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情景教学用于急诊规培生带教的效果
2021-02-12刘旭
刘旭
澧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澧县 415500
急诊科室作为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在急救患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2]。在环境变化、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突发事件等影响下,急诊就诊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所收治患者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3-4]。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诸多医疗机构急诊规培生带教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导致规培医师急诊方面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并未得以全面提升,不利于医疗质量提升[5-7]。同时,规培医师能力水平不足的情况下,投入到急诊工作中,会影响患者就诊满意度,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8-9]。可见,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应用在急诊规培生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急救情景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情景模拟,由带教教师抛出问题,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摸索解决问题方法[10-12]。基于此,为了探究现场急救情景教学在急诊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该文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取该院56名急诊规培生参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56名急诊规培生,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28名,研究组28名。常规组中男性15名,女性13名;年龄21~27岁,平均(24.25±1.22)岁;专科学历9名,本科学历15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名。研究组中男性16名,女性12名;年龄22~26岁,平均(24.33±1.19)岁;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为8名、15名和5名。在整个研究期间,规培生未发生人员变动。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学历等基本信息,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急救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带教教师向组内成员讲述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带教教师根据心肺复苏流程讲解基础生命支持内容(BLS),具体包括判断患者心脏骤停、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等内容。由带教教师向学生演示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随后组内学生根据带教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演练,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以促进操作熟练。完成基础生命教学内容后,开展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内容(ACLS)的教学,包括如何使用复苏药物、如何使用简易呼吸器,如何除颤等。
研究组采取现场急救情景教学方法,设置急救模拟人和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并开展以下教学内容。
①设置急救场景。在该院医学技能培训中心模拟重现心肺复苏(CRP)现场,将模拟人作为患者,模拟其突然倒地场景,模拟患者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同时设置3种急救场景,分别为院外心脏脉搏骤停、院内心脏脉搏骤停和患者突然猝死。
②急救情景引入。带教教师对CRP理论知识、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演示,而后开展模拟现场演练,结合实际情况恰当分组,并选派一位作为组长,其主要负责抢救指挥工作,其他成员分别实施胸部按压、气道管理、除颤、静脉给药等操作。确认患者是否意识清醒,若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则需即刻开启CPR。针对3种不同的模拟场景分别开展团队协作处理工作,并在不同场景完成后对操作进行总结与分享,而后制订出接下来的操作计划。所有成员在不同模拟场景中需将操作角色进行轮换,确保不同实践操作内容均能够得到锻炼。最后经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案例考核工作,从而对其ACLS、BLS等掌握情况作出评估。
③情景拓展运用。带教老师也可在教学开展前为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其事先查阅相关资料预习,并在完成模拟教学后共同总结评价各项问题,最终获取正确结论。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教学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教学质量。
教学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实操水平、综合技能3项,由带教教师进行评测,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高低与教学成绩优差呈现正相关关系。
教学满意度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研问卷进行评测,包括特别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85分为特别满意、≥60分且<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教学质量以该院自制教学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测,具体分为认知程度、求知欲、自信心、分析能力4个模块,每项分值30分,总分120分。分值越高表示教学质量越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教学成绩比较
研究组理论知识、实操水平及综合技能评分均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成绩比较[(±s),分]
组别理论知识实操水平综合技能常规组(n=28)研究组(n=28)t值P值84.13±1.45 92.87±1.47 22.398<0.001 85.97±1.54 94.97±1.49 22.225<0.001 83.52±2.13 95.49±2.20 20.684<0.001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较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教学质量比较
研究组教学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教学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教学质量比较[(±s),分]
组别认知程度求知欲自信心分析能力 总分常规组(n=28)研究组(n=28)t值P值21.47±0.85 26.45±0.84 22.051<0.001 22.61±0.45 27.96±0.51 41.623<0.001 21.42±1.12 25.96±1.24 14.377<0.001 20.49±1.26 27.33±1.21 20.719<0.001 85.99±3.68 107.7±3.80 21.717<0.001
3 讨论
医疗机构急诊科室与临床科室不同,所来就诊患者均为危重、危急患者,并且患者病情错综复杂,致病原因较多,比如重症车祸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3-15]。对于急诊医师的决策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医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16]。在此背景下,急诊临床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合,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训出高标准、高素质的急诊医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患者伴有呼吸、心脏、脉搏骤停的病例较多,因此,心肺复苏可谓是急诊教学中关键性内容[17]。要求每位急诊规培生都应当了解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传统急救教学方法中,将教学重点向理论知识侧重,学生很少会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往往是观察带教教师操作,再进行自行演练[18-19]。对于实操技能方面的教学培训较少,导致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操作要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现场急救情景教学方法作为新兴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心肺复苏指南,并虚拟设定呼吸、心脏、脉搏骤停患者,模拟真实的现场急救场景,学生亲临其境,参与到急诊抢救中[20]。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理解,熟练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够提升其自主分析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根据模拟情境展现出主观能动性,主动解决问题。另外,在现场急救情景教学模式下,带教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实操时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提升教学质量。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现场急救情景教学,结果显示,对比教学成绩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教学满意度研究组更高,对比教学质量研究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现场急救情景教学在急诊规培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心肺复苏情景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满意度更高,对于培训优秀急诊医务人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