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技术编排及艺术性研究

2021-02-09王磊

体育师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艺术性

王磊

摘 要:为探究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项目技术编排及艺术性趋势,以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结合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新的评分规则,从竞技健美操的音乐、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技巧动作、场地空间利用的五大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选择以中国歌曲为主,了解音乐的背景和含义,编排艺术性成套动作;2)操化编排上多选择上肢的不对称动作、下肢单脚步伐及增加身体旋转动作次数,注意操化面向性;3)多选择C组难度动作,体现跳跃能力;4)多选择动作多样且易完成的技巧动作,展现整齐统一化;5)合理运用比赛空间场地,明确场地路线与方位,多样化编排能给裁判强烈的队形变化和视觉冲击。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技术编排;难度动作;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6.012

我国竞技健美操探索、发展期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84年我国在广州市举办了首次女性健美操大赛,随后于1987年举行了第一届长城杯健美操友谊比赛[1],打开了健美操比赛的大门,此后多次赛事的举办为我国开展竞技健美操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规划,使我国竞技健美操体育竞赛迈向发展的道路上。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背景下,展现出连续性、复杂性、高强度的操化、难度及过渡连接动作的竞赛运动项目,是七种基本步伐与手臂动作的相互结合,创编出动感的、有节奏的、连续的并包含空间变化强度不一的一连串舞蹈动作[2],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其中,五人操分为三类,分别是男子五人操、女子五人操和混合五人操,混合五人操是由一名或多名男性和一名或多名女性组成的组别。

2017—2020周期下的新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比赛成套动作的创编必须符合新规则内容中的復杂化和多样化,以创新为目标,带动难、美、稳等多种元素共同发展[3]。研究以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赛的混合五人操项目前六名成套动作为研究案例。对参加混合五人操代表队的技术编排和艺术性进行分析,总结具有研究价值的技术编排和艺术性特征,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成套技术编排和运动员竞赛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CNKI文献资料、查阅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料,收集2016-2021年间竞技健美操成套技术编排与艺术性研究的相关资料,研读2017年版竞技健美操比赛规则,为研究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技术编排和艺术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思路方向和研究框架。

1.2 录像资料法

对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赛的混合五人操项目套路比赛录像观摩和分析,对成套技术编排中所使用的音乐、操化动作、空间利用、托举动作、过渡连接动力性配合、艺术性等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总结编排的技巧和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3 对比分析法

对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赛混合五人操项目前六名代表队的健美操成套动作技术编排及艺术性对比分析,分析其竞技健美操成套

动作比赛

所使用的音乐及风格、操化动作编排、场地空间利用、技巧动作、过渡连接与动力性配合选择和艺术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项目成套动作技术编排的分析

2.1.1 音乐使用技术编排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需要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展示。编排首要考虑是音乐选择,多样化的音乐素材都可适用于竞技健美操的创作,在音乐伴随下可增强动作的记忆和训练能力,带动情绪训练,表现出竞技健美操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新规则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音乐时长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1min 30 s ±5 s”变成“1 min 20 s ±5 s”,相较于上一周期修改了成套动作的展示时间,音乐时长规则改变对如何合理设计音乐技术编排就显得相当重要。

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赛的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项目采取4男1女的混合搭配形式,音乐选取男女混合的音乐元素进行创编,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作为混合五人操项目的创编运用。紧跟时代,选择潮流音乐,创作时,根据它的背景题材和所表达的内涵,反复推敲,领悟其中节奏的起伏,用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动作诠释音乐的内涵。

2.1.2 操化动作技术编排

竞技健美操的操化动作是由手臂动作和基本步伐组成,在音乐的伴随下,完成优雅、刚强、节奏不同的一系列操化动作。根据男、女不同风格进行创编,体现出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竞技健美操基本水平,同时训练运动员之间的默契性和协调性。混合五人操成套动作中的操化编排以增强操化单元多样化为基础,以提高操化单人、多人之间的配合与情感表达为发展趋势,避免操化偏向于以一致性和流畅性为主,忽略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动性和配合性。在集体项目中展示队员间的互动与配合,让裁判与观赏者感受竞技健美操的魅力。

新周期下的竞赛规则指出,一套完整的成套动作不能少于8个八拍的操化动作,其中操化动作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它包括总单元数、组合的节拍数量、动作评分高低和转向次数等,内容的编排和细节是取得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运动员需要有不断变换的操化元素,操化的高低难度、转向搭配次数多少及转面速度等基本能力,这些要求有助于参赛队伍提高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和积累编排技术的经验,取得操化动作高分值。

2.1.3 难度动作技术编排

难度动作技术编排是成套动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关系到整个成套动作的难易程度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体现,是制胜的关键。难度动作的完成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要求全面,身体机能和技术技巧同步化,难度选择上考虑男女生综合能力,保证其在能力范围内完成难度动作。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分为四个组别,不同组别内容包含不同的难度类型,包含了不同的根名组(表1)。

现阶段比赛中,运动员较常用的难度动作为A组的提臀起、分切、托马斯和直升飞机;B组的分腿支撑,直角支撑和水平支撑;C组的科萨克、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屈体跳、水平旋和旋子;D组为转体组和依柳幸组。选择难度时,要考虑运动员的能力,切不可为了展现高难度选择比赛时却完成不了的难度动作,导致动作扣分。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完成程度直接影响成套动作的分值。

2.1.4 技巧动作及托举技术编排

在技巧动作的编排中,教练员和编排者应研究最新竞赛规则,收集大量资料编排符合比赛性质的技巧动作组合。1)技巧动作编排多样性,有助于技巧动作在成套动作展示中突出一定难度性与内容花样性,使技巧动作为成套动作的完成度而提高分数。成套技巧多使用“技巧+技巧+难度”或“难度+难度+技巧”编排完成,通过提高技巧与难度的完成流畅性获得额外加分,通过提高成套动作观赏性和完成度,使代表队在最低难度与技巧的要求下取得连接加分。2)过渡连接是体现运动员能力的因素,其连接动作可贯穿前后,在新竞赛规则推出后,对过渡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托举是竞技健美操成套混合五人操必然出现的内容。托举动作的创编首先以不同人员组合形式出现,分为“底座”和“尖子”,要围绕整体成套和音乐元素进行编排,体现出托举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成套技术编排的难度水平。

2.1.5 成套动作的场地空间技术编排

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整体艺术性体现在空间编排的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编排时将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通过各种形式结合,有利于成套感染力和艺术性表现,感染观众和裁判员,与场上运动员产生情感共鸣。

竞技健美操场地运用是指成套动作在比赛场上通过队形数量、队形变换、变化速度来表现对场地空间的利用[4]。竞技健美操比赛场地是10m×10m的标准场地,在场地中包含7m×7m的场地,场地利用参考标准。评价竞技健美操成套動作场地空间利用的要素,主要包括比赛场地区域使用和编排成套动作内容是如何实现均衡分布,新周期竞赛规则对场地空间利用有明确的评价:在竞赛场地10m×10m的标准场地中一共有五块区域分别是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和中间区域,简称“中央带四角”区域[5],通过操化动作在场地上变化、旋转及移动来展示出空间的充分利用,把地面空间、腾空空间和站立空间的三维要素结合起来,呈现成套动作的队形变化程度,突显成套编排在空间上的利用,注意场地移动方向和路线合理性。

2.2 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项目成套动作艺术性的分析

2.2.1 音乐使用艺术性

确定好项目音乐,让运动员在音乐配合下展现出成套动作。项目不同直接关系到音乐不同,音乐能帮助成套动作和节奏的融合,有利于展现成套内容的合理和艺术表达,也呈现运动员赛场上的激情和释放。竞技健美操音乐编辑要符合竞技健美操音乐特征要求,音乐在节奏上要具有动感、充实、乐段清晰、避免过于平静等。选择的音乐欢快和节奏激昂时,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创编要注意成套内容与音乐节奏相契合,操化动作和音乐上下起伏的卡点要准确一致,避免在音乐使用的艺术性上被裁判扣分。现阶段竞技健美操混合五人操所使用的音乐都比较偏向于英文歌曲或主题感强的轻音乐,现阶段的音乐主题过于单一。如今的健美操竞赛表演,运动员要在编排中能展现出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融合,同时将操化动作合理地配合音乐,达到表演效果。

分析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甲组混合五人操第一名所用的音乐,其具有中国特色且适合有男有女的混合五人操,音乐的旋律和比赛场上的成套动作相辅相成,体现出了音乐使用的艺术性。

2.2.2 操化动作艺术性

新周期规则要求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高质量的手臂动作和步伐动作,体现独特的竞技技术。手臂动作展示须清晰、准确,移动轨迹、操化方向、发力强度和手位动作要干脆利落、合理优雅;步伐动作在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配合手臂完成流畅的操化动作,运动员比赛时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央带四角区”。基本步伐上,以往运动员采取较单一的步伐配合手臂,编排操化过于单调,没有突出新规则所强调的艺术性要求,裁判无视觉上的冲击,艺术分大打折扣。

研究分析了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中前六名的获奖队伍的操化单元、操化难度、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身体旋转动作(表2)。从表2中可以明显发现,各高校代表队的操化编排和数量都呈现出8~9段的操化拍数,各大高校区别不大;从操化编排的难易程度来看,难度高的代表队比赛评分成绩自然比其他代表队高;对比6所高校操化的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身体旋转动,不对称动作比对称动作难,单脚比双脚动作更能体现运动员的移动能力;除了手臂和步伐,身体旋转动作的面向变化也是体现操化高强度的因素之一,上述表格显示阜阳师范大学旋转次数最多。

2.2.3 难度动作艺术性

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甲组和丙组,甲组为规定组,整体的难度选择都规定在0.3分以内,丙组是专业组,难度没有控制。研究分析了甲组混合五人操比赛前六支队伍的难度动作选择(表3)及难度动作使用排列顺序(表4)。

由表3可知,A组难度动作选择数量以1个为主;B组难度动作选择数量以2个为主;C组难度动作选择数量在2~3个;D组难度动作选择数量以1~2个为主。根据难度动作组别选择的比例,经过模糊数学处理后,按照 A、B、C、D 4个组别呈现出1:2:2:2的结构特征。

由表4可知,大多数队伍成套动作展示以C组难度开头,D组难度结尾,B组难度大部分分布于成套动作的中间部分,A组难度多以难度组合及过渡连接动作形式出现,各代表队成套难度动作的使用排列顺序合理,符合运动员的体能分配。

在限制难度的前提下,各代表队对难度选择没有优势,因此难度的运用和编排的合理性尤为重要。阜阳师范大学的混五成套和安徽工程大学的混五成套在难度选择上是相同的,难度分数不分高低,与其他队伍相比,无论是难度选择还是编排顺序呈现差异性。

2.2.4 技巧动作艺术性

技巧动作是在完成动作时运动员通过身体素质变相展示出最高最精巧动作的能力,主要有形态、姿态、关节动作、垂直转体、跳和跃组成[6]。在展示技巧过程中,须遵守竞赛规则对技巧完成的要求:技巧动作须由单手或双手、单臂或双臂、单脚或双脚完成;在完成翻腾动作过程中,转体不得超过一圈;在成套中技巧动作展示中不能大于2次,同一技巧不允许使用2次。竞技健美操技巧种类以手翻类、空翻类、柔韧类最为典型,每一类型都有动作的延伸。

从表5可以看出,2019年安徽省健美操联赛混合五人操的队伍中前4名队伍都展示了技巧动作,从技巧动作類型分析,侧手翻动作简单易完成,展现出队员的统一整齐化,不易消耗运动员体力,又能够保证动作完成质量。毽子在技巧中可单独出现,能连接难度动作展示,但不适合在集体成套动作中出现,这容易出现动作的不统一性。

2.2.5 成套动作的场地空间艺术性

竞技健美操比赛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比赛区域内完成动作,展示团队成套动作艺术性,参赛代表队要提前合理安排好比赛时所展现的最大活动区域和运动路线,在集体成套中不干扰队友运动路线的前提下完成比赛,充分利用比赛场地,包括腾空动作也须在区域内完成[7]。

混合五人操运动员通过位置移动和变化,形成不同的队形,比赛中队形分为“成型队伍”和“过渡队伍”,“过渡队伍”是为“成型队伍”做铺垫的,由它来完成“成型队伍”的准备动作,队伍不停变化,“过渡队形”和“成型队伍”相结合,增加了竞技健美操项目的艺术观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成套动作操作中,通过移动及站位,运动员形成不同的图案,变换队形对运动员的操化跑动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及体能要求很高。队形分为对称队形和不对称队形,对称的队形在队形运动中容易成型,编排较简单、易懂,容易体现整齐划一;不对称的队形较复杂,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3 小结

3.1 音乐技术编排及艺术性

以中国音乐为主,了解音乐的背景和表达含义,编排富有感情的成套动作,利用音乐中旋律的高低,体现集体项目中男女队员的配合默契程度,展示成套动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托举动作的连贯性。

3.2 操化动作技术编排及艺术性

提高操化编排的合理性和技巧性,多选择上肢不对称动作,多采用下肢单脚步伐及增加身体旋转动作次数,注意操化在比赛场地的面向性。

3.3 难度动作技术编排及艺术性

高校代表队多选择C组难度动作,选择数量多和选择范围广,动作具有空间变化,能展现运动员的跳跃能力。编排成套动作难度,重视身体姿态控制,提高观赏性,避免艺术分的丢失。

3.4 技巧动作技术编排及艺术性

选择动作多样且易完成的技巧动作,展现队员的统一整齐性,不过多消耗运动员体能,保证动作完成质量,展示连接难度的动作。

3.5 成套动作的场地空间艺术性

合理、均衡利用比赛空间场地,对比赛场地区域划分,明确多人操运动员在场地的路线与方位,展现新颖编排和多样的队形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鹏.新旧周期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对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4):506-512.

[2]王慧莉,吕万刚.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4):93-100.

[3]蒋仕延,汪悦,曲美晨.FIG2017—2020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后的训练应对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04):130-133.

[4]马翔,张琪.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以2016年世锦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6):544-548.

[5]王美,王雪媛.竞技健美操5人项目难度动作编排的趋势探析:以第14届世锦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36-441.

[6-7]张中印,马凌波,车磊,秦勇,陈松.竞技健美操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健美操世锦赛成绩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6):755-761.

猜你喜欢

竞技健美操艺术性
纪录片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对比研究
竞技健美操技术动作与配乐编排关联性的研究与讨论
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动作基础训练体系构建及具体训练方法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析竞技健美操运动中肌肉放松训练的作用
竞技健美操六人操世界冠军的模型初构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