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色彩三部曲

2021-02-09王京红

中国艺术 2021年5期

摘要:当前,城市色彩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为更全面地认识、评价城市色彩,本文以三本专著“城市色彩三部曲”(《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夜城市色彩:塑造一城双面》《五色涟漪:明清北京城市色彩》)为蓝本,结合北京城市色彩规划实例,从自然、科技和文化三个维度阐述城市色彩规律。本文简要介绍了昼城市色彩、夜城市色彩的不同类型和中国传统色立体,并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如何汲取中国传统色彩精髓并规范城市色彩使用的做出详细解读。

关键词:广义色彩 城市色彩 夜城市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 北京城市色彩

一、序曲:广义色彩[1]

色彩不等于彩色。通常,人们在说到“色彩”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鲜艳的彩色,看到“色彩”二字时,往往也会联想到鲜艳的彩色。实际上,人在观察周边世界时产生的所有视觉印象都能称为色彩,本文姑且称之为广义色彩。而人们通常谈及的色彩即鲜艳色中涉及的色彩概念则是狭义的。广义色彩包括狭义色彩,更包含经过光影、距离感、质感和干湿感等诸多感知和体验作用而产生的色彩。城市色彩是指存在于城市外部空间中的广义色彩,不仅包括建筑色彩,还包括植被、交通工具、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广告和标识等的色彩,涉及天、地、人方方面面的色彩,不仅包括人们看到的城市色彩,也包括人们体验和联想到的城市色彩。(图1)

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呢?西方现代色彩学之父约翰内斯·伊顿(Jogannes Itten)有个著名的说法:“光是色之母。”[2]但筆者却认为:“人是色之母,光是色之父。”倘若只有光,没有人,便只有电磁波,而没有色彩。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拥有光和人的感知与体验,才能产生色彩(本文不讨论非人类感知的色彩)。可见,色彩的产生既依赖人的感知,也受光的制约。

那么,城市色彩的价值何在呢?人们在通常情况下都会认为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风貌是最重要的,而城市色彩只是让其锦上添花的一个方面。这是个误解。因为我们看到的物体其实都是由不同色块构成的,都是色彩反映出的结果。而作为广义色彩的城市色彩,与城市风貌其实是同构的。它们的内涵都包括外在面貌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可以说,城市色彩构成了城市风貌——城市面貌和风格,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城市样子及其散发出的风采。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它绝不是表面的、片面的问题,而是重要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如果一座城市的城市色彩可以令居住其中的人身心愉悦,同时城市风貌也较好,那就说明该城市管理运行得良好。总而言之,城市色彩反映出的结果是城市风貌,城市风貌反映城市的管理水平。

怎么规划设计城市色彩呢?想研究城市色彩,就要把天、地、人涉及的色彩都囊括进去,研究对象是所有由人的视觉和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存在。规划设计城市色彩与艺术创作不同:艺术创作可以对色彩的冷暖进行夸张处理,可以塑造不同的色调(图2),而规划设计城市色彩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二、第一部:昼城市色彩——自然的限制[3]

自然对城市色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昼光。按照昼光特点的不同,城市可分为三种类型:低日照城市,如日本的城市(图3),其光照相对没有那么强,影子相对没有那么黑,从其昼城市色彩中较容易看到微妙的色相变化;中等日照城市,如巴黎(图4),其城市色彩的明度变化具有黑白灰多个层次;高日照城市,如西藏的光照相对较强,阴影较黑,其城市色彩在强光的照射下更加鲜艳夺目。城市色彩在昼光的影响下可分为以上三种类型,被限制在天然的明度框架之中。同时,城市是“生长”在大地上的,具有不可移动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当地的土、木、沙、石是城市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尤其在建筑工业化之前,当地建筑多数使用当地的材料。因此,不同地域的土壤和植被等地理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建筑的色彩倾向,这成为城市色彩的又一限制条件。

三、第二部:夜城市色彩——科技的制约[4]

夜间的城市色彩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火时代,火把、蜡烛和油灯等是主要的照明工具,那时的夜城市色彩属于幽暗摇曳的火烛类型(图5)。这种类型也时常出现在今天。例如,在古城等需要营造怀古幽情的场所,人们常用当代科技模仿火时代的照明效果。当科技发展到电时代,夜城市色彩出现了亮如白昼的电灯类型(图6)、明艳闪烁的霓虹类型(图7)。进入智能时代以后,夜城市色彩有了更多类型,如精致的工笔淡彩类型(图8)、浓艳的现代油画类型、淡雅的素描类型(图9)等。可见,科技制约了夜城市色彩的面貌。

四、第三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约定

城市色彩不但受到自然的限制、科技的制约,更要遵守文化的约定。在中国,色彩自古就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古代,色彩从来都不只被当作色彩,古人常把“不便说、不能说,说亦不佳的事理以色证明之”[5]。

可以说,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约定促成了以五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生成与演进。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依托传统哲学观,将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视觉化,用色彩语言将观念与物质操作连接在一起,有着以五色为代表的从正色到间色的完整体系。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并不是用色相、明度、彩度三要素来定义色彩的,而是用正色、间色来区分色彩。正色比间色具有更高的等级,间色依赖正色而存在。传统色彩体系的色立体类似中国传统的塔,上小下大(上部为正色,下部为间色),由多层色盘叠加而成。按照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二卦、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等的逻辑由上至下建构各层色盘,纳入所有色彩。

色层一是色立体的顶端,色盘直径最小,是单色——玄。色层二的色盘是单色——曛。色层三是五正色——青、赤、黄、白、黑,黄色居中,其余色与方位一一对应,即东—青、南—赤、西—白、北—黑。色层四的色盘由五正色和五间色(绿、红、碧、紫、流黄)组成,流黄居中,其余色对应八方,即正色对应正的方位(如上文),间色分别对应其他四方:绿—东南、红—西南、碧—西北、紫—东北。由此可见,此色盘的结构暗合八卦。色层五的色盘结构来自由十二卦决定的十二个月。色层六,由二十四节气决定色盘结构。色层七,由七十二候决定了色盘结构。色立体是开放的,未来将继续完善色层八、色层九、色层十……

五、北京城市色彩

随着人们对城市色彩价值、规律认识的逐渐加深,很多城市开始了城市色彩规划实践。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就专门对城市色彩做了研究和规划。笔者有幸参与了相关工作,认为其成果较好地遵循了自然、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规律,因此特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分享如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第65条第5款指出:“加强城市色彩管控。充分汲取古都五色系统精髓,规范城市色彩使用,形成典雅庄重协调的北京城市色彩形象。建立城市色彩引导管理体系,重点管控老城、三山五园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其他重点地区城市色彩。对建筑、设施、植被、路面等提出色彩使用指导意见,发挥城市色彩对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这款条文的规定,高度凝练了北京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规划成果,其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一)几个新突破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下文简称《总体规划》)进行批复,认为“《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方法都有新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有示范作用”。其中,城市色彩专项规划有以下几项新突破。

1.对城市色彩的认识

(1)有序复杂

“文明的价值就在于让生活方式更加复杂。”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其城市色彩规划要尊重现状、包容多元、允许变化,不能用过于简单化的办法解决问题。规定主色调、给出一套推荐色谱等常规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是不适宜的。

(2)以色彩调理治未病

城市色彩规划应将城市视作“生命体”。城市色彩从整体上看,是开放的、动态的,允许新旧共生;从局部看,城市色彩是被观看的对象。如果遵循美学规律,这些对象就能形成画面。然而,每个畫面都是城市生命过程的一个瞬间,不同于静止的舞台布景。因此,城市色彩规划不能作为城市化妆的“化妆师”,而要成为调理大城市未病的“中医师”。

《黄帝内经》载“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反之亦然。“色彩调理”应该由外而内,医治城市的未病。因此,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色彩规划,不要急于定色调,而要先决定怎样调色。(图11、图12)

(3)用色彩修补城市风貌

对于城市风貌的修补,相较其他修补方式,色彩修补手段的性价比相对较高。无论是大面积的建筑色彩、植被色彩,还是小面积的公共设施色彩,都可以像修复艺术品一样,把城市的各个局部分解成一帧帧画面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让城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城市色彩规划的方法

(1)保持弹性,排除不美

城市色彩规划要有弹性,正如北京城市色彩规划所提出的那样,尊重现状、包容多元、允许变化,明确提出禁用色彩,以排除城市色彩中的不美因素。

(2)色彩与空间相结合

色彩怎样与空间结合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难点。然而,北京城市色彩规划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真正做到了紧密结合“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

(3)中西色彩兼容并蓄

同样的色彩在不同规划思路的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就要求北京城市色彩规划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结果。因此,北京城市色彩规划同时应用了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和西方现代色彩体系。

3.与既有城市规划体系的关系

本次配合《总体规划》进行的北京城市色彩规划,是首次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开展的色彩规划,这同时也标志着城市色彩体系正在纳入既有城市规划体系。

本次规划确定了适宜北京城市色彩生长的基本框架,更为具体的色彩指引将与各级各类地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同步进行,以专项或专题的方式把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色彩目标分解细化、逐级落实。

(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在本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总体规划》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的问题,而北京城市色彩规划部分则要解答“首都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难题。

1.形象定位

北京城市色彩的形象定位是“五色天成,京韵华章”(简称“五色华章”)。

“五色”:来自中国传统色彩。(图13)五色不是五种颜色,而是中国古人对色彩的概称,指所有的色彩。“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在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中,五色齐备是最令人愉悦、最吉祥、最高等级的配色。历史上凡五色齐备的城市都是最重要的城市——都城,如明清北京城。研究表明,古今中外令人愉悦的城市都是五色齐备的。而且“五色”的隐喻和文化价值,符合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特质。“五色”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赋予城市外在美,还丰富了城市精神的内涵。

“天成”:指城市色彩规划符合北京自然色彩的规定性,如与当地昼光、土壤和植被等自然色彩的特征相契合。

“京韵”:指具有北京地区的文化韵味。

“华章”:指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用色彩织出古都风韵的华丽纹样,书写首都风范的华美文章,奏响时代风貌的华彩乐章。

总而言之,北京城市色彩规划就是要运用城市色彩的设计手段,像打造艺术品一样建设城市,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城市。

2.发展目标

北京城市色彩的发展目标是“城市风貌愉悦怡人,城市意象天人合一”,即通过城市色彩规划的实施,使北京城市风貌愉悦怡人,用城市意象表述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

3.空间布局

北京城市色彩的空间布局具有以下特点:“两体系叠加,多中心放射,五正色提示,多色调交织。”

色彩规划紧密结合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在北京城市空间中形成了有序复杂的色彩涟漪。

“两体系叠加”:北京城市色彩具有两套分区体系——现代分区体系和传统分区体系,它们相互叠加。现代分区体系依据昼光的特点、城市空间的特征和人体生理需求进行城市色彩的划分,而传统分区体系则继承了老城色彩多中心、中心放射的分区特征。(图14、图15)

“多中心放射”:传统分区有多个中心,每个中心向外放射分区,似涟漪扩散。中心是广义的,还包括两轴,即中轴线、长安街。

“五正色提示”:运用五正色凸显北京特色。研究表明,明清北京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色彩的中心,它们都运用了在传统色彩中最重要的颜色,即五正色。《总体规划》继承了这个传统,提出要在各种载体(公共设施、植被、建筑等)上以恰当的方式运用五正色,起到强调中心地位和北京特色的作用。

“多色调交织”:北京城市色彩的面貌是多种色调在空间中交织的结果。每个中心统领的区域都有自己的主色调。主色调越靠近中心越清晰,至边缘模糊成复杂的间色。主色调能增加区域识别性,增加人们对区域的新鲜感。在不同中心区域的边缘,多种色调交织在一起,使城市色彩呈现出复杂且有序的面貌。

(三)怎樣建设首都

1.策略与原则

(1)人文主导,自然相成

北京城市色彩规划以符合人文传统色彩的规定性为主导,应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同时也尊重大自然对色彩的制约,特别是顺应昼光的规律特征。

(2)整体——“禁用”治乱,局部——“强化”提示,细部——“调色”提升

从整体来看,北京城市色彩规划通过明确提出禁用色彩排除不美因素,治理混乱;从局部看,恰当运用中国传统色彩——五正色,强化中心地位和北京特色;从细部看,通过对城市色彩的不同载体(建筑、公共设施、植被等)的精心“调色”,提升城市风貌。

2.以感知系统为线索

城市色彩感知通过三大系统获得,即宏观眺望系统、中观车览系统、微观人赏系统。

(1)宏观眺望系统——俯瞰山水格局中城市色彩的整体意象。

(2)中观车览系统——北京特色。北京城市空间的特点突出:道路宽、地块尺度大、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因而在乘车行进中观赏城市风貌是感知北京城市色彩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筑中上部,特别是公共建筑顶部,以及高大绿植的色彩,决定了人们对城市色彩的印象。

(3)微观人赏系统——见效最快。微观人赏系统需要人们通过步行来观赏城市色彩。通过对微观人赏系统中的建筑底层、公共设施、小品、地面铺装和店招标识等的改造升级以及对园林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可快速改善人们对城市色彩风貌的印象。

3.操作与管理

本次北京城市色彩规划属总体规划层面,重点在于确立目标、搭建框架。具体成果包括各分区导则、成果库,各区导则解决哪里需要“调色”的问题,而成果库则解决怎样“调色”的问题。同时,本次北京城市色彩规划还提出了常态工作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管理要求。

综上所述,城市色彩是一种广义色彩,它对城市建设来说是重要的全局性问题。研究与规划城市色彩,既要把涉及天、地、人的色彩都囊括进去,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既受到科技的制约,也要遵守文化的约定。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城市定是令人愉悦、五色纷呈的。

注释:

[1]王京红.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

[3]王京红.夜城市色彩:塑造一城双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王京红.五色涟漪:明清北京城市色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姜澄清.中国色彩论[J].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