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旌心说法:《民法典》为成长保驾护航

2021-02-10

红领巾·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事法律保驾护航民事行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法典》中提到的、与成长息息相关的几个特殊年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为“《民法典》”)不仅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护身宝典。今天,和旌心哥哥一起来看看《民法典》是如何为大家的权益保驾护航的吧!

胎儿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法典》在总则编“自然人”章节中,加入新规,将一个人受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

八周岁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獨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八周岁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明确了这些特殊阶段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案例吧。

小明用父母的手机给游戏充值,怎么办?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或给视频主播打赏,所有金额都应当退还;八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监护人可以请求退还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

小静的父母要离婚,她将何去何从?

《民法典》规定:“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所以,小静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以后跟爸爸生活还是跟妈妈生活。

小刚今年五岁,他的家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谁来照顾小刚呢?

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除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外,《民法典》增加了遗嘱监护、协议监护、临时监护等多种形式,确立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所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会照顾好小刚的。

法律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保障。

猜你喜欢

民事法律保驾护航民事行为
前夫病逝,必须按照公证遗嘱继承遗产吗
The New 49ers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审理行政协议案件对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问题探讨
论民事政策法源性的历史功效、现实困境以及价值表达路径
孩子侵权,教唆人担责
强制报告制度 构建反家庭暴力“网”
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
论无效的民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