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探析

2021-02-08陈珊怡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陈珊怡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入手,梳理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提出了具体的培育实现路径,以期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的未来指引方向,引导其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梦想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16-03

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中,都会凝结出具有本民族特色文化的智慧结晶,每一种文化必然体现本民族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持续发展文化的提炼总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人民期待的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目标要求,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探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意义重大[1-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的框架,具有系统性、总体性、复杂性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简洁而又精准的二十四个字提炼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精髓,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概括和总结,既具有学理性,又易于被人们接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向人们传达国家的发展追求,从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维度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要建设一个公正的、法治的社会,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从社会维度揭示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层次是从个人维度出发,明确我国公民的发展要求、期待,把握我国公民培育方向,既要培育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又要强调公民在各自领域里兢兢业业,真正做到敬业,还要注重培育公民在家庭、社会、职业以及个人等各个方面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突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大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成功,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实现。接下来,我国人民将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中国梦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话语表达、具体体现[3-5]。

(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这是它的历史底色和精神脉络,体现了其历史底蕴。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至今,从未中断,其根源在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其思想理念深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在不同时代都能焕发出生命力、展现现实价值[6]。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蕴

(一)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

人类社会不断演变发展,中国的发展也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依赖于青年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依赖于青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将决定整个国家未来的国民思想状况,决定将来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大学生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支撑,方可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努力学习、勇于奋斗,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时代责任、时代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大学生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明确使命担当,坚持从易到难,坚持从小事做起,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勇于对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冲击,与全体中华儿女一道,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梦想贡献青春力量[7]。

(二)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力

自信力是精神世界的辐射力量,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量底蕴的外在表现。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自信力。首先,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理论和实践,大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其丰富的内容,深刻体会它的内涵,才能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次,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要激发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最后,提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力,大学生要对国家、社会、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才能更好地把个人融于国家、民族中,为国家发展奉献青春力量[8]。

(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当前,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从人们内心起到认同和凝聚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大学生价值上的认同,促使意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努力奋斗;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地相互冲击、相互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把握着社会价值观的发展主流,防止西方思潮泛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广大大学生的力量,引导他们共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9]。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教育特色课程,是每一所高校都需要开设的公共课,辐射到全体大学生,是高校学生接受正确思想理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又要注重把握教学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要义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着力创新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先进人物、社会热点,积极探寻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把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发展实践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丰富教材内容,把理论内涵转化为生动史实、具体生活实践。高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增加案例分析,改变单一教学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形式,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目标[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作为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教师应着力在教学中下功夫,必须围绕既有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自己所学专业融于国家、时代、社会之中,把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确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高校应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的深沉内涵,做到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淀的传统文化等,成为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并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育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引领航向,为大学生不懈奋斗提供精神动力[1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应该展现本校特色,更应该把新时代特点、国家发展目标融合进来。高校应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无形中、时时刻刻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的多层次发展目标,可以多维度引领高校的文化建设。首先,可以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大学生,高校可在蕴含着学校文化底蕴的建筑物、校园景观、校园设施中,如校园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室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一环境中,时时看、事事感受,必然能耳濡目染,无形中慢慢感悟,实现环境育人。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引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制度文化,包括了学校各项明文规定的制度,教学、比赛、会议等各项活动都应在规章制度的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以及制度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着力[12-13]。

(三)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首先,要健全内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于大学生对国家发展价值取向的认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认同,是基于对公民培育要求的认同。高校通过宣传影响、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自觉接受并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源认知,理解历史积淀和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发展脉络,这是深化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必然选择。高校还应培养大学生自觉意识,从每一件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心、化于行。其次,要健全外在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高校应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优化育人体系,形成育人合力[14]。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经过五千多年发展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总结概括和凝练升华,是中华文化内在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沿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脉络探寻,又要放眼世界,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颇丰,如在研究视角上,从大数据、新媒体、红色资源等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方法、途径等展开多项研究。这些研究基于时代特征,结合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界还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文章从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探讨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期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引领航向和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國政府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2013-12-23). http://www.gov.cn/zhengce/2013-12/23/ content_5407875.htm.

[2] 王利舟,牛倩. 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3):47-50.

[3] 杜巧玲,李青嵩.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3):107-111.

[4] 魏和平. 内涵·价值·路径: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134-151.

[5] 李寒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2):137-140.

[6] 商秀春.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145-147.

[7] 周起帆,陆晓凤,秦端茜. 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5):276+259.

[8] 王龙飞.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04):101-103.

[9] 罗荣富,周静. 民办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路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0):64-65+68.

[10] 王雅君.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8,38(03):81-84.

[11] 李奎刚.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10):52-53.

[12] 贾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9):后插03.

[13] 杨时娟,黄国彪.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151-152.

[14] 廖梦夏.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及践行研究[J]. 青春岁月,2014(24):208.

(荐稿人:张文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秦雷)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