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陶青韵”

2021-02-09

中国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釉色宜兴青瓷

2021年10月28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人美美术馆承办的“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举行了开展仪式。

宜兴青瓷起源于两晋时期,与均陶、紫砂、美彩陶、精陶并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青瓷产品千姿百态,釉色青中泛蓝,有“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之称。此次“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集今日宜兴青瓷之大成,共展出 118 件(套)作品。其中,有的作品诉说着宜兴青瓷几千年来的沧桑历史巨变,有的作品时代特色强烈、釉色精美、造型丰富。它们基本上反映了当代宜兴青瓷发展的新面貌。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1986年,三十多件(套)宜兴青瓷艺术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与宜兴紫砂一起长期陈设。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宜陶青韵——宜兴青瓷艺术展”共有118件(套)作品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展出。该展览汇集了近年来宜兴青瓷传承和创新的各个门类,风格多样,作品均为不同流派的代表之作,是当代宜兴青瓷艺术品的一次集中亮相。

青瓷的出现是中华陶瓷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是由陶质向瓷质飞跃发展的产物,具有七千多年制陶历史的陶都宜兴有幸参与了这一进程。据宜兴大量古窑址的挖掘考证,商周时期宜兴已开始大规模生产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东汉到两晋时期青瓷生产空前繁荣。其后,因宜兴多种类陶瓷艺术品的出现,青瓷自唐宋后日渐式微。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恢复宜兴青瓷的试制和生产项目”并取得成功,宜兴青瓷发展创新成果颇丰,一路高歌。目前已经形成谈青窑艺、碧玉、碧云、中远等众多品牌,产生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了宜兴青瓷独特的文化脉络和艺术风格。

宜兴青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釉青中泛蓝,嫩荷涵露。20世纪80年代,宜兴青瓷风靡欧洲,被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现代的宜兴青瓷不局限于仿宋代哥窑、弟窑的产品和传统器型,其釉色多达数十种,其窑变、飞红令人惊艳,嵌金丝、露筋、彩绘、浮雕等装饰手法层出不穷,杯、盘、瓶、罐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充分展现了宜兴青瓷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大家对宜兴的紫砂耳熟能详,而宜兴青瓷却深藏闺中无人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听取社会各届人士、业内同行对宜兴青瓷的传承创新提出的宝贵意见,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将宜兴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青瓷分会会长谈志坚:

我经历了当代宜兴青瓷的两次兴起,对于宜兴青瓷在传承中创新,我感触很深。青瓷作为我国的传统名瓷,应当在传承其内在本质特性的同时不断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拓展名瓷的生存空间,以求新的发展。宜兴青瓷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更离不开创新。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唐、五代后开始逐渐衰落,于1961年开始复苏。青瓷制作原料以宜兴茗岭、洑东瓷土和苏州高岭土为主,辅以江西、山西、湖南和福建的矿土,砖砌倒焰窑炉,利用当地山林松柴为燃料,二次烧成,釉色较传统青瓷略显青绿,色泽偏黄,注浆成形,多用来制作小件日用品和工艺小品。后经宜兴瓷厂(后更名为宜兴青瓷厂)30年的传承发展,青中泛蓝的宜兴青瓷一举成为宜兴陶瓷产区的精品,成为宜兴陶都的“五朵金花”之一。20世纪80年代,宜兴青瓷还赢得了“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的美誉,青瓷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屡获大奖。

当今,无论是宜兴青瓷还是龙泉青瓷,都面临着人们生活模式的调整、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文化的兴起等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在传承上,如何真正凸显青瓷薄胎厚釉的传统特色,尚需先进的科研实践。在创新上,窑炉和烧成工艺等的改革创新,也需要不断探索。但宜兴青瓷正逢盛世,大有朝气,只要坚持现代陶艺创作方向,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坚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创作宗旨,坚持当代艺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坚信宜兴青瓷一定会达到新的艺术高峰。

原宜兴青瓷厂研究所所长瞿根年、宜兴市碧玉青瓷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徐敏: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有几千年的制陶历史。宜兴陶瓷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青瓷作为宜兴陶瓷艺苑“五朵金花”中的唯一瓷业,是宜兴的娇瓷。

宜兴青瓷的产品设计始终把握两个要素:一是要有实用功能,二是要有艺术欣赏价值。“仿”要突出艺术风格,“创”要结合材质,展现地方风情。宜兴青瓷创新作品广受好评,题材选择上常见动物、植物的自然形态。作品表现形式既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又使不同材质完美结合,釉翠、形美,不仅内销深受人们喜爱,外销也十分走俏。

宜兴青瓷自 1961 年恢复研制,1963 年批量生产,1965 年初步达到出口水平,一路渐进,品质不断提高,至 20 世纪 80 年代跨入历史发展辉煌期。宜兴青瓷以其晶莹似玉的釉色、技藝精湛的造型、无与伦比的装饰、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赞誉,赢得国内外市场的认可。1981年2月,宜兴青瓷首批出口美国,被媒体赞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组雕作品《七仙女》当时在国际市场展出,在华丽的灯光照耀下,更是显得惟妙惟肖,幽静含蓄以及柔美的舞姿使观众惊呼其为“东方的雪拉同”。

宜兴青瓷有着辉煌的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宜兴青瓷会有更美好的前景。推动青瓷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广大青瓷从业者的责任,同样也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全社会的支持、引导。我们将弘扬当代宜兴青瓷文化,促进宜兴青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把宜兴青瓷打造成继紫砂之后的一面新旗帜!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

如果要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找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瓷器也许是最佳的选择。两千多年前,青瓷在华夏大地上诞生,后来衍生出其他瓷种。

现代宜兴青瓷胜在釉色,其最有特色、最为美妙的是青中泛蓝的表象。因为这种釉色达到了自然与人类相和谐的最高审美境界,它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余,能够获得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进入21世纪,在陶都大地上,一批宜兴青瓷的守望者们,不忘初心、励精图治,醉心于青瓷工艺的开拓与创新,他们采取立足本地、吸收外来优势互补的方针,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提高。这种内外兼修的生产方式,将宜兴青瓷工艺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珠圆玉润的宜兴紫砂、灰中蓝晕的宜兴均陶、青中泛蓝的宜兴青瓷,共同构成了宜兴窑系的核心承载,它们皆是宜兴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

宜兴窑艺陶瓷研究所所长张荣法:

宜兴窑青瓷作为越窑系青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其产量较高,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虽然宜兴青瓷自南宋以后出现了生存断代,但其逻辑轨迹是连续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发展,以及新时期新技术、新材料的加持和个性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宜兴青瓷的生产体系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宜兴地域特色的完整的青瓷生产体系。宜兴青瓷的传承发展,需技术与艺术的共同支撑,二者不可偏废,要重视材质及技术的研究。实践证明,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宜兴青瓷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宜兴青瓷作品主要以温润如玉的釉色以及流畅优美的造型吸引世人的目光。对于一件青瓷工艺作品来说,器型、装饰及釉体是决定风格的三大要素,而色彩与装饰又有赖于造型。在造型设计上要考虑釉与火的配合,独特的釉能赋予青瓷造型生命力,能展现造型的文化内涵。在风格设计上也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釉本身质感的优势,赋予青瓷不同维度的艺术效果。以坯面浮雕为主,也可在传统酱釉点彩及飞青基础上延伸开发局部窑变点缀的装饰手段。窑变釉在高温状态下自由流动、呼吸、交融渗透,摆脱物象和写实性的束缚,彰显颜色釉的纯粹性,每件作品均可堪称“绝品”,任何人都无法复制,高贵典雅,绚烂夺目,令人陶醉不已。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赵琴芬:

唐代精美的青瓷制品名满天下。那夺得千峰翠色的青瓷通过丝绸之路越过国境,深得欧洲人的喜爱。据说,青瓷初到欧洲,人们看到青翠雅致的青瓷器皿,惊讶于它的美丽,却不识其为何物。有的说是碧玉,有的说是玻璃。其时刚好著名演员雪拉同穿了一件青色的丝绸衣服在王宫演出,美极了,令所有的观众为之倾倒。国王拿着青瓷器,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地说:“就像雪拉同一样美丽。”于是,欧洲人称青瓷为“雪拉同”,这个名字一直传到现代。

某年初夏,我与一些诗友应他之邀,前往谈青窑艺采风。来到谈青窑艺,我看到展柜之中有件展品《平步青云》(也称《天马行空》),是谈志坚荣获“云工奖”银奖的作品。它的造型是一匹雄健奔放的宝马。这匹马四蹄生风,奋起一跃,一足踏着一朵天青色的祥云,骤然升空……“罗浮九月风气高,平步青云入九霄。”这平步青云的一瞬间,定格为一个永恒的艺术形象,见证着荣耀与奇迹,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徜徉在展厅里,我惊喜地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青瓷装饰手法,如刻胎、刻釉、填色、复釉、手工彩绘等,它们给青瓷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古朴恬淡,还是新潮时尚,我觉得它们都有生命、有灵性,展示出动与静、刚与柔的变化,浓与淡、轻与重的对比,疏与密、虚与实的不同,洋溢着生命的张力。与早年的青瓷相比,更加别开生面,别具神韵!

猜你喜欢

釉色宜兴青瓷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龙泉青瓷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龙泉青瓷笛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报错恩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