进行慢性肾脏病知识和个案管理模式知识学习,展开管理技巧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服务,以此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保障管理服务质量。(2)建立沟通渠道。组员需要与患者沟通,留好患者联系方式,在患者许可下建立微信群,以此作为沟通渠道,便于护患保持联系;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管理,汇总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情况、随访情况,保障个案的全面性,便于日后查阅参考。(3)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患者在入院确诊慢性肾脏病后,需要展开持续6个月的随访工作,以电话联系、上门随访等方式监控患者病情进展,还可根据患者疑惑进行有效解答,嘱咐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评估。个案管理小组成员需要在患者确诊疾病后,按照该次调查的标准筛查符合研究患者,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联系,根据患者理解能力为其讲述个案管理的内容、注意事项,在患者许可下,深入了解患者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为患者制订专属个案管理方案。②计划。整个个案的编写和制作需要保证家属、医师、护理人员、康复医师等多方合作,共同分析患者资料,制定最佳管理方法,保障管理任务的顺利实施。③实施与协调。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个案管理方法科学地分配管理任务,强化责任意识,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④评价。组员需要定期对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管理经验和患者病情制定改进策略,实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病情稳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工作能力水平、管理满意度,患者再入院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
①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包括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管理知识了解情况等,评估工具为该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越好。
②工作能力水平:包括言语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评估工具为该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0~25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越强。
③管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评价,评估工具为该研究自拟调查问卷,90~100分即满意,70~89分即一般,0~69分即不满意,管理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组别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管理知识了解情况研究组(n=50)参比组(n=50)t值P值92.59±2.43 87.15±5.87 6.055<0.001 93.23±2.48 87.35±5.98 6.422<0.001
2.2 两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工作能力水平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水平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对比[(±s),分]
组别言语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组(n=50)参比组(n=50)t值P值23.08±1.12 20.47±2.69 6.334<0.001 23.05±1.09 20.44±2.63 6.482<0.001 23.12±1.14 20.49±2.71 6.325<0.001 23.48±1.25 20.72±2.78 6.403<0.001
2.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对比[n(%)]
2.4 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管理后的再入院患者有1例,未再入院患者有49例,患者再入院率为2.00%。意外事件发生2例,无意外事件发生48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00%。
参比组管理后的再入院患者有7例,未再入院患者有43例,患者再入院率为14.00%。意外事件发生10例,无意外事件发生40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00%。
经过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6.061,P<0.05)。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伤或肾功能下降,属于肾脏内科诊治范畴[8],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住院率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发病率约为9.4%~12.1%,降低患者生存质量[9-11]。临床中治疗此疾病以治疗原发病因、避免和纠正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为治疗原则,肾脏替代治疗是医院中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机体代谢废物和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效果;药物治疗是便捷性较好的控制病情方式,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进展情况科学用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12-14]。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对疾病和药物知识的未知,归家后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故在治疗的同时展开科学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病情稳定[15-16]。常规管理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优秀的管理方式,通过成立个案管理小组、建立沟通渠道、实施个案管理模式等进行方式进行管理,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增强其工作能力,提升管理服务质量,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17-20]。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为(92.59±2.43)分、管理知识了解情况为(93.23±2.48)分,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进行管理服务。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言语沟通能力为(23.08±1.12)分、随机应变能力为(23.05±1.09)分、解决问题能力为(23.12±1.14)分、安全管理能力为(23.48±1.25)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锻炼医务人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沟通能力和反应力,增强安全管理能力,以便为患者进行优质管理服务。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比组,说明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并得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可。研究组的患者再入院率为2.00%、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00%,均低于参比组,说明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质量,减少患者疾病复发,降低再入院率,同时,也规避危险因素,提升管理安全性,管理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的效果更好,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改善生活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质量,减少意外事件,降低再入院率,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