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大班生成活动“花花街”

2021-02-12叶静

幸福家庭 2021年18期
关键词:希希花街莎莎

叶静

进入大班后,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记录表征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乐于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并描述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能大胆地和教师、同伴交流。笔者记录了本班幼儿开展生成活动“花花街”的全过程,以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在阅读《唐人街探案》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莎莎:“我昨天和爸爸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叫《唐人街探案》。”

源源在旁边插话:“我也看过的,我知道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莎莎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唐人街在国外,街上有吃饭的店、卖水果的店,还会有人表演舞狮节目。”

希希:“有没有卖玩具的?”

莎莎:“这个我没看到,但那条街很漂亮的,人很多。”

轩轩搬着椅子凑了过来:“什么街?”

几名幼儿一起告诉他:“唐人街,外国的街。”

轩轩:“什么样子的?我想看看。”

莎莎对着笔者说:“叶老师,你能帮我找个唐人街的图片给轩轩看吗?”

笔者把手机打开对她说:“你试着找找?”

莎莎为难地说:“我不会,我只会对着手机说话。”

笔者打开了百度,用语音的方式搜索了很多关于“唐人街”的图片和视频,几名幼儿围着手机看了起来。

紧接着笔者追问:“唐人街有什么特别的吗,为什么叫唐人街呀?”

幼儿学着笔者的样子,用语音搜索的方式在百度网站查找了更多关于唐人街的视频,一直到午睡时间,幼儿才把手机还给笔者。

第二天早上,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搭建游戏。莎莎在设计图上画了一条街,然后对轩轩说:“我们来搭一条昆山人街?”轩轩表示同意。很快,昨天参与讨论的希希也加入了其中,他们三个人很快用积木搭了两条街,玩起了逛街的游戏。

轩轩:“我去过南京的一个步行街,叫夫子庙。”

笔者:“只允许行人走路,不允许车子开进去的街叫步行街。你们找找,想想昆山有没有这样的街。”

莎莎:“叶老师,你的手机能借给我吗?”

笔者将手机借给莎莎,她熟练地打开百度,用语音搜索的方式找了起来。一会儿她告诉大家:“大渔湾那里有步行街,西城后街就是步行街,还有周庄、锦溪这两个位置也有步行街。”

可可对着莎莎说:“我去过周庄的那个步行街,有卖吃的,有卖玩具的,还可以听戏、喝茶,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街,我们可以玩很久。”

月月:“我也想去那个街玩玩。”

为了追随幼儿的兴趣,笔者当晚就在家长群发了消息,请家长在周末带幼儿去昆山的几条步行街走走玩玩,让幼儿用写生、拍摄的方式记录玩耍的过程并发到群里。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尝试记录他们获得的信息。

在阅读《唐人街探案》的过程中,笔者對几位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并没有对故事产生兴趣,而是围绕“唐人街”展开了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幼儿产生了去步行街看一看、玩一玩的想法。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深入话题,笔者给予了他们及时支持,帮助他们利用手机的语音查询功能获取信息。笔者还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尝试记录游玩的过程。周一返园后,幼儿带来了自己在周庄、锦溪老街、大渔湾风情商业街等处游玩时的写生作品,并向同伴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步行街的观察比较细致,他们画出了街上最显眼的店铺,且不同店铺中顾客的数量不同。

有了前期的铺垫,笔者组织幼儿开展环境创设,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准备过程中,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只增不减,有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莎莎、轩轩、源源、希希这几个幼儿想在教室搭出一条“大1班街”,但是在创设环境的环节,他们发现教室里可用的空间不多,于是又到走廊上,重新摆放走廊上的柜子、桌子。接着,他们又觉得“街道”太窄了,于是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找到学校资源地图,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三个地方,即学校大操场、学校小操场和停车位前的长廊。选好位置后,他们分组去观察自己选择的地方,并告知了笔者他们的观察结果:学校大操场,有两个班级经常在这里进行户外建构游戏,场地上的人一直很多;学校小操场,早操时间后就没人在这里活动了;停车位前的长廊,这里停放着教师的汽车,显得十分狭窄,天冷的时候如果在这里玩耍会比较冷。经过再次讨论,大家将地点定在了学校的小操场。

我园的小操场旁边就是种植园地,里面有果树、有蔬菜,幼儿计划利用这里的优势资源卖蔬菜和水果。接下来的几天,幼儿将所有人分成了两组,开始了“造街”行动,还把这条街正式命名为“花花街”。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笔者没有直接干预,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幼儿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同时,笔者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

(一)初次营业生意惨淡

花花街开张第一天,莎莎对轩轩说:“我们这里都没生意,客人看一眼就走了!”

轩轩说:“我们一个书签都没卖出去。”这时,客人希希过来了。莎莎问她:“希希,你怎么不来玩呀,怎么一会儿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希希说:“你们这里没劲,没什么好玩的。”这样的状况持续了40分钟,“花花街”的生意惨淡。游戏结束后,花花街上6个店的店长都抱怨说没客人。

源源:“我觉得这是因为有的客人不知道我们的店在这里,他们就在前面的大操场上玩耍。”

希希:“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卖的东西不吸引人,别人不感兴趣。”

莎莎:“我觉得是我们的店不好看,别人不想来买东西。”

笔者:“用什么办法了解客人的想法呢?”

莎莎:“我们可以去做一个采访,问问客人。”

于是,6个店长开始去问客人,最后找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店里的东西少,客人没选到喜欢的;二是店里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只提供卖东西的服务。

于是,店主们决定根据客人的需求对店进行改造。

(二)改造“花花街”

为了提升花花街对顾客的吸引力,幼儿开始讨论具体的改造方法。

莎莎:“锦溪老街上有卖袜底酥、海棠糕、云片糕等特产,这样外面的客人可以买回家给家里的人吃吃。我们可以卖棉花糖、棒棒糖、喜糖等。”

希希:“我的店里可以做糖人,我在老街上看到有很多卖糖人的,很多小孩都会买。”

轩轩:“现在是春天了,放风筝的人多,我们可以做风筝卖。”

源源:“我们还可以准备很多干花,给顾客提供做香包的材料。”

成成:“我们店还是以做书签为主,但会增加做干花的杯垫。”

笔者:“如果店里的玩具都卖光了,还有客人来玩怎么办?”

希希:“那就一部分玩具用来卖,一部分玩具用来租。”

笔者:“大家的想法很不错哦!那么你们都会做这些新东西吗?比如怎么做糖人呢?另外,材料从哪里来?”

希希:“我不会做糖人,那个很难的,我要准备点那个黄色的糖。”

莎莎:“我们可以从班级材料箱、学校的资源室里寻找开店的材料。”

在这次讨论中,笔者引导幼儿发现发现、分析问题,促使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客人的兴趣、季节的变化调整游戏内容。在游戏中,游戏场景的创设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十分困难,困难的是根据游戏内容收集与投放材料,教师应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体会合作分享、成功创作的快乐。

(一)追随幼儿的学习轨迹,观察与解读幼儿的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教师解读幼儿兴趣的重要依据。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记录与分析幼儿的语言、行为,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引导幼兒通过图画记录法、语言记录法、照片记录法等方法记录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在他们解决问题时提供适时的支持。

(二)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不断提升游戏的挑战性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阶梯式地发展。每一个游戏环节中,教师都应反思上一阶段幼儿的游戏行为,不断更新材料,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比如,在春天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制作青团子的面粉和浆麦草,让幼儿尝试做青团子;在秋冬季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干花,让幼儿制作干花书签;在元宵节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风筝店换成灯笼店。

(三)关注提问,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能反映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你的店里哪种东西卖得最好?”“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代替呢?”等问题,促使幼儿优化活动设计。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幼儿通过合作探索等形式解决问题,让幼儿从探索中获得知识,发展各项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紫竹幼儿园)

猜你喜欢

希希花街莎莎
【世界最美街道】系列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不想要,就礼貌拒绝
柳暗花明又一『街』
激情壮乡花街·醉美生态者兔
——到壮族花街节嗨
行花街,品年味
让我们走近希希的世界
同类(共4则)
轻而易举/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