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2021-02-09杜丽娟
杜丽娟
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國教育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旨在使人人享有公平的、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也是各国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特别关注的话题。
儿童中心与教育公平紧密相关。在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时,人们常常将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画上等号。二者听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异。霍莉·弗里曼(Hollee Freeman)在《教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未来课堂》中指出:“公平并不等同于平等。在所有儿童都接受平等教育的教室里,儿童有相同的作业,相同的评估标准,相同的与老师互动的时间。然而在一个公平的教室环境中,老师会不断评估每个孩子的需求,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为每个孩子提供支持。”所以,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为所有孩子提供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教育。
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公平的教育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
而不是以年龄或课程为起点
很多教师通常在上课之前花大量时间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即研究课程和教法,而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研究儿童对教好他们至关重要。以儿童作为教育的起点就要求教师认真倾听儿童的声音,仔细观察儿童的表现,相信所有儿童的能力,尊重所有儿童的选择。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
第一,既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例如,大多5岁的儿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即从即时的感知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转向多维、逻辑和复杂的思维;从冲动行为转向更好的控制行为;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层面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能认同、关心他人并享受团体生活的满足感。然而,这些概括性的特点并不代表每个儿童都一样。同为5岁儿童,他们的成长是不均衡的,发展的步伐也不完全一致。教师的责任是接受儿童的差异性,并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支持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第二,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探究活动和主题。主题不能按脚本编写或由教师决定,而要根据儿童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例如,儿童希望有在户外探究的第一手经验,成为野外生物学家。他们认真观察动植物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当发现儿童对发生在校园地下的事情感到好奇时,老师专门建立了一个植物根部观景花园,以便于儿童更好地观察植物根部的形态和变化。再如,老师们发现很多孩子保留了在午餐时间获得的橘子籽、苹果籽,并试图偷偷地种在户外的泥土里。他们看到孩子们已经表现出对种子和植物生长的强烈兴趣,于是设计了一个为期一年的园艺项目。
第三,利用课堂中发生的即时事件和儿童出乎意料的反应来计划教学。例如,孩子们想告诉人们树木、回收和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老师最初的计划是将班级儿童分为3组,每组儿童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探究。然而,所有的孩子都想参加所有的项目。于是,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相信孩子们的决定会加深他们对探究项目的理解。她重新考虑如何进行探究,以使每个项目都能成功进行。其对孩子们的引领展示出了弹性和灵活性。又如,儿童本来对地铁探究有很大的兴趣,但因为一个孩子坐轮椅无法下到地铁月台,引发了儿童对轮椅探究的强烈好奇。于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咨询儿童的意见,及时改变了探究方向并调整了探究计划。
第四,我们需要根据儿童学习方式的差异性量身定制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探究方案。例如,老师鼓励孩子采用“问题解决椅”自行解决冲突。有些孩子能采用这种方式快速解决问题,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于是,老师允许这些孩子先思考,然后通过画画或写作等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又如,儿童尝试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全班一共有19个小朋友,今天有4个小朋友缺席,怎么知道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老师鼓励孩子们使用手边的数学材料来解决问题并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发现尽管很多孩子的答案是正确的,但他们的解题思路并不相同,而且有些孩子的思维过程并不为老师所理解。所以,老师认真做了笔记,计划在第二天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进一步深入理解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以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喜欢采用“先叫一个男孩子,再叫一个女孩子”回答问题的点名系统,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与这种“平等驱动”的交流方式相比,那些精心安排的问题讨论更能提升儿童的理解力,是“公平驱动“的交流方式。
公平的教育将儿童的发展与他们的
社会文化背景相融合
研究表明,一个单纯基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无法涵盖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包括民族、种族、文化、语言、性别、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移民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谈教育公平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当地学习社群中的人们和他们的经历,了解该社群的风格和价值观。例如,邀请孩子的家人来教室分享各自家庭的故事,可以是一场特殊的旅行或是一个特殊的传统。另外,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与家长举行非正式会议,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关于不同家庭和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同家庭的背景和文化凸显了多元文化的价值,也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和他们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看到了每个家庭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特点。
在此,我还想提出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些社会文化背景与他们的学生不同的老师需要清楚地知道,文化的不同可能导致他们对儿童的误解或错误评估,最终使儿童无法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同样一位老师在对待自己班上来自教授家庭和小商贩家庭的孩子时,有时也不免带有个人的偏见或预判。这些都将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老师们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敏感度。总之,不管从发展的视角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待儿童,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都是关注并欣赏所有儿童。
公平的教育是一种追求多样性和包容
性的教育
多样性和包容性是进步教育者认同的价值,它要求教师为所有儿童创造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例如,一个与残疾儿童有关的故事中,尽管赛姆需要长期坐轮椅,但他一直与那些身体没有残疾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在地铁项目探究中,当大家发现赛姆和他的轮椅无法下到地铁月台时,老师宁可带全班学生返回学校,也没有选择带其他学生下到地铁月台而把赛姆落下,因为老师不想放弃大家通过一年的努力才建立起来的这个包容的班集体。在这个班级中,赛姆始终受到了大家的关爱和照顾,学校也为赛姆提供了专门的通道和设施,为其在校园的一切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这个探究主题也给那些身体没有残疾的儿童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学习和了解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儿童所面对的现实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理解那些与自己存在差异的人,并学习一些利他的行为和态度,建立起一个具备共情力和同理心的班级社群。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有的孩子愿意坐在轮椅上体验一日生活就是这种态度的具体体现。
公平的教育将儿童的差异性视为资源
如果我们把儿童的成长看作一条发展轴线,其实每个儿童都在发展轴线的某一点上。我们不能“一刀切”式地认为只要儿童到了某一年龄,就能做完全相同的事情。有些孩子到了5岁,但已经能做一些6岁孩子能做的事情;另外一些孩子也到了5岁,但还只能做一些4岁孩子能做的事情。儿童存在差异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儿童的这些差异性会不可避免地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和挑战。教师将这些差异视为资源还是障碍,将深深地影响到教育公平与否。
欧文是一个在需要停止工作时很难停下来的孩子。如果在整理时间之前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会哭喊、争吵或生气。在班级集会时,他总是坐不住,也无法停止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他会四处走动,然后踢或推其他小朋友。老师意识到必须要为欧文提供专门的支持。老师不再与欧文争论,也不再要求他适应老师的时间安排,而是允许他在集体活动时坐在面对会议区的一张桌子旁,同时参与课堂讨论和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安排让欧文的身体安静下来并专注于学习,因为这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
当班上的孩子们都非常渴望摸一摸动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带来的动物皮毛时,燕子的脸上带着悲伤的表情。她不理解莱纳佩人既然那么热爱动物为什么还要把动物杀死,然后吃它们的肉,还用它们的皮毛做衣服。老师注意到了燕子的反应,鼓励她询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那些动物皮毛的来源。工作人员解释说,那些皮毛来自死在路上的动物,将皮毛保存下来是为了帮助儿童了解莱纳佩人赖以生存的动物。当孩子们抚摸动物皮毛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请孩子们思考:在冷风吹袭的日子里,莱纳佩人将多么感激能吃到动物的肉来获得能量,能穿上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来保暖。之后,燕子将她的玉米芯人偶设计成这样的姿势:人偶张开双臂,祈求动物的祝福,并祈求动物保护部落中的其他生命。老师正是将燕子的差异性视为资源,才帮助她实现了简单但合理的概念理解上的飛跃。
除了关注儿童的差异性,我们也需要关注成人的差异性。例如,原来的校长在学年中期退休了,而新上任的校长没有幼儿教育背景,不理解老师们的园艺项目实践,还处处为难他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难,老师们团结一致,邀请新校长参加“地球日”的活动,让校长亲身体验儿童的学习过程,亲眼看到儿童的学习成果,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与之进行持续的沟通和对话,直至他对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不再有任何的干扰和质疑。这个例子虽然是来自于成人(教育管理者),却间接地影响到儿童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公平的教育不应该给某些人带来过度的好处而使其他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我们可以通过量身定制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需要社会、家庭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文中的案例均来自《教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未来课堂》,该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