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2-08赖路燕
[摘 要] 高职扩招是高职教育围绕《职教二十条》高质量发展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高职扩招后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谁、怎么教、怎么管、谁来教、谁来管、教什么、管什么、怎么就业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构建和实践了质量型高职扩招需求下的“协同联动、双线并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 高职扩招;协同联动;双线并行;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课题“高职扩招背景下‘协同联动、双线并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GGZKZ2020094);2020年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课题“高职扩招背景下‘协同联动、双线并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XJJG202001)
[作者简介] 赖路燕(1981—),女,江西瑞金人,硕士,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0-0113-04 [收稿日期] 2021-06-03
《2019年國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职院校要面对社会四大人员扩大招生100万人。广东省为积极响应国家百万扩招政策,2019年下半年采用院校自主招生方式,重点开展了“4个专项计划”和“1个试点”的扩招,其中“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主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制造业产业工人等社会人员招生。由此,高职扩招的面向群体、入学考试形式、入学后人才培养主体、实施教学场所、教学组织形式、育人机制、就业需求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从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应有的调整,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开发对应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1]。
一、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主要问题
(一)生源方面
高职扩招面向的群体既有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制造业产业工人,也有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年龄大、年龄小、具有工作经历、刚毕业的人员,生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面对扩招不同渠道、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弹性学习模式,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习年限最长可以延至6年,因此,育人机制必须重新构建,学生的多元化必将使就业多元化。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较过去相比,取得了较大进步。共建专业、共建产业学院,甚至采用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但面对扩招新鲜事物,一是学生的培养大多要在企业进行,二是在培养过程中企业所体现的主体职责和作用更多、更大,这就使企业可能会对如何保障利益等问题产生一定的担忧,同时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如因物质和经济条件导致的培养环境无法跟上等问题[2]。
(三)高职院校与校外教学点合作方面
高职扩招的教学场所主要利用校外教学场所,可以是企业、中职学校,也可以是继续教育教学点,这样能方便学生就近学习和工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把控各校外教学点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与运行、学生管理等方面,如何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外教学点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以及如何相互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明确相互的责任等。
二、学情分析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按照学生的年龄结构、学业水平、从事行业、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面向所有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高职扩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展学情调研。
(一)扩招班学员年龄结构
参与本次学情调查人数为114人,其中包括男性学员59人、女性学员55人。学员年龄组成范围以19~50岁,19~30岁学员为主,占74.56%;31~40岁学员为总人数18.42%;这两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或上升期,学习需求明确,理解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工作压力较大,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张。
(二)扩招班学员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较薄弱,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1人,中专学历的学员47人,高中学历的学员56人。通过调查显示,认为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习基础薄弱,听不懂”的人数为26人,占22.81%。
(三)扩招班学员从事行业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数为76人,占比为66.67%;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人数为15人,占比为13.16%。据统计显示,仅有23人(占20.18%)从事物流、旅游等其他行业,说明大部分学员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很强。
(四)扩招班学员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员倾向于线上学习的人数为84人,占比为73.68%;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人数为28人,占比为24.56%;希望将集中面授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末及节假日的人数为84人,占比为73.68%。
(五)扩招班学员学习目的
希望通过提升学历,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学员占50%;希望继续深造、补充专业知识的学员占35.96%。说明学员并非只是为了混张文凭,更多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员倾向于学习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行业职业资格取证相关知识内容,说明学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较迫切。据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加专升本考试读本科的人数高达93人,占82.58%,说明大部分学员求学继续深造的意愿很强烈。
(六)扩招班学员就业意向
据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工作单位不打算换工作的学员占比最高,为36.84%,说明大部分学员还是希望在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希望学校能安排就业的学员占比也达到18.42%,说明学校应高度关注高职扩招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协同联动、双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针对高职扩招后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谁、怎么教、怎么管、谁来教、谁来管、教什么、管什么、怎么就业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扩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建立“协同联动、双线并行”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利益共同体,协同教学点、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将技能教育线和学历教育线有机融合并行。
(一)“协同联动”办学驱动机制
理清学校与校外教学点、企业等多方参与合作扩招的办学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实施“协同联动”机制,探索解决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谁的关键问题,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校外教学点、企业各自的责权利。在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下,多方协同联动,充分挖掘校外继教点、企业资源,整合相关资源,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组建专兼结合教师教学团队,联合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全力保障扩招后教育教学的开展。
主要问题:由于高职扩招的大多生源是企业员工、农民工、中职校学生等,教学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形式,有些课程由企业(第三方)师傅承担,将课堂搬进工厂,这就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甚至资本的投入,但企业(第三方)也面临人才精心培養后人才流失的风险,因此,如何保障参与办学主体(第三方)的利益对于扩招人才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
解决办法:由学校和企业(第三方)建立成本补偿和成果共享机制,签订高职扩招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一方面明确学校和企业(第三方)学费分成比例、实训条件和耗材共建共享成本分摊比例等以降低企业(第三方)合作办学成本投入,实现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明确学校和企业(第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性管理中的责权利,如人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由学校承担、哪些课程由企业承担、哪些课程在校内完成、哪些课程在企业生产线中完成,学校、企业(第三方)、扩招学生三方的就业保障协议,扩招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具体安排等[3]。
(二)“双线并行”精准育人机制
建立包括双管理机构、双管理手段、双教学组织、双评价体系、双班主任、双实训师傅、双就业导师等,将技能教育线和学历教育线有机融合,探索解决扩招后怎么教、怎么管、谁来教、谁来管、教什么、管什么、怎么就业等关键问题。
1.双管理机构。即“学校+教学点”,学校教务部门负责制定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并实施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教学点教务部门应保证教学过程的管理符合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教育教学过程实施的有关规定,对任课教师进行管理、监督、检查,以及考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的情况,并进行书面记录。
2.双管理手段。即“现场管理+网络管理”,现场管理主要指开展日常的传统事务性工作,如传统的班会、面对面交谈等;网络管理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创设班级微信群、QQ群,或通过各种视频直播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
3.双教学组织。即“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同时开展教学,由于扩招生源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方式,对于企业在岗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组织形式。学生平时线上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教师在工作日进行线上辅导,非工作日采用线下集中、到学校或者在企业集中面授专业核心课的方式进行指导;对于非在岗职工如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采用错峰教学,根据企业(第三方)生产实际需求,淡季在学校集中学习,旺季到校外参加生产性实习;对于高素质农民则采用送教上门,或联合村、乡、镇设立“社区学院”等形式展开教学。
4.双评价体系。即“学校考核+企业考核”双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条件,学校考核主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习绩点为主,对于取得职业资格(1+X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学分转换或免修相应课程;企业考核则根据学员现场学习情况,主要以岗位工作标准、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为主,对于达到上岗条件的学员给予相应成绩的认定,同样可申请学分转换或免修相应课程[4]。
5.双班主任。即“专业+职业”双班主任,专业班主任由学生报考专业的校内骨干教师担任,职业班主任由企业(第三方)师傅担任。专业班主任通过网络管理方式负责学生学业学籍管理、学业能力规划、课程安排等;职业班主任通过现场管理方式负责学生职业养成、核心能力的培养。
6.双实训师傅。即“学校师傅+企业师傅”学校师傅主要通过负责指导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等途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企业师傅更多的是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企业师傅每年必须为“徒弟”提供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学习和培训机会。
7.双就业导师。即“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由校内导师负责引导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和科学就业观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工作岗位的技能指导。双就业导师对毕业初期学生的职场生涯进行精准帮扶,更好地实现高职扩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四、结语
为顺应高职院校扩招改革的浪潮,推进“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的实施,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协同联动、双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二是校企联合教学,技能课程全部由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完成;三是校企联合开发资源,截至目前,我们联合开发课程1门、联合开发培训包3个;四是共筑培养平台,学校将课堂搬到企业,企业配套共同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场所;五是校企共同开发标准,为地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样板。深信我们校企联合探索的“协同联动、双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提升高职扩招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
[2]梁晶.百万扩招下“五个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61-64.
[3]张政利,李云飞,宋连喜.高职百万扩招教学管理的问题预判与应对之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10-14.
[4]郭洪兵.基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系统建设[J].数码世界,2017(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