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活动区的材料标识体系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021-02-09史勇萍许冰洁史恩徐梦圆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区经验核心

史勇萍 许冰洁 史恩 徐梦圆

幼儿园内的标识随处可见,从安全标识到流程标识再到活动区的材料标识。这些幼儿园环境标识保证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井然有序地展开,也是儿童与环境之间产生有益互动的重要媒介,有利于引发儿童对环境的探索,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进行学习。在三大环境标识中,活动区的材料标识占比最大,存在于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和自然角等主要活动区中,数量高达近百个。如何创设出高质量的互动环境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其核心在于创设的环境是否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并与之发生互动。教师在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往往收效甚微。

同时,现有的活动区材料标识主要起到指引儿童收纳玩具的作用——区域活动结束,儿童通过标识的提示,迅速将手中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先根据颜色和形状等配对标准进行判断,然后进行配对、归类。即大脑思考后向肢体动作发出信号,然后肢体完成大脑指令,这一过程促进了儿童的认知、执行功能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儿童在熟悉之后,可以凭记忆直接放回材料,标识配对过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告终,执行功能也不再基于大脑分析后的指令,而是基于记忆与习惯。正如维果斯基所说,当儿童对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不再感兴趣,这些已经内化的经验和认知需要新一轮的“挑战”来进行构建或重组。所以,如何促使活动区材料标识能广泛且持续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重构活动区材料标识的第一个思考点。

对于3~4岁儿童的认知和大脑发展阶段而言,大脑对于接收到的信息的处理功能还比较弱,所以单一、直观、可视化的信息是符合他们的年龄发展需求的。就4~5岁儿童的发展特征而言,他们喜欢把一些开放性材料想象成实物来进行假想游戏,所以已具备将具体的东西进行抽象化处理的能力。因此,抽象的信息是可以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的。就5~6岁儿童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手部精细运动已经发展得较好,有能力将脑海中的信息进行细致表征。因此,如何结合儿童的这些发展特点,是重构活動区材料标识的第二个思考点。

于是,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们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的需求,选取了活动区中的数学区和建构区进行标识重构,并调查师生使用后的反馈,再进一步改进与提升。

数学区的材料标识

我们发现,数学区的学习材料大部分难以直接命名。就如何持续促使儿童认知发展这一点,我们秉持着两大设计原则,在中班和大班将数学领域核心经验融入数学区的材料标识上。

原则一:标识内容所体现的核心经验与材料体现的主要核心经验相符

例如,一份材料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点数能力的发展,那么这套标识的设计思路也是数字和点的对应——柜面上的定位标识是点,托盘里的材料标识是相应的数字。儿童能通过标识的对应,在操作之前了解这份材料可以如何玩。在区域活动结束放回玩具的时候,标识可以提示他回顾刚才活动中的类似核心经验,起到强化经验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对儿童经验起到了一定的延伸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当然,教师不能因为这些标识的预设,而限定儿童的玩法。儿童可以用他们喜欢的任何形式来操作他们想要玩的材料。

原则二:当一份开放性材料与多种核心经验相关时,教师选取区域内所缺的核心经验进行标识制作

例如,教师发现数学区中缺少“模式”这一核心经验的材料,而分类配对的材料很多。那么,教师可以将按颜色分类的小球作为体现“模式”这一核心经验的材料,并制作相应的模式对应标识——以“红色、红色、蓝色、蓝色”的圆点为模式作为柜子上的定位标签,相应地按照AABB模式设计托盘里的材料标签。这些标签不仅提示了儿童使用材料的方式,还提示了教师看到儿童使用这份材料的时候,可以进行“模式”玩法的介绍,以促进儿童在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发展。

考虑到儿童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我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把控数学区标识上体现出的核心经验的难易程度。例如,对于刚升上中班的儿童,点数的标识设计较为简单,仅为5~10之间的数和点的对应。但是,对于大班的儿童,我们将5个点,拆分成了2个点和3个点,以及1个点和4个点。教师根据儿童的使用情况,进行后续难度的调整。这样,标识不仅起到了配对归类的作用,还是简单的挑战小游戏,契合了不同年级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见图1、图2)

建构区的材料标识

建构区的材料绝大多部分可以直接命名,且材料的重复性较高。基于儿童不同年龄发展需求、持续促进儿童认知发展这两个基本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标识再造。首先,结合儿童的年龄发展特征,就标识中图像大小而言,小班标识的图像应当比中班的大,中班的图像要比大班的大。其次,就标识中图像的呈现而言,小班多使用最直观的样式,例如直接将材料拍照或者用颜色的对应;中班可以使用抽象的简笔画;而到了中班下学期和大班,这些标识中的图画可以由儿童绘画表征完成。再者,就标识中的文字而言,《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为儿童创设具有情景意义的丰富的文字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前识字、前书写的发展。对于与儿童高频互动的标识而言,它们本身就是处于与儿童互动的情境之中,所以对建构区的材料标识,我们在图片下方配上了相应的文字。但是,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发展,小班标识的设计原则是图大字小,中班的设计原则是图文比例相同,大班的是图小字大,到了大班下学期还可以尝试直接用文字符号(可以儿童自己书写)作为标签。这样就能利用儿童与这些标识的长期高频互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前识字和前书写的发展,为其幼小衔接做好准备。(见图3、图4、图5)

来自教师的反馈与调整

新标识投入使用3周后,教师的反馈如下。

1.发现了活动区材料体现的核心经验并不均衡

大二班的花花老师:我们班缺少比较与测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分类配对,得添置一些(比较、测量的材料)。

大三班的小李老师:我们班缺比较与测量的材料,还缺模式的材料。这两份材料可以进行“模式”玩法的操作,以后进区指导的时候,可以用来指导儿童的模式学习。

中二班的卢卢老师:我们班缺比较与测量的材料,我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天平,还有一些测量工具。

可以发现,在每个班数学区平均30~35份材料中,比较(测量)以及模式的材料非常少,大多为集合与分解、计数、数运算以及集合、图形材料。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迅速补充或与儿童一起制作所缺材料。

2.发现了现阶段儿童数学发展的薄弱点和接下来的支架点

中一班的黄老师:我们班的孩子,在空间方位这方面(比较薄弱)。我在户外互动的时候需要多和他们玩一玩。

大一班的王老师:数的分解这一方面,我们班儿童在点的分解上是没问题的,但是换成阿拉伯数字就比较乱。我们需要做一个有数字和点相结合的标识来帮助幼儿过渡。平日的小组活动也需要多设计相关活动。

中三班的晓晓老师:一开始,我们班的孩子还是习惯去找一样的点进行对应。第一层为2个点拆成1个点对应1个点,第二层为3个点拆成了1个点对应2个点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就一定要一个点对应一个点。后来,我们在区域分享的时候说了一下,现在是有“小挑战”了,情况才好一些。对于我班的个别孩子,在点数的拆分这个方面,我需要进行个别支持。

中四班的燕子老师:我们班孩子在模式上需要更多地支持。刚开始,我们做的是两种动物简笔画造型的卡片按照ABAB模式摆放,对应用字母按照ABAB模式設计的标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儿童都在乱放。我们想可能有两点原因,第一,儿童这方面需要老师的支架;第二,动物的简笔画造型有些类似,不能很好地分辨。所以,我们决定先换成更直观的红色、蓝色的圆点,观察看看儿童的反应,再决定这方面的支架从哪里开始搭建。

可以看出,教师在观察儿童接触和使用不同标识的时候,发现了儿童认知和学习的需求点,并对接下来的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和设计。这种基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方案调整可以带来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来自儿童的观察、思考和同伴对话

对于新的标识,儿童在使用3周的过程中发生了以下有趣的对话。

(中一班)杰杰:这个标签和以前的不一样,要想一下才能放对。

老师:你是喜欢以前的标签,还是现在的?

杰杰:我喜欢现在的。

(中二班)浩浩小朋友收材料的时候,把方位材料放到了计数材料的地方

平平:这里都是数字的,你这个是向上向下的。

珂珂:我觉得,是不是我们长大了标识就换了,看到新标识,我们要会观察。

平平:要会思考。

教师:思考什么?

平平:思考“2和多少合在一起是5”呀。

可可:我画的建构区标识最好。

平平:对呀,两个半圆就是一个圆,月饼的圆。

泽泽:我发现新标识有字,但是我不认识,我猜可能是它的名字。我姐姐就认识很多字。

平平:我认识全班人的名字,衣架上有,上次淇淇叫我帮她看名字找衣架。

可以看出,儿童喜欢新的标识,有的已经知道了新的标识需要进行观察和思考,有的对材料体现的相关核心经验有了感知,有的对标识上的文字感到好奇并进行猜测,还有的肯定了自己设计的区域标识。并且,在使用标识的过程中,引发了同伴对话和互动。儿童在与标识的互动中得到了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

标识是每一所幼儿园、每一间教室不可缺少的环境材料,也是儿童的学习媒介。在重构活动区材料标识的过程中,儿童这一主体被放大了。标识的功能由单一的归类配对到呈现与材料相关的核心经验、展现丰富的前识字和前书写环境,以此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前识字、前书写等关键经验的准备。儿童在与新标识的高频互动中找到了挑战和乐趣,避免了以前的机械重复,引发了好奇与探索,促进了儿童对话。教师在基于核心经验整理相关材料的时候,巩固了自身对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理解和运用,并发现了教室材料的倾斜和缺失,对其进行了补整。教师还在观察儿童使用标识的过程中,发现了儿童对于不同核心经验的熟练程度,进而对教学重点进行了调整,并对太难的标识进行修改,找准儿童最近发展区进行环境创设和支架,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我园以数学区和建构区为试点,拉开了重构活动区材料标识的序幕。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基于儿童发展理论、一线教学实践以及儿童的使用感受,对数学区和建筑区的标识进一步完善,继续对其他活动区标识进行重构。

猜你喜欢

活动区经验核心
乐淘淘“先进”经验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乐淘淘“先进”经验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