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某高校大学生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1-02-10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义物质价值观

梁 洁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广东 肇庆 526020)

物质主义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人生价值观,物质主义者一般将物质财富的拥有作为人生的重心,并通过消费的方式体现。所谓物质主义价值观,是指个体将拥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生活重心的一种价值取向[1-2]。在高校大学生中,物质主义价值观已成为影响其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了解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关研究[3-4]指出,生活在父母关系良好,物质条件较好家庭中的大学生,其在成长中学习与心理问题要低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经济条件匮乏的大学生。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针对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5-6],但是家庭环境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并由此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局限。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广东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人口学特征

包括对大学生性别、年龄、年级等人口学特征资料的统计。

1.2.2 家庭环境调查

采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原生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的地域分布、家庭的子女排序、是否有留守经历、家庭结构组成、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获得家庭资源的多寡等指标。参考国外相关研究[8]设计适合国内大学生的家庭资源调查量表,该量表主要由大学生自己评估在成长过程中从原生家庭所获得有形资源及无形资源的情况,共计8个评价条目,采用1—5级计分制,获取的家庭资源越充足则评分越高。家庭资源调查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信效度较佳。

1.2.3 物质主义价值观调查

参考VAN DER MEULEN等[9]编制并经国内改良版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MVS),调查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MVS量表包含以财物获取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以下简称为“成功”)、以财物获取作为幸福的源泉(以下简称为“幸福”)、以财物获取为生活的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3个维度,共计13个小条目。采用1—5级计分制,总评分越高,则代表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越严重。物质主义价值观调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信效度佳。

1.2.4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10],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该量表由80个小条目组成,由大学生判断每个条目所描述的情况是否与自己最近1个月的实际情况相符。采用1—5级计分制,总评分越低表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6,信效度较佳。

1.2.5 研究内容

主要探讨大学生家庭环境(家庭结构与家庭资源)对其物质主义价值观、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详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示意图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统计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486份有效问卷(97.20%)。其中,男生294人(60.49%),女生192人(39.51%);大一学生141人(29.01%),大二学生125人(25.72%),大三学生113人(23.25%),大四及以上学生107人(22.02%)。大学生年龄在18~23岁,平均(20.12±1.33)岁;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有94人(19.34%),来自于重组家庭的有48人(9.88%),来自于核心家庭(子女与亲生父母共同生活)的大学生有284人(58.43%),来自于多代同堂家庭的大学生有60人(12.35%)。

2.2 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分析

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其中城市大学生占比64.20%,独生子女占比38.06%,家庭子女有2个及以上者占比61.94%;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比34.36%;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占比3.91%;大学生接受到的家庭资源评分为(32.61±5.43)分,其中有形资源(11.71±2.85)分,无形资源(20.90±3.72)分。统计可见,城市、独生子女、无留守经历、父母均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大学生家庭资源评分更高一些,但不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分析 n=486

2.3 不同家庭环境高校大学生各变量调查情况

高校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总评分为(32.94±6.14)分,心理健康水平总评分为(135.99±30.85)分。将单亲与重组家庭的大学生列为家庭缺陷组(142人),将核心家庭与多代同堂家庭的大学生列为家庭完整组(344人)。家庭完整组大学生的家庭资源总评分与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家庭缺陷组(P<0.05);家庭完整组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评分均明显低于家庭缺陷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家庭环境的高校大学生各指标调查情况 分

2.4 大学生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使用点二列计算分析家庭结构缺陷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法计算其他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可见,家庭结构缺陷与家庭资源、无形资源呈明显负相关性,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成功、心理健康水平评分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家庭资源与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呈正相关性,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各维度、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家庭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呈正相关性,与成功、心理健康水平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家庭无形资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各维度、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大学生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r值)

2.5 各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Mplus7.0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统计可见:家庭资源在大学生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β=0.042,P=0.008,95%CI=0.005~0.057);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家庭资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β=-0.065,P=0.002,95%CI=0.008~0.064)。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广东某高校大学生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家庭是个体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培养人格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家庭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相较于和谐完整、父母开明的家庭,存在家庭结构缺陷、父母教育不当家庭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俨然是更为严峻[11-12]。而家庭资源是指一个家庭所提供给个体的精神(无形资源)与物质(有形资源)上的支持。本调查发现,纳入的486名大学生中,有94人来自于单亲家庭,48人来自于重组家庭。比较可见,家庭结构缺陷组(单亲与重组家庭)的大学生家庭资源各维度评分相较于家庭完整组较低,且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城市居住、无留守经历、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家庭资源评分更高一些。提示家庭资源获取的多寡与一个家庭的完整、和谐、家庭教育的良好与否有着重要关系。

物质主义者的特征主要为不愿过朴实简单的生活、重视对物质的索取、为人处事上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当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时,容易将物质需求凌驾于其他需求之上[13]。有研究[14]指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存在家庭资源匮乏、家庭结构缺陷等情况,个体很有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引发心理问题,在成年后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通过对物质的过度索取来转移与改善。此外,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与心理需求有着重要的联系,若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通常会以物质主义价值观来弥补畸形三观所引起的心理问题。而导致大学生不安全感的因素诸多,常见的有家庭因素、经济因素、人际关系等。本研究中,家庭完整组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心理健康水平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家庭缺陷组,提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一结论也与其他文献[15-16]的研究观点类似。

还有研究[17]认为,个体的幸福感、自尊心、生活质量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个体的生活质量高,幸福感强,待人处事比较温和有礼时,其对物质的追求也相对较低。本研究中,家庭资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各维度、心理健康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而家庭结构缺陷与家庭资源明显负相关,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正相关,与上述研究[17]结果相似。进一步采用Mplus7.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家庭环境、物质主义价值观、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中介作用,发现大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受到家庭资源的中介作用影响,且大学生的家庭资源与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家庭环境包括了精神、物质、人际及言语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家庭环境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占比较大。例如,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大多家境比较贫寒,初来大城市时对各种新鲜事物较为陌生,就容易出现自卑、敏感、怯懦、不自信等问题;有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受到金钱的困扰,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很多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难以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甚至对父母存在排斥心理,导致其感情淡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焦虑与抑郁明显高于全国常模[18]。当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负面情绪,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低下时,往往容易通过过度的物质消费来弥补内心缺失感,以此获得满足。再者,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支付方式与消费行为的转变,大大地推动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由此导致的冲动性消费、成瘾性消费现象严重。为了获取更多消费资金,很多大学生深陷不良网贷的泥潭,进一步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如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19]。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干预建议:1)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心理健康水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高校应当加强与其家庭的沟通,做到协同育人。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多种途径,与家庭开展合作交流,对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尽可能地改变父母不良价值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2)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已经成年,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对他们只能进行疏导、引导,而不能一味强硬式教育。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位大学生都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辅导老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大学生懂得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批判和完善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尊心、幸福感及自我意志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御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侵蚀。3)合理利用传媒平台。合理利用各种大众媒介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进行正面的宣传引导。主题选择上,可以多发布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将近期较火的高品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时代》以剧评的形式推荐给大学生,让大学生通过此剧了解党史和当时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信念而拼搏奋斗的品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4)针对性干预。大学生入校后,通过人口特征普查及心理健康普查收集详细的资料,以家庭结构、家庭资源、心理健康水平等作为重点评估指标,筛选物质主义价值观较强烈的大学生,根据其背景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并加强干预。同时,应定期了解大学生在校的消费行为习惯,针对存在炫耀性、成瘾性等不良消费行为的大学生,予以及时沟通,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警惕物质主义价值观给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有不良网贷行为的大学生,及时了解原因,协同相关部门一起给予帮助,使大学生早日走出不良消费的阴影。

综上所述,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各维度评分在不同家庭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家庭缺陷组大学生的家庭资源获得较少,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心理健康水平评分较高。家庭资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中起着中介作用。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对大学生展开针对性、个体化干预。当然,本研究仍存在局限之处,如样本量较少,以及未从大学生的性别、民族、专业、家庭居住地、家庭年收入等方面对其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期希望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分析,更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主义物质价值观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