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里绽放的太阳花

2021-02-10杨波张永

红领巾·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叶阿木上学

杨波 张永

第八章 光明小学的由来

一学期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阿木这一学期的努力也有了回报,期末时考到了第一名。蒋老师信守承诺,开始教阿木写毛笔字,还把那支一直放在抽屉里的毛笔送给了阿木。

蒋老师跟阿木约好,暑假中的每个周日,阿木到学校来学习,其余时候则在家练字。

阿木把这件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虽然不知道练毛笔字有什么好处,不过一听到这是蒋老师在大学里学的,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妈妈还让阿木扛了满满一麻袋的土豆和嫩苞谷给蒋老师。

在学校等待的蒋老师看见满脑袋汗水的阿木,赶紧跑去倒了一杯凉白开给他。阿木却只顾着担心蒋老师不肯收他带来的东西,连忙举起蒋老师前几天去镇上买的墨汁和描摹字帖,着急地说:“蒋老师,你看这些我也没给钱的……”

蒋老师有些无奈地摸了摸阿木的脑袋,说谢谢阿木和他的爸爸妈妈。等阿木歇匀气之后就开始教他写字。

蒋老师先纠正了阿木的坐姿,又教了他握笔姿势。

练字,听起来很简单,真正写起来却让阿木有些泄气。因此,阿木每天在家多了一项任务——做完家务和作业之后,还要练上一个小时的字。不过,阿木舍不得用蒋老师送给他的毛笔和描摹字帖。

于是,阿木认真观察了毛笔的构造,然后拿剪刀在大黄狗的脖子上剪了一撮不硬不软的毛下来,再砍上一截细细的竹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做成了一支简陋却又像模像样的毛笔。爸爸还搬来一块比较平滑的石头,用磨刀石将它打磨了一遍。这样,阿木就可以蘸着水在上面写字了。

阿木练字时,阿依和大黄狗就坐在旁边看着,觉得很稀奇。有时候,爸爸妈妈忙完了手里的活儿也会来看。虽然看不懂,但见到阿木认真的模样,两个大人都很高兴。

暑假过了一小半时,到学校的阿木惊喜地发现,光明小学要翻建了!之前那些破旧的泥墙教室已经被全部推倒了。

蒋老师告诉他,这次会新建更多的教室,以后就能让更多的小孩到学校念书了!

阿木望着蒋老师手指的方向——不久以后,那一片废墟上会有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和教师宿舍。

之后,阿木在蒋老师屋子里练字的时候,能很清晰地听到外面闹哄哄的声音,不过阿木写着写着就不在意了。

蒋老师通常都是指点阿木几下后,就让他自由练习,自己则出去帮忙。蒋老师这一出去,基本就会忙到中午才回来。回来时,蒋老师的脸上、头上都是泥灰。

吴老师也加入了翻建新校舍的大工程。不过,他的腿有老毛病,干不得重活儿。于是,吴老师成了学校建筑队的主厨,负责大家的午饭。

阿木从来没有见过“黑面神”吴老师笑得这么开心过——眼角都挤出了一条条细长的皱纹,像水波纹似的。

翻建学校那会儿,阿木跟着蒋老师、吴老师和建筑工人一起吃午饭,听了不少关于光明小学的故事。

大伙儿听说光明小学是当年吴老师一手创办起来的,都十分好奇他的经历。

阿木看到平常总是板着脸的吴老师,这会儿笑得十分腼腆。不过,在大家的鼓励下,吴老师还是将自己办学的经历娓娓道来。

吴老师全名叫吴健华,年轻的时候在镇里上过学。读完初中之后,家里没钱支持他继续念书了,他只好跟着父亲去城里打工。不过,勉勉强强干了几年后,吴老师毅然决然地回山里教书了。

在城市里工作过的吴老师太清楚文化的重要性了。虽然他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教孩子们基本的认字和算数是没有问题的。

一开始,吴老师是在自己的家里给孩子们讲课。不过,就算吴老师不收学费,愿意把自家孩子送过来学习的村民还是只有七八个,而且孩子们的年龄也大小不一。

吴老师回忆,那个时候的教学条件实在差。上课时,他用火塘里的黑炭在石头上写板书,学生就用树枝在地上的沙土里跟着写。后来,吴老师背了两麻袋土豆去镇上换了铅笔和本子,学生们才有了纸和笔。

吴老师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然而,现实的暴雨把吴老师心里那朵自信的花给浇得东倒西歪。

原因是村里的大人和孩子,其实都没把学习当一回事。

对于一些大人来说,有吴老师教孩子读书认字,相当于帮他们看着孩子。

而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一开始觉得读书能跟其他孩子聚在一起,很好玩儿。结果没几天,大家发现,读书不仅要写这写那,还要念一些他们根本看不懂的东西,甚至被吴老师禁止在上课时说话、走动。孩子们渐渐感到无聊和不耐烦了。

吴老师很耐心地跟孩子们讲,多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大山,去见识新的世界。但孩子们无动于衷,下一秒就笑嘻嘻地跟旁边的孩子打闹去了。然后,有人开始逃课。

那时候的吴老师很瘦弱,性子又温和,从来不会跟人大声喊叫,说话都是温声细语的,所以根本镇不住这些山里头的顽皮小猴子。

吴老师坐在自家门口的田坎上,几度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为什么孩子们都不愿意听他讲课呢?

他是不是在做一些根本就没有指望的事情?

是他太异想天开了吗?

家人本来就不怎么支持,这会儿看到吴老师受挫后热情大减的模样,忍不住念叨:“早就说过,你回来教书,有多少人愿意学啊?根本没有用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你管别人上不上学。”

明明是那么不好的回忆,阿木却看到,讲到这里的吴老师,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吴老师就是头倔牛,任凭家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在家里失落难过两天之后,他翻身从床上坐起来,披上衣裳,挨家挨户地去那些孩子家里,决定好好给家长做做思想工作。

光是他剃头挑子一头热怎么行?教育这件事儿,还是得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那才能事半功倍。

吴老师花了三天时间跟孩子们的家长沟通,既说了他在城市里的见闻,又说了他教书的初衷和期望。

一些家长听了之后,表示愿意配合吴老师,让孩子念书。不过,更多的家长觉得,吴老师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毕竟,在他们的观念里,有田种、有饭吃,活得好好的就行了,何必去念那些没用的书。且不说能不能念好,就算念好了又怎么样?家里的地不种了吗?要知道,土地和粮食才是保证生活的必需品,只有把地种好了,才能吃得好、穿得好,別的都是白搭!

不过,吴老师并没有因此泄气。因为,只要有一个家长理解他的用意,支持他的工作,那他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思前想后了好几天,他总算明白: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他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仅仅通过几句话就把乡亲们的观念扭转过来,还得靠时间来证明才行。

慢慢地,到吴老师这儿来上学的孩子,也有十几个了。

虽然孩子们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要上学,但是很清楚一点:不好好学习的话,吴老师会向爸爸妈妈告状,自己就会挨揍。这样的“威胁”,让他们不敢不认真听课、写作业。

一开始,吴老师很不情愿当爱告状的“恶”老师。但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太好用了!他实在招架不住那些孩子调皮捣蛋,不搬出他们的家长来,根本镇不住他们。

唉,不喜欢他就不喜欢吧。能让孩子们多学点儿东西,才是吴老师最大的愿望。

“那会儿我可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头已经起了,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吴老师笑得很淳朴,然后看了看旁边的杨叔,说:“说起来,办学校这件事,杨支书可帮了大忙!要是没有他的支持,这学校说不定现在都还没个影儿呢。”

杨叔笑了笑,然后接过吴老师的话继续说起来。

青叶村的人知道吴老师在办学之后,也有几户人家送孩子过来上学。因为吴老师的家和村子隔得远,所以青叶村的孩子刚开始上学都需要家长接送。

担任村支书的杨叔很快从村民口中听说了这件事。其实,他早就想在村子里办学校了,但苦于找不到老师,这个想法也就一直没有实现。

得知消息的杨叔第一时间动身去了吴老师家里。看到一间破旧的土坯房中挤着十来个孩子后,他想,要是青叶村的孩子都来上学的话,那肯定是坐不下的。

而且,杨叔向吴老师的家人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吴老师办学没收过一分钱,还自己贴钱给孩子们买文具,为此受了家人不少埋怨。同时,吴老师作为家里的劳动力,在教书之余,还要做农活儿。

杨叔打消了之前计划让吴老师住到青叶村去办学的想法,并且决定,让青叶村的孩子们辛苦些,多走些山路来上学,尽量减轻吴老师的压力。

回到青叶村之后,杨叔立马开会把吴老师办学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方面,他鼓励村民们把孩子送去上学;另一方面,他想跟村民们商量,能不能帮忙在吴老师家旁边修几间教室。

讨论的结果跟杨叔预想的差不多——有愿意出力支持的,也有根本不想管,觉得是在瞎折腾的。不过杨叔很乐观,他想着只要有一部分人支持,一起办这件大好事,那今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的。

作为一个行动派,杨叔带着几个青叶村的青壮年,花了小半年时间,在吴老师家旁边新起了三间土坯房,作为学生的教室,还顺便做了课桌和长凳。

最后,吴老师给这间学校起名为“光明小学”,意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学校”。

一所正式的学校,终于在大山里落成了。

只是这个学校,一直都只有一个老师。

这个老师,风雨无阻地撑起了一个学校,一撑就是十五年。

(未完待續)

猜你喜欢

青叶阿木上学
生命的奇迹
不再孤独的阿木
心花怒放
果然
仓山
仓山
上学啦
阿木老叔就职记之正篇
午夜地铁里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