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下中外消防人才培养及工作模式比较

2021-02-08李聪李彬瑞刘强张钧博杨锐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消防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李聪 李彬瑞 刘强 张钧博 杨锐

[摘 要] 新工科建设对于创新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优化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满足社会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消防人才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消防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工作管理模式,阐明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差异,并为我国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推动我国消防工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及实现消防工程多元化发展需求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工科;消防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飞机货舱变压条件下的火灾燃烧特性及细水雾抑灭火技术研究”(2020XJAQ02)

[作者简介] 李 聪(1991—),男,安徽淮南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防工程教学及技术研究;李彬瑞(2001—),男,辽宁盘锦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2019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消防工程;刘 强(2000—),男,河北保定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2019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消防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0-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6-15

一、引言

2017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提出新工科建设任务,旨在加速传统工科与新建工科的整合,促进工科与非工科专业的融合发展。在新工科建设中,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全力探索进而形成世界学科教育独有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新工科背景下,现代消防工程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2]。例如,目前我国现代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起点较低、经验薄弱等现实问题,亟须加快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创新型能力。

为了厘清我国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探寻新工科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思路,本文分别调研了我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消防工程教育教学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工作体系三方面入手,探讨我国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决定消防人才质量的重要评价要素之一[5]。由于消防工程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这给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创新精神和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当前,欧美国家一般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开设消防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消防安全专业知识以及消防创新实践应用为基本目标。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从其消防学院引申建设了消防及应急救援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一体化为目标,形成从准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消防职业发展体系。该体系也着重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预防和减少火灾带来的安全健康、社会影响、环境污染、生命财产损失等方面的问题。又如,日本消防人才培养同样注重消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目标,由国家统一制定了《消防学校设施、人员及管理标准》,要求各高校或各级消防培训机构配备各种专业救助器材以及消防软件,对消防职员进行充分的教育训练,旨在促使消防人才具备从事消防工作所需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应用技能。(详见图1)。

在我国,现今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已经有数十所,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各具特点,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侧重火灾原理和矿井火灾;西南林业大学突出实践教育,有多项实习课程,如防排烟工程实习、林学实习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设有建筑防排烟工程、房屋建筑设计、建筑防火工程、建筑水汽灭火工程等课程,侧重建筑防火、火灾事故调查;内蒙古农业大学着力夯实流体力学、热工学、传热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加之燃烧学、灭火工程等专业课程,突出城市防火、生物防火。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与国外的消防工程人才培养都是以培养高水平、综合型高级消防人才为目标,但是培养的重心有所不同。如欧美国家更为侧重以社会实践训练以及仪器设备实操为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国内消防倾向于通过设置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学习课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论深度为目标,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知识储备。2017年5月31日天津港火灾事故的发生,揭示了我国现今消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给消防行业从业者再次警醒,要不断加强消防人才的培养,切实减少减轻社会安全事故问题。为此,我国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进一步改进和提升:(1)扩大消防工程的培养规模,增加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尽管国内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与传统理工专业相比,规模依然有限。(2)加强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细化消防专业的学习方向,针对不同学习方向设置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实操类型学习和社会实践内容的比重,以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三、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消防工程專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也要求能够体现与新兴学科交叉的特色,体现消防工程专业智能化、信息化等特点[3]。一些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消防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美国以国家消防学院(NFA)为中心,从各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消防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的理念。即各城市设有消防学院或类似的消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实施针对式教学,实现训练模块化设计、集约化配置[4]。强调充实教育重要性,学生往往要经过严格正规的职业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院校授课。在灾害发生时,不同级别官员联动,进而做出综合性判断,对国家整体应急救援影响力较大。瑞典皇家学院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制定完整的培养目标,将社会对消防人才的具体需求与消防技术、基本原理相结合,设置多样实践活动并配有工业实习,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进行计划评价,并根据评价不断改进培养计划[8](见图2)。

2018年,我国组建应急管理部,围绕“全灾种,大应急”进行消防专业改革。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着力相关发展情况,构建多种适合发展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通过对专业组合方案进行模块化设计,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方案;通过对课程设置、安排次序、总学时安排等进行适当调控,保证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依托原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充分利用国家级教学和创新研究平台,提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充分培养特色消防专业现代化人才,摸索构建了集“研究性教学、自主实践、个性化培养、导师指导”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在培养模式上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性[3]。在个性化培养方面,形成企业、校园联动培养模式体系,即企业根据实际社会需求,提供相关领域的项目课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2]。同时,各大高校消防工程专业与重点防火单位、化工单位、相关企业进行长期项目合作。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就与多个相关专业企业签署协议,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为学校提供消防实习场地,增强消防工程人才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面对消防相关专业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向高校寻求帮助,节省了时间成本,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为消防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由于消防工程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实践教学远少于理论教学。为此可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前两个学年进行工科类基础课程教学,淡化专业方向。随后,进行各方向的分化,开展对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效避免学生过早学习专业知识,消除没有工科知识基础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弊端[6]。

2.消防工程实践教学资源较为薄弱,专业教材较为陈旧,相关模范课程较少,学生学习资源有限。

3.公安部门发布了《关于“智慧消防”推进工作办法》,顺应5G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要求也对消防技术进行了创新,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未能及时更新,使得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实际社会需求[7]。

四、消防工程工作体系管理

在消防工作体系方面,我国与国外也有着较大的不同。俄罗斯现有消防安全与科学协会和全俄志愿者消防协会两个民间消防组织。全俄志愿者消防协会的主要任务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参与防火、灭火等防火救灾工作。日本根据自身国情,发展出以市、乡、村为中心的消防自治制度。同时,日本抓住机器制造业巨大变革的时机,进行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希望用于各种火灾、地震等险情。德国分级至各自治州独立应对消防防火救灾工作,各个州均独立设有消防机构。私人住宅和商业办公用地的建筑设计必须由消防部门和建筑部门共同检测并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由各州消防局、消防站定期对公用建筑进行防火检测和防火维修。各高等院校及研究院对其研究的消防设施产品进行生产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测评估,以确保产品投入使用后的正常功效[ 10 ]。美国消防工作在各地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由美国消防协会统一负责管理。美国芝加哥应急指挥中心将芝加哥分为360多个区块,每个区块均配备一个消防站,其中配有消防装备、消防车等应急装备。一旦出现险情,通过911指挥中心即可立即发送指令,各个区块也有相关救援协议,切实保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构建应急联动体系。这种指挥体系,将消防与应急救援结合,提高了应急反应水平,也为救援提供了更多种可能。

我国现代消防体系经过30年发展,法律法规建设已逐步完善,消防体系具有层级叠置、自上而下、具体化的特点。我国消防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问题时有暴露,如天津港火灾事故中瑞海公司严重违规储存危险货物,致使硝化棉自燃,这反映出公司员工无视安全法律法规,对事故的应急处置反应不强烈等[9]。政府应督促各级企业单位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并将其计入单位评选考核项目,明确消防培训岗位,承担消防教育职责,根据单位落实情况,做到奖罚分明。

五、结语

新工科的提出和建设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我国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可识别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并以欧美国家人才培养经验为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工作体系管理分别为我国人才培养提出有益的具体建议,以期努力培养出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毛占利,李思成,吕华,等.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2):89-92.

[2]马鸿雁,潘荣锟,王健,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2):178-180.

[3]楊国丽,于志超.工程教育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1):3-5.

[4]杨华.美国和日本应急管理及消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应急救援,2020(3):51-56.

[5]陈国平,林志远.创新社会消防人才培养[A].中国消防协会,2019:3.

[6]刘海波.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72-74.

[7]于水军,杨岱霖,潘荣锟,等.新工科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16-218.

[8]孙竹,韦春荣.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2):134-136.

[9]芦家奎,张仲凯.基于国外消防体系与管理的有关思考[J].今日消防,2020,5(7):85-86.

[10]胡冰涛.国外消防管理经验与借鉴[J].安全与健康,2019(12):42-43+46.

猜你喜欢

消防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煤化工项目消防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论建筑消防工程的监督管理